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70.72KB ,
资源ID:2576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576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李子秦的文章.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李子秦的文章.docx

1、李子秦的文章风雨数十载 漫步改革路2010年08月02日08:53中国经济时报婺源绿茶在市场经济的锤炼中成就名品李子秦婺源县历史上属徽州,位于中国传统绿茶产区的金三角中心。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森林覆盖率达825。地理上婺源位于北纬2902934,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空气温润,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寒暑温度分明,加之土层较厚,土壤肥沃,形成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婺源的茶叶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其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历经千年而长盛,茶叶经济铸就了婺源古、现代文明,见证了婺源的发展历史。素来享有盛誉的婺源绿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

2、型一度予其重创。风雨交加阻不断历史的前行,跌宕沉浮磨不去意志的坚定,经过婺源茶人数十载的变革探索,终于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成就品牌,用智慧和汗水写下了改革创新的精彩篇章。风乍起惊醒梦中人在风光旖旎的婺源古村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正以它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就是婺源的绿茶。婺源绿茶历来就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赞誉,是大自然赐予婺源的精灵造化。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千百年来,婺绿占据辉煌,19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一时风头无两。然而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历史的车轮踏入新的纪元,将婺绿曾经的荣耀无情地碾去。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婺源绿茶不堪外贸体制

3、转型的重击,一度迷失方向陷入迷惘与无奈之中。1996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对茶叶不再采取统购包销政策。这无疑将一直“养尊处优”的婺源绿茶拉下神坛,之前从来高枕无忧坐收其成的婺源茶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市场萎缩,价位下降,茶园日渐荒芜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婺绿的发展陷入从未有过的泥潭。而婺绿数十载风雨求索路也自此而始,婺源人挥毫泼墨,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写下了一首催人奋进的发展史诗。上个世纪末,“有机食品”消费概念风靡全球。这时一位婺源茶人洪鹏看到了商机,把目光瞄向有机绿茶领域的开发,于1996年成立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也就在同年,其主打产品“大鄣山茶”以优良的品质和天

4、然纯净的生长环境得到了国家肯定,荣获中国首张级绿色食品证书。随后更是捷报频传,时隔不到一年又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有机茶认证,真正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拿到这张通行证,大鄣山茶远销海外、独步欧盟、出口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已是后话。大鄣山茶的成功叩开了无数婺源茶农重振婺绿的梦想之门,有机茶的兴起打响了婺源绿茶走出困境的第一枪。几多艰辛,几经努力,到2003年底,全县已有7个茶产品获国外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书,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张级证书和5个有机茶产品认证的茶叶生产大县。到2005年,有机绿茶的出口已占到欧盟市场70的份额。兵分三路突出重围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让茶农们重拾了信心,但胜利的喜悦并未冲昏他

5、们的头脑。前车之鉴,仍旧在目,昔日千百年铸就的辉煌竟不敌一次外贸体制转型的冲击。原因何在?归根结底,不外乎“市场”二字。以前的婺绿压根不愁销路,更不用主动找寻市场。农民采摘茶叶后交给茶叶初制厂,茶叶公司从初制厂购得茶叶后再销给茶厂,由茶厂对茶叶进行精制,直接运往口岸。而如今国家放手了,在市场经济的大熔炉里,婺绿不再是不愁嫁的皇帝女儿,自力更生开拓市场,成为当务之急。痛定思痛,婺源茶农主动出击,开始了行销之路。兵分三路,先是大刀阔斧改革体制,市场经济下,企业变成主要经济主体,宣传、营销、出口等一系列环节都是企业行为。婺源对国有茶厂进行改制,或引进外商承包,或由个人收购,组成集团、股份制公司。很快

6、,林生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清华鄣雾茶叶有限公司、金叶实业有限公司等大批企业破土而出。到了2004年,全县经营茶叶年产值过千万以上的企业就有2家,500万元以上的有7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4家。随后,招兵买马组建营销大军,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都相继开设了茶叶经销店,而婺源县城从过去只有一家卖茶叶的店面迅速发展至上百家。企业练内功,政府做推手,第三路军旁敲侧击,在茶文化上下起了功夫。婺源政府融资2000多万元建设起茶叶专业交流市场。婺源源发有机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根民投资上千万元兴建了江西最大的茶文化中心,其内举办的融茶宴、茶艺、茶歌、茶舞等为一体的系列茶文化活动让游客耳目一新,加深了对茶

7、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除农家茶、新娘茶、文仕茶三种婺源本土茶道外,婺源还引进了外地以及日、韩的茶道技艺表演。通过发掘婺源茶文化内涵,提升茶文化品位,婺源绿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提升。旅游业与茶叶同为婺源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借助旅游业,婺源茶产业发展更如虎添翼。前来婺源旅游观光的游客们看茶道表演、品香茗聊天蔚然成风,临走的时候,游客身上多出的大包小包,多半都是婺绿。旅游业带动了茶产业的增收,茶产业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特色,游客们受到茶道熏陶获得全新体验,而婺绿也经由他们声名远播,皆大欢喜,各得其所,婺源茶叶的探索变革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婺源绿茶”一统江山从有机茶的热销到茶叶市场的打开,在婺绿发展航

8、程正顺风顺水的时候,暗礁出现了。婺源茶叶每年十之八九出口海外,由于长期依赖外贸出口的单一销售体制,婺源茶农一直“受制于人”,备受国际市场波动折磨,早已是苦不堪言,而当时婺源茶产业自身发展同样危机四伏。2005年,婺源涉茶农民达22万人,占到农民总数约80,个体茶庄、茶叶店已发展到126家,其中年产值50万以上的茶加工、经营企业达到32家,加上大小家庭作坊竟有400余家。婺源茶叶看似欣欣向荣的表象背后其实潜伏着巨大的隐患。这么多的企业,一个企业打出一个牌子,品牌之繁杂可想而知。“大鄣山”、“清明丫玉”、“婺绿春茶”、“林生茶”等20多个品牌分散经营,相互打压。效益好时,企业纷纷争夺资源,抢占销售

9、网点,“低质内耗”成为了这一时期婺源茶叶的发展总特征。本是同根生的婺源茶叶竟落得个“同室操戈、各自鱼肉”的局面。茶产业根本形不成规模,也毫无竞争力可言。当时还有一位河北茶商不客气地指出,上饶茶叶还处于“一流质量,二流品牌,三流价格”的阶段。而放眼东望,江苏碧螺春、浙江龙井茶、福建铁观音这些品牌早已打响,名扬海内外了。为改变婺绿“诸侯混战,各自为政”的局面,将这些品牌统一到婺源绿茶一面大旗之下,2005年3月婺源申请注册了“婺源绿茶”证明商标,6月1日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确认,8月1日“婺源绿茶”商标正式启用,凡是生产、经营、销售婺源绿茶及茶叶制品的单位和个人都将使用“婺源绿茶”证明商标,凡是地

10、属婺源县域内的茶叶制品及其包装物上也都将标注“婺源绿茶”证明商标。“两个凡是”使婺源绿茶实现了使用商标、产品质量标准、宣传口径的“三统一”,婺源茶叶的“诸侯割据”时代终于宣告结束,统一在“婺源绿茶”的麾下,各企业展开了良性、健康的差异化竞争。婺源人又打了一场胜仗,风雨交加阻不断历史的传承,跋涉前行续写了婺绿的辉煌。婺源茗眉惊艳亮相2006年3月8日,婺源县的第一锅“婺源茗眉”牌新茶面市,这是在“婺源绿茶”商标正式启用后婺源县推出的主打茶叶品牌。婺源茗眉因其形状纤细如仕女之秀眉而得名,是我国主要名优茶之一, 1982年曾被评为全国名茶,属绿茶珍品。同年7月,婺源出台“婺源绿茶”江西省地方标准,这

11、是江西第一部茶叶省级标准,规范了“婺源茗眉”的炒制工艺流程,加强了品质保证。为大力推介这一品牌,婺源多次召开茶叶新闻发布会,组织县内茶叶企业先后参加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茶产品、茶文化展示会共12次,并成功举办2006年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暨“婺源茗眉”之春活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是国内各茶产区竞相争夺、炙手可热的展示平台,因其独特的形式、内容和魅力,每届都吸引着国内外各界人士及港澳台友人积极参与,在国内外影响深远。在2006年4月16日婺源举行的闭幕式上,来自法国、韩国、日本和全国各地的2万多名宾客参加了品名茶、赏茶艺活动。最后随着婺源茶道姑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奉上一杯杯浓香的婺源茗

12、眉,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圆满落下帷幕。在此次茶文化节期间,婺源与外商成功签订了茶叶外贸出口合同1200吨,展示推介效果显著。在婺源整合品牌主打名优茶的同时,一直以来婺源人引以为傲的有机绿茶外贸出口依然强势,在国际市场为婺绿打出了天下。据中国茶叶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婺源生产的2000吨有机绿茶中,近80出口,出口量占全国县级首位。至此婺源有机绿茶已是第十年占据欧盟有机茶市场最大进口份额,当时江西日报报道称“婺源有机绿茶独步欧盟市场”。1996到2006,十载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白驹过隙,但对婺源茶叶来说,却是一段艰难曲折的漫长历史,十载奋斗,十载进取,十载变革,勇敢的婺源人终于

13、掀开了婺源绿茶的新篇章。鸡茶双生神来之笔2007年,为加快茶树良种推广,婺源设立了茶叶发展基金,组建茶业协会,并从这年起,主要用于扶持“婺源茗眉”品牌建设的婺源茶业发展基金逐年增长,在3年内对“婺源茗眉”生产销售企业实现的税收县级所得部分全部返还给企业,以此鼓励引导企业和群众发展名优茶,壮大实力。到2007年,婺源已拥有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基地8个,占全县茶叶面积的13,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已增至11家,涉茶农民已占农民总数的85,直接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逾6万人,跻身全国茶叶生产强县行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堪称江西最大的资源优势,而婺源又是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14、的典型江南山区农业县,土壤肥沃,气候温润。立足茶树生长的环境优势,婺源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生态标准茶园,提倡不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通过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2007年以来,每年新发展生态标准茶园1万亩以上,其中50亩以上连片茶园均超过4000亩。到2008年,婺源绿茶“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的品质稳步提升, 全年出口茶叶188万吨,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在生态茶园的建设中,婺源探寻出了一条“有机茶与鸡共生”的养殖之路。自从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概念普及以来,婺源的茶园大多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解决茶园虫害,茶农们费尽心思尝试了各种办法却始终不得要领。后

15、来,茶农们发现只要在茶园内养上一群鸡,问题便迎刃而解。在当地,这种鸡被称作“茶园鸡”。茶园鸡不仅减少了虫害,其粪便还可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而园内的杂草通过鸡啄、爪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鸡可育茶,茶园反过来也为茶园鸡提供了优越的养殖环境。这些不靠饲料喂养的“绿色鸡”,成天捕食园内害虫,天然健康,鸡瘟、禽霍乱等传染病极少发生,而且每只茶园鸡长势快、产蛋量高、肉质鲜美。这些特点也使茶园鸡深受婺源游客的青睐,许多景区都纷纷推出了以茶园鸡为特色的农家菜肴。婺源生态茶园建设的累累硕果很快得到了国家肯定,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被冠以“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22.00,0.70,3.29%)(茶叶)生产、出口示

16、范县”、“首批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08年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推出绿茶金三角,共享高山生态茶”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婺源与安徽休宁、浙江开化一起被授予“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称号。后为保护婺绿这一茶叶精品,培育民族知名品牌,2008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婺源绿茶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化”蓝图全面铺开2009年金融危机悄然而至,婺绿似乎毫发无损,出口逆势增长,形势依旧大好。4月7日,经检疫部门检验合格的63吨绿茶启运摩洛哥,婺源各大茶园一片繁忙景象。江湖地位,依然无可撼动。但仔细思量,婺绿今后究竟还能走多远?虽然数十载的体制变革取得了

17、瞩目成就,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其“体内”积弊已久,依然有不足存在。例如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从生产到市场销售各环节关联性差、贮藏加工环节薄弱、采后增值率低下等,这些都在限制着茶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如果长期依靠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婺源的绿茶势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标准化已经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茶叶标准化,就是指为了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制定、发布并实施与茶叶相关的基础、产品、卫生、技术和管理标准,使茶叶在生产、加工及管理等方面获得最佳的秩序和效益,使茶叶的卫生与质量符合消费者需求。金秋时节,茶香正浓。2009年10月14日,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在婺源县启动,第一块生态标准茶园落户婺源。这

18、座标准茶园的创建对婺源意义重大,它会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婺源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使婺源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茶叶生产示范区。在茶园的建设过程中,技术集成、产业聚集、模式创新等平台的搭建,会加快婺源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生产经营的实现。标准茶园的创建,将有效清除之前粗放型生产的沉疴痼疾,使婺源茶叶走上一条健康生态的发展之路。以此次茶园创建启动为契机,婺源茶叶的标准化建设蓝图已经大笔铺开。披星戴月,沐风栉雨,数十载艰苦奋斗,数十载开拓创新,婺源绿茶终成大器,铸就名品。经历了外贸体制转型、低质内耗竞争的重重磨难,婺源绿茶在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后,实力全面提升。良好的效益、广阔的市场,富

19、有竞争力的企业,现在的婺源绿茶芳菲正浓,前程似锦。今年,婺源正大力发展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叶企业,茶产业发展已走上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通过改革创新,如今婺源的茶叶产业已逐渐成长为集自然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为一体,融文化、科技、经济为一身的婺源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不过,婺源茶人的奋斗之路不会就此终结,他们追赶岁月的脚步依旧匆匆。路虽远,未疲倦,新的机遇正在招手,新的挑战也在等待,前方也许是平川坦途,也许是荆棘遍布,无论如何,向着茶叶发展标准化的方向,婺源茶人已经整装出发。红色老区向绿色蜕变 井冈山“申遗”正式启动来源:中国经济

20、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李子秦 在井冈山刚开始申报世界遗产时,曾令一些专家感到匪夷所思,因为在他们看来,赫赫有名的革命老区井冈山似乎也应该和旧时的延安一个样,黄土广布,贫瘠荒芜,对于井冈山的“申遗”一度表示不解。而当他们实地考察过井冈山后,都认为井冈山一直以来的“红色”烙印其实已经遮蔽了井冈山在自然生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专家们还建议井冈山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知道井冈山不仅是红色的,更是绿色的。 目前,井冈山申请世界双遗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一大四小”方案的实施使井冈山市整体绿化与生态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有“物种基因库”之称的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经过管理局的一系列防火、保护、宣教、科研等全方位的努

21、力后,最大限度地将自然环境维持在最佳状态,现在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均有所增加,整体呈增长趋势。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井冈山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形式多样。著名的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十六字诀就出自这里,不仅如此,客家文化、陶瓷文化同样都是井冈山宝贵的文化财富。 年月,井冈山成功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在列入国家“双遗产”预备名录后,井冈山立即启动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申报工作。年初,井冈山成立申遗领导小组,抽调十多名专业人员来具体负责申遗工作。随后相继邀请国家文物局郭旃研究员、军事博物馆张海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王献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汪松研究员、上海交大林源祥教授、上海交

22、大秦文英教授、南昌大学叶居新教授等相关专家到井冈山就申报世界双遗产进行实地科考。月日,在将申遗情况报告江西省委省政府后,省长吴新雄作出批示,将积极推动申遗工作,并予以大力支持。目前井冈山管理局计划争取在年将井冈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 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生态建设一直是近年来江西发展的重点,年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出席泰豪论坛谈及江西生态环境建设时提出“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规划方案。其中“一大”是指确保到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四小”分别是指县城与市政府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自然村与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围绕“一大四小”建设方案,井冈山着力打造精品绿色通道,并独辟蹊径创建

23、花海工程,这两项工作将井冈山“一大四小”工程推向高潮,全面提升了井冈山市的生态建设品位。 为打造通道绿化精品,井冈山市委市政府、井冈山管理局新增投入万元,于国道黄洋界至茅坪段栽植米高的雪松株,其余树种万株打造雪松绿化通道,绿化里程达公里。同时在国道茅坪至中江坪段、井冈山与泰和交界处至石市口段栽植大樟树株,其他树种万株建成樟树绿化通道,绿化里程达公里。随着这些通道的先后建成,井冈山市逐渐形成“人在画中、路在林中”的布局。 井冈山“一大四小”的另一个亮点花海工程计划规划面积亩,总投资万元。目前已完成亩,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完成。“花海工程”是指在泰井高速公路(吉安市泰和县至井冈山市)连接线沿线两侧和茅

24、坪、茨坪景区周边的空地,将林业生态技术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运用添花、增绿、造景等多种手段,栽植杜鹃、紫薇、雪松、红叶李、红叶石楠、红枫、夹竹桃等多种造型美、色彩艳的观赏花木。如今茅坪景区周边林中空地上大面积种植的纯红枫林,泰井高速公路连接线上的杜鹃、紫薇、茶花、红叶石楠球通道等都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果,色彩鲜艳,整体建设颇具特色。 花海工程通过打造巨型红旗、火炬、五角星等造型和种植成片映山红及红枫林,使道路呈现出三季均有花、四季景不同的画面效果,不仅如此,它的设计理念亦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凸显出井冈红色文化的特点。杜鹃、映山红、山茶花、红枫、红叶石楠、红花继木、红叶李、紫薇等红色花木的大量引种,

25、同时也是出于井冈山革命文化象征意义的考虑。比如在井冈山茅坪景区的山岭上用红色花木打造出的火炬、五角星等造型,泰井高速公路上的红旗造型,都仿佛再现了当年无数革命先辈在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探求革命理想的历史,使游客更加直观生动地感悟到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井冈精神。 从“物种多样性”角度申报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有四条标准,满足其中一条标准和三个条件就可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条标准之中有一条是“包含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包含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而三个条件分别为,基本包含展示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必要要素;有足够大的面积,生物

26、多样性丰富地区达公顷以上,能够完整展现提名地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过程;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动影响。相关专家在对井冈山进行实地考察后,对井冈山申遗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井冈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基本符合上述标准和三项条件。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中部,总面积公顷,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湿润阔叶林及其中的生物资源。 保护区内植被起源古老,素有“第三纪型森林”、“天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亚热带绿色明珠”之称,植被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个植被类型,个植被群系,占江西省的,全国的。在中国植被收集的个

27、“典型常绿阔叶林”中,有个类型的标准结构模式选自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区内维管束植物达多种,脊椎动物种,昆虫多种,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资源冷杉等五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种,井冈山特有植物种,在考察时有专家特别指出:井冈山的大果马蹄荷林与甜楮林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极具研究意义;区内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斑喙凤蝶、豹、云豹等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种,其中井冈脊蛇为江西特有物种,获江西生物名片称号。另外,自然保护区内还拥有目前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这是研究中国乃至全球中亚热带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全面推进自然保护事业

28、井冈山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依据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全面推动了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为申遗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保护区实行三级管护制度,以保护区管理局为决策领导机构,林场、保护站、点为基层管护单元,建立覆盖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网络体系。同时成立以森林公安、林政管理和护林员组成的行政执法队伍,来确保区内治安和及时查处各种违法案件。为了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保护区管理局根据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建立了定期的巡逻制度和不间断的瞭望监测体系。 防火是森林工作的重中之重,井冈山保护区从管理局到下属各森林消防队都成立了森林

29、防火领导机构,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全面履行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辖区内的森林防火职责。在重点防火期实行小时值班制,每天都有领导带队值班,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此外,保护区管理局还与所属各单位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明确了各林场、保护站的防火巡护区域,在森林防火治理上做到见火就查,失火就抓,决不迁就。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井冈山保护区建区年来未发生一起人为火灾,防火工作成效卓著,连续六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年,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几年保护区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于年、年先后开展一期、二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经过不懈努

30、力,目前保护区管理局已设立个管理站、个检查点和个管护点,站、点面积达(含附属设施)。还兴建座的野生动物救护站,站内设有动物笼舍和水池。并维修巡护步道公里,竖立界桩标牌块,为珍稀树木挂牌株。 科研工作对自然保护一向意义重大,珍稀种质基因的采集、生物资源的引种等都需要科研工作做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保护区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内容不断深入,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横向联系也日益加强。目前保护区已与国内外多所科研机构及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济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学院等高校还在保护区设立教学实习基地,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保护区利用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立生态定

31、位监测站、气象观测站,在二期工程修建标本陈列室、监测点,配备了部分科研设备,并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先后完成了保护区科学考察、井冈山自然博物馆、珍稀种质基因库一期建设等项目,为动植物的引种驯化积累了充足经验。 宣传教育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基础,对生态保护工作起着先导作用。井冈山在生态文明教育上广泛动员各方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提高公众生态文明观念做出积极贡献。保护区历年都会在中小学校开展保护自然环境、鸟类知识讲座、爱鸟护鸟等活动。除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井冈山保护区利用身处中国级旅游区的优势,对广大的游客、社区居民、林业职工加强环境教育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活动,使生态环境的公众意识得到有效提高,为自然资源的长远安全奠定了基础。宣教工作的突出成绩,使井冈山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生物多样性维护成绩显著 在井冈山自然保护事业经过防火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努力下,生物多样性维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年与年相比,年间保护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