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17KB ,
资源ID:25609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609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木乃县城镇住宅的景观设计嘉美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木乃县城镇住宅的景观设计嘉美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

1、吉木乃县城镇住宅的景观设计嘉美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吉木乃县城镇住宅的景观设计-嘉美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调查报告09春土木工程 王金贵吉木乃县位于新疆西北部,阿勒泰地区西部,边境线长141公里,总面积8222平方公里,全县辖5乡2镇41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由于地处萨吾尔山北麓西伯利亚寒潮入侵风口区,境内海拔高,气候寒冷,大风频繁,无一条长年性河流,是一个严重缺水、气候恶劣的易灾县。境内矿产资源贫乏,县域经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滞后,2002年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前吉木乃县城镇居民居住的大多是旧式楼房,大多数城镇居民还在住着砖混房屋和土坯房,环境景

2、观绿化和抗震性能极差,自2008年吉木乃县开始在县城集中连片建造舒适环境美观的小区。现结合我国小区环境景观绿化设计规范的发展和现状,浅谈吉木乃县城镇住宅的景观设计-嘉美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引言吉木乃县城镇住宅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区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居民对美的需求,对于提高居住区的人文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际交往也有重要意义,并且还可以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时下的景观设计多数限于规划设计和重平面规划却忽略景物塑造的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上也存在着片面追求风格形式、重人工轻自然,注重景物单体的形态塑造而忽略景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

3、形态的塑造与平衡等等问题。一、现状概况吉木乃县嘉美小区位于吉木乃县县城南部,北临建设街,西临广汇路,南侧为友谊街,东为文明路,用地占地面积达12.48公顷。规划用地现状为居住用地,其建筑多为一层村民住宅,多为砖结构和土木结构住宅。现状建筑布局较为混乱,巷道大多为土路,路面质量较差,规划区内无集中公共绿地、活动空间,居民生活环境较差,需要进行改造。名称单位数量比例(%)建设用地总面积ha12.48-总建筑面积m24.2100其中砖混结构居住建筑面积m23.97.9土木结构居住建筑面积m20.392.1容积率-0.34-建筑密度%17.0-现状户数户136-二、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4、划法2、吉木乃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规定三、规划设计目标1创造“以人为本”共享和亲和的绿化空间环境。摒弃环境规划中片面追求形式的几何构图,力求做到把握适宜人的尺度,达到小区绿化均好性和亲和性。2、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及良好朝向,创造具有“整体性”、“独特性”、以及“归属感”的现代理念的居住小区。 3、为居民提供一个贴近自然的、绿色的、生态的居住环境。四、规划设计原则l、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为居民服务,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方便、安全舒适文明高雅的21世纪新住

5、宅区。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3、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型的原则4、科技进步的原则: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全方位地依靠科技进步来推进规划、设计、施工水平的提高。 5、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的原则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五、规划构思1、本方案通过分析地块与城市的关系,保持用地的开放性及其原有的特性。

6、结合周围的环境,融入城市发展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将建筑的格局形式在当地的文化基础上加以延续和丰富。2、小区以“自然亲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构思主题,强调居住生活环境质量,同时结合吉木乃县县城总体规划,3、强调环境与建筑的交融一体,体现建筑的环境美与环境的建筑美,和各种功能设施,达到使小区整体和谐统一的最终目的。六、总体布局1、规划结构嘉美小区由其步行系统及车行道路将小区分为两个片区,形成组团住宅群体的结构。两片区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均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通过步行景观道及小区道路将各个院落串联,形成景观共享的视觉感受。规划保留南侧已建的四个单元6层的一幢住宅楼及地块四周的公

7、共建筑,规划3幢公共商业楼。结合小区现有的地形地貌及环境资源,规划通过小区路网将小区划分为四个组团,均以6层住宅为主,局部穿插5层住宅楼,中部规划中心景观步行轴,形成两轴四心两片区的结构。2、道路交通组规划地块西侧、北侧为县城主干道,东侧、南侧为县城支道。小区内的道路系统分为组团路、宅前小路两级,组团路红线宽7米,宅前小路宽3米。本规划的交通组织方式为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貌似“S”形的组团路和直线型宅前路相结合规划设计,为避免过分单一,相应的组团路、宅间小路以及步行景观路设计为多种样式,或与小区路相呼应或与之形成对比,尽可能地形成韵率感,增加节奏感。小区的公共活动广场分别布置在道路与绿地交汇的

8、节点处以及可供居民方便交流、游憩的地方。3、小区住宅及住宅院落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

9、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整个小区划分为两个片区,若于院落。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大,使人们彼此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本次规划多以院落为主,为居民的活动提供更多的交织点,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强空间围合,强化邻里空间。每一院落均规划有公共活动场地,内设小型的休憩游乐设施,方便老人、儿童使用。小区内住宅建筑以步行轴及车行道路分为两个片区的住宅群体,为充分满足日

10、照间距、通风需要并根据地形和总体构图的需要,住宅多为近南北向布置。建筑布置虽以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错落布置与围合方式,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本次住宅设计位85平方米、92平方米、111平方米的套型面积。 住宅单体设计在内部功能、空间利用、外部造型、 经济节能方面都力求有所创新,并考虑远期发展改造的可能性,方案均采用大起居厅(明厅,使用面积2),并兼有小餐厅、卫生间考虑三套组合式,即浴缸、面盆及一个蹲式或座式便器,住宅层高采用2.8米,日照间距为2.2H,住宅横向间距不小于6米,建筑层次以六层为主,少量五层。小区住宅按照“三大一小一多”和“三

11、明”的要求布局,内部功能,动、静分区,管道集中。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新科技成果,运用推广的新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运用新建材,用生态住宅原理,设计改造新型的适用的住宅,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住宅群体组合充分利用多层条式住宅通风好,朝向好,施工方便等特点。4、公共设施配置规划由于小区所处的大环境以及其周围是商业服务建筑,考虑到小区的人流走向及居民出行方便的需求,小去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主要结合小区周围的公共建筑来配置。小区配置公共设施用要有便民商店(菜店、粮油店、小商店、水果店)、幼儿园、物业管理用房、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治安室、居委会、垃圾房等。除垃圾房规划建设在小区内,其

12、余所有公共设施结合公共建筑建设,而垃圾房则按照服务半径进行规划。注:依据建标(2000)259号、住宅区信报箱群(间)工程设计规范(YD/T2009-9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楼房信报箱(YZ/T0061-2001)等相关文件,将信报箱作为住宅楼的必要配套设施列入设计。七、竖向规划根据小区所处现状地形条件和周边县城主次干道的设计标高控制要求,首先确定小区内部道路系统的设计标高等数据,以现状地形为参考,用高程箭头法确定出各种建筑物、道路交叉点、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尽量减少土方工程,对整个小区的竖向进行规划和场地平整。整个小区场地统一划分为一个积雨排水区。即从东南部向西北部排水区。由此对各

13、住宅组群的建筑底层地坪,室外场地标高和排水方向加以明确,安排住宅的朝向与位置,形成临街商业建筑与小区内部住宅的组合关系,整个小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向坡度为0.63.7%,东西向坡度为0.36.6%。竖向规划结合自然地形,力求最小的土方量和尽可能就地平衡。为满足排水要求,小区道路广场均采用0.2坡度,绿地坡度0.4。 规划建筑物室内首层地坪标高的确定:规划居住建筑室内外地坪高差确定为1.05米;道路及室外地坪标高参照现有地坪标高进行确定。八、道路交通组织1、小区出入口嘉美小区出入口的设置首先从小区所处大环境区位关系出发,以解决居民与城区有便捷的联系为宗旨,同时与小区内部功能及道路系统组织安

14、排相衔接,最终满足就近、方便的使用功能的要求。规划共设四个小区出入口:在文明路、建设街、友谊街、广汇路上设小区主要出入口。 2、车行道路网规划小区为一完整的城市建设、开发用地,南北向狭长、东西向较窄,小区道路分为两级()、组团级:路面宽7米(2)宅前小路:路面宽3.5米,车辆可直接到达单元门前。 3、步行系统小区的主要步行通道有两条,分别是东西向横穿小区的中心步行道,以及连接中心广场与北侧的公共绿地的步行道。通过小区内的步行轴线将小区内各个绿地及节点广场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居民在闲暇散步时随着道路的蜿蜒曲折变化观赏到不同景观。 4、静态交通组织本小区停车场地规划主要以地面停车为主,设计充分超前考

15、虑私人汽车拥有量逐步增加的可能性,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的设计要求,基本上达到每100户预留30个停车位,停车方式以宅前路就近停为主,供私家车停靠,方便居民的出行。停车场地面用植草砖铺砌,增大绿地面积,减少日光反射,并配以高大乔木遮挡夏日阳光。小区四周的商业公共建筑的停车主要是在建筑前面的广场上停靠,既方便购物、逛街者使用,又不影响小区内的交通,既方便又安全。公共建筑的停车场地主要一广场铺装为主。结合道路及绿地设置适量的自行车停车棚,并根据相关国家规范按0.3车位/户规划251个停车位,地上停车位220个,地下停车31个,满足居民对机动、非机动车停靠的需要。九、绿化景观规划1、总体设计思想系统

16、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院落的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个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绿化环境空间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造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2绿地规划小区的内部的绿地设计根据统一规划和布局协调的原则,将小区绿地分为中心绿地、院落绿地、休闲步行绿地三种类型。并根据建筑组群的规划方式,布置了公共活动绿地,以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同时,还处理了小区入口绿化。院落绿地,作为小区大的空间背景,即是核心,又是绿化开放系统的中心所在。同时,院落绿地也是居民交流、游憩使用的足多的公共活动场地,因此在院落绿地

17、内规划配置了供儿童、老人活动及休闲的设施,以方便不同年龄群的人使用。由此结合嘉美小区所处的地块的自然条件及使用的人群,小区绿化树种主要选择无剌、毒、臭、有香气的乡土树种,以花叶乔木为主,并配以观赏性强的花灌、宿根花卉、草坪、花坛等为小区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嘉美小区种植以云杉、樟子松等地方常绿乔木树种为主,同时根据各地段、各功能区的划分种植不同的观花、观叶植物,以此丰富小区的绿化空间。小区内除建筑、道路、铺装等硬质场地外,其余地块应种植草坪、覆盖裸露土层,并配植欧洲大叶榆、圆冠榆、垂榆、裂叶榆、大叶白蜡、等树种,矮灌木以丁香、榆叶梅、珍珠梅、黄刺玫、红瑞木、忍冬、卫矛、紫穗槐等为主,棚架宜植

18、啤酒花、五叶地锦及牵牛花等,景观树宜选择黄菠萝、海棠、苹果、山楂、山桃为主。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

19、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道路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

20、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建筑小品

21、景观的设计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

22、,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3、景观规划小区通过步行景观轴、中心绿地及沿道路的绿化将院落绿化景观串联起来。通过各个节点广场、集中绿化的吸纳和汇聚,塑造一个亲切、活泼的“共享空间”。 本次规划设计的景观结构如下:两轴:步行景观带是居住区的主要线索,成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七点:中心景观节点(4个)和入口景观节点(

23、3个)中心景观节点(4个):道路与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的交汇处.随着道路走向的变化,使居民在行走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视觉景观,并可以处处感受到绿意,处处贴近自然。入口景观节点(3个):入口景观节点位于各个入口,结合入口处的建筑形式规划设计入口的景观特色,使人们在进入小区的第一步就可以远离城市的尘土,呼吸到新鲜空间;可以体会到远离城市的繁忙和宣泄,完全贴近自然,回归自然,释放疲惫与压力的氛围。3、环境小品小区环境小品面广量大,规划从环境小品融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设计要求出发,对小区中心绿地宅前绿地的建筑小品,从指示标牌、雕塑、灯柱、围墙、花台、 地面铺砌、座椅、儿童游戏等提出规划要求。小区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和道路走向,将建筑景观与绿化景观相结合、小区景观与县城总体艺术布局相结合,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居住小区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