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66KB ,
资源ID:24396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396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药药效毒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药药效毒理学.docx

1、中药药效毒理学1常用的药物依赖性实验方法有哪几种(包括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一、身体依赖性试验:评价新药的身体依赖性潜力,根据新药所属类别不同,需分别进行以下几方面试验:1、自然戒断试验:自然戒断试验属于慢性实验,对实验动物通常以剂量递增法给于试验药物;有的也采用恒量法。自然戒断实验的戒断症状发作慢,持续时间长,对戒断症状的定量有一定困难。但现已能在小鼠,大鼠,狗和猴等多种动物定量评价阿片类药物的身体依赖性潜力。试验原则是连续给予动物一段时间的受试药后突然停药,观察动物出现的戒断症状,与同类的代表药物作对比,按照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判断受试药的依赖性潜力。2、替代试验:替代试验是研究受试药物

2、对药物戒断症状的抑制能力,进而评价受试药物与阿片类药物身体依赖性特征和强度的类似性。但抑制戒断症状试验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有些症状仅在某种动物出现,另一些症状则在几种动物中出现。所以评价受试药物对多种戒断症状的抑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3、催促试验:试验原则是在短时间内给予动物大剂量受试药,然后注射受体对抗剂,观察和记录是否出现戒断症状及其程度。此法只适用于竞争性受体对抗剂的阿片类药物。4、诱导试验:大部分镇静催眠药无竞争性受体对抗剂,因而不可能进行催促试验,可采用诱导试验。试验原则是判断镇静催眠药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惊厥。在自然戒断试验中,动物需进行较长时间给药才有可能在断药后出现自发性惊厥,而

3、诱导试验可以应用各种诱发惊厥的方法如听源性发作(audiogenicseizures)、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e)惊厥,在试验中只采用阈下刺激强度,它们对正常动物不引起惊厥发作,但对镇静催眠药产生身体依赖性的动物,在断药期间出现反跳性兴奋,原来的阈下刺激就可能诱发惊厥。二、精神依赖性试验:评价新药的精神依赖性潜力,可采用“自身给药”(selfadministration)试验,这是一种操作式条件行为(operantbehavier)试验,测定静脉注射药物对动物的强化效应(reinforcingeffect),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药物精神依赖性潜力的试验方法。此外,常用的还

4、有药物辨别试验和条件位置偏爱试验。1、自身给药实验方法:自身给药试验方法是一种操作式行为药理学实验,人们可以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依据自身给药实验结果研究对行为的影响。基本原理:具有依赖性的药物与食物和水一样具有强化效应,可以作为强化剂使动物形成稳定的操作式条件反射性行为。一种本身无强化作用的刺激(如光)或行为,以一定的方式有规律的与给予该种药物相联系,那么这种刺激或行为也会使动物产生药物的强化作用。2、药物辨别试验:药物辨别试验与自身给药试验一样,属操作式条件行为试验,方法依据的原理也相同。它可以判断一种药物在控制行为方面是否具有辨别刺激功能,即能否使动物辨别或区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情形,继而

5、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由于药物辨别试验中动物不需手术插管,维护较易,可长时间进行实验所以应用较宽。3、条件性位置偏试实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是1979年建立并逐渐完善的一种非操作式行为药理学实验方法。方法简单,近年来应用广泛。2用中西医理论解释中药镇痛的机理?目前对镇痛实验方法有何新的进展?中医理论认为,疼痛是由于正气虚弱,以致邪毒内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因此中药镇痛的机理为补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西医理论认为疼痛产生是由于损伤炎症缺血导致缓激肽、组织胺、p物质、K+、H+、5-HT、前列腺素E2等物质的释放,作用于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因此西医镇痛的机理是作用于疼痛产生的各个环节,包括阻断

6、致痛物质的释放、阻断神经末梢的作用以及神经传递等。镇痛实验方法的新进展:1、热刺激法:系利用一定强度的温度来刺激动物躯体的某一体部位,使其产生疼痛反应。常用方法有辐射热测痛法(大白鼠或小白鼠辐射热致痛引起甩尾反应)、小白鼠热板法等。(1)辐射热刺激法(又称光热法):用小型聚光灯产生一定强度的光束,通过透镜聚焦照射大白鼠(或小白鼠)的尾巴或家兔鼻部来致痛。大白鼠以甩尾时间为痛反应指标,家兔则以甩头为痛反应指标。此法仪器装置简单,反应灵敏;若固定照射时间能准确测出阈值及刺激强度。对筛选麻醉性镇痛药及非麻醉性镇痛药均适用。(2)小鼠热板法:小鼠的足底无毛,皮肤裸露,在温度为550.5的金属板上产生疼

7、痛反应,表现为舔后足、踢后腿等现象。此法仪器装置简单,指标明确;痛反应潜伏期长,便于观察及测出药物之间的较小差异,有利于比较药物镇痛作用的强弱、快慢及持续时间。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筛选麻醉性镇痛药2、化学刺激法:许多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接触到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时,即引起疼痛反应。因此,将某些化学物质涂布于开口的皮泡基部暴露的神经末梢上或注入动脉、静脉或腹腔内,均可造成疼痛模型,作为研究疼痛生理及筛选镇痛药物的方法。(1)小鼠扭体法:应用有些化学刺激物注入小鼠腹腔内,引起深部的、大面积而较持久的疼痛刺激,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腿伸张、臀部高起)。

8、本法对筛选弱镇痛药是一种敏感、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但缺乏特异性。(2)钾离子皮下透入致痛法:饱和氯化钾溶液,采用一定强度的直流电经动物不同部位的皮下透入,可使家兔缩腿、挣扎、扬爪,或使大鼠甩尾、嘶叫等,均可作为致痛的指标。此法简便灵活,输入电流强度与钾离子透入及其引起的痛反应呈正比,在研究疼痛生理中较多采用。(3)缓激肽动脉注射法:动脉内逆行注入缓激肽,使动物产生一些症状,称为假情感反应,表现有嘶叫、肢体屈曲、呼吸加深、血压升高、角膜反射与膝反射阳性等,可作为测定镇痛药的指标。此法可以用作鉴别外周作用的实验方法。3、机械刺激法:对大鼠或小鼠尾根或尾尖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产生嘶叫,以此作为痛反应

9、的指标。此法指标明确,使用简便,是筛选镇痛药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法主要有大鼠尾尖压痛法和小鼠尾根压痛法。4、电刺激法:系采用电刺激器进行刺激,引起疼痛反应。本法的优点是无论弱效或强效药物的镇痛效应都能测定出来。缺点是机体阻止的阻抗易变而不易控制,而且电刺激法敏感性不很高,其反应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及用药前的阈值等。此外,电击致痛还包含反射性因素,因而临床上没有镇痛作用的药物,当用本法测定时也可能出现阳性反应。与机械刺激法比较,对电刺激法的评价是严谨不足。(1)齿髓刺激法:目前公认牙髓神经是对痛颇敏感的刺激部位,其痛反应近似临床病理性疼痛。因此认为齿髓刺激法是评价镇痛药的标准而

10、可靠的方法。动物在麻醉下用电钻在牙齿上钻孔后,将电极插入齿髓作慢性埋藏电极。电刺激时,动物因疼痛会引起咀嚼运动与摆头等反应,这些反应可作为痛阈的指标。本法操作简便,所测得的镇痛强度及持续时间,与临床观察一致,可作为模拟病理性疼痛的一种有价值的敏感方法。(2)小鼠尾刺激法:电刺激小鼠尾部时,会引起小鼠嘶叫反应,以此作为痛反应指标。此法反应灵敏,对多数镇痛药物都适用。3.解释以下常用肿瘤动物模型的名称:S180、MP、H22、L3、B22、U14。S180:小鼠肉瘤180模型MP:黑色素瘤模型H22:肝癌模型L3:淋巴白血病3号模型B22:脑癌22模型U14:宫颈癌14模型4.简述长期毒性试验的重

11、要性和原则要求。重要性: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与化学药相比多数中药具有毒性低的特点。但是中药的低毒和无毒是相对的,正因为对中药的毒性认识不足,使得研制者对中药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而且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日益增多,实际上很多中药、天然药物新药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因此对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在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报资料中,长期毒性试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周期长,耗资高,工作量大,若因试验设计不合理,或所进行的长期毒性试验未充分揭

12、示中药的毒性特点不能达到长毒试验目的,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影响新药的审批速度。故充分认识长期毒性试验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原则要求1.长期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2.长性毒性试验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3.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4.长期毒性试验一般需采用两种动物进行,一种为啮齿

13、类,常用大鼠;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常用Beagle犬或猴。大鼠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II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非啮齿类动物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I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5.原则上应与临床拟用药途径相同。口服给药者一般采用灌胃给药,临床用药为静脉注射时,由于给药周期长,大鼠静注有困难时,可用其它适宜的注射途径代替。如根据受试物的特点需选择其它的给药途径时,应说明理由。6.长期毒性试验给药周期的长短,原则上应根据预期人治疗应用的周期而定。7.给药剂量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赋形剂或和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原则上应高于同种动物药效学试验的有效剂量或预期的临床治疗剂量的等效剂量。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使动物产

14、生明显的毒性反应,甚至可引起少量动物死亡(对于毒性较小的中药,可尽量采用最大给药量。在高、低剂量之间至少应再设一个中剂量组。8.观察指标一般状况观察:在试验期间,应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摄食量、体重、给药局部反应,非啮齿类动物还应进行眼科检查、尿检、心电图检查等。血液学指标:一般血液学观察指标见附录(三)。至少应观察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凝血时间等。当发现对造血系统有影响时,应进一步进行骨髓的检查。血液生化学指标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应对所有动物进行尸解,尸解应全面细致,为病理组织学检查提供参考。应对脏器和组织进行称重,

15、并计算脏器系数。当所用动物为非啮齿类动物时,因动物数较少,应对所有剂量组、所有动物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当所用动物为啮齿类动物时,应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器官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高剂量组出现组织病理学变化时,更低剂量组也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剂量-毒性关系。若在尸检时发现器官和组织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时,应对此脏器或组织进行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9.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试验前,啮齿类动物至少应进行适应性观察3-5天,非啮齿类至少应被驯养观察1-2周,应对试验动物进行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摄食量和体重检查,非啮齿类动物还至少应进行2次体温、心电图、有关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的检测

16、。此外,试验动物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在长期毒性研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状况和症状的观察,应每天观察一次,饲料消耗和体重应每周记录一次。大鼠体重应雌雄分开进行计算。应根据试验期限的长短和受试物的特点而确定试验期间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原则上应尽早、及时发现出现的毒性反应。10恢复性观察最后一次给药后,每组活杀部分动物检测各指标,应留下部分动物,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和毒性反应情况,继续观察一段时期再活杀检查,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反应。在此期间除了不给受试药物外,其他观察内容与给药期间相同。11.结果及分析试验报告应全面客观反映整个试验过程收集的原始资料和信息,应详细描

17、述毒性的主要表现、大体解剖检查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并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如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应指出所用程序名称。结果应以清楚、准确的方式来表示。5.什么是中药血清药理学?它的优缺点是什么?(一)定义: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制剂,经吸收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中必定含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此时的血药浓度反映了机体的真实血药浓度,以此血清加入到体外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其药理作用即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二)优点:含药物血清与机体内环境相一致,与整体实验的相关性好,实验结果可信。具有科学性A.中药粗制剂中含有大量杂质,若直接加人体外反应系统,其渗透性、pH、鞣质

18、、无机盐等许多非特异性理化因素,会严重干扰实验,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排除中药制剂的各种影响因素。B.中药口服后其有机成分在胃肠内会受到消化液和肠道菌微生态转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不一定就是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的成分,因此中药直接用于体外实验值得怀疑。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对于创建中药细胞分子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创了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的新方法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采取的血清,其体外药理实验的效应及其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真实的血药浓度及其变化,有利于许多成分不明或复方中药的药动学研究。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药效学研究时,同时分析测定血清中药物成分的含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避免盲

19、目地筛选药物有效成分的繁重工作,使中药药效与中药成分的研究更能协调一致。(三)缺点:血清中成分复杂,血清本身的多种成分都可能与中药成分或实验中的外加酶系、培养细胞等相互作用,很难认识其真正的作用机制。由于体内各种屏障的存在,复方作用机体后的血清中的中药成分不一定都能透过屏障,作用于血清药理学实验中靶细胞,因此,体外血清药理学实验模拟的状态与复方作用实际可能有距离。6.试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列举3例说明)。(1)作用的多效性中药成分复杂,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作用的多效性。如人参成分有人参皂甙、挥发油、多种有机酸、糖类、多种微量元素等,人参全药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物质代谢等均可产

20、生影响。相比之下,化学合成药物作用的专一性较强。(2)量效关系的复杂性化学合成药物的药理效应一半表现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对中药而言,尽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表现这种量效关系,但有时量效关系很不规则,甚至小剂量和大剂量作用相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木香总生物碱在小剂量时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大剂量时却起收缩反应。如枳实对肠平滑肌低浓度时在短时间抑制后呈兴奋作用,而高浓度时又呈抑制作用。(3)作用相对缓慢、温和大多数中药奇效较慢,有些中药需经多次给药才显现其药理作用。如钩藤煎剂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连续灌服5周才见血压明显下降。黄芪、党参等药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应激能力等作用,大多需经连续多

21、次给药后才能见效应。中药的作用还多表现温和,作用持续时间相对比较长。如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但与西药强心苷类药相比,作用相对较弱,但作用时间长。天麻对实验性癫痫的作用较苯妥英钠缓慢,但作用时间较长。(4)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这种相对不稳定性与中药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加工方法、工艺等原因有关。(5)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同一中药,既可使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又可使低下状态的机能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即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称为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的机理:与机体的状态和中药多成分性具有密切关系。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机体的状态。如当时的机

22、体状态偏于兴奋,则引起兴奋的成分产生的反应较弱,而抑制性成分产生的反应增强;反之抑制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减弱,而兴奋性成分产生的作用增强。在中药中,有时存在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如人参皂甙Rb类有中枢镇静作用,R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可产生兴奋,也可产生抑制效应,它能使过度的兴奋或抑制两种过程得以恢复平衡,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趋于正常。如当归中的挥发油,阿魏酸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另有一些水溶性或醇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对子宫平滑肌亦可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有双向调节的中药有:处方:党参、白术、茯苓、藿香、枳壳、神曲、黄芩组成。药理研究:1对豚鼠高张力离体回肠有显著的

23、抑制作用(高张力回肠指用阿托品10-7使回肠张力下降cm).2对豚鼠低张力离体回肠有显著的加强作用(低张力回肠指用乙酰胆碱10-7使回肠张力上升cm).3对氯化钡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痉挛性收缩的抑制作用。与该相似的方药有参芩白术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米仁、桔梗)人参能使低血糖升高,又能使高血糖降低。三七即具有活血功能,又有止血效应,见淤血则能散,遇出血则能止。苦参对急性感染疾病出现的白细胞升高,有抑制炎症,降低白细胞的作用,而对于因化疗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的白细胞降低,又有保护骨髓,升高白细胞的作用。7.请述中药防治皮肤瘙痒症药效的实验研究方法。一.抗菌作用治疗皮肤瘙痒症中

24、药,应该观察其抗菌作用。可选用与瘙痒有关的菌株进行体外抗菌试验。较常见的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加德纳杆菌、白色念珠菌、淋球菌等。二.抑制炎症反应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用二甲苯致炎,通过比较小鼠耳廓肿胀度来评价药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大鼠足肿胀实验用蛋白致炎,通过比较大鼠足跖的肿胀度对药物的抗炎作用进行评价。豚鼠耳肿胀实验通过观察耳廓厚度来比较肿胀度。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本实验对大鼠和小鼠均适用。通过观察染色面积和染色组织的光密度来比较药物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四.止痒(抗组织胺)作用组织胺致痒反应本实验用豚鼠较为适宜,

25、为局部瘙痒实验。组织胺参与了瘙痒的发展过程,用外源性组织胺可致痒,以致痒阈来反映药物的止痒作用。右旋糖酐致痒实验本实验适用于小鼠。利用右旋糖酐诱导释放内源性组织胺,制成瘙痒动物模型,进行全身瘙痒实验。4-氨基吡啶致痒实验本实验选用动物为小鼠。4-氨基吡啶可诱导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瘙痒。耳廓瘙痒实验本实验可选用大鼠进行。用2.4-二异氰酸甲苯酯局部致敏,引起瘙痒。五.镇静作用西医治疗皮肤瘙痒症常用镇静药。中药治疗皮肤瘙痒症是否也与镇静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今后可以增加研究,以更全面地阐述中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机理。1.睡眠时间的测定:包括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试验和对戊巴比妥钠阈下

26、催眠剂量的影响。2.活动次数的测定:以镇静试验方法观察药物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六.免疫调节作用细胞免疫功能实验:通过测定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评价细胞免疫功能。七.抗过敏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实验将含有致敏动物IgE类抗体的血清注射到正常动物皮内,使肥大细胞致敏,然后用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等介质,引起瘙痒反应。2,4-二硝基氯苯(DNCB)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DNCB是一种半抗原,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成致敏淋巴细胞,数天后进行抗原攻击,造成迟发型超敏反应。八.客观指标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可能与体内某些化学物质介导瘙痒有关,我们也可将这些化学物质作为客观指标加以观测。与瘙痒有关的化学

27、物质包括:1.二十烷类(eicosanoids):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H2;2.胺类:组胺、5羟色胺;3.神经肽类:P物质;4.类阿片类:Met脑啡肽,Leu脑啡肽,内啡肽;5.细胞因子类:白介素2等。8.试述中药毒性反应与用药安全。称中药是纯天然、完全没有不良反应是不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肆意夸大中药的不良反应作用,因为安全低毒是中药的一大优势。不能因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中药不良反应,就全盘否定中药的安全性。如果拿中药和西药作比较,西药的不良反应显然会大大高过中药。只要我们在严格遵守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中草药,掌握好用药剂量和配伍关系,中草药毒性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既治好病又不至于对人体造

28、成伤害,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促进作用。正确用药、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我们要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知识及危害的正确宣传教育,防止药物的滥用,提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逐步杜绝因违背中医用药原则而发生的不良反应。(1)严格控制有毒中药许多中药有较大甚至强烈毒性,如川乌、草乌、朱砂等。这些药物在使用时应慎重斟酌,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用量,如果忽视药物的限量,甚至不知限量使用,必然会产生毒性,甚至危及生命。(2)按规定剂量服用低毒或无毒药物“凡药三分毒”,即使是毒性很低的药物,如果超剂量应用或者长期服用也可因在体内大量蓄积,长时间蓄积,而易导致中毒,轻者造成不适,重者亦可损害脏器,甚至死亡。(3)选择道地药材

29、,合理加工炮制,煎服法得当如朱砂需要水飞,即不断加水研磨,才能得到红色正品的细粉,而现在采用机械化,使用球磨机研磨后,所得细粉发黑,说明有游离汞产生,故不断有中毒反应的报道。另外,生长年限,收获季节,药用部位,贮存期限等对中药的质量都有影响,继而发生不良反应(4)坚持辨证论治原则,合理配伍中医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药物有寒凉温热之性,治病投药,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随症加减,同病异治,同药异病。另外中医组方时应辨清君臣佐,注意相畏、相反等原则,否则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患者葱拌蜂蜜,乌头与半夏伍用从而引起不良反应,可能和配伍不当有直接关系。(5)注意用药

30、的个体差异中药的使用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肝、肾疾病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较差,剂量要轻,患者自身对这些问题不引起注意的话,也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一些特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用药时,由于自身的特点,用药也易引起不良反应,如乳母用药,某些中药可通过乳汁排泄,引起婴儿中毒。许多中药含有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患者用药后,易产生过敏反应。(6)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监察的领导,制定出适合中药特点的不良反应监察报告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价,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7)药检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药材和制剂的质量。另外,药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药商店,尤其是个体药店,诊所上岗人员的管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专业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请用中药药理理论解释中药“活血化瘀类”、“扶正固本类”的抗癌机理。常用抗癌药效实验指标有哪几种?请述中药防治肝纤维化药效的实验研究思路。如何用动物实验评价中药的抗高血压作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