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34.50KB ,
资源ID:249056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90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学微生物学.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学微生物学.doc

1、医 学 微 生 物 学理 论 教 学 大 纲泰山医学院病原学教研室二九年六月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 前 言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理、特异性诊断和防治的学科。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本教学大纲是按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七版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内容而制定的。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医学本科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

2、容。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程序按四大段分述,顺序是绪论与细菌学、病毒学及真菌学。教学学时:理论教学学时 20 学时,实验教学学时4 学时,自学学时30学时,共计 54 学时。一、学时分配 (见下表)医学微生物学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绪论11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12第2章细菌的生理0.50.5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3(自学)3第4-5章噬菌体、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1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3(自学)3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0.52.5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3(自学)3第9章球菌22第10章肠杆菌科22第11章弧

3、菌属0.50.5第12章螺杆菌属1(自学)1第13章厌氧性细菌0.50.5第14章分枝杆菌属10.51.5第15章嗜血杆菌属1(自学)1第16章动物源性细菌2(自学)2第17章其他细菌2(自学)2第18章放线菌与诺卡菌2(自学)2第19-22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11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11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1第25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0.50.5第26章呼吸道病毒0.50.5第27章肠道病毒0.50.5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1(自学)1第29章肝炎病毒224第30章虫媒病毒2(自学)2第31章出血热病毒2(自学)2第32章疱疹病毒3(自学)3第33章逆转录病

4、毒11第34章其它病毒3(自学)3第35章朊粒2(自学)2第36章真菌学总论0.50.5第37章主要病原性真菌0.50.5合 计50454二、教学内容绪 论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概念, 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2.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了解近二十年来微生物学的进展及其展望第一篇 细菌学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2.掌握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掌握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3.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5、第2章 细菌的生理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掌握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掌握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掌握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2.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了解细菌新陈代谢的特点。3.了解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掌握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掌握紫外线杀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4.掌握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5.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第4章 噬菌体1.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

6、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2.掌握噬菌体的复制特点。3.熟悉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了解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掌握质粒的概念及特点;熟悉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2.熟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掌握突变、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掌握F质粒、R质粒的功能。3.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4.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在病原性诊断、特异性防治中的应用;在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的意义;在检测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应用;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1.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及获得耐药性的概念。2.掌握R质粒的功能。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

7、生机制:遗传机制;生化机制。3.了解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2.掌握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3.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4.掌握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的概念。5.掌握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6.熟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1.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性、毒力的概念。2.掌握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3.掌握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不同特点和内毒素的致病作用。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1.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熟悉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掌握吞噬

8、细胞的吞噬后果。熟悉体液中的抗菌物质。2.熟悉抗胞外菌感染免疫的特点。3.熟悉抗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掌握常见的兼性胞内菌的种类。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掌握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2.熟悉细菌感染的类型。第五节 医院感染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3.掌握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和控制措施。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了解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掌握疫苗(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的概念。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

9、DNA疫苗)的概念。掌握抗毒素的概念。3.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第9章 球菌1.掌握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2.熟悉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其防治原则。物学检查、防治原则。3.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第10章 肠杆菌科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2.掌握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3.熟悉肠道感染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11章 弧菌属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及快速诊断方法。第

10、12章 螺杆菌属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熟悉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第13章 厌氧性细菌1.熟悉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2.掌握厌氧芽胞杆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3.掌握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了解结核菌素实验的原理及意义。 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性预防。 第15章 嗜血杆菌属熟悉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熟悉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第17章 其他细菌熟悉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

11、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第18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熟悉放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 第19章 支原体熟悉支原休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 第20章 立克次体熟悉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普氏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血清学实验(外斐实验)。第21章 衣原体1.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2.掌握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3.熟悉肺炎衣原体致病性。第22章 螺旋体1.熟悉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2.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掌握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

12、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二篇 病毒学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点。熟悉病毒体的概念和病毒的测量单位。2.了解病毒的大小与形态。3.掌握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4.熟悉病毒的复制过程。了解病毒的异常增殖。5.熟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6.了解病毒的分类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掌握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2.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常见垂直传播的病毒。3.熟悉病毒感染的类型。掌握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和举例。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

13、法与防治原则1.了解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了解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熟悉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3.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制。第26章 呼吸道病毒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2.熟悉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传播规律)、SARS冠状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3.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第27章 肠道病毒1.掌握肠道病毒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各类肠道病毒的相

14、关疾病。2.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防治。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熟悉轮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第29章 肝炎病毒1.掌握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2.熟悉丙、丁、戊行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第30章 虫媒病毒1.掌握虫媒病毒的概念及共同特性。2.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第31章 出血热病毒掌握汉坦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第32章 疱疹病毒掌握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共同特点及常见人类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第33章 逆转录病毒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

15、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2.熟悉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34章 其它病毒1掌握狂犬病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2.熟悉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掌握其致病性。第35章 朊粒1.掌握朊粒、PrPSC、PrPC的定义。2.掌握朊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第三篇 真菌学第36章 真菌学总论1.了解真菌的定义。熟悉真菌(单细胞、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熟悉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特点。3.了解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了解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4.掌握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第37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1.了解表面感染、皮下感染、机会致病性真菌种类。2掌握皮肤癣

16、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致病性。教材及参考书: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第7版)李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参考书:1Microbiology and infecation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二版,2004年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1998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0 4.分子病毒学原理与实验技术.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杜平主编医 学 微 生 物 学实验教学大纲泰山医学院病原学教研室二九年六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本大纲是按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第7版医学

17、微生物学教材的内容而制定的配套实验教学大纲。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和巩固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并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医疗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实验教学学时分配(见下表)实验学时分配表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学时备注实验一显微镜油镜使用革兰染色1实验二抗酸染色细菌内毒素检测(鲎实验)1实验三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2合计4二、大纲内容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使用革兰染色 (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2 掌握油镜的使用原

18、理 实验用品: 1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2 标本 标本片 使用方法: 辨认油镜低倍镜对光加油目镜观察 镜检完毕擦拭镜头放入镜箱(二)革兰染色 实验目的:1 掌握革兰染色的方法 2 熟悉革兰染色的意义 实验材料:菌种、染液、玻片等 实验方法: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复红复染镜检实验结果: G+菌紫色 G-菌红色 实验二 抗酸染色 细菌内毒素检测(鲎试验)(一)抗酸染色 试验目的: 1掌握抗酸染色的原理 2 熟悉抗酸染色的过程 试验材料: 卡介苗、染液 试验方法: 涂片初染脱色复染 试验结果: 结核杆菌为红色,非结核杆菌为蓝色(二)细菌内毒素检测(鲎实验)实验目的: 熟悉鲎实验

19、的原理和方法实验材料: 器材: 注射器、无菌试管、恒温水箱 菌液、鲎试剂实验方法: 取鲎试剂3支分别加内毒素、待测品和无菌水水浴 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内毒素检测结果凝固为阳性,不凝固为阴性 实验三 ELISA法检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 实验目的: 1 熟悉ELISA法的过程2 掌握HBV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实验物品: HBV检测试剂、酶标仪、加样器 待检血清 实验方法: 取酶标板加待检血清加酶标抗原或抗体 加底物显色肉眼观察或测OD值 实验结果:HbsAg、HbeAg、HBAb深兰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或标本吸光度与阴性对照吸光度大于或等于2.1为阳性.HbeAb、HbcAb无色为阳性,有色为阴性 实验及参考书:实验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于爱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实验参考书 1.张卓然. 医学微生物实验学. 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2.杜平. 分子病毒学原理与实验技术.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2 3.朱万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4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