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4 ,大小:92.37KB ,
资源ID:25715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71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精华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精华要点.docx

1、333教育综合大纲指南精华要点 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4.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5.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

2、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6.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7.现代教育的特点(一)学校教育逐步普及(二)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三)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四)教育制度逐步完善8.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

3、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9.人的发展的特点(一)未完成性(二)能动性10.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简答版: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整体性。论述版: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1)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人的发展的不

4、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四)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个别差异非常明显。要求教育必须深人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五)整体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

5、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1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教育)1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生理前提,制约,差异性,可塑性)(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3.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外部条件,给定选择性,内在

6、动力,影响)(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14.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15.第三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16.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一)知识的认识价值(二)知识的能力价值(三)知识的陶冶价值(四)知识的实践价值17.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

7、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简答: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经济,政治,生态,文化)18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生产力,生产率)1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19.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社会化,政治人才,文化素质,舆论)1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 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 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 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

8、、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20.教育的生态功能1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2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3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21.教育的文化功能(传递,选择,发展)1 ,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2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做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

9、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2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保证了人口与人才的调整、转换与供应。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2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25.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

10、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6.教育目的的意义(定向,调控,评价)2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四是教学目标28.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29.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个人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

11、点:( 1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 2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30.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社会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1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到社会的制约;( 2 )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 )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社会本位论者从社会需要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无疑是看到了教育的

12、社会作用,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的社会化的时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有借鉴价值的。但是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而抹杀了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片面的、不正确的。3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二)坚持全面发展(三)培养独立个性3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33.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34.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35.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

13、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36.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3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38.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39.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

14、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40.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1.双轨学制在18 一19 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人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

15、(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42.单轨学制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和在美国这种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美国原来的双轨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就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湮没,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美国单轨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43.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

16、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订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自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1949 年,泰勒出版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44.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

17、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45.活动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46.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订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47.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抽象化问题 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问题48.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它是人类认

18、识的基本成果,间接经验具体包含在各种形式的科学中。直接经验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技能和体验的总和。49.课程内容的逻辑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50.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5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

19、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5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53.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

20、展的个性。54.教学的意义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55.教学的任务(一)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二)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三)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56.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57.传授接受教学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

21、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受学习。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如下。1 引起求知欲2 感知教材3 理解教材4 巩固知识5 运用知识6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58.问题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间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问题探究教学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学生获取知识仍要经历下述基本阶段。1 明确问题2

22、 ,深人探究3 作出结论59.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三)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60.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61.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62.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1.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

23、活动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6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2.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64.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65.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66.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4、,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 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4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6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补

25、充必要的乡土教材68.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4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69.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木要求如下。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人3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 ,发扬

26、教学民主70.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问题3 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71.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7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

27、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发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7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7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

28、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75.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7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77.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 )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 )要讲究语言艺术。78.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

29、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智能发展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 )善问。( 3 )善于启发诱导。( 4 )做好归纳、小结。79.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 )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3 )作好讨论小结。80.研究法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研究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l )正确选定研究课题。( 2 )提供必要的

30、条件。( 3 )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 4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81.个别教学制是教师面对个别或少数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82.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83.班级上课制的优点。( 1 )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制度。( 2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3 )便于系统地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 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 )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班级上课在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方面之不足。8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

31、课,上课,课后辅导,教学评价)85.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下述要求。 ( 1 )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 2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 3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4 )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5 )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6 )布置好课外作业。86.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