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0KB ,
资源ID:249091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4909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doc

1、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熊欢(四川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摘要: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我国市全球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关键词:荒漠化 危害 防治对策1.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土地荒漠化大

2、致有四类:一是风力作用下的,以出现风蚀地、粗化地表和流动沙丘为标志性形态;二是流水作用下的,以出现劣地和石质坡地作为标志性形态;三是物理和化学作用下的,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细颗粒减少、土壤水分减少所造成的土壤干化和土壤有机质的显著下降,结果出现土壤养分的迅速减少和土壤盐渍化;四是工矿开发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土地流失殆尽,土壤质地出现沙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1】。(环境学概论 吴彩斌,雷恒毅,宁平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06 28页)2. 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

3、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荒漠化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荒漠化使耕地、草场、林地等可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力丧失,沦为沙地。荒漠化使土壤肥力降低。2.2对植被与环境的危害荒漠化造成森林锐减,天然植被大量死亡。荒漠地区的植物在极端的自然条件(干旱缺水,冬严寒夏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强,风蚀沙埋,土壤粗粒化,多盐碱、石膏等)和长期进化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许多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的、生理的、形态结构的、行为的、遗传的,等等),其中许多野生植物是防治荒漠化生物措施的重要植物资源。2(荒漠化与防治教程 赵景波,罗小庆,邵天杰 中国环境科

4、学出版社 2014 17-18页)2.3水文状况恶化洪峰流量增大,形成洪涝灾害,枯水流量减少,断流时间增加,如黄河近年在中下游出现的断流现象。还有像一些湖泊干涸的现象,它们只能随上游来水的丰歉,变成间歇性积水的湖泊,像黑河末端的两个著名湖泊嘎顺诺尔和索果诺尔。地上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水蚀作用加大,水质变坏,甚至在一些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为土地资源的退化创造了恶性循环的条件。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提高,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有些河湖滩地天然绿洲的沼泽土、草甸土逐渐像盐渍化土壤演变。其演替序列为沼泽土(草甸土)盐化草甸土草甸盐土矿质(结壳)盐土。2.4环境污染土地在沙漠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沙尘物质,在风

5、力作用下同时对环境发生严重污染。以地表蠕移和跃移状态的风沙流以及细沙以上各种沙质沉积物的污染主要限于沙漠化地区:而以悬浮状态运动的沙质物质(主要是部分极细沙及其以下的微沙,特别是粉尘),则可以扩及沙漠化地面以外的广大空间,尤以与大风伴生的沙尘暴的污染最为强烈,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范围最大、危害严重的最大污染源,波及我国中部、东南部直至沿海大片地区。2.5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毁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常常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建设方面,主要是对公路、铁路、矿区以及一些风蚀、水蚀、盐渍化等防治工程的危害。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河流上游土地、植被退化,来水冲刷表土,携带到下游

6、地区,淤积河道、水库和灌渠;另一方面,风成沙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设施,即受风沙流和沙丘前移的影响,水库、渠道难以发挥正常效益。例如,青海龙羊峡水库,每年进入水库的总沙量为0.313108m3.随着泥沙堆积量增加,库容逐步缩小,给水力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3】(水土保持学 余新晓,毕华光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2-1 169-170)3. 荒漠化的治理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就认识到荒漠化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大会通过了一项防治荒漠化行动计划。遗憾的是,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曾经做过多种努力,但全球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仍在加剧

7、。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解决世界荒漠化防治问题成为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大会赞成通过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方式解决荒漠化的扩展问题,强调在全球开展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防治荒漠化的工作。据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公布的材料,19911997年,全国共同完成治理开发面积644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7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203公顷,飞播造林44万公顷,人工种草及改良草场83万公顷,治沙造田、改造低产田63万公顷,种植药材及其他经济作物29万公顷等。涌现出一批像榆林、赤峰、和田等局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典型。【4】(环境安全学导论 蒋明君 世界知识出版社 2

8、013.08 49-50)荒漠化的治理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荒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的认识出发,荒漠化治理要突破治沙技术层面的限制,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荒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荒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荒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有时序地进行。第一层次,通过使用高新技术,改变生产要素组合,提高荒漠化土地的粮食产量,提高荒漠化土地的承载力,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与此同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建立起初步的防沙体系,使荒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第二层次,调

9、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粮草间作,将牧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发展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培肥土壤、生产优质原料,大力发展畜牧业,丰富农业结构,形成稳定的生态农业系统。根据市场的需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工农贸”的一体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第三层次,大力推动荒漠化地区的工业化。荒漠化地区并非都存在粮食紧缺的问题,有些地区粮食已自改有余,但当地农民在致富心理的促使下,使得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工作仍然难以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应是从根本上消除荒漠化的关键一环。为此,用农业的积累推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这里面临的重大

10、任务,也是荒漠化防治的根本目的。在荒漠化地区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轻工业体系,从而稳定拉动农业结构调整,使荒漠化地区由农业发展阶段向工业发展阶段过渡,使生态系统中过度的人口压力,沿着产业链条从农业内部传递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荒漠化的根源。时序性是指荒漠化治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在没有可供规模化开采的矿产资源的荒漠化地区,治理的时序性应按照上述层次性的先后顺序,从第一个层次向后逐步展开。荒漠化治理每提高一个层次,该地区生态经济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就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当荒漠化治理达到第三个层次时,随着荒漠化根源的消除,荒漠化治理才真正完成。在

11、具有规模化开采矿产资源的荒漠化地区,也同样要注意层次性和时序性。在这里,由于工业资本的迅速增加,与矿产品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该地区荒漠化的治理在农村也要从第一层次逐步展开。当然,由于工业城市对荒漠化治理的投入加大,荒漠化治理的速度将明显加快。【5】(山西北部荒漠化防治配套技术研究 郭学斌 郑智礼 梁守伦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135-136)4.治理效果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土地沙化的治理,近年来实施了一批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并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采用生物、农艺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综合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然而,尽管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生物固沙、铁路固沙、引水拉沙(

12、造田)、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沙地衬膜种植水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在荒漠化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工绿洲,在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已经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利益驱动,中国植树造林面积还赶不上认为破坏的速度。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任务仍然很艰巨,全国现有的17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具备治理条件。如果按现有的治理速度,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治理。同时,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这种土地是临界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因此,今后我国应继续加强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力度,不断加大投入,采取更有效措施,使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进一步的遏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