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44.22KB ,
资源ID:24548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54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高考语文答题范本.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高考语文答题范本.docx

1、安徽省高考语文答题范本安徽省高考语文答题范本 安徽省高考语文答题范本 安徽省宁国市津河中学 杨祥海(ngyxh6170163) 2013/4/3 第卷 阅读题(66分) 一、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 (1-3题)考纲陈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主要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

2、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

3、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换: 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颠倒因果

4、: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

5、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

6、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

7、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

8、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9、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的观点和态度; 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的观点和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19分) (4-7题)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它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10、。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致仕、乞骸骨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

11、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

13、: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

14、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

15、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

16、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4.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

17、苏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

18、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

19、,俄而)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 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介词:于、在、从。 乃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你的。 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折,可是、却。 助词,用于句首。 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

20、,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 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 (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 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

21、,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表比较,比;被动,被。 (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和、及; 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 表并列,就;表折,却、但是、倒是。 (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 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助词:衬助音节

22、;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

23、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词义的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质量恶劣。 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实10春秋11结束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 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 25便宜26故

24、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凭空,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

25、、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

26、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

27、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

28、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

29、,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

30、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何以?(凭什么?)何所?(所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何哉(也)?(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安哉(乎)?(哪里呢?) 不亦乎?(不是吗?) 非欤?(不是吗?) 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惟耳!(只罢了!) 一何(多么啊!) 亦哉!(也真是啊!)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无乃乎(欤)(恐怕吧?); 得无(微)乎?(该不吧?) 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