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67.03KB ,
资源ID:242767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27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数学奇数与偶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数学奇数与偶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小学数学奇数与偶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奇数和偶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15页解决问题两数和的奇偶性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2尝试运用“列举”“数形结合”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 提高推理能力。迁移的数学能力和探索数学奥秘的精神和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教学难点:理解奇数偶数在图形上的特点,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1 0

2、1 0方格纸、彩笔、剪刀、游戏抽奖盒、数字卡片、小组活动的抽奖信封袋、小组活动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师:一 、复习概念,引入图示。1.前面我们学习了奇数和偶数 ,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偶数,什么样的数是奇数?(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概念的理解,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回忆。)2.示范“两行图”,体会图形上的奇数偶数。师:如果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接一个摆成两行,你知道 偶数总能摆成什么图形?奇数呢? 比如6, 7.(ppt出示)(设计意图:通过图形,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像、联想。)二、数形结合 复习奇数偶数的概念。1.

3、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写出六个数:5、6、7、8、9、1 0。师:同学们,你们能在方格纸上 也像这样把这些书涂一涂表示出来吗?(涂成两行) 交流:仔细观察你涂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生 1:有的能摆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有的不行。生 2:5、7、9 不 能 摆出 一 个长方形,6、8、1 0 正 好能 摆出一个长方形。5、7、9要么缺一块,要么多一块。2.继续讨论:现在你能结合着图形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叫奇数,什么样的数叫偶数?(两列,也就是总数除以二 能不能整除)引导说出:像 6、8、1 0在方格纸上摆两行正好摆成长方形的这些数叫做偶数 ;像 5、7、9 在 方格纸上摆两行没

4、有摆成长方形的这些数叫做奇数。二、激发兴趣,探索规律(一)有奖游戏。 探索奇、 偶数相加的规律。师: 同学们表现这么好, 老师很高兴,所以, 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不过,这些礼物需要你们用智慧才能获得, 大家有信心获得礼物吗?1.抽 师: 从两个盒子里各抽一张卡片, 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结果是多少,礼物图中相应数字的礼物就是你的。( 礼物兑奖表如下。)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理念下,依据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本课在完成了奇偶数的概念教学后,继续利用图形来探究奇偶数的某些特性。)师:上来的同学没有得到礼物,是运气不好,还是里面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每

5、个小组 内也有两个这样的信封 , 先请 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每个信封里的数有什么特点,再请同学有在小 组按照刚才的抽法每个人都去试 一试 , 看看有什么发现?完成小组活动记录12.生展示汇报(1)列举法1号信封里都是奇数, 2号信封组都是偶数.我们发现奇数+偶数=奇数,而礼物都在偶数格,所以抽不到礼物.师:是不是任意一个奇数+偶数都得奇数?大家来验证一下。生举例验证发现成立,并板书(奇数+偶数=奇数) (2)数形结合法(二)探索游戏规律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1.重新设计方案,探索其它规律 师: 看来刚才老师那种抽法得不到礼物。那同样是抽2个数,你能设计出一定能抽中礼物的方案吗?并在小组内试一试方案是

6、否成立,最后(手指板书)像这样表示出一定能抽中的理由。并完成小组活动记录2(意图:继续利用游戏活动,精心设计两个环节,由浅入深,深化主题。学生学习兴趣盎然。)2.学生汇报( 学生积极想办法, 得出结论:偶数 + 偶数 = 偶数、奇数 + 奇数 =偶数。)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一会就探究出了两种一定能抽中的方案。现在一起回顾3. 总结奇、 偶数相加的规律。奇数 + 奇数 = 偶数、偶数 + 偶数 =偶数、 奇数 + 偶数 = 奇数。三、 运用规律,巩固练习1.( 课件出示: 不用计算, 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8946+34

7、05学生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说明理由。2.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6小题。(1)改编问题,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奇数+( )=偶数”;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偶数+( )=偶数”。(2)分析解答: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奇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偶数。3.扣杯子问题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 ,翻动19次后杯口朝 。尝试说说理由四、提高拓展两数相乘的奇偶性1.列举法得出结论2.数形结合法,学生讲解3.解决问

8、题:小明爸爸、妈妈今年岁数的和是奇数,几年后 小明爸爸、妈妈岁数的和 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生1:2.4.6.8是偶数,1,3,5,7,9这些数是奇数。 生2:补充,0也是偶数。生3:偶数是双数,奇数是单数。生4:我知道偶数是2的倍数,也就是除以二余数是0. (那奇数呢?)奇数除以二,余几?学生质疑:为什么要摆成两行?而不是三行四行呢?(强化了奇数偶数的概念和特点)同位合作,在方格纸上也像这样把这些书涂一涂表示出来学生:一开始学生感到新奇,很快合作画出图形,初步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生说一说:像 6、8、1 0在方格纸上摆两行正好摆成长方形的这些数叫做偶数 ;像 5、7、9 在 方格纸上

9、摆两行没有摆成长方形的这些数叫做奇数。(目的:通过图形,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体会奇数和偶数在图形上的特点,进行建模过程,为下面探讨两数和的奇偶性做铺垫。)学生2人上来抽奖(此活动的目的是将奇数偶数相加和的特点这种抽象的、枯燥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情境展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活动交流。小组展示(预设)组一:1号信封里都是奇数, 2号信封组都是偶数.我们发现奇数+偶数=奇数,而礼物都在偶数格,所以抽不到礼物。组二:我们利用刚才的图形发现了规律。(此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摆、画、列举多种方法,使学生发现奇数+偶数=奇数的规律,进一步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小组活动小

10、组汇报(目的:提倡多元、灵活地解决问题)生:总结规律学生抢答同位交流,全班汇报(目的:在新课标理念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和团队的机会.)学生回答数形结合法,学生讲解(目的: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板书设计: 奇数与偶数奇数 + 偶数 = 奇数奇数 + 奇数 = 偶数、 列举法偶数 + 偶数 =偶数、 数形结合 学情分析奇数和偶数这两个概念是在学生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时出现的,其实这两个概念就是学生以前所说的单数和双数,在这里进一步把概念规范化,这两个概念既可以帮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又把

11、整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进行了分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数的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探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挺大的,所以设计本课时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课件素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挥,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发现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可帮助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这节课,通过创

12、设游戏情境, 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 “欺骗性” , 从而主动去探究原因、发现规律、 验证规律,并运用规律重新修改游戏规则。 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被调动起来, 积极参与到规律的探索活动之中。奇数与偶数效果分析 一、测试情况测试人数:20 应对题目数: 1420=280 实对: 262 对题率:93.6 %二、错题分析1.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加,和是( )数。(填“奇”或“偶”)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99。只要想明白这两点就不会出错了。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加一定是( )数。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13、。有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到,所以感觉无从下手。3. (3)10个偶数相加的和是( )偶数+偶数=偶数,与几个没有关系,抓住题目的本质和关键,是学生需要提高的能力。三、效果分析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练习就过于程式化,没有跳出固有的“圈”,顺向思维练得多,逆向思维练得少,学生很难推陈出新。课堂练习感觉深度还不够,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测评环节面对变化多样的题目,学生有点想不过来。新课后的应用新知,不能单纯的是例题的改版,还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练习环节应该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增加一些练习,

14、使内容更加丰满。所以从测评结果来看,新授环节之后的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奇数与偶数教学反思 “奇数与偶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 合数等知识, 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 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运算中的变化规律, 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 ( 或解决)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数的奇偶性比较抽象,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并寄予到数学游戏和活动中,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数的奇偶性的

15、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掌握。因此, 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规律探索及发现过程, 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为此,本节课围绕以下两个活动展开。“活动 1 ” 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图形出发,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一个挨一个排成两行奇数和偶数在图形上的特点,对奇数和偶数有了重新的认识。并未后面探索两数相加奇偶性提供图形支撑。让学生即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发现和体会,又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奥秘性。但是课堂反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发现了奇数偶数在图形上的特点和规律。但这一规律能否进一步推广, 具有怎样的应用价值?这些问题学生没有意识到,也不会主动去思考, 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反复练习, 使

16、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经验。 启发学生小结,对规律和经验进行概括,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提高自学能力。“活动 2 ”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 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 “欺骗性” , 从而主动去探究原因、发现规律、 验证规律,并运用规律重新修改游戏规则。 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被调动起来, 积极参与到规律的探索活动之中。同一个盒子里的两张卡片数相加都是偶数,那么, 从两个不同的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 它们的和总是奇数吗? 会不会是偶然呢? 在老师的诱导下, 学生一次次地从两个盒子里抽出卡片验证,结果和都是奇数。 通过反复的推理、 验证、 总结出 “

17、奇数 + 偶数 = 奇数、 奇数 + 奇数 = 偶数、 偶数 + 偶数 =偶数” 等规律。数的奇偶性在加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被发现和验证后, 有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数的奇偶性在减法以及乘、除法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用本节课上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进一步探究, 如讨论、 查阅资料等, 使学习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地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猜谜、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因为有趣的情境其效果不仅仅是巩固了有关奇偶数的知识,得出

18、了关于奇偶的一些特性。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乐于探究的氛围中,培养了认真分析、善于动脑、学会探究的学习品质,这样的学习品质,将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奇数和偶数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奇数、偶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审定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的内容。“奇数和偶数”是一节概念及定理教学课,是“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奇数和偶数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数学一直被认为是

19、“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本节课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在数论中,数的整除性理论又是最为基本的理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都是建立在数的整除性的基础之上。对于任意整数a、b,都存在整数n、r,使bnar(其中ra),当r0时,我们就说b能被a整除(或a能整除b),此时,bna。其他的一些概念,如因数、倍数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

20、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这样编排,虽然突显了以上这些概念的紧密逻辑关系,但也形成了同一单元内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套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1. 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但“整除”这一词汇是否必须出现呢?让学生大量叙述“能被整除”“能整除”是否必要?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

21、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奇数和偶数教学的,是下半学期进一步学习求质数合数及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奇数和偶数是按是否是2的倍数这个标准给自然数进行分类而得到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着重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还要使学生能在本单元众多的抽象概念中,把奇数和偶数区别

22、于别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掌握奇偶性判断。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我在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在“自学”、“交流”之后,加入“自我反思”一环节,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了

23、解到各自的见解,并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对知识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控的意识。在我讲授这节课时,我总感觉同学们对于练习奇偶性时有些吃力,虽然奇数和偶数的新课教学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理解掌握它们的概念,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对奇偶性的正确判断把握不清。五、我对这部分教学的建议 奇数和偶数是概念定理教学,我觉得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通过静的思维,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仅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主动地构建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上,

24、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1.自主探索,主动构建感念 首先让学生通过将奇数和偶数用两列小正方形组成图形,观察奇数偶数组成的图形有什么规律,独立思考奇数和偶数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怎样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奇数偶数的划分。在教学中老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索、尝试、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的情感体验。 2.参与活动,深化理解概念 托尔

25、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天性,学生在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抽奖环节”,用两个抽奖箱,一个箱里是奇数,另一个箱里是偶数,每个抽奖箱内抽取一个数字,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则有奖品,奇数是谢谢参与。并利用学号资源,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抽奖,在游戏中发现数字的奇偶性。以操作代替老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课外延伸,力求扩展概念 爱因斯坦

26、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奇数和偶数”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何才能抽到奖品?这个过程,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在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留下的问题让学生向家长、老师、书籍、网络学习,这样的问题极少,但是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就算数学中的“布白艺术”吧,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候,老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是指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老师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钻研自己感兴趣

27、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奇数与偶数评测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把一张画放在桌上,翻动1次画面朝下,翻动2次画面朝上,翻动12次画面朝( ),翻动53次画面朝( )。 2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加,和是( )数。(填“奇”或“偶”)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加一定是( )数。(填“奇”或“偶”)4.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填“奇数”或“偶数”)(1)8724+9013 ( ) 147+3589 ( ) 20156789( )(2)奇数+奇数+奇数=( )(3)10个偶数相加的和是( )二、选 择1、一个奇数如果( ),结果是偶数。 A、乘5 B、加

28、上1 C、除以3 D、减去2 2、两个奇数的积再加上一个偶数,和是( )。 A、奇数 B、偶数 C、不能确定三、判断(1)一个非零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奇数与偶数的乘积是偶数。( )(3)所有的质数中没有一个偶数。( )(4)除1外,奇数都是质数。( )(5)如果A是奇数,那么1093+A的结果还是奇数。 ( )奇数与偶数课标分析 一、课程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5页 奇数与偶数。二、课标中关于本内容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

29、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 让学生理解和初步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比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 培养学生观察 、归纳总结, 迁移的数学能力和探索数

30、学奥秘的精神和意识 。三、本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分段目标中关于模型思想的表述: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两数和的奇偶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得纯数学的概念、性质具体化、形象化。2.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学习、探索和研究,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四、本课在落实课标要求中采取的措施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体目标中关于几何直观和模型思想的表述:“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

31、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本课内容:1、经历奇数与偶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奇数与偶数及其奇偶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奇偶性定理推出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参与探讨奇偶性的“抽奖”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