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30KB ,
资源ID:2554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54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docx

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考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 1鼠 画 逼 真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 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摘自世说新语) 3悦 谀 粤令(1)性悦谀(2),每布一政(3),群下(4交

2、口赞誉,令乃(5)欢。一隶(6)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摘自应谐录) 4吝啬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

3、财充于内帑矣。(摘自笑林) 5.争 雁 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竞斗而讼(8)于社伯(9)。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选自应谐录) 6.齐人乞食(见课本)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蚤(8)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9)无与立谈者(10)。

4、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11),乞其余(12);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13)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14)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15)。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16)。 (选自孟子) 7.怀丙 宋河中府(1)浮梁(2),用铁牛八维之(3),一牛且数万斤。治平(4)中,水暴涨绝(5)梁,牵牛(6)没于河,募能出之者(7)。真定僧怀丙(8)以二大舟实(9)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10),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11)张焘以闻(12),赐之紫衣(1

5、3)。(选自初潭集) 8.万字 汝(1)有田舍翁(2),家资殷盛(3),而累世不识“之”“乎”(4)。一岁(5),聘楚士训其子(6)。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7),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8)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9)也,请谢(10)去。”其父喜,从之,具币(11)谢遣楚士。逾时(12),其父拟征召姻友(13)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伙(18)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节选自应谐录) 9.鸭子捉兔 昔有人将猎(1)

6、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10.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

7、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注:田子:齐国田稷子。 王:齐宣王。翻译: 11.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划线句子。稀世奇珍王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窽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奇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注:太常:汉代主管理乐的大官。窽:通款,器物上刻写的文字。翻译: 12.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元初,京

8、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人,活数千人,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翻译: 13. 阅读下列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14.呆若木鸡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

9、反走矣。”(庄周庄子。外篇。达生。翻译: 15. 巨贾渡河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翻译: 1鼠 画 逼 真 注释:(1)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2)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3)邑令:县令。(4)漫:漫不经心,随便。

10、(5) 旦:早晨。(6)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7)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8) 物色:察看。(9) 逮:等到,及。(10)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11) 然:这样。(12) 为:是。 译文: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

11、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赏析: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

12、生动形象。 2何 充 注释:(1)王含:晋代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庐江,郡名,在现在安徽省境内。(2)贪浊狼籍:贪浊,贪污。狼籍,杂乱,一塌糊涂。(3)王敦:王含之弟,东晋时任大将军之职,总揽军政大权。(4) 护:袒护。(5)故:故意,特意,特地。(6) 咸:都,全,皆。(7)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8) 正色:脸色严肃。(9)异于是:不同于这种说法。是,代词,指王敦护其兄的话。(10) 反侧:不安。(11)晏然:坦然,态度安闲平和的样子。(12)神意自若:神色态度非常自如,和平常一样。 译文: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的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

13、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坐在那里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字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赏析:这篇短文再用词方面很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例如:“默然”“反侧”“晏然”三个词语,表现出当时三种不同人物的神情意态。王敦自恃权大,在众人面前,故意吹捧哥哥,自认为一定会得到坐客的附和,想不到竟然有人敢于当场反驳。他想发怒,有怕有损于大将军的风度;要争辩,有觉得无辞。 作者选择“默然”一词恰到好处,真切的表现了王敦的复杂心

14、理。何充的正直敢言,使在座的人无不感到意外;大家为他担心,所以用“反侧”一语。而何充与众不同,“神意自若”,“晏然”一词突出了何充不畏权势刚正不阿的精神。 3悦 谀 注释: 1)粤令:广东县令。粤,广东的别称。(2)悦谀:喜欢别人奉承。(3)每布一政:每次发布一项政策法令,或者做一桩事情。(4) 群下:部下。(5) 乃:才。(6) 隶:衙役,差役。(7) 阿:迎合。(8) 故:故意,特地。(9) 偶语:相对私语。(10)居民上者:在百姓头上的人,就是做官的。(11) 类:大致。(12)惟:同“唯”,只有。(13)阿主:就是主人的意思。阿,无义。(14) 视:看待。(15)篾如:轻视、小看。(1

15、6)耳之:听到一隶所讲的话。耳,名词用做动词,听到。(17)亟召吏前:迫不及待地把隶叫到自己跟前。亟,急。(18)抚膺高蹈:形容高兴得意的样子。膺,胸;蹈,跳跃。(19) 加赏:赞美。(20)自是:从此,从这以后。(21)昵之有加:令对隶越来越亲近。昵,亲热;有加,有增无减。 译文:广东县令喜欢别人奉承,每次发布一项政令或者做一桩事情,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县令手下有一名差役想迎合县令的心意,故意在旁边对人私语说:世上凡是做官的人,大致喜欢别人奉承,只有我的主人不是这样,不太看重别人的赞美。”县令听到一隶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隶叫到自己跟前,非常高兴地对隶赞美不停,说:“哎!知道我的心思的

16、只有你,你是一名好差役啊!”从这以后,县令对隶越来越亲近。 赏析:一个喜欢人“谀”,一个喜欢“谀”人,两个“宝货”碰在一起,怎么能不叫人发笑?隶人不是当面奉承拍马,而是“故从旁与人偶语”,有意让别人替他传话。他不是吹捧粤令的长处,而是把粤令的最大缺点,说成是最大的优点;隶人奉承上司的手法实在令人叫绝,“高明得很”。隶人的一番奉承吹捧,正中县令的下怀。县令他禁不住一面“抚膺高蹈”,乐得手舞足蹈起来,一面笑嘻嘻地夸奖:“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一个动作,一副表情,一句话语,淋漓尽致地暴露了粤令庸俗鄙陋的内心世界。 4吝啬老人 注释:(1) 俭啬:俭省、吝啬。(2)恶衣蔬食:衣服破旧,食物粗砺。(3

17、)侵晨:早晨。侵,渐近。(4) 聚敛:积攒,搜刮。(5) 丐:乞讨。(6)随步辄减:一边走,一边减少钱数。辄,就。(7) 比至:等到,及至。(8) 寻:不久,一会儿。(9)瞻君:帮助你。瞻,供给;君,指乞讨者。(10)慎勿他说:千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11)复相效而来:再照你的样子来向我讨钱。效:效法,模仿。(12) 俄:过了不多久。(13)没官:没于官,意思是被官家没收。(14)内帑:国库里的钱财。 译文:汉代有一个人,年老了没有孩子,家庭富裕,生性俭省吝啬,衣服破旧,食物粗砺。每天很早就起床开始劳动,一直到晚上才休息;经营料理产业,积攒搜刮钱财不满足,然而自己却舍不得用一点。有个人跟着他向

18、他乞讨,他迫不得已到家中取出十个铜钱,从厅堂中出来,一边走,一边减少钱数,等他走到屋外,手里只剩下一半的钱了。闭着眼睛把钱拿给乞讨的人。不一会儿,再次嘱咐乞讨的人说:“我已经把家中全部财产拿来帮助你,你千万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免得其他人再照你的样子来向我讨钱!”老人过了不多久就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家没收,货物钱财被充到国库里。 赏析:这篇笑话在概述老人的吝啬之后,紧扣住老人向乞讨的人授钱这个细节,作了细致生动的刻画描写,通过语言、行为、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老财迷的吝啬性格。十个铜钱,对吝啬老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犹如九牛一毛,然而他却不肯施舍给乞讨的人。“自堂而出,随步辄减

19、。”走到乞讨的人跟前时,手里就只剩下五个铜钱了。这个细节,充分表现出他的吝啬心理。就是这五个铜钱,他也心疼得要命。简直像割了他的心头肉,都不敢睁开眼睛看一眼,一幅可怜可鄙的吝啬神态,被进一步表现出来。接着,作者又用人物的语言:“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进一步揭示老人的内心活动,不仅吝啬,而且虚伪。作者多层次而又简洁地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5.争 雁 注释:(1)昔:从前。(2)有者:有个的人。 (3)援:引,拿。(4)烹:煮,烧。 (5)舒雁:栖息的雁。 (6)宜:适合。(7)燔:烤。 (8)讼:争辩是非曲直。 (9)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

20、家为社。(10)半焉:一半煮,一半烤。焉,句末语气助词。 (11)已而:不一会。(12)索:寻找。 (13) 凌:升高。(14)远:飞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译文:从前有个看见雁在空中飞翔的人,准备拿弓射下它,说道:“捉到雁就把它煮了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了吃比较适合,飞翔的雁烤了吃比较适合。”兄弟俩为是煮了吃好还是烤了吃好而争个不停,最后一直争到了社伯那里。社伯请他们把雁剖开来,一半用来煮,一半用来烤。等到他们争论结束去寻找雁,而那雁却早已经飞远了。 简析:兄弟俩不去赶紧射雁,而是争论如何吃雁,等到争论结束,而雁早已经飞远了。故事告诉人们:不务实事,一味空谈,必然错过良机,耽误事

21、情。这则故事短小风趣,寓意深刻,构思新颖。作者让社伯提出“烹燔半焉”的折中方法,说明兄弟俩已经争论到不可开交的地步,陷于僵局了。这就包含了讽刺,比通过社伯之口来教训兄弟俩要有味一些。 6.齐人乞食 注释:(1)处室:同居一室,即一起居家度日的意思。(2)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3)餍:饱食。(4)反:同“返”,回家。(5)所与饮食者:一道吃喝的人。(6)显者:有地位的人。(7)瞷:探看。(8)蚤:同“早”。(9)遍国中:走遍城中。(10)无与立谈者:没有一个同他站着讲话的人。(11)之祭者:走近祭扫坟墓的人那里。(12)乞其余:乞讨剩余的酒食。(13)道:办法。(14)讪:咒骂。(15)

22、骄其妻妾:在他的妻妾面前摆威风,或者说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他的妻妾。(16)几希矣:几乎是很少了。 译文:齐国有个与一妻一妾一起生活的人。那个丈夫每次外出,就必定是酒足饭饱才回家。妻子问他一起吃喝的都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富贵的人。他的妻子对小老婆说:“丈夫外出,必定酒足饭饱而后回家,问他跟什么人一起吃喝,他说全是富贵的人,但是从来没有体面的人来我们家,我要暗中跟着他看看到底到什么地方去。” 有一天,她起了个大早,拐弯抹角地跟着丈夫到他所去的地方。她发现丈夫走边整个城,也没有人站下来同他谈话。最后,他走到城东的一片坟地里,向祭奠的人乞讨祭祀的残羹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家去这就是他使自己酒足饭饱

23、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家,把情况告诉小老婆,说道:“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一辈子的人,现在竟像这样!”妻妾两人都讥讽丈夫,在院子里哭起来。而丈夫却不知道妻妾已了解自己的底细,还是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妻妾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某些人获取功名富贵的手段,没有不使他的妻妾感到羞耻而悲哀的,几乎是很少的了。 评析:文章构思巧妙。开头就揭示了一个反常现象:齐人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外出总是饱食酒饭才回家;据他说,一起吃喝的全是富贵的人,可是妻妾却从来没有见过体面的人来自己家。接着,写齐人妻子早起暗探丈夫行踪,终于在墓地发现了齐人乞食的丑事,作者点出:“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这是关键的一笔,揭示了齐人的思

24、想本质。最后,以尖锐对比收场,一方嘲骂哭泣,一方洋洋得意。这一幕丑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绝妙的讽刺小品,无情地鞭挞了那些为了追求功名富贵而不择手段出卖灵魂的人。联系当前社会上某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不惜采取行贿、受贿、贪污、诈骗等卑劣手段,同样,会使正直的人感到羞耻与悲哀。7.怀丙 注释: 1、河中府:古代府名。因管辖地区在黄河中游得名,在今山西蒲州一带。2、浮梁:浮桥。3、用铁牛八维之: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浮桥。维:连接,系;之:代指浮桥。4、治平:北宋英宗年号(10641067)。5、绝:断。6、牵牛:牵动铁牛。7、募能出之者:聘请有办法打捞铁牛的人。募:招聘;出:使之出,使动用法。

25、8、真定:古代府县名,在今河北正定一带。9、僧怀丙:和尚,名叫怀丙。10、实:使之充实,即填满,使动用法。11、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权:秤锤;衡:秤杠。12、转运使:古代官名,掌管一处或几处的钱粮征收和运输,监督考察该处地方官吏的政绩。13、以闻: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14、紫衣:唐宋时期,三品以上大官官服规定为紫颜色,赐紫衣表示恩宠。 译文: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宋英宗治平年间,涨洪水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入河底,河中府聘请有办法打捞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

26、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简析:在近一千年前的宋朝,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现代化起重设备和打捞技术,如何将每只几万斤中的铁牛从水深流急的河底打捞起来,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别人都不敢应募,和尚怀丙却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具有创新精神,懂得物理知识,利用水的浮力作用的原理,终于把沉入河底的铁牛一个个从河底打捞起来。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创新精神。 8.万字 注释: 1。汝:地名,在今河南南阳。 2。田舍翁:地主。

27、3。家资殷盛:家产富裕。殷:厚实富裕;盛,多的意思。 4。累世不识之乎: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累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5。一岁:一年。 6。 聘楚士训其子:请一位楚地的老师教育他的儿子。楚士:楚地的读书人。 7。搦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管,笔的代称;临朱,照着红颜色的原本写,即描红。 8。辄。就,便。 9。馆谷:请人开管教授功课应付给的酬金,即学费。 10。谢:辞,辞退。 11。具币:准备钱财、礼物。 12。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13。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14。治状:写一封请贴。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词,他,指

28、田舍翁的儿子。 16。 恚:抱怨,怨恨,恼怒。 17。姓字:姓氏。 18。伙:多。 译文:汝地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

29、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简析:而累世不识之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一个典型的目不识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的土财主的形象勾画出来了。至于一句“儿得矣,儿得矣”,则很生动的描绘出了其子在学会“一”、“二”、“三”之后那种自以为掌握了获得知识诀窍的得意神态,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幼稚无知。 “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则又是一句生动传神的话,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儿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恼的神态,不禁令人发笑。富翁的儿子哪里知道,学习不下功夫,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是迟早要出洋相的啊。

30、我们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更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搞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则笑话从画“一”“二”“三”开始,到画不成“万”字结束。这样的构思也是很别出心裁。 9.鸭子捉兔 注释:(1)将猎:准备去打猎。(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

31、而”。(14)搦:持握、捕捉。 翻译: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简析: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