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77KB ,
资源ID:24628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628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课堂创新教育模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课堂创新教育模式.docx

1、中学课堂创新教育模式“中学课堂创新教育模式”研究报告朱昌球创新教育,其基本内核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要加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素质的教育。九中,作为长沙市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前一轮教育科研课题全方位创造教育实验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了以创造教育为特色的“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模式;新一轮教育科研课题“中学课堂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的实施,把原来的课外创造发明活动的教育规律、教学方法、教育途径,已经延伸、推广、渗透、深入到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为全面提高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九中广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

2、教育创新能力,又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具体如下:一 具体做法(一)教师创造性的教,课堂教学做到活动式、探究化、创造性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教育的共同要求,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化”“创造性”为准则,建立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1、建立以语文教学为龙头的文科“书册阅读”读写活动教学流程。语文的“感悟创造式”。语文教学以阅读、写作活动为主,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融入现实生活,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感悟文化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写作(或创作)的能力。语文阅读课以“书册导读”为主,遵循“读(看)、想(探)、议(说)、练(写)、改(补)、评”六步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即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来开

3、展阅读活动。这其中的“读(看)”,是读(看)原文、原著和有关注解、背景介绍等有关资料,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感受”;“想(探)”是根据自己对原文和有关材料的感受中所发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以及教师已经设置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领悟”;“议(说)”是同学们把自己的领悟进行交流,讨论,用新课改的说法就是“合作”;“练(写)”是在感悟、研讨、探究、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表达和语言创造,当然其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改(补)是根据“参考资料”或“参考答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次之,补充为主,以尊重思考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评”可以是师生互动,自评、互评、生评、师评相结合。语文的写作课以“书

4、册短评”为主。近几年,我们开设了书册阅读这门课程,每周两课时,让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由阅览。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有的一学期下来读完了近十本书(平均7、8万字一本),沿着这个兴趣,利用寒假春节再读几本,那么,半年时间可读完815本书。同样,老师也多看了点书,因为要给学生写“书册导读”“名著导读”等。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往往很想并且会不由自主地向同学、向朋友、向老师、向家长介绍他所喜欢读的书,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读后的感受、感触和体会传递给他人,这样实际上就是在做“书册广告”,再把这些所想所说整理成文字就是在写作“书册广告”。(一个学期,我们要精选收编教师创作的“书册(名著)导读”24篇,

5、学生的“书册广告”或“书册序言”48篇,以供大家分享。) “书册导读”和“书册广告”是师生书册阅读中心灵沟通的桥梁。不论是“书册阅读”还是“书册导读”“书册序言”的写作,强调的是“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自然,新课改的作文教学也强调“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尤其是现在的高考中时兴的话题作文,即首先是学生“审题”看题、想题(含话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联系现实生活,想其中的社会问题某话题),然后再去读现有的文章或类似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写出来。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又归纳出“四步教学法”的流程:感悟(读“话题材料”)研讨(说“话题范围”)探索(想“话题意义”)创造(写“话题文章)

6、。我们把语文课的读写活动教学流程,在相关的文科教学中进行推广。如历史课的“自学启导式”,即学生自学和教师启导相结合。“自学”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启导”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生活现实来开展自学。最为典型的是“提纲导学式”教师运用提纲启发引导学生“读、想、说、练(写)”。教师设计启导提纲,学生也可设计自学提纲,教学流程为“导读导思导说(讨论)导练(写)”四步骤。政治的“生活结合式”。“活动”是以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为主,“生活”是把无形的社会大课堂引入有形的教室小课堂,在社会调查和考察活动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揭示、概括能力。社会生活包容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许多现象和道理,教师上课通过“引入社会

7、现象发现社会问题分析因果道理模拟社会实践”这样的基本程式,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和掌握社会经济学常识。英语的“情境活动式”,包括“情境对话”“情境阅读”“情境写作”等多种形式。“设置情境”“感受情境”“开展活动”“创造情境”是其基本的教学程序。英语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能力化都融入在“情境教学”之中,即这“情境”就是活动,就是生活,就是能力的培养。“情境”有歌舞、漫画、社交、工作模拟等一切的生活情境、工作情境、政治情境、文化情境等;“设置情境”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感受情境”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开展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情境。我们在文科教学中设

8、置的“读想说写”等四步基本的教学程序,其意图就是要把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教育放在关键位置,以求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表意见、尽情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创造、创新的余地。2、建立以物理、化学教学为龙头的理科“探究性实验”活动教学流程。人文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读”和“写”的实践活动,科学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离不开“实验”和“操作”等实践活动。物理、化学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既便于学生对科学探索、科技发明过程的亲身

9、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欲望和创新智慧的激发。物理的探究性实验活动采取的是“发散复合式”的流程。物理实验教学一般要以“现象发现”为导入手段,这实验中的“现象发现”是生活现象的再现;然后是“质疑发散”,即通过观察,提出疑惑、疑问,这疑惑、疑问是多方面的,有材料、结构、用途方面的质疑发散,有方式、方法、途径方面的质疑发散;然后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即“复合思维”,有原理、规律、规则方面的,也有定理、公理、公式方面的)去思疑、去探究、去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去修正、去补充、去归纳;最后,学生在完成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来解决问题,掌握规律,弄懂原理,再去发现或创造新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的具

10、体的教学程序为“现象发现质疑发散思疑复合实验探究归纳创新”四步骤。 发散是切入点,是基础,“复合”是关键;“发散”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复合”是对物理原理、物理规律的揭示和总结。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活动采取的是“启发探究式”流程。化学教学在传统的启发式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在实验中启发学生在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出一些化学规律和反应原理,或者鼓励学生根据一些化学规律和反应原理大胆设计一些新的化学实验,以弥补原有的化学实验某些方面的不足(诸如实验效果、操作的方便和安全性、材料和场地的限制等);其具体教学程式体现出“探究再探究深入再深入”的全过程。运用到生物

11、课堂教学,采用的是“研究探讨式”即“观察研究实验探讨”基本教学程式,这是以仿生学的原理为指导,建立“观察研究”“实验探讨”两阶段课堂教学模式;观察研究”是发挥个性优势,强调学习的独立性的教学阶段,“实验探讨”是发挥集体优势,切磋、商讨和博采众长的教学阶段。“模仿”和“创新”是“研究探讨式”生物课堂教学的两大特征。数学课的活动教学采取的是“探究深入式”。数学教学以计算、设题活动为主,在计算和设题活动中融入生活中的数理现象,以引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计算和设题能力。尤其是“设题活动”,数学老师抓住身边生活、身边事物千变万化的“形”,遵循数形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究形”“探

12、理”“析关系”“求运用”为基本程式(“究形”为问题的切入,“探理” 为问题的深入,“析关系”数形关系、等量转换关系、函数方程关系等为问题的再深入,“求运用”就是以解决生活中、身边事物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出与身边事物紧密相关的数学题,然后再自行解体题。3、建立以科技教学为龙头的“专题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流程。实施新课程,基础文化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进行,科技、劳技、艺体、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一般都在下午进行。由于它们的综合性的特点,很适合我校原来的科技课的“专题活动”的教学模式“劳科实结合式”。以前,中学里的科技、劳技、实验三课一般是单独的,分开的,各立门户的。科技课专讲

13、“创造思维”“创造技法”和“创造发明”等;劳技课就专门进行一些锯、刨、拆、装等敲敲打打的活动;理化生实验课就只是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操作活动。我们开设的科技活动课是把科技、劳技、实验三课的内容相互穿插和渗透,有意识地模拟或还原一些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实验器材和实验设计的发明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改进或发明一些生活物品、学习用品、实验装置和实验设施,以提高科技活动课的思维、科技和教育的含金量。其教学流程为:激趣激思激言激行。激趣,让学生观看(参观)一些创新、发明作品,引起发明、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并通过联系自身实际,去发现一些问题,并选取一些感兴趣的题目(选题);激思,学习一些基本的创新

14、思维的方法、要领,了解一些改进、创新的途径、方式,找准切入点(构思);激言,提出一些奇思异想,大家共同探讨、切磋,以修正、补充、完善方案(立案);激行,组织、帮助收集材料,开展竞争,把方案变成成品(制作)。现在,我校就连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每月一次的自选活动,每期一次的郊游活动都是按照“专题活动”的思路、流程进行的,确实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素质。(二)学生创造性的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课内外学习体现出研究式、综合化、实践性课堂内外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科学习突出一个“想”字,理科学习扣住一个“察” 字(观察和思考),这是研究式。语文的“想”以话题作文为切入

15、点,从阅读材料中和身边事物中找到或发现许多热门话题进行思索和体察;政治、历史的“想”以时事评论和历史论文为切入点,从时事政治和历史事实中抓住一些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物理、化学以还原事物的发明或发现过程为切入点,对物体的结构或构造进行观察和思考;生物、地理以调查报告和考察报告为切入点,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生物和地理的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文理综合,劳技、科技、实验三结合,这是综合化。学生制作发明一个事物,之前有方案设计,之后有使用说明,成功后有过程回顾和制作说明等,形诸文字就是“文”,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就是“理”;为了使方案完善,必须综合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劳

16、技、科技、实验三方面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单独从文科来说,一篇时事评论或历史论文,也必须是文、史、哲合一;单独从理科来说,一项制作发明,也必须是数、理、化兼顾。运用知识,付诸实施,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锻炼,这是实践性。联系实际,关注生活,关心社会,时时处处做现实的有心人;模拟生活,模拟社会,时时处处做现实的参与人。利用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自发成立“课外阅读”“文学欣赏”“历史研究”“环境保护”“生态研究”“英语对话”“美术创作”“演编采访”“科技实验”“发明创造”“计算机学习”“综合实践”等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创造性的学,各科基本的活动形式是:语文的“话题作文”和社会采访,数学的

17、“设题竞赛”和经济模拟,物理、化学的实验设计和发明模拟,政治、历史的社会调查和“史论”“史评”,生物、地理的实地考察和标本制作等。(三)课后创造性的练,教学效果检测模糊式、宽松化、整体性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检测,应该是模糊式、宽松化、整体性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学校或教师用学生调查考评表中的“最喜欢”“较喜欢”“不太喜欢”等一些基本项让学生进行印象评价,这是教学效果检测的“模糊式”,以体现出创新教育检测教学效果“兴趣第一”的原则。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考核考查,用学生综合成绩考评表中的“自做”“选做”“免做”三个不同项进行分层要求,这体现出对课堂教学效果检测的“宽松化

18、”。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单元和教学阶段学习的检测,用学科综合业绩、综合素质考核评价表来对学科课堂学习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这是“整体性”。另外,利用每周一个下午的竞赛活动时间,进行“班级兴趣组初赛”“学科兴趣组复赛”“专项特长全校决赛”等综合素质、专项特长竞赛展示活动;这就是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激励性的检测和评价。二 实验结果通过教学、自学和检测创新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智能、创新人格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并且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一)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效果明显表1 近两年学生的创新作品(小组)班级对比统计

19、兴趣组论文考察报告发明设计科幻人 均实验班15个56篇41篇44件107个103篇8/人对比班2个4篇(无)3件21个 16篇1/人实验年级36个134篇75篇102件209个495篇8.2/人对比年级5个7篇2篇16件31个 64篇0.93/人以上是近两年来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创新小组个数和创新作品件数的对比统计,从中可以看出,创新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在意识、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创新素质的发展效果是明显的。(二)教师的科研素质又上一个新的台阶表2 教师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备案课题实验前后分类对照知识教法能力心理管理综合合计实验前论文23篇15篇11篇3篇3篇4篇49篇实验后论文16篇18篇38篇26

20、篇17篇8篇121篇实验前课题21个5个0个1个1个27个实验后课题23个22个3个7个6个61个实验前三年(19951998)与实验后三年(19982001)论文课题分类比较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科研兴趣、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等综合科研素质有所增强,关注的问题也趋向于综合化,由知识教学教法研究为主变为能力、心理教育科研并重。还有,教师的发明与教具创新,在省和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由实验前的两个增加到实验后的14个。(三)整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表3 创新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影响处室时段调查报告分析报告班级管理评价方案评比制度奖励条例教育处98023632416教务处98014411241

21、2教科室98025348911办公室98012123714从表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教育教学,还是科研和人事,也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各项制度的制订,实验后有了许多零的突破,这说明“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实施,促使了管理层面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形成了综合评价、科学检测、依法管理、重理轻管的良好氛围。(具体请参看“附件四”行政“创造性管”材料) 三、 讨论(一)对“中学生创新素质”的理解 我们认为中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智能”和“创新人格”。对中学生来说,“创新意识”是“好奇心”、“求知欲”、“自由思考”、“探索精神”;“创新智能”是“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有个性的有创

22、意的见解”;“创新人格”是“对知识的渴求,尤其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极大兴趣”和“良好的探索习惯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智能”、“创新人格”是中学生创新素质的三维系,“创新意识”主要是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创新智能”主要是求知用知的实践能力;“创新人格”主要是创造性人才所必须有的精神和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统一,开启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潜能。、科技、劳技、实验三合一,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和实践能力。、学习、生活、社会三条途径,培养学

23、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应以创造教育的原则、方法、目的为主,并积极吸收其他教育科研实验的精华,比如,“愉快教育”的“愉快”,由“刻苦精神”的塑造变为“学习兴趣”的培养,“成功教育”的“成功”,对学生尤其是落后生,由批评变为“激励”为主,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目标教学”的“目标”,但由“知识点”为中心变为“能力点”尤其是“创造能力教育点”为中心,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协同教育”的“协同”,评价学生,重科际知识的综合能力,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的成绩,重集体协同过程,把个人成绩,个体结果,放在集体成绩、集体结果中,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创造人格的共同形

24、成。 由此看来,创新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包容性。她包容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主体教育、协同教育的一些主要特征:愉快教育的思维教育特征;成功教育的心理教育特征;主体教育的“自助”教育特征;协同教育的能力教育特征。 (三)创新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必须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开发和培养;创新素质教育更是如此,但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尤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创新素质

25、教育也有三个“要义”:一是让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发展;二是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都有所创新;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成功教育、协同教育、愉快教育、主体教育,都是较为成功的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所以,要让全体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发展,就需借鉴成功教育理论,转变后进,让全体学生获得成功,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自信的心理,去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要想让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都有所创新,就需借鉴协同教育理论,完善教学内容,协同各学科的教学关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让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要想让学生主动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就须借鉴愉快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

26、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脑科学的研究和运用,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在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去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教育,教师创造性的教是前提,学生创造性的学是根本,行政创造性的管是保证。(四)课堂教学质量的评测方式和手段亟待改进 在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习惯于把自己当作一个权威者,习惯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简单地或直接地传输给学生,从而,无形当中日积月累地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或者说是逐渐地一天天地削弱了学生本来就有的自学能力。因此,要让学生能在课内外创造性的自学,首先应让学生能够自学,而且还得首先从课内做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教师

27、应站在课堂的后面去。”意思是说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所以,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应是关键是看学生学得怎样,而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的学,就是要“四多”多动脑,多动口,多动眼,多动手。那些老师是“四多”而学生是“四少”的课堂教学,根本就谈不上是“创造性的学科课堂教学”。在课内,学生养成了“四多”的习惯,并且还有一些新的创造和创见,在课外,创造性的自学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课内课外创造性的学习相互配合,何愁成绩上不来。因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是淡化的,看中的是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所以,我们要以学习、实践、探索、创新为四个层次来

28、评价教师的教学全过程:“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习或移植新方法,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思路;“实践”是指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探索”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探索精神的激发、探索活动的质量等情况;“创新”是指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各自的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创造智慧的发挥等。四、体会 “学校之所以可以对社会加以净化,是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讨论、辨别的场所和条件。”(美.杜威) 杜威的这句名言指出了学校教育的净化职能和“讨论”“辨别”两条教育的途径。对照这句话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最大的缺陷就是“过分地注重接受性知识学习和被动性模仿实践”。由此,教育出来的学生主动性差,主体意

29、识不强,接受性大于探索性。这样,很不利于我们当前提倡的“创新教育”,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力求在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三个方面的关系上有新的突破: (一)注重传授创新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思维教育为主线、学习教育为主业、创新教育为主导的。其中思维教育又以创造性思维开发为核心,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教育只是作为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求异、直觉等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开展教学创的主要任务。我们在文科教学中设置的“读想说写”等四步基本的教学程序,其意图就是要把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教育放在关键位置,以求达

30、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表意见、尽情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创造、创新的余地。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启迪学生求异思维,练好审题立意基本功”。我们知道,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是三个基本:即审题立意基本功、谋篇布局基本功、语言表达基本功。审题立意,既属文体知识范畴,更属思维能力范畴。因而,要训练学生作文审题立意基本功,就必须得从训练学生的思维入手,尤其是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上,加大力度,给学生以启迪和点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核心又是发展

31、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求异思维实质是一种复合思维,它要综合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才能求异创新。求异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包括反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二是把原有的和现有的材料重新组织起来而解决问题,包括分类、比较和组合;三是在思维过程中有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活动的参与。这三个特点,其实质就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的综合运用。根据求异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又可以看出,“从不同方向探索问题”,是思维方向问题,“重组材料来解决问题”,是思维手段问题;“思维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参与”,是思维途径问题。而求异思维就是要从“思维方向”、“思维手段”、“思维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求异创新。于是,我们首先是充分利用课文材料中运用求异思维的例子,来传授创新思维的知识。下面,看看中学课文中一些运用求异思维构思的例子。1、反其意而用之,简称“反意式”,这是思维方向问题。毛主席运用形象思维(想像、联想)创作了卜算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