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83.07KB ,
资源ID:24736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73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7辑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7辑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资料.docx

1、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7辑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资料考点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类型: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与类型(1)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2)主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兴奋传递的过程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

2、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五、人脑的高级功能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大脑皮层。1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流表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通过检测电流表处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兴奋由b传递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若肌肉收缩但电流表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当刺激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b点时,兴奋传导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指针不偏转,A错误;刺激b点,电流表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的影

3、响),B错误;b、c两点之间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b传递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因为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所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神经肌肉的接头处)中是单向传递的,D错误。2甲为某反射弧结构,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B兴奋在b处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D图乙中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不会影响兴奋传导,A正确;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

4、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图乙是突触结构,是图甲d处的放大示意图,g处是细胞体,C错误;释放的是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D错误。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5、1)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2)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b

6、bd)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4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

7、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2016新课标1)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2(2015 浙江卷)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 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1【答案】B【解析】在线粒体的

8、内膜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而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涉及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2【答案】C【解析】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入肌纤维内部,A错误;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大,对K的通透性减小,B错误;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因K浓度的急性降低而逐渐减弱,最终引起膝反射减弱,

9、C正确;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内流有关,降低膜外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D错误。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膜离子分布为内负外正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3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

10、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兴奋可以在和之间双向传递D由、构成突触5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6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

11、,其中正确的是7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抑制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的活性,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8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f表示的是反射弧的_;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图乙中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

12、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3)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 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请补充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1【答案】B【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

13、能写字,但看不懂文字,B错误;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正确;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通过重复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2【答案】B【解析】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进入神经细胞内,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正确。钾离子在静息时大量出细胞,C错误。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双向传导,D错误。3【答案】C【解析】由图示突触结构可知,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内负外正,B错误;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使其收缩,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C正确;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还可以引起D的兴奋,D错误。4【答

14、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A正确;兴奋传递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B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递,故兴奋在和之间单向传递,C错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即图中的,D正确。5【答案】C【解析】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图示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

15、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6【答案】A【解析】电极左侧插入膜内右侧插入膜外,可以测量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即左负右正,所以电流表应向左偏,A正确、B错误;两级都插入膜内,无法测量静息电位,两侧都为负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C错误;两级都插入膜外,无法测量静息电位,两侧都为正电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错误。7【答案】A【解析】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但有机磷农药使用能抑制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的活性,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使得C点持续兴奋,A正确、B错误。使用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

16、(兴奋)的产生,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处不能形成动作电位,C、D错误。8【答案】(1)感受器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或抑制(3)1 1 2【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中枢;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突触后膜

17、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3)实验要求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而且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实验操作时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若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若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但不能传递到实验位点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进行的,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