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6.99KB ,
资源ID:24820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820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赤壁之战教案4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赤壁之战教案4课时.docx

1、赤壁之战 教案 4课时课题赤壁之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日(星期)第1课时(共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2、读准“枭、恶、蹶、芟、麾、弩、累、斫”等字的读音。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译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明确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教学重点能够通顺的朗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主要教法朗读法、点拨法、教学难点能够通顺的朗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学习指导以读代译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赤壁之战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资治通鉴

2、:是编年体通史。教学后记第1页 总第2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高二语文课的要求。(2分钟)二、新课。(7分钟)1、引导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2、明确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作者:北宋著名历史学家。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说明:在谈到本文的选材和布局时将对此作比较详细的介绍。)3、介绍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三、教师正音、学生标段(10分钟)今操芟夷大难(s

3、hn)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及说备使抚表众(shu) 王室之胄(zhu)是时曹操遗权书曰(wi) 因拔刀斫前秦案(zhu)羸兵为人马所蹈藉(li) 预备走舸(g)四、学生初读课文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24分钟)第一部分(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第二部分(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1 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第三部分(6、7段):介绍战况。五、小结。(1分钟)六、布置作业:朗读全文。(1分钟

4、)回顾学过的出自史记的课文。(鸿门宴项羽之死)学生初读课文,注音。第 页课题赤壁之战课型新课授课时间月日(星期)第2、3、4课时(共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能说出本文叙事线索,找出几个主要人物的语言,体悟对话语言对人物描写的作用。对主要人物做适当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教学重点通过对文言知识点的把握,充分理解人物形

5、象。主要教法朗读法、点拨法、教学难点通过对文言知识点的把握,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指导以读代译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2段):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鲁肃向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第1段);诸葛亮使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第2段)。第二部分(3、4、5段):孙权接受周瑜、鲁肃的主张,决心抗曹,计划出兵。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歧,鲁肃再次说服孙权,坚定抗曹决心(第3段);第三部分(6、7段)介绍战况。教学后记总第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讲读第1段。(15分钟) 1.学生齐读第1段。 2.归纳这一段的

6、内容要点。(鲁肃向孙权献策;鲁肃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刘备采纳鲁肃意见,进住樊口。) 3.分析第1点内容。引导问;鲁肃为什么要去荆州?是不是为了吊唁刘表?孙权为什么同意他去?鲁肃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什么策略达到他的目标?他的近期目标是什么?讨论小结 4.分析第2点内容。引导:鲁肃的“说辞”有什么特点?刘备为什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讨论小结:鲁肃劝刘备“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敌曹操,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他当时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鲁肃与诸葛亮“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 5.小结第1段:孙、刘联

7、盟是鲁肃的本谋,这表现了鲁肃的政治远见,他一直是这一联盟的维护者。这一联盟的建成对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起了重要作用。三、讲读第2段。(13分钟) 1.学生齐读第2段。 2.归纳这一段内容要点(诸葛亮智激孙权;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形势发展的预测。) 3.分析引导: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劝孙降曹)先指出孙、刘与曹操“共争天下”暗含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夸大叙述曹操的威力?怎样表示求援之意?哪一句话击中孙权的要害?答孙权“何不遂事之”一问,妙在哪里?讨论小结:强调“共争天下”,君臣之分未定;针对孙“内怀犹豫之计”以“北面事之”相激以田横“守义不辱”刘备“

8、不为之下”为孙树立对抗的榜样。 4.分析第2点内容。就下面两个题目作简要说明: (1)诸葛亮对刘、曹、孙各方实力的分析。刘关羽水军一万,刘琦一万。曹主力已疲,不习水战、降卒不服。孙兵数万。 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讨论。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讨论总第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对未来形势的预测:破操后天下三分。5.小结第2段:诸葛亮以友军代表身份向孙权进言,保持了不卑不亢的态度,他针对孙权尚未最后决策的情况智激孙权,初步实现了联吴抗曹的目的,说明他是一个卓越的外交家和战略家四、讲读第3段。 (10分钟) 1.学生齐读第3段。 2.归纳这一段的内容要点。(曹操下战书;迎降派的观

9、点;鲁肃劝孙权勿迎。) 分析: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威吓孙权:“奉辞伐罪”表示师出有名;“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说明所向披靡;“水军八十万”宣扬实力。)小结: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政治因素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拒之不顺;地理因素操占荆州,与吴共有长江之险;军事因素实力相差悬殊。)从这里看出什么问题来?(曹操的战书起了作用;东吴内部意见分歧。)引导:鲁肃所说的“大事”是指什么说的?孙权既然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不作决断?“鲁肃独不言”说明了什么问题?他的话为什么立即得到孙权的赞同?孙权的那番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小结:鲁肃在关键时刻向孙权陈说迎降唯独对他不

10、利,希望他“早定大计”;孙权主战,但对内部意见分歧持慎重态度。(可附带提一件史实:破曹后鲁肃先回,孙权持鞍下马欢迎他。)五、本课小结。(1分钟) 曹操以咄咄逼人的口气致书孙权,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骄矜之心溢于言表;东吴迎降派一时占上风,使孙权难以作最后决断;鲁肃“逮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六、布置作业。(1分钟) 练习卷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讨论总第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3课时一、 讲读第4段。 (10分钟) 1.学生齐读第4段。 2.过渡问:“肃劝权召瑜还”的目的是什么?(增强主战派的力量。)“拔刀斫前奏案”意味着什么?(孙权作最后决断。) 3.归纳本段内

11、容要点(周瑜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孙权作最后决断出兵抗曹。) 4.分析。先诵读周瑜的话“操虽托名汉相保为将军破之”。要求指出哪些话是驳斥迎降派的(开头至“而可迎之邪”)、哪些话是分析曹操的劣势的(“请为将军筹之”至结尾)。引导:周瑜的观点跟投降派是针锋相对的,他指出孙权方面有哪些优势?他的观点跟诸葛亮、鲁肃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可就周瑜的用语“横行天下”“除残去秽”“操自送死”“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等提出问题,进行比较。讨论小结:孙权的优势:政治上为汉家除残去秽;地理上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军事上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曹操的劣势:有后患,不习水战,天时不利,军粮不足,士兵

12、不服水土。 5.分析。孙权的政治眼光、好胜的性格;“内怀犹豫之计”“甚失孤望”作比较,指出这最后的决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6.小结这一段。周瑜一出场就显示出他在孙权决策中的作用,使主战派完全压倒了迎降派,东吴内部归于统一。孙权当机立断,显示了他是一位天才领导人,他的好胜性格也进一步表现出来。二、 讲读第5段。(10分钟) 1.学生齐读第5段。 2.归纳本段内容要点(周瑜再陈方略;孙权再表决心)。 3.问:周瑜为什么夜见孙权?(孙权虽作最后决断,但信心不足,周瑜深知这一点。)周瑜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双方兵力对比和能以少胜多的道理,揭露曹操的虚声恫吓和不可克服的弱点。)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讨论

13、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讨论总第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4.问:孙权说的“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反映了什么问题?(主张迎降的人很多。)哪些话反映了东吴的弱点?(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说明兵力不足。)“卿能办之者诚决孤当与孟德决之”这段话反映了孙权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对胜利还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有决一死战的决心。)统观孙权说的这些话,他的目的是什么?(跟周瑜推心置腹,对周瑜表示绝对信任,这就为周瑜在指挥作战中发挥最大的才智创造了条件。) 5.小结这一段。先提出问题:上文写孙权拔刀斫前奏案,已作最后决断,下面再接着写领导人事安排(即“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助画方略”这句话),行

14、文岂不更加简练?为什么要加上周瑜和孙权这一番对话?(表现周瑜的精明以及孙权和周瑜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也是东吴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讲读第6、7段。 (10分钟) (1)这两段话内容的重点是什么?(火烧曹营决定性的战斗。)次重点是什么?(曹操败退时的狼狈情形。)略写的是什么?“进,与操遇于赤壁”写了什么?(略写进军过程,交待决战地点。)“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交待了什么?(略写初战,交待两军方位,为下文”东南风急”,风助火威作铺垫)。“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引军北还”交待了什么?(战败后曹操的部署。) (2)在赤壁之战中,像黄盖这样的部将当以数十乃至上百计,为什么作者只提黄盖一人?(在决战中以火攻破

15、曹,源于黄盖倡议,有大功,非同寻常。)关于刘备,为什么只用一语带过?(决战中的主力是东吴部队,刘备仅处在配合地位。)由此总结出“史笔”的特点:详略分明;评价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寓褒贬于叙事;在叙事中显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学生朗读全文。学生讨论 总第页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四、简单分析选材和布局(10分钟)1、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

16、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2、结合课后阅读建议,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赤壁之战描写孙权目的何在五、小结。(2分钟)六、布置作业。(2分钟)写一段200字的短评。题目:我认为孙权是( )的英雄。要求:以课文为依据展开分析,有理有据。第四课时:知识点的整理见练习卷学生默读回顾内容。赤壁之战文言知识点整理注音今操芟夷大难(shn)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及说备使抚表众(shu) 王室之胄(zhu)是时曹操遗权书曰(wi) 因拔刀斫前秦案(zhu)羸兵为人马所蹈藉(li) 预备走舸(

17、g)一通假字1.将军禽操。禽通擒,捉拿。 2.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3.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4.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二古今异义词1.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古义:派别。今义:代词,这个和那个;形容词,一样。2.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今义:热情而周到。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国家名。4.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古义:面向北称臣,投降;今义:名次。5. 鼎足之形成矣。古义:两个词,形势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形成;今义:一个词,某种局面出现。6.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7.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

18、:官职名;今义:做某种工作。8.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义:表转折。9.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义:名词,某地。10.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古义:心怀猜疑;今义:怀疑。11.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仅指配偶。12.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万一;今义:偶然遇见。13.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古义:刚刚,初次;今义:农历每月初一。三重要实词1.二子不协:和协。2.表恶其能而不能用:w,厌恶,嫉妒。3.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说:shu说服;治:对付。4. 比至南郡:等到。5. 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胄:

19、后代;盖:超过。6. 若事之不济:成功。7.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拿,用。8.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赠送,送来,送给。9.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部署,率领。10.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悉:全部;浮:泛,开动船只,此处是摆开的意思。11.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动词,共有。12.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相提并论。13.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14.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向:刚才。图:商议,谋划。15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迎:投降。16.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图谋,打算。17.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品评,评定。18.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

20、江北。到,驻扎。19.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蔓延到。四文言虚词1.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乃:竟然;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介词,在。2.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正好,正在。3.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4.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副词,才。五词类活用举要1.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忌:意动用法,以此为禁忌;蹶:使动用法,使上将军受挫。2. 乘犊车,从吏卒。使随从。3.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是他们逃走。4.敬贤礼士。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5.瑜等率轻锐。形容词作名词,轻便精锐的部队。6.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老交情7.英雄乐业。形容

21、词意动,以为乐。8.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 9.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对外,在内心里。10.兼有步兵,水陆俱下。名词作状语,从水上和陆地。 11.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名作动,船到江心。六常见文言句式1.鲁肃言于孙权曰。状语后置。2.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3.与结盟好。省略句,省去“之”,代刘备。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5.(肃)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省略句,状语后置。6.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被动句。7.“我,子瑜友也。” 判断句。8.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9.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状语后置。10.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

22、吴。状语后置。1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状语后置。12.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13. 何以言之?宾语前置。14. 灌油其中,裹以帷幕。省略句,状语后置。15.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句。七文言语句翻译1.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2.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3.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4.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5. 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6.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7.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8.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

23、,曰必蹶上将军。9.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10.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11.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13.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14.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15.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答案1.我请求您派我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的主要将领。2.现在我们不赶快前去,就恐怕会被曹操占先。3.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贤良之士以礼相待有才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4.如今我为您打算,不如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东去与孙权将军联系,以便共同建立

24、大业。5.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6.如果不能(与曹操抗衡),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投降称臣?7.孙权说:“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服从曹操?”8.这正是所谓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尽的时候,连鲁国生产的薄绸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为禁忌,说必定会使上将军受挫。9.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房檐下。10.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握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11.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品评我的名位,也还会让我做一个低级从事。12. 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

25、13. 现在我们据实计算一下,曹操所率领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14. 以疲惫的士卒,驾驭心怀猜疑的部众,人数虽多,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15. 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一词多义次:引次江北。临时驻扎。余船以次俱进。次序。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当横行天下。应当。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会。方:助画方略。方法、计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操军方连船舰。刚。挟天子以征四方。方面、地区。地方数千里。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计:今为君计。出计、谋划。备用肃计。计谋。将:命猛将统兵数万。将领。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26、将顺江东下。将要。出郭相扶将。扶持。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无义。蹶:一蹶不振。跌倒。 必蹶上将军。使受挫。立: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站立。足以立事。使成。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即、立即。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乃罢会。于是。骑乃得过。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夷:今操芟夷大难。削平。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走: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快跑、逃跑。可烧而走也。使逃、驱赶。卒: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士兵。鲁肃闻刘表卒。死。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促,突然。事:兵精粮多,足以立事。名词,事业。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名词,事情。北面而事之。动词,侍奉。无所事事。动词,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