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80.73KB ,
资源ID:2567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67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第十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周口 第一章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二章 大幅提高居民收入 第三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章 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五章 维护公共安全 第六章 加强社会管理 第十一篇 完善保障措施,实现发展蓝图 第一章 加强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建设第二章 切实推进“两转两提” 第三章 实施分类指导第四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阐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

2、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特编制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十一五”时期,是周口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周口进入了“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周口经济崛起打下坚实基础。第一章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在

3、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追赶跨越,着力推进“三大转变”、“两大建设”,不断探索在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上“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初步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5.2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712.9亿元,年均增长29.1%,高于“十一五”规

4、划目标7.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3亿元,年均增长23.5%,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8.5个百分点,比“十五”末的13.3亿元增长1.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1亿元,年均增长18.7%,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3.7个百分点。专栏1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 标“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完成情况2010年年均增长年均增长(%)生产总值(2010年价格,亿元)1044121185.211.7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价格,元)946311.31174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71538.3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00累计209622794.2累计271

5、2.9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8015%483.118.7城镇新增就业(万人)累计2537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77.3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下4以内一二三产业的比重34.5:39.7:25.829.3:45.2:25.5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7570.7非公有制增加值比重(%)6861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04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63.820%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1.52111.828.7%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1.31.654.9%城镇化率(%)35312.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0.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2839.1全市每

6、千人中执业医师(人)1.31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97.4卫生院床位每千人(张)1.51.2年末总人口(万人)1103.3以下61100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4完成省定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25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价格,元)304664270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价格,元)933981245514.4注:1、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为预计数。2、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

7、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市一二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34.5:25.8调整为2010年的29.3:25.5。一产比重明显下降,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7%,比“十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粮食产量2008年起连续三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建成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4个,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到28个;畜牧业产值达到169亿元,占农业比重的26%;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省绿化模范城市”,鹿邑县被确定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8、,市辖十个县(市、区)全部通过林业生态县(市、区)验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98家;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大宗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9以上。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截止到2010年,全市11个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1.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20.5亿元,共入驻企业个数662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0.4亿元、税收20.4亿元。其中,扶沟县产业集聚区是省政府确定的2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

9、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1%。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以上,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均下降10%。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推进。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大广、周商、许亳高速公路全面通车,漯阜铁路(周口段)电气化改造基本完成,全市新增高速公路327公里、改善提升农村等级公路5163公里,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新增道路629.9公里、新增排水管道569.8公里,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066.6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16.7公顷,市中心城区、淮阳县、鹿邑县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新增路灯30000盏,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10、用户达16万户。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8个,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9个,84个建制镇已建成生活垃圾集运设施,86个建制乡和黄泛区农场配备后装式垃圾集运车91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东新区周口大道、文昌大道等拓宽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市体育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周口卫校新校区、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设路贾鲁河桥、大庆路沙颍河大桥建成通车。主要防洪河道防洪能力显著增强,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实现常年通航。老城区改造稳步实施,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5万平方米、8330套,新建廉租住房36.2万平方米、

11、7302套,住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1%,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工程取得新进展,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农资综合补贴项目、抗旱应急工程等进展顺利。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新突破。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县两级政府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市县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得到改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逐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渐提高。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领域的改革进展顺利。完成了淮阳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规划编制,组建了

12、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文化旅游产业担保中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9亿美元;开放型经济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6.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1.5倍。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居民收入明显提高,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0元,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55元,年均增长14.4%。农民增收结构发生变化,劳务经济、工资性收入成为增收亮点,顺利实现“十一五”农民增收目标。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五年实现脱贫人口9.7万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普通高校

13、在校生规模达到3.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分别达到96%和37%。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城乡低保对象稳定在59.9万人。扶沟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得巨大成效,五年来累计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62.2万人。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精

14、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社会治安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全民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实现追赶跨越发展的加速时期,是加快发展和缩小差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存在增长动力较大与调整压力加大并存、产业转移加快与竞争态势加剧并存、自身优势凸显与瓶颈约束趋紧并存、社会全面进步与民生诉求增多并存的现象,既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和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时期,全市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内生机制

15、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二是省委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为我市发挥区位、市场、人口、资源等基础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统筹“三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周口作为豫东南的“桥头堡”,大广、南洛、周商、永登四条高速密集交汇,周口铁路升级改造,沙颍河航运通江达海,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四是我市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前景广阔。五是形成了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正确的用人导向逐步树立,干部作风明显转

16、变,为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加快实现周口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突出矛盾: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环境约束不断强化,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经济粗放增长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转型的任务愈加繁重。二是区域竞争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我市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资源、能源以及要素成本方面没有西部地区条件优越;站在中部地区区位看,省外没有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份毗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地利之便,省内没有洛阳、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等市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我市面

17、临巨大的区域竞争压力。三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到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明显,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小,缺乏大项目支撑,历史欠账较多,债务比较沉重;工业基础薄弱,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开放度低,体制创新的任务艰巨。四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诚实守信的经济运行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愈加迫切,稳定、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和谐社会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综合判断,今后五年

18、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快追赶跨越、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攻坚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准确把握形势,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遵循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

19、愿,着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第二节 战略定位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富民强市的中心任务,要努力打造“一极两区三中心”的总体战略,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立足周口市情、明晰发展定位的战略选择,是整合优势、凝聚合力、实现追赶跨越的平台和载体,是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时期要在实现“一极两区三中心”发展战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我市支撑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极打造中原经济区豫东南区域增长极。周口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与安徽接壤,是河南省的“东大门”,

20、也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和“桥头堡”,在黄淮海经济协作区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料常年产量分别占河南省的1/7、1/3和1/4;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南洛、大广、周商、永登4条高速密集交汇,漯阜铁路横贯东西,沙颍河是全省唯一一条通江达海的内陆航道,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是有着较强发展潜力的城市,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是全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根据省“十二五”规划

21、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周口的定位,充分发挥周口的各项优势,进一步打造产业,扩充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开放,提升综合实力,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豫东南重要区域增长极。两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和打造全省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的总体目标,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抢抓沿海

22、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遇,发挥周口区位、交通、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创造条件,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搭建平台,降低门槛,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把周口打造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三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中心、豫东南商贸物流产业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我市是河南省人口大市,将人口大市转化为人力资源大市,有利于提升我市的人口素质,提高人力资本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要努力发展各种培训及中介机构,加强对我市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人力资源输出的组织化、有序化。同时,作为粮食核心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前景广阔。坚持发展本地优势产业与承

23、接产业转移相结合,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消费品工业发展,提升产品品味,强化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与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强化基础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现代物流业三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三大载体。第三节 战略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坚持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抓好以下战略任务:保持经

24、济持续快速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持续拓展投资增长空间,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与消费相结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与活力。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全方位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扎实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坚持科教兴周和人才强市,提高科技水平,加强人才开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

25、环节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技术和制度创新支撑体系。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战略基础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增强开放的力度。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加积极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坚持民生优先,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大幅度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扩

26、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平安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第三章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三化”全面提速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形成产城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明显优化,不断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局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具体指标是:到2015年实现“两个突破、三个提升”,即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努力突破80亿元;实现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到40%;实现工业化发展规模的快速提升,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初步考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十二五”末进一步缩小与全国

28、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2%。专栏2 “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指标名称单位2010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一、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0010以上预期性2人均生产总值元1890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816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83133418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7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4.721约束性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2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9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930以上城镇化率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51.5左右三、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有量万公顷85.4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05年价)吨标准煤14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2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