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6.94KB ,
资源ID:24390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390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科学知识点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科学知识点梳理.docx

1、小学科学知识点梳理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特征是:(1)具有严密的结构;(2)都有新陈代谢功能;(3)都有生长现象;(4)都有应激性;(5)都能生殖和发育;(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2、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3、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溶解现象。如一块挂着的毛巾下端浸在水里,过一段时间,毛巾的上端也会变湿,这是毛细现象;早晨在树叶上看到的露珠是表面张力现象;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这就是溶解。4、地球上有3/4的面积是水,但淡水量占总水量的3%,而地表水占淡水

2、的 0.34%,可见可饮用的地表淡水是相当少的一部分。5、材料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有:木头,橡胶等;人造材料有:塑料,钢铁等。6、木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7、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布、丝绸、羊毛和尼龙。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羊毛松软保暖,可用于冬天御寒;尼龙结实耐磨,可做运动服、伞;棉布柔软透气,可做内衣。8、金属具有有光泽、能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通过用砂纸磨其表面,可见其光泽;通过加热,可见其能传热;通过敲打后不会断,可见其有延展性。9、塑料的优点:质量(即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有些品种还具有光、电、磁、声和

3、生物机能。缺点:不易腐烂,容易造成污染。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2、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3、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4、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

4、壤越肥沃。6、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7、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8、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9、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0、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1、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2、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

5、、(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13、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14、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15、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1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1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

6、给植物的其他部分。1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9、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20、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21、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2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23、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

7、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4、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5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6、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7、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28、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

8、态的物体是(固体)。29、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0、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3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32、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33、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34、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

9、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35、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36、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37、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38、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39、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40、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4

10、1、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42、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零下5摄氏度写作( 5 )4读作(4摄氏度 ) 12读作(12摄氏度 ) 35读作(35摄氏度 ) 43、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44、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4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11、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4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47、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48、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1、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即重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2、 将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将杯子口朝下放入

12、水中,纸不会湿,是因为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不能进去,所以纸没有湿。这个实验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3、空气枪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以及气垫船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弹性。4、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这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流动的空气就是风。5、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热气球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6、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占21%),氮气(78%),其它气体(1%)。7、氧气能支持燃烧,在登山、潜水及医院能用到。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可以作为一种灭火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这是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的一个方法。8、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动物、植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9、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排烟、汽车尾气排放、杀虫剂的使用,家里使用的一切消耗能源的物品及化学物质也在随时污染着空气。10、保护与净化空气的一些做法: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尽量利用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使用无氟家用电器、禁烧秸秆、用液化气作汽车燃料等。11在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1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13、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在固体中以热传

14、导为主,在液体中以热对流为主,在气体中以热辐射为主。14、不同物体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不一样:沙的吸热性能好,散热性能差,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水的吸热性能差,散热性能好,是一种很好的散热材料,许多机器都用水作为散热剂。15、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也不一样: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升温快,吸热多。16、物体受热以后形状、体积会改变,有一些物体受热后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17、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18、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踩瘪的乒乓球(不破)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19、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20、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

15、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会不停地翻滚,且温度不再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都要吸收大量的热。21、云、雾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在高空的是云,在低空的是雾。22、雨、雪的形成: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如果地面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就会下雪。23、露、霜的形成:夜间,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凝结成小水珠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如果温度低于0摄氏度

16、时,水蒸气会凝固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24、物体三态的变化: 固体(冰)吸热可变成液体(水),液体(水)吸热可变成气体(水蒸气);气体(水蒸气)放热可变成液体(水),液体(水)放热可变成 固体(冰)。2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让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能停止。26、声音能通过空气、水及固体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土电话是利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实现的。27、耳朵有着非常复杂的构造。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8、在人耳中声音传递的路径

17、:声源传入耳廓,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听小骨、耳蜗,至听神经。29、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频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声音强;距离声音近时,也会感觉到声音强。30、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1、生活中有许多令人不愉快的声音,这些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音”。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我们要想办法减少噪音,比如不要大声喧哗,轻声关门等。3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粮食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生长发育必需

18、有食物;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供给我们能量和保持体温,但不能多吃;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食物,另外,水也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成分。33、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34、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健康饮食的方法,每天食物的摄入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吃得最多的是粮食类,然后要多吃蔬菜、水果,常吃鱼、虾、肉、蛋类,每天要吃豆、奶类,少吃油、盐、糖类。根据这些,为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注意合理搭配食物,营养全面。35、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肝,小肠,大肠。36、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口腔中被初步嚼碎,

19、经过食管送到胃,胃进行消化,不停地蠕动将这些被初步嚼碎的食物进一步磨碎,变成食糜,送到小肠,小肠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来到大肠,大肠吸收了其中的水份,残渣被排出体外。37、好的饮食习惯: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有荤有素,有粗有细。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1、全身的骨头分为:头、躯干、手臂、腿脚。人体的骨头有206块。和其它动物骨骼一样,又结实又硬,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能制造血细胞。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 保护的作用。3、骨与骨之间相连叫关节。人体的各种动作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4、屈伸的关节:膝关节、指关节、肘关节。旋转的关节: 桡尺关节(前臂)

20、。既能屈伸又能旋转的关节:肩关节、额关节(下巴)髋关节。5、肌肉占人体重量的40%。6、经常运动有什么好处?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肌肉发达,体力充沛;延缓衰老;身体匀称。7、预防运动受伤?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做好准备活动。8、蚕的一生分为: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刚出的小蚕叫蚁蚕,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四次脱皮,脱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蚕蛾的身体分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9、世界上最先养蚕的是中国。10、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小小竹排江中游”是把

21、水作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把竹排作参照物。11、运动的速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12、运动有:平动、转动、振动。13、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又分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4、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和其它无关。15、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16、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先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17、力的单位是牛顿。18、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叫弹性。这种力叫弹力。1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2、叫摩擦力。20、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会产生摩擦力,叫阻力。2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2、减少摩擦力: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船体。增大摩檫力:轮胎上的纹路、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23、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的弹性的?如射箭、拍球、撑杆跳高、玩跳跳球等。24、力是无形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力的存在?可以通过观察力对物体运动及形状的影响和人体肌肉的感受来体验到力的存在。25、历时40年的研究,能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26、调查:在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个时段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23、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27、推理:对已发生事件的解释,对正在发生事件的解释。28、预测:对事物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对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科学的预测是有根据地推论。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1、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2、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3、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4、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等。5、昼夜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6、古希腊天文学家托

24、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7、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8、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9、月相的变化规律:从月初至月末依次是:蛾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农历十五) 残月 下弦月 蛾眉月10、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但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11、昼夜变化对动植物都有影响,如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

25、间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动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状态也是不一样的。12、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13、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是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林奈的“钟”非常准确,直到现在,欧洲人仍以这种“钟”来布置花坛。14、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15、常见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蜡烛火等,月亮不是光源。1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

26、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17、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18、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相等。19、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凸透镜的用途:做照相机的镜头、老花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20、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21、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望远镜是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制成的。22、光是有颜色的。阳光被三棱镜分解后的色彩: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这一现象是1666年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2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将它们混合后是白色,

27、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24、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由此显现的色彩也不同。25、一个基本电路由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组成。2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导体:铁片、钥匙等金属做的物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常见绝缘体:塑料制品、橡胶、木头、布、纸等。27、生活中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插座的里面需要导电,用导体金属做,外壳不能导电,用绝缘体塑料做;电线的外面都用橡胶皮包好,是为了绝缘28、家庭用电的危险行为:许多电器连接在一条电线的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过热发生火灾;用湿布擦拭电灯、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这些行为

28、都会导致触电,很危险。29、当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请专业人员来修理。30、磁铁有南极(S)和北极(N),同极相斥,异极相吸。31、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指南的一头称为南极(S),指北的一头称为北极(N)。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它被称为司南。32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门吸、带磁性的冰箱门、磁悬浮列车等。33、电可以产生磁。把电线按照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吸起大头针或回形针等。3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磁力大小还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也越大。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

29、而且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也会改变。35、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电铃等。36、人一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与脉搏次数是一样的。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都会加快。休息后会慢慢趋于平静,直到恢复到和运动前一样。37、人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气管和支气管;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8、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人进行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是心脏和血管,通过血液流动,可以把大量的氧气和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并能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39、人在运

30、动时,因为需要的能量增多,所以就要加快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同时也要血液加快循环,以便更快地将氧气和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所以人在运动时,呼吸和血液循环会同时加快。40、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体育锻炼能增加人的肺活量,使心脏更有力。41、保护肺和心脏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吸烟,不喝酒。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

31、)、(轮轴)、(滑轮)。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6、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7、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8、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9、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10、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轮轴有(省力)的作用。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11、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12、(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1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14、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15、能把(动力)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