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5.79KB ,
资源ID:24269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269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男性运动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男性运动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docx

1、男性运动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男性运动与女性主义:反父权文化的同盟者 方刚20世纪70年代,男性学研究及男性运动开始在西方社会出现。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后者则致力于将前者的学理转化为一场社会文化的变革运动。而男性学从其出生的那一天起,便与女性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催生了男性学及男性运动。一、 女性主义催生男性研究与运动女性主义理论全面挑战了女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矛头直指父权文化。女性主义运动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检视、质疑和颠覆父权文化。在今日世界的主流社会,女性主义显然已经成为显学,不仅社会科学各门学科深受女性主义的影响,甚至自然科学界

2、也在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审察本学科中的父权阴影,重新构筑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科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从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的角度来看,女性主义均已得到蓬勃发展。这时,两性平等的实现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课题,其中有女性自身需要反思与面对的问题,也有男性需要面对的问题。女性主义从一开始就要面对男性为女性所受的压迫负责的问题,并思考男性在女性对抗父权文化的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对此有不同的回应:激进女性主义将男性认定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声称男性是压迫者并且从父权文化中受益;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并不将男性视为敌人,而且认为父权文化也伤害了男性。从男性的角度看,面对女性主义对父权文

3、化及男性的审视,男性不能不对女性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运动作出反应。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构成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不可能不影响到另一方的生存处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男性自然也会作出反应。正是在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运动的激发下,男性开始反思父权文化对自身的定义。男性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男性运动也开始出现。男性研究并没有停留在女性主义原有的视野里,著名的男性学学者Brod承认他受惠于女性主义,但是又坚持男性有权利和义务在与女性合作的前提下,发展属于男性自己的女性主义政治。针对女性主义的论述,男性研究提出,并非所有的男性均从父权的不平等关系中受益,不同年龄、阶级、收入、种族的男性差异很大,男性气质是多

4、元化的,等等。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一些男性代表在会上散发以“男性解放”为主题的材料,其中说到:“男人同样承担着父权文化的压力,每一条关于女性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谎言就意味有一条是关于男性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 台湾的男性学专家毕恒达教授曾指出:“过去的妇女研究都是从女性经验出发,因为女性作为性别的边缘与弱势者从女性经验出发的女性主义不一定能够了解男人的主体经验。例如,为什么男人作为集体在社会上拥有较大的权力,但是个别男人却有很强的无力感,看不到自己的权力在哪里,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男性研究也可以吸引男人来参与女性主义的论述或性别运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男性运动表现为

5、男性自觉团体的出现以及男性杂志、男性会议、男性组织的涌现。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对女性主义的回应。但是,我们要注意到,正如女性主义有各种各样的流派,其中甚至会有观点激烈冲突的流派,男性研究与运动也有各种各样的流派,而且各流派的思想与主张绝非完全一致。这些不同的流派在冲突与融合中发展了三十余年,到了21世纪,男性运动在美国呈现出衰落之势,许多组织解体或停止活动,刊物停办二、 美国男性运动的八大流派美国学者Kenneth Clatterbaugh在其经典著作男性气质的当代观点一书中,将美国目前已有的关于男性的观点分成八种,这可以概括整个西方社会男性学的现状。1. 保守派观点。保守派的核心是捍卫传统的社

6、会性别角色,认为男性适合扮演遮风挡雨和养家糊口的阳刚角色,而生儿育女以及照顾人的阴柔角色需要女性来扮演。这一派又分为道德保守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两支。前者相信有一套天经地义的性别法则,若要维持社会秩序,必须捍卫传统家庭中的性别分工;后者则认为男女的社会分工是由生物本性决定的,属于生物本质主义,社会生物学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2. 拥女主义观点。拥女主义者承认美国社会是一个存在性别歧视的社会,女性受到歧视,但同时男性的生活也受到父权文化的影响,男人们彼此竞争、较劲,在感情上与家人和其他男人隔绝,并且过度地投入工作,等等。这一派也有两个分支。一支倾向于激进女性主义的路线,另一支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处于同

7、一阵营。前者将男性定义为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声称男性是压迫者,也是父权的受益者,男子气概在本质上是暴力的且仇视女性的;后者则认为男性并非罪魁祸首,父权文化也伤害着男性,男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刻板形象阻碍了他们作为人的全面实现,因此男性可以自觉地反对父权文化,从而解放自我,成为女性主义的盟友。3. 父权观点。父权观点一开始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男人之为男人乃是受制于许多一般人所不知的,属于法律、社会与心理层面的不公平。这一派包括一批关心司法体系的人,他们相信现有司法体系是歧视男性的,特别是在离婚与子女监护权方面,男性不能平等地与女性分享对子女的监护权,却要为子女付赡养费。这一派否定男性过着特权的生活,

8、认为女性主义严重曲解了男性与女性的现实。这一派中又包括两支:反挫女性主义运动尖锐地批评女性主义,将男性描绘成今天社会真正的受害者,声称父权制度就是文明;而性别大和解运动的基本假设是男女均是受害者,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变得无能为力。当许多人认为这一派是反女性主义的时候,他们则声称自己才是真正地反性别歧视。4. 灵性观点。这一观点认为男子气概的建立有赖于深层的心理模式,这些模式最能透过沿袭的故事、神话与仪式表现出来。它的理论基础是荣格的理论,认为男人一开始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因受伤害而丧失了完整性,变得支离破碎;假如男人探索埋藏在他们无意识中的原型,他们就能够疗伤,并且恢复完整的状态以及心理灵性的健

9、康。灵性观点不具有政治性,而是强调个人色彩,个人成长在其中具有中心地位与迫切性。这一派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坊、避静会等方法帮助个人发现被压抑的原型,从而获得其自身的完整性。5. 社会主义观点。这一派直接受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影响,它关于男子气概的观点建立在三个基本的观念上:首先,男子气概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塑造出来的,生产关系包括了权力关系和分工,这是以阶级为结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分;其次,男子气概的代价就是因这些关系而产生的疏离;最后,在阶级结构及权力关系改变之前,男子气概不可能有重大的改变。简而言之,在这一派看来,男子气概深植于由经济能力决定的社会结构里。在父权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男子气概

10、是由谁做了什么工作、谁控制了别人的劳动,以及谁控制劳动的产品来决定的。6. 男同性恋观点。在关于男子气概的各种观点形成之初,男同性恋者皆参与其中。男同性恋者以自身的存在否定了传统的男子气概。男同性恋观点否认社会中的男子气概是男人的自然天性,认为那是一种霸权的男子气概。男同性恋者颠覆了男性刻板形象的一些模式,如对女人的性进攻姿态;另一方面,他们被认为是不够阳刚的、阴柔的,不可能具备任何形式的男子气概。男同性恋观点进一步挑战了男性与女性的区分,认为这种二元区分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它还指出,异性恋者对同性恋者的恐惧是主流男子气概形成的主因之一。7. 男性非裔美国人的观点。男同性恋者及黑人男性被认为是北

11、美受压迫最深的男性群体。这一派的观点挑战传统男性气概中的种族歧视,他们认为,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是霸权男子气概的一个特征,因此他们挑战这种男子气概的长存性与道德性。黑人男性的男子气概与由主流社会定义的白种人的男性气概是不同的,但美国社会却将白人男性视为较优越而正常的男人,并以之为标准对黑人男性进行贬损。8. 基督教福音派观点。又称守约者运动,属于宗教保守主义,强调对圣经指示的服从、性的纯洁以及女人的从属地位。根据圣经的说法,男人应该是严父,是一家之主,并且要养家糊口。这一派是反女性主义的,唯一的让步在于认为女性主义运动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男人没有履行好圣经赋予的职责。该派还认为,社会处于危机当中,这

12、一方面是因为男人不尽职,另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受女性主义影响,越俎代庖地去扮演男人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种观点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女性主义,最初均是以女性主义的观点为起点的,每种观点或运动都宣称自己的行动进程符合男女两性的最大利益,并且都试着支持男性,寻求解决男性切身问题的方法。到了21世纪,上述各种观点中,基督教福音派的影响似乎最大,这被一些学者视为父权势力的回归。三、男性觉悟的二重性与男性解放如果要将个人的立场与上述关于美国男性运动的八种观点对接,我倾向于接受拥女主义中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站在一起的那条路线,虽然我更乐于用“男性女性主义者”这一词汇来取代“拥女主义”。在男性学或男性解放与女性

13、主义的对接中,我以为必须先明确“男性觉悟”与“男性觉悟的二重性”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所谓男性觉悟,是男性自觉地认识到父权文化的存在伤害着女性和男性。我在此提出“男性觉悟的二重性”这一概念,即强调成熟的男性觉悟应该包括两个属性: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女性的伤害,进而帮助女性获得平等自由的生存空间;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男性的伤害,进而行动起来反抗父权文化和体制。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两者中的任何一个,男性觉悟都是不完整的,都有可能走入歧途。只强调父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便无法从男性的视角提供反对父权的动力;只强调父权对男性的伤害,就无法真正认识父权文化的本质、意识到女性是更深的受害者,从而难以达

14、到两性和谐的目的。这两方面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我们在思考父权文化对人的压迫时,要避免厚此薄彼。我国学者胡晓红博士曾写道:“如果说束缚女人的是周围的世界,那么束缚男人的则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它存在于男人自己千方百计构筑的心理防线之内。男人如果不革新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设法从自己设置的心理防线中走出来,就无法获得解放。” 男性觉悟是一次思想运动,觉悟之后便是行动,即男性解放。美国学者小哈德罗莱昂这样理解男性解放:“至于男性解放,我认为就是把身为男人的我们从强悍、男子气概等虚构的社会形象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允许并把我们所有人深藏于内心的温柔释放出来。强悍是一层为了在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中求生存而发展

15、起来的保护壳,并不是我们的理论所在。相反,使我们强大起来的是我们的温柔。强悍不是力量,温柔也不是软弱。我知道,男性解放和女性解放都是通往更丰富、更统一的意识的必经之路。在男性和女性解放之间及两者周围,有一块广袤的、尚未被勘测而又激动人心的认识领域。这里,我们所寻求的解放正是我们的人性,而不是什么男子性或女子性。人类的心是没有性别的。”胡晓红则解读说:“这里所要解放的男人和女人正是被传统的性别文化所束缚和压抑的部分。因而,男性解放就是要纠正性别文化对男人性别角色的塑造,彻底打破男性生活模式的限制,使每个男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男性解放与女性解放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女性

16、解放的目标是两性的平权,那么,男性解放的目的则是超越性别文化及社会建构的种种限制,按照自身的期望和心灵的渴求来进行自我定位,以此获得完整的人性本质。” 男性解放呼吁男人从性别角色的刻板形象中解放出来,因为这样的刻板形象限制了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的能力。威廉姆斯隆科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性别解放的本质:“最需要解放的是每个男人身上的女人和每个女人身上的男人。一旦我们把这些男人和这些女人解放出来,我们就具备了完整而自由的人类特点。”另外两位美国男性学专家Pleck和Sawyer则在他们的男性与男性气质一书中指出:“作为男人,我们希望要回我们完整的人生。我们不再希望汲汲营营、出人头地,以符合一个不可能达到的

17、、具有压迫性的男性形象坚强、沉默、冷静、喜怒不形于色、功成名就、主宰女人、富有、聪明干练、身强体壮”正如妇女解放的对手不应该是男性而应该是父权文化一样,男性解放的对手不是女性,而是文化。旧的文化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敌人。男性解放不是简单地喊累,而是要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进行反省。男性解放与妇女解放在此便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因为使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仍然根深蒂固,男性解放才更显出其必要性。在两性携手之下,父权文化有望更快被颠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男性解放来说,它所需要的“不仅是个人化的柔性表述,而且是两性权力结构与主体空间的切实改变”。由此,男性解放的矛头指向了传统的性别文化。台湾学者毕恒达与洪文龙

18、认为:“在我们希望男人听听女人的经验之前,也要给点机会让男人说说他自己的经验。不管我们以什么样的观点去诠释,至少要有机会让他说出来。重要的是,当男人述说他自己的经验时,不能只看男人的经验,而要把男性经验放到女性经验的脉络里来理解。否则,会造成只研究男性经验的痛苦而忽视整个社会性别结构的后果。男性研究可以从男性经验中了解男性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让男人与女人可以同时受益,并促使男人去发展有异于传统的男性气概,同时追求较为完整的人格表现方式。男性研究要小心的是,不要只是了解男人的痛苦而忽视女性经验、忽略性别结构的问题,以至于很狭隘地只是看到个别的男人。” 这里强调的仍然是男性觉悟的二

19、重性。女性主义所关注的父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同样可以以男性觉悟、男性解放的视角,从男性的角度进行反思与观察。比如,当女性主义关注下岗女工在家庭中的处境与再就业问题时,男性解放同样可以关注父权文化对下岗男工的多重歧视;当女性主义关注与父亲共处时间的短促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心灵的影响时,男性解放同样可以关注被职场压力夺去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对男性亲情的伤害;当女性主义关注职业女性仍然无法摆脱家务劳动的束缚的问题时,男性解放也可以关注父权文化是如何通过将居家男人定义为“小男人”而使男性对居家生活、家务劳动望而却步的虽然视角不同,但妇女解放和男性觉悟与解放的矛头所指均是父权文化,因此,我们便可以描绘出以下两幅图

20、景:1 女性反父权的路径图:女性觉悟女性反父权(妇女解放)两性携手与和谐和谐社会;2 男性反父权的路径图:男性觉悟男性反父权(男性解放)两性携手与和谐和谐社会。我们看到,男性反父权与女性反父权在“两性携手与和谐”这个阶段交织,共同奔向和谐社会。两者之所以能够交织,是因为男性觉悟的二重性决定了男性解放既反对父权对女性的压迫,又反对父权对男性的压迫。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女性主义者或妇女解放人士意识到女性主义也应该有二重性,即既反对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又反对父权文化对男性的压迫。唯有如此,两性携手与和谐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才可能实现。四、 两性平等的建设离不开男性的参与Kokopeli和Lake

21、y 指出,父权文化建立了一种父权体制,“通过不平等的机会、奖励、处罚,有系统地让男人支配女人,并且通过性别角色的差异化,将不平等的期待予以内化”。正是父权文化依据人的生理性别差异,对男女两性作出了泾渭分明的二元划分,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性别模式和刻板形象。女性长期处于弱者地位,正是父权文化对社会性别进行塑形的结果。所以,男女平等和两性和谐的实现需要反对父权文化。女性主义长期致力于反抗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但是,女性取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的理想直到今天仍未实现。如果仅仅将这种不成功解释为父权文化的强大和顽固,我以为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反省女性主义自身在反父权的斗争中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女性和男

22、性同处于父权文化的统治之下。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父权文化使男性受益,所以女性要反父权。但是,如果只是女性反父权,而男性却捍卫它,颠覆父权压迫在这种对抗中确实会显得遥不可及。女性要获得反父权的胜利,就应该团结男性一起行动,而不是使男性成为女性运动的阻力甚至对手。因此,许多女性主义流派提出要帮助男性觉悟,让他们参加到反父权的行列中来。但是,绝大多数的女性主义者在号召男性参与反父权的时候,仍然只是强调男性的参与应该立足于反对父权对女性的压迫这一点上,同时还强调,男性是父权文化的受益者,并长期压迫女性。事情在此便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只强调父权使男性受益,那么,有多少男性会单纯基于“赎罪”的心态而加入

23、改变父权文化的行列?台湾学者杨明磊指出:“从社会心理学关于说服及态度改变的观点来看,人因为被批评而心生抗拒是相当自然的反应;改变的欲求往往来自需要,相信改变会对自身有利能增强改变的动机。因此,除非让心存抗拒的男性感到改变对自身有利而非放弃既得利益,或是激发男性自身对改变的需要,否则男性将很难乐于改变。女性运动兴盛的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女性觉悟到女性是不公平世界中受苦的一方,她们基于追求平等的理想而奋起抗争。同样,如果能让男性觉悟到身为男性所可能承受的辛苦,或许也可激起男性改变的需求。”毕恒达和洪文龙也认识到:“如果性别运动与论述仅限于道德或政治的诉求,实在很难说服绝大多数男人长期参与。男人好像必须

24、由内在反省做起、处理自身内在的冲突,才可能置身于性别运动的领域。”那么,对男性而言,改变父权文化在什么意义上是一种需要呢?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父权文化在伤害女性的同时也伤害着男性。杨明磊指出:“身处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人应该都能理解,每一个现象都可以有多元的解读角度,也不会有哪一件事是只有优点或只有缺点的,好与坏总是同时并存的,甚至一个优点换了情境与时间就成为缺点。在这样的观点下看待男性以及女性主义所指称的男性主导、男性霸权、父权意识等话题时,我们不禁怀疑,男性在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对一些身为男性却不打算或无法按照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来生活的男性而言,他们会遭遇什么样的心理冲突或调适

25、?”父权文化对男性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男性利益的同时,也带给他们伤害。帮助男性认识父权文化对他们的伤害能使他们从自身产生出反父权的需要与动力。而且,这与同时认识到父权文化带给女性更大的伤害是不矛盾的。男性的性别角色是一整套和女性限制大同小异的重重限制,它同样受到男性的刻板形象以及理想的局限和束缚。男性的社会性别角色不仅排斥女人,而且排斥居于社会底层的男人,把一切不属于上层社会的男性特质都视为异类。主流社会所塑造的“男子汉形象”只是一种性别特征,不是整个人类的代表。胡晓红将男性在父权文化下的无奈归结为强迫成功的无奈和被迫坚强的无奈、无法选择的无奈。父权文化对男性的社会性别模式塑造最核心的便是

26、“刚强”,由刚强衍生出硬汉、强者、粗犷、勇敢、事业成功、健壮等诸多概念,而长期被解读为褒义的刚强概念实质上伤害了男人,也伤害着女人。一个男人要做强者,就要求他事业成功。事业成功,就是要能够“养家糊口”,要“男主外,女主内”。如果一个男人事业不成功,“连自己的老婆都养活不了”,甚至于要“靠老婆养活,吃软饭”,父权文化就将这样的男人贬斥为“小男人”,与对“大丈夫”的褒奖相对应。而“事业成功”是一个无止境的标准,男人为使自己活得“像个男人”,就要不断打拼,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牺牲健康,包括日常生活的快乐,他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几乎全部被剥夺。这样,男人就变成一台工作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作为人的

27、生命价值也受到贬损。一些女性主义者指责男人不做家务,很少关爱孩子,如果不认识到男人这样的表现其实是父权文化对男性的伤害之一,而单纯地停留在这是父权文化对女性的伤害的认识上,便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是简单化的思维,无助于彻底否定父权。我们提倡男性觉悟,就是要让男性觉悟到父权文化对他们的性别模式塑造表面上使他们成为强者、成功者,实质上使他们成为受害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如果一个男人感到追求无止境的成功的压力过大,只想过“相妻教子”的平静生活,我们的文化不应该歧视和伤害他。刚强模式几乎塑造着男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各个方面伤害着男性和女性。父权文化在强调男性强者形象的同时,

28、还要求男性勇敢、粗犷、凌驾于女人之上。当男人无法通过事业成功或其他方式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实际上就被父权文化贬损为“不像一个男人”了。家庭暴力本质上是维持“硬汉”形象的一种变态方式,实施家庭暴力的男人潜意识深处埋藏着对“不像一个男人”的深深的恐惧,他以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者形象,从而使女人受到伤害。我们当然要严厉惩处这样的男人,但是,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惩处的层面,而不反省、打倒造成这一现象的父权文化,家庭暴力的根除便显得遥遥无期。应该教育实施家庭暴力的男人,帮助他们发掘潜意识深处的症结所在,意识到父权文化是如何指使他们实施家庭暴力的,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家庭暴力伤害了他们和家人、女性的关系,他们自

29、己也是受害者。刚强模式还要求男性有烦恼、有心事都要闷在心里自己消化,而不能像女性那样倾诉,这不仅阻碍了男性的情感表达,也影响了男性和女性的交流,给双方造成了很多误解;刚强模式诱导男性轻视健康,扮演硬汉,有病也撑着,致使男性在多种疾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女性、寿命减短,从而也给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带来苦恼和负担;刚强模式要求男性在性上表现强者之风,将男性刻画成性机器,伤害着男性的尊严与自决权,也为他们在性关系中对女性的侵犯与伤害提供了文化背景我们看到,只有颠覆了父权文化对男性的模式界定,男性才能不受伤害,女性也才能从伤害中解放出来。我们会发现,在男人从旧的性别模式中解放出来之后,女性解放所追求的

30、一些目标有望更快地实现。单就家庭关系而言,觉悟与解放了的男人将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做家务、分担女性的劳作,他们会更坚决地拒绝家庭暴力,使女性可以从父权文化的压制下解放自己。五、中国男性学研究与男性运动亟须起步2005年2月28日至3月11日,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49届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报告中“呼吁男子充分参与所有实现两性平等的行动”,其中特别重申了北京行动纲要的内容:“强调男女在家中、工作场所和更广泛的国家与国际社会中共享权利和分担责任的原则,并强调男女平等是社会化进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原则。纲要着重指出,两性平等只有在男女以伙伴关系携手合作时才能实现。具体的建议着重鼓励

31、男子平等分担育儿和家务劳动,并促进教育男子和使男子能够承担其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责任的方案。”在推进男性参与实现两性平等的行动时存在许多障碍,其中包括:“持续存在的性别陈规和定型观念,这种观念不足以鼓励男子兼顾专业和家庭责任,使男子未能充分分担家庭与社区内的照顾任务和责任;由于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不平等,妇女往往没有权力坚持安全和负责任的性行为;男女之间在妇女的健康问题上缺乏沟通和相互了解。”秘书长报告提出,建设“能够向大批男子进行宣传的环境,例如男性主导的机构、行业和协会。其他的建议着重通过家庭教养和教育进程等手段改变社会文化风气,以实现两性平等”。报告还认为:“与男子和男孩一起促进两

32、性平等的工作尚处在早期阶段。”在中国推广男性解放理念的必要性除我们前面提到的女性主义在学术和社会行动两方面的显学趋势必然要求从男性角度作出回应之外,还可以从国际、国内的形势来分析。从国际背景看,社会性别主流化(主流社会在决策中要考虑政策、法律、法规、项目、计划等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从而使两性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均能受益)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中国的男性应该认识和了解这一趋势,并参与到对这一趋势的促进中来。在中国,随着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性别平等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对男性的切身关怀成为必需,而这种关怀只有与反思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对男性的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联系在一起才能更接近帮助男性全面、均衡、良性发展的实质。在中国,虽然一些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与那种学术研究普及和新思潮普遍传播的局面还有相当的距离,迫切需要进一步行动。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颠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对人的奴役的过程中,在反抗父权文化对个体的伤害的实践中,女性主义与男性解放可谓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男性解放,女性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两性的平等与和谐也无法彻底实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