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82.69KB ,
资源ID:24459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459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株洲城市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docx

1、株洲城市总体规划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

2、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

3、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二)中部经济区由攸州市和茶陵县组成。(三)南部经济区以炎陵

4、县为中心。九、规划范围本规划的市域指株洲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醴陵市、攸县、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的行政辖区;市区指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为市区全部辖区范围。市域总面积为11272平方公里;市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36.7平方公里。十、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向西依托株洲大道、西环路形成河西新区;向北沿长株高速公路和莲易高等级公路形成田心、龙头铺新区;向东沿东环北路和新塘路形成金钩山、大丰、桂花新区;向南沿枫溪路和南环路形成枫溪新区。十一、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江两岸双中心,二主五次七组团”城市空间结构。“一江两岸”即依托湘江,东西

5、两岸的城市发展地带;“双中心”为城市快速环道以内湘江两岸的城市中心区,包括河西新城中心和河东芦淞旧城中心;“二主五次”指湘江两岸城市中心所在的河东、河西两个紧凑发展的城市主组团和栗雨、枫溪、荷塘、田心、石峰五个城市次组团。十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一)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363.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8.03%,人均居住用地28.03平方米;规划常住人口住房成套率达98%。新区住宅建设实行住宅小区化和小区规模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旧区住宅建设应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社区为单元实施系统的改造,增加配套设施,适当降低旧城中心区的居住用地比例,引导人口向中心区外疏

6、散。居住用地由30个居住区和社区单元构成,其中一类居住区6个,规范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行为,建立廉租房服务体系。二)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051.8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10%,人均17.10平方米。按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布置公共设施体系,形成两个市级中心,五个组团中心和四个社区中心。1、建设三大区域性经贸交流中心在河西新塘片区规划建设新的金融商务办公中心;在河东芦淞商贸中心建设以服装和小商品为主的交易展示中心;在河西的栗雨高科园,建设以高新技术及信息发布、商贸洽谈和定期的省市文化经贸周(节)为主题的区域性会展中心。河东核心组团原则上不增加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在河西核心组团规划市级行政办公区

7、,行政办公用地沿天台山路和黄河北路两侧布置;城市四区根据各自实际,在新开发地区结合组团级城市次中心建设新的区级行政办公用地。2、建设大型区域性公共文化设施在河西核心组团建设市级大型公共设施,包括文化艺术中心(包含歌剧院、音乐厅)、市公共图书馆和图书交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株洲历史博物馆、科技馆、书画艺术馆、广电出版中心(集影视传媒、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影视博览区);河东核心组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完善文化园内文化娱乐设施为主,在湘天桥、田心、向阳广场、东湖、枫溪等片区建设区级的图书馆、文化中心、影视城;保留红旗广场地段原市青少年宫用地功能不变,改造完善为区级文化娱乐设施。3、建设三大文教区文化路教

8、育区控制用地3平方公里;龙头铺教育区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河西教育区发展重点以新塘片区为主,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其它科研用地主要结合现有基础适当向高新技产业开发区“一区三园”集中。4、系统地建设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体育、休憩服务设施。5、医疗体系规划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三个层次。6、规划在荷塘组团的大丰地区、清水塘片区的喻家坪地区和枫溪组团的七斗冲地区建设三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其中大丰地区和喻家坪地区为面向中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和大型货物集散市场结合大丰、喻家坪、七斗冲物流配送中心统一规划建设;一般性生活资料集散中心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布置。7、建

9、设5个综合性农产品市场包括中南农副产品大市场、东湖农副产品大市场、湘天桥农产品大市场、芦淞水果大市场、枫溪农副产品大市场;建设3个林产品市场,包括建宁、田龙和栗雨林产品大市场;建设3个综合性畜牧产品市场,包括东湖、田心和枫溪畜牧产品大市场。三)工业用地规划调整工业用地布局,由分散布局向园区集中。规划工业用地2291.2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09%。城市核心组团原则上不再新增二、三类工业用地,重点在城市次组团发展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技术和环境的提升改造;对于地处城市中心区,不能发挥土地级差效益,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将其逐步关、迁;在城市核心片区边缘零星分布的工业,根据相对集

10、中布置的原则及城市发展的需要,控制其发展规模,并进行土地置换,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对于内部效益较好,外部规模经济及工业技术水平较高,用地结构合理,对城市发展干扰较小的工业区,适当保留并完善其配套设施。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河西园区、田心园区、董家塅园区组成的“一区三园”。规划总用地约25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0平方公里。2、传统综合工业区清水塘综合工业区: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区,重点加强对传统工业的环保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杉木塘综合工业区:以能源工业和建材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园区。月塘综合工业区:以现有硬质合金工业及配套产业为基础的工业园区。宋家桥综合工业区:以铁道交通设备制造为主导,结合

11、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综合加工工业区。董家塅综合工业区:以航空动力机械和摩托车制造为主导的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综合工业区。3、中小企业工业区建设金山、戴家岭、建宁、长岭4个中小企业工业区,发展进入门槛较低的工业产业,吸引中小型民间工业投资。十三、综合交通规划增加新的交通干线及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与长、株、潭三市交通发展战略接轨;建立与现代化区域性大城市相适应的,完善、协调、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交通组织;对外交通以株洲为中心,实现与长、潭、衡三市城区“1小时出行圈”及市内交通“半小时出行圈”的目标。加强对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管理,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和设施,前期需要进行综合

12、交通影响评价。一、对外交通一)公路规划1、规划上瑞高速公路(北线),分别在白马垅、龙头铺和分路口与320国道及莲易公路、长株高速公路和省道S211设立互通;远期上瑞高速公路(南线)从主城区以南经过。2、规划长株高速公路从田心至黄花国际机场;规划320国道改线从清水塘经法华山中段,沿湘黔铁路与湘潭城市环道相接。3、建设铜双公路从铜塘湾至湘潭双马一级公路;规划将株雷公路、株浏公路提高至二级公路标准;省道S211城区段按城市主干道标准改造。4、规划新增长途客运站6个;公交换乘枢纽与长途客运站规划建设相结合,实现长途与公交零距离换乘;货运站主要依托喻家坪、大丰、枫溪物流园配套设立,同时设立6个货运中转

13、站。二)铁路规划1、沿京珠高速公路东侧建设京广客运铁路专线,同时在天元区建设客运站;预留沪昆客运铁路专线走廊,并在天元区客运站预留并站条件。2、完善现有株洲铁路主客站。3、在龙泉路地区京广线与浙赣线之间设立客车整备所和立体疏解线。4、利用喻家坪货站、四三厂专线和七斗冲站的铁路运输资源,增加新的铁路股道,建设适宜铁、公、水联运的喻家坪、大丰、七斗冲三大现代物流中心。5、在株洲北站北侧规划300万吨/年的综合性铁路货场一处。三)水运规划1、调整湘江沿岸码头布局,合理利用湘江岸线。湘江白石港上游岸线限制货运码头建设,搬迁中心城区内砂石码头和渡口船厂,货运码头向石峰大桥下游岸线发展。货运码头重点建设铜

14、塘湾港区,完善永利港区和白石港码头;结合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完善建宁公共事业及客运码头;新建河西凿石码头,成为水上游览观光码头;在渡口附近建设一处战备码头;在霞湾新建油、气等危险品码头。2、在空洲建设航电枢纽工程,实施湘江航道三期开发工程,使株洲市区湘江段全线达到国家III级航道标准。四)航空运输规划株洲的航空对外交通港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规划建设长株高速公路,使株洲至机场的时间缩短为30分钟。二、城市道路交通一)规划目标1、加快城市快速路网与主要干道系统建设,切实加强支路特别是中心城区和工业组团支路的疏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络。2、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建设客运换乘枢纽,提高交通系统

15、的综合效率。3、优先发展大容量、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的主导地位,适时发展私人汽车、严格控制摩托车,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4、充分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和长株潭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市际轨道交通系统。二)城市道路规划1、规划期内形成快速路“一环四射”,河西城区九条主干道“环形放射”,河东地区十二条主干道“六纵六横”的主干道系统,市区次干道共104条。2、建设20个主要城市开敞空间,共55.04公顷,各级中心区建设17个专业集中停车场,共24.38万平方米。三)跨湘江、跨铁路通道规划1、跨湘江通道:在现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

16、建宁大桥基础上,增设红港大桥、芦淞大桥、枫溪大桥,并预留曲尺大桥和栗雨大桥桥位。2、跨铁路通道:规划跨干线铁路通道十八处。三、城市公共交通一)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城乡公交体系,承接3035城市客运交通量。公共线路按公交专用线及大站快车线、组团区间线、组团内部线三个层次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按300米吸引力半径计算,覆盖城市面积的50以上;按500米吸引力半径计算,覆盖城市面积的90以上。二)城轨交通规划根据长株潭一体化规划中城轨交通规划,规划市区轨道交通网总规模35公里,呈十字型布局。十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人均绿地10.6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8.02平方米,绿地率35,绿化覆

17、盖率45。以湘江风光带为主干,河东城区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绿带与河西城区华山路绿化带、长江西路绿化带、栗雨片区中央绿带以及城市快速环道绿带组成城市绿色带状网络,结合城市道路绿廊,连接城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绿化广场,形成环、楔、廊、园有机联系的城市绿地系统。十五、环境保护规划一、保护措施一)合理规划,预防污染;二)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污染;三)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四)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五)加强对城市水体的保护,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七)加强对城市声学环境的保护;八)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九)重点加强对清水塘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二、清水

18、塘地区污染防治规划一)控制以SO2、粉尘为主的大气污染和以Hg、Cd、As、氨氮为主的水污染,到2010年,该地区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以内,环境质量全面达到环境区划要求。二)重点治理株冶、诚信化工、永利化工、智成化工、株洲火电厂等主要排污企业。三)抓好节能、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工业“三废”,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四)完善清水塘地区道路系统,改善地区排水设施,大幅度削减工业废水排水量和污染排放量。五)制定地区土壤改良、植被种植规划,改善恢复自然生态景观。三、酸雨防控规划一)酸雨综合防治目标:到2010年,削减SO2排放总量,控制机动车尾气

19、污染,争取使空气中SO2、二氧化氮浓度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频率低于10%;到2020年,空气中SO2、二氧化氮浓度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酸雨频率稳定在10%以下。二)酸雨综合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2、实施SO2排放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排污交易政策;3、全面推行SO2排放收费制度;4、采取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推行清洁燃料、加快SO2排放大户的治理进度,加强小型燃煤锅炉的污染控制等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SO2排放总量。十六、综合防灾总体目标按照“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一、城市防洪抗

20、旱规划一)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洪与江河治理相结合,御外洪与治内涝相结合,防洪工程建设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二)城市抗旱规划综合治理,因害施治,夯实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抗旱能力。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市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35万亩以上。积极实施病险水库加固、现有水库扩容、新建水库、完善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城市供水应急调度,规划将大型官庄水库及中型大京水库作为城市备用水源。二、城市消防规划城市消防以预防为主与防消结合,均衡布局与重点防护相结合。规划公安消防站19个,其中加强站1个。城

21、市供水管网管径、压力、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满足消防供水要求。近期解决旧城区消防给水、消防通道被阻塞占用等问题。三、城市人防规划城市建设应全面兼顾人防要求,人防工程应符合“区片防护,支干成网,配套齐全,平战结合”的总体框架。完善并加强防灾通信和指挥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防灾通信和指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四、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规划建立公共安全防控网络,整合社会防控资源,加强防控设施建设,普及提高公共安全意识。五、非常见自然灾害防灾规划一)城区内一般建设工程按峰值加速度0.05g(VI度)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地震安全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二)在城市、城镇、村镇建设用地选址时,须避开断裂带、溶洞区、矿藏区、液化土区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崩塌的地质不良地带。特别是在石峰山天元区东湖栗雨南不稳定断裂带上严禁建设构筑物,该区域控制为城市绿地。十七、远景设想株洲城市远景空间结构为“一主三区”,城市人口为180230万人。“一主”即城市快速环道为骨架的主城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株洲主要核心地区;“三区”即新马新城、云田新城和远景纳入市区的渌口城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