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109.95KB ,
资源ID:24377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377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冀中的地道战》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五年级上《冀中的地道战》教案.docx

1、统编版五年级上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冀中的地道战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结构特点,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激发爱国热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冀中的地道战。二、初读感知,解决

2、字词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生词,指名读,齐读。(2)注意“党”最后一笔是竖弯钩。(3)比较:妨纺2.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些什么? 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叫“冀中”。3.介绍“冀中的地道战”的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

3、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4.理清课文层次。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方式。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第二部分(47):介绍了地道战的样式以及特点。第三部分(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三、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指名朗读,教师点评。2.(1)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

4、?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是个奇迹的?不计其数(数量多、形式多)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地道战是一个“奇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文,看一看它究竟“奇”在何处。五、课后作业1.识记本课生字词;2.预习课文二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字词;2.请学生复述本文三部分的划分及各部分主要内容。师:上节课,我们对冀中的地道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吧!二、研读课文1.研读第一部分的内容。(1)指名朗读,教师点评。(2)思考:都说地道

5、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里?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介绍地道的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a.学生交流分享,教师注意点评引导。b.教师明确:(从三个方面总结)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a.学生交流分享,教师注意点评引导。b.教师明确:(从两个方面总结)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 “一夫当关,万夫

6、莫开”。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是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a.学生交流分享,教师注意点评引导。b.教师明确:(从两个方面总结)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3)小结。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教师注意点评时帮助学生理清条理。)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课下画一画。2.研读课文

7、第三部分(1)第8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师明确: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三、主旨探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学生交流分享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四、方法小结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8、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1.学生交流讨论,畅所欲言。2.师总结: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利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点相关内容,记录关键字,学习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认识了冀中的地道战的伟大,不愧于“奇迹”的称号,更感受到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这种伟大的精神,为中华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六、课后作业1.作者把结构

9、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2.观看电影地道战,并结合本课内容,说说你的心得和体会。冀中地道战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地道的构成、特点以及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2、默读课文,注意速度。难点:学生能理解课文的意思,并在朗读中掌握阅读技巧。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激发兴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地道的照片)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答地道)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课

10、文就与这“地道”有关。2.观察图片,自由交流:说说对于地道的认识3.教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相信大家对于地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将从地道的构成、特点和作用入手,来学习课文冀中的地道战。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4.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二、整体感知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会读“侵”“略”“搁”等8个生字并且会写“蔽”“陷”“堡”等10个生字。2.读准“侵略”“碉堡”“堡垒”“陷坑”等课文中带拼音的字词。3.理解“冀”,“冀”指的是河北省,“冀中”是指河北中部,区内主要为平原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所用时间。5

11、.借助关键词句,来感知整段的大致内容,更加清晰地了解地道的构成、特点还有作用三、时代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即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兵力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四、解读“地道战”1.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纺车:手摇或脚踏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的工具。岔道:分岔的道路扫荡:用武力或其它手段扫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

12、根据地大举进攻。吆喝:大声地喊叫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2.课前要求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给学生们几个问题:(1)地道战的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2)地道的样式和特点各是什么?(3)地道战体现了什么?3.理清段落。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背景,产生以及作用。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内部的结构。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老百姓如何应日军对地道的破坏的。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地道战的结果“奇迹”。4.总结归纳之前提出的三个问题。5.了解了各段落的大致内容之后,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带着问题来阅读一地道战的产生、构造、作用。注意借助关键字来提高阅

13、读速度四、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地道战的产生的背景、构成、特点以及作用,那么下一节课我们具体介绍地道战的详细信息。板书设计8冀中的地道战原因:为粉碎日军扫荡特点:多、密、方便作用:粉碎日军扫荡,保护老百姓8 冀中的地道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设计课题 冀中的地道战单元2单元学科语文年级5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侵略、修筑、碉堡、党员、堡垒、任丘、妨碍、拴住、搁置、隐蔽、陷坑、拐弯、岔道、孑口、吆喝”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

14、、补充和总结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尽的智慧。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写作方法。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尽的智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地道战片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课文冀中的地道战 。 出示课题:冀中的地道战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视频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二、初读感知1.作者简介:周

15、而复 (19142004),现当代作家。代表作上海的早晨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尔集诺曼白求恩晋察冀行等。2.写作背景1942年到1944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本侵略者们还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3.读准字音Qn lu li rn qi g xin gui ch侵 略

16、 垒 任 丘 阁 陷 拐 岔4.朗读词语侵 略 修筑 碉堡 党员 堡垒 任丘 妨碍 拴住 搁置 隐蔽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 4.词语释义堡垒: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不计其数: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守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三、我会写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侵、略、筑、堡、党、丘、妨、蔽、陷、拐 2.随文识字:(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四、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并

17、归纳各层大意。第一部分(1-3):写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 “大扫荡”,创造了地道战。第二部分(4-7):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第三部分(8):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五、精读感悟1默读第1自然段,我们了解什么? 了解地道战产生的背景:日军在冀中平原上对我们的人民武装“大扫荡”。2.第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地道战产生的目的:为粉碎敌人的扫荡,地道战应运而生。3.学习第3自然段。 (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起句,为下文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做了铺垫。(2)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地道的数量

18、多的词语:不计其数 地道的式样多的词语:横的 直的 弯的地道的范围广的词语:家家相连,村村相通。(3)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地道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5.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地道的构造。(1)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一百多种”说明了什么?突出说明地道的式样多。“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告诉了我们什么?特点:地方隐蔽 (2)地道有四尺

19、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说明了什么?高度适宜(3)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说明了什么?安全 牢固(4)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我们知道了什么?地道构造齐全、容量大。(5)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说明了什么?可短期居住;有隐蔽的气孔,有阳光。5.学习第5自然段,思考:地

20、道的出口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地道出口隐蔽安全 戒备森严 易守难攻6.学习第6自然段,说说敌人想了哪些方法来破坏地道,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火攻用土和沙灭火毒气攻用“孑口”的吊板挡住水功把地道跟枯井暗沟项链7.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无线电”和“有线电”。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地道外的信息传递“无线电”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地道外的信息传递“有线电” 8.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

21、中蕴含冀中人民怎样的情感吗?这句话从总体上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9.学习第8自然段,理解“惊人的奇迹”的含义?照应开头,“奇迹”是对冀中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的高度评价。既坚持生产,又打击敌人,冀中人民的斗志确实“惊人”。10.归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11.概括课文的主旨。本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展现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奇迹,歌

22、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思考、表达。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思考并回答问题。 理解、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通过分析深刻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侵略( ) 碉堡( ) 任丘( ) 妨碍( ) 堡垒( ) 陷坑( ) 2.比一比,再组词。侵( ) 碉( )岔( ) 浸( ) 调( )盆(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地道战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斗争方式。 B.地

23、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站着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C.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同时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总结全文,整体掌握。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或观看有关地道战的电影,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根据你搜集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式样:地道 地洞 气孔 出口打击敌人:陷坑 岔道 活道 死道无穷智慧 顽强斗志防备敌袭:防火攻、防

24、水攻、防毒气攻 联络自己:“无线电”“有线电” 历史意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冀中的地道战 人教部编版8冀中的地道战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侵略、堡垒、妨碍、隐蔽”等词语。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重点练习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课文,画出地道结构平面图。1.字词教学。本课词汇丰

25、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初读课文,要提醒学生学会默读,学会浏览,学会一目十行,学会抓住关键句段,读后说说主要内容。再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略”是边音,“侵”是前鼻音;“侵略、堡垒、妨碍、隐蔽”等词语,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句子理解其意思。2.阅读理解。初读课文,练习速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读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运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根据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联系全篇,充分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3.表达运

26、用。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做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教学时要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默读浏览,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回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4)思考: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2.多媒体课件(1)关于作者周而复的资料。(2)地道战的图片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侵略、堡垒、妨碍、隐蔽”等词语。2.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7、。一、激趣导课。1.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带大家参观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既不是壮观辉煌的古代建筑,也不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但它同样体现了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这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战争遗迹冀中地道。2. 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时代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28、,狠狠地打击了敌人。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继续练习速读。今天要告诉大家,我们可以试着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子体会,比如第一句话。紧紧扣住本单元训练重点,练习速读课文的方法。在学生翻开课本前,提示学生注意速读方法。二、检查预习。1. 板书课题并提问。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样理解的。(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当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我想的很多,主要是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

29、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突破口。2. 出示本课会写字,读一读,写一写。侵 略 筑 堡 党 丘 妨 蔽 陷 拐3. 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第5自然段:详细介绍地道的出口。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气。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联络方式。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历史意义。4.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分层、概括层意。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

30、地道战;2.地道的式样和特点;3.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4.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请同学们将这四句话作为分层的依据,把8个自然段分成4层,看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划为一层。(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地画出分隔符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还记得预习后提出的4个问题吗?刚刚划分的4个分层,对这4个问题都做了回答。(教师指着课件上的4句话,复述同学们提出的4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段落分层,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