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56MB ,
资源ID:25589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58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类毕业设计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类毕业设计论文.docx

1、建筑类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过渡时期乡镇服务中心建筑)系 别:艺术设计系专业名称:环境艺术设计学 号:*、*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指导单位:艺术设计系完成时间:2010年5月10日乡镇过渡时期服务中心设计摘 要本毕业设计是为乡镇“过渡时期”服务中心的设计。作品主要针对乡镇外出务工后的留守老人与小孩问题而设计的服务中心。本设计采用了“六边形”的建筑外观,并运用对角旋转60来改变外观的单一性,使得外立面更加丰富,本设计具有下沉、外飘阳台、错层、中空等空间特点。建筑的优点有:1、改变乡镇留守人员的生活问题,采用高度集中的生存空间使人们的生活保障得到提高,并且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距离大大缩小。2、

2、建筑安装了太阳能设备与风力发电装置,可提供建筑所需的生活能量,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3、由轻型的可回收的钢和高强保复合材料制成的,节约自然资源并可回收再利用,是搬迁组装方便的过渡式住宅楼。4、服务中心是框架结构,可根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规模与造型,楼体的大小与样式,需要时搭建,不用时就可拆除,恢复大地绿色。关键词:过渡时期,留守人员,六边形,节能环保1 绪 论 12环境需求分析2 2.1 外出务工情况分析2 2.2 留守老人现状分析22.3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33 “过度时期”服务中心设计 4 3.1创意来源43.1.1方案的初步思考43.1.1方案的最终选定5 3.

3、2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分析6 3.2.1适合建筑地点环境分析63.2.2可操作性分析6 3.3 设计风格 7 3.3.1 有序的错层美7 3.3.2 柔和的感觉7 3.4 建筑设计的过程8 3.4.1建筑的外观与能源控制系统 8 3.4.2 建筑的组合模式 83.4.3 建筑外观效果图展示 93.4.4 房间内部效果图展示 114 总结12致谢13参考文献141.绪 论本设计选题是过渡式的服务中心。设计方向主要针对乡镇外出务工后留守的老人与小孩。在中国,随着由农村起步的改革开放进入第四个十年,农村里因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所形成的“留守人员”这一群体的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一些学者呼吁关注留守

4、人员的安全、基本生活与福利。留守人员分为两大种类:第一 、留守儿童。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

5、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为在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第二、留守老人在人口达到13亿的今天,中国面临的人口挑战大多是与老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第二,人口迁移流动导致家庭规模进一步小型化,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独居老年人增多;第三,农村老年人在经济上的自立能力仍然不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于实际需要,养儿防老的社会经济基础没有出现根本变化。对于人

6、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即将到来,我们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综上所述,本设计所提出的过渡时期服务中心就是一种解决养老保障和少年儿童监护教育的可行性措施,在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相对完善的情况下,通过由政府提供资金支助,与社会上的志愿者所组成的服务队伍,对乡镇的留守人员的一种集中式的保障。是一种以留守人员为主的福利性建筑。2.环境需求分析本章围绕2.1 外出务工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日益加快,农业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

7、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人员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人员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和精神都将带来重大的影响。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2.2 留守老人现状分析: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情况。本研究主要从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情况和精神慰藉两方面来考察其现状:第一 留守老人生活照料情况。(如:表1) 根据上表,留守老人

8、的起居照料主要依靠自己,占97.54%,这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中的留守老人样本大多是低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自理能力比较高。其次是依靠老伴照料,占53.8%。可见婚姻状况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有重要的影响。子女外出打工,只能夫妻间相互扶持。另外,未外出子女和邻居朋友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比例也比较高,分别占28.52%和16.37%。这些未外出子女一般离老人比较近,在同一个社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一般会提供必要的帮助。但留守老人没有得到村委会任何帮助。这表明基层政府在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缺位。第二 留守老人精神慰藉情况。本研究主要从其闲暇活动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心理压力情况这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闲聊

9、活动来看,串门聊天和看电视是留守老人最主要的闲暇活动。可以说,欠发达地区留守老人的公共文化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从社会交往情况来看,除了未外出子女,留守老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频率并不高,大多数亲戚只能在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有所交流。可见,留守老人平时从其他家人获得的精神慰藉是有限的。从留守老人自我心理感受来看,78.6%的老人会觉得孤独,46.2%的老人会觉得害怕,21.54%的老人会经常觉得情绪低落,这些都是缺少心理安全的表现。留守老人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家庭经济情况、劳动负担、健康状况和管教孙辈等是诱发和加重留守老人心理负荷的主要因素,子女外出务工一方面会缓解留守老人因经

10、济压力所产生的心理负担,但同时也加大了其劳动负担和管教孙辈的心理压力。通过调研发现,外出务工子女可以使得一部分留守老人生活改善,但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依然通过自身劳动来获取生活来源,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非常有限,很多外出子女给老人寄钱都是为了农业生产投入或者自己小孩生活和教育费用的支付,只有在留守老人患了重病时才会予以支持。患病后生活缺少照料。2.3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第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

11、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第二、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家庭的年轻劳动力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及父母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

12、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过渡时期村镇服务中心的建立及推广是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一大部分留守的老人与小孩的生活保障问题。3 “过度时期”服务中心设计3.1创意来源:过渡式服务中心是以“六边形”为基本型的建筑,并运用对角转变60来改变外观的单一性,并添加了下沉、外飘阳台、中空

13、、错层等空间特点。最初的原型是根据“福建土楼”所发展而来的圆形建筑,“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绿色建筑,冬暖夏凉,并且它以“土”为主材料,加以当地的特别食材,木条等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的,抗震能力很强。可是服务中心最初是决定用轻型的可回收的钢和高强保复合材料制成,所以由圆形改变为蜂巢形,蜂巢形是最坚固稳定的结构形态之一,从而解决了因材料改变而带来的抗震防震问题;而建筑中空型的开阔性空间设计在加强了空间的流通性同时又增强了人与人间的沟通,以制造出一个大家庭的氛围。3.1.1 方案的初步思考: 以蜂巢状的“六边形”为设计元素方案一 : 图3-1边长为20m的六边形,每一条边上各有3间等大的房间,有

14、6间等大的空中小花园。可供居住的人数多,休闲的花园数量多,给居住人舒适的环境。但由于小花园的开口太小,多人同时进入造成不便,并且在进入后空间的逐渐放大,容易给人造成不适感。方案二:图3-2方案二通过增大边长,增加外通道来解决方案一的花园开口问题,并加强了空间的流通性,由原本的在花园内通道上设门进入改为每个房间设有一个后门,从后门直接通入两侧的花园区。但其缺点在于加大了对建筑的面积,增加了相对多的投入经费。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有一定难度。方案三:图3-3边长为20m的六边形,每一条边上各有2间等大的房间,有3间等大的空中小花园。优点:在方案一上改变了房间的大小和花园的大小,从而解决开口问题

15、,并且也解决了方案二中的建筑面积为题,此方案的资金消耗又比方案一少。3.1.2 方案的最终选定 因要符合乡镇的特性,所以方案最终选定方案三,选择资金投入较少的一个方案并且其也解决了上述两个方案的问题。 为避免立面过于单一,又增加6个向外凸出的阳台,在满足其外观要求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给人以休息活动的功能实用空间。图3-43.2方案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分析:由于过渡式服务中心作为一种节约自然能源、可循环利用、可拆卸组装的蜂巢式便捷住宅建筑的特点,使它可以在任何适合的地点进行建造,并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组合或调整。3.2.1 适合建筑地点环境分析: 第一、相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乡镇或农村。因为

16、这是一项由政府资金支助建造的服务型公共建筑。第二、应建造在留守人员相对集中,且不能远离其原居住地地区。第三、应适当接近田地。以便于一些任需要照看田地的人员可以兼顾到田地;及一些喜爱劳动的老人可以适时的进行劳作。3.2.2 可操作性分析1.建筑主要承重结构钢架材料为轻型可回收钢材,便于回收利用,采用六边形柱体结构加强建筑的稳定性及抗震指数。减少材料消耗成本及施工难度。 2.建筑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沼气。并使用智能感应系统,在满足建筑能源消耗的同时满足人居的采光及通风等要求,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3.半开放式空间的花园设计,在满足人们休息需求的同时满足其功能性要求。使建筑具有

17、良好的通风性和充足的阳光,室内环境中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水景的环境调节作用,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及适宜的湿度。满足居住人群的需要。 4.建筑通过顶面开口的立面采光方式解决了大的空间内部的白天室内的采光问题。 5.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采用合理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 7建筑内部空间分布是根据科学计算出最佳人居面积划分得出的,并且同时考虑到建筑功能划分需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对空间的有效利用。 8.建筑中细节的无障碍设计,充分针对居住人群的特点而设计。使居住人员有一个良好便利的生活环境。3.3 设计风格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功能上的完善,并不刻意追求其外观上的标新立

18、异,仅以简单的线条韵律作为外观上的设计语言,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则更加注重节奏上的舒缓,用平缓的语言营造一种居住空间应有的舒适和安逸的感觉,但在儿童居住的楼层则增添了一些活泼的色彩,满足儿童的居住心理。不论在建筑形式,结构造型以及材料运用上都体现了现代风格特征。是一种以实用性为主的功能性现代风格建筑。追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3.3.1 有序的错层美自第二层开始每层楼面以中心为轴,顺时针旋转60,将每层错开摆放。由于楼层有三个半开放式空间,在旋转过后半开放式空间错开,在满足空间审美的同时满足功能需要。其半开放式的空间特点使得下层的房间能得到更加充足的阳光照射;它交错的摆放也使得其通风性得到了更好

19、的利用;使得空间有更多的变化乐趣。3.3.2 柔和的感觉 在细节处的曲线变化等地方的圆润修饰,在多直线条的空间中寻求变化,并柔化和舒缓空间。同时也满足居住人群是弱势群体的特点,在材料上多选用温暖的软性材质。 3.4 建筑设计的过程3.4.1 建筑的外观与节能环保建筑是以“六边形”设计元素,并运用对角旋转60来改变外观的单一性,使得外立面更加丰富,并且本设计还增添了下沉、外飘阳台、错层、中空等空间特点。“蜂巢”形态的六边形作为最稳固的结构形态,给人以稳定和安全感,在建筑的顶楼的平台上安装太阳能设备以及风力发电装置,通过能源控制系统对整栋建筑的温度、照明进行全方位的控制。绿色环保建筑装修材料:采用

20、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建筑装修材料创造一个无污染的、绿色的室内环境。外门窗、玻璃幕墙的落地玻璃均采用10+16Ar(氩气)+9.52(4+1.52+4夹胶玻璃)中空Low-E玻璃;所有外窗上部设500宽水平铝合金遮阳板,内部采用内遮阳窗帘及室内遮阳板,墙外设铝合金遮阳可调百叶,遮阳系数不大于0.6;主入口设置旋转门,其它外门均设置风幕以减少冷风进入。防火性能: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在建筑防火分区和层间等位置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火灾自动报警网络的结构有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在楼体外部设有风口,可接收外部空气,通过铺设室内双向通风管道采用热转轮回收室内的余热,从而控制室

21、内温度并降低了热能源的流失。冷却塔、VRV室外机、新风机组、排烟风机等室外设备采用低噪音设备,从而降低了噪音污染。每间套房设置节能控制型开关和紧急呼叫系统,方便在老人或儿童发生突发状况时使用,以便及时提供帮助。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的一般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对于由于居住生活生产等产生的生物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和管道铺设集中进入沼气池中进行发酵等处理,为建筑生活提供沼气能源等用途,循环利用,并减少生物垃圾对于环境的破坏。还会启用废水的循环利用,通过净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水的浪费。3.4.2 建筑的组合模式服务中心每层都有3间等同大小的公共休闲小花园,给老人提供舒适的

22、生活环境;每层配有间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室;每一层住房都设有淋浴室,卫生设施,紧急呼叫系统以及防火烟系统,院内采用无障碍化设计,确保老人与小孩的行动方面的安全。服务中心大堂特别设计了医疗中心,专职的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邀请著名医院的主任医生定期来院出诊。医疗中心设有中医推拿,康复理疗,营养咨询等特色项目,定期举办全身检查等。服务中心分别设有:健康老人房,健康老人与小孩房,小孩房,半护理、介助老人房,护理老人病房,餐厅,医疗中心,健身休闲区,广场公共景观,多媒体室。以一个服务中心为单元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建筑的规模与大小。下面列出两种建筑的组合模式以供参考: 3.4.3 建筑外观展示图3

23、.4.4 房间内部效果图展示 4 总结建筑设计作为一门使用性艺术,其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实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切都应该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满足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美该,利用空间语言、节奏、装饰等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可以理解为:室内设计需要尊重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在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节约资源,现实的生活中,现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作为设计师应该做到简朴美学、生态设计、使用绿色建材。低碳的生活,降低能源消耗,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然要求。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日益凸显,民生问题也成为当前政府的主要解

24、决任务,成为了日常政治生活,而其中留守人员问题更是备受关注。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也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并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这也是现代大学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建筑的功能从简单的居住功能被赋予了跟多的要求,因此我们决定设计一个能够帮助这些弱势群体的新型建筑,这其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在前期准备阶段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比以往要更加关注这些弱势人群是生活现状和心理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这个社会还有太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竭力做到符合居住人群特点的要求,注重细节上的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的科学型,同时注意利用建筑语言给人的心理引导作用。并在过程中始终重视该

25、建筑作为一种公共建筑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强调其公共空间的密切性。但从中我们也发现自身的很多弱点,我们太多时候是生活在一个比他们更加优越的环境中,很难真正的理解他们内心最迫切的需要,并且对于生活缺乏足够的积累,容易忽视掉某些细节,考虑不够完善,并且缺乏创造力,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加强,并要更多的加速自身的文化修养,了解更多领域是科学知识。如:心理、社会学、材料学等等。掌握更多先进的知识信息,并运用到设计中,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建筑设计从各个方面都发生很大的改变和发展。改变了很多传统观念中的建筑形式,创造出了更多的新的空间形式,使得建筑在功能与形式上都得到很大的突破并更加科学与人性。建筑与科技技术联系的更加紧密。也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更上时代的步伐。 致谢这次的毕业设计是第一次做的概念设计,从选题到具体的操作陈琳老师的都在全力的给予我们细心帮助与指导以及对我们的作品的关注。 参考文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