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78.13KB ,
资源ID:26066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6066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偏振光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偏振光实验报告.docx

1、偏振光实验报告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 偏振光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 偏振光实验三、实验学时:四、实验原理: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自然光的振动在垂直与其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取所有可能的方向;某一方向振动占优势的光叫部分偏振光;只在某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线叫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将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法称为起偏,用以起偏的装置或元件叫起偏器。(一)线偏振光的产生1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光线斜射向非金属的光滑平面(如水、木头、玻璃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会产生偏振现象, 偏振的程度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及反射物质的

2、性质。 当入射角是某一数值而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时,该入射角叫起偏角。起偏角的数值 与反射物质的折射率 n 的关系是:tan n (1)称为布如斯特定律, 如图 1 所示。根据此式,可以简单地利用玻璃起偏, 也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折射率。从空气入射到介质,一般起偏角在 53 度到 58 度之间。非金属表面发射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入射面的; 透射光是部分偏振光; 使用多层玻璃组合成的玻璃堆,能得到很好的透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图 1 图 22偏振片分子型号的偏振片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 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的分子, 这些分子平行地排列在同一方向上。 这种胶膜只允许垂直于分子

3、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 因而产生线偏振光, 如图 2 所示。 分子型偏振片的有效起偏范围几乎可达到 180 度, 用它可得到较宽的偏振光束,是常用的起偏元件。图 3鉴别光的偏振状态叫检偏, 用作检偏的仪器叫或元件叫检偏器。 偏振片也可作检偏器使用。自然光、 部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 在垂直光线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旋转偏振片时,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如图 3 所示, 图中 ( ) 表示旋转P,光强不变, 为自然光;( b)表示旋转P,无全暗位置,但光强变化,为部分偏振光; (c)表示旋转P,可找到全暗位置,为线偏振光。(二)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产生线偏振光垂直入射晶片,如果光轴平行于晶片

4、的表面,会产生比较特殊的双折射现象。这时,非常光 e和寻常光 o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但速度不同,因而从晶片出射时会产生相位差2(n ne )d0(2)0式中0 表示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no 和 ne 分别为晶体中 o光和 e光的折射率, d 为晶片厚度。1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位差12(2k 1) ,k=0,1, 2, ,这样的晶片称为 1/4 波片,其最小厚度为0dmin 4( )n no e。线偏振光通过 1/4 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椭圆偏振光; 当=/4 时,则为圆偏振光; 当 0 或/2 时,椭圆偏振光退化为线偏振光。由此可知, 1/4 波片可将线偏振光变成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

5、反之,它也可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成线偏振光。2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 (2k 1) ,k=0,1,2, ,这样的晶片称为半波片, 其最小厚度为 0dmin 2( )n no e。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交角为,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 2 角。3 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 2k ,k=1,2,3, ,这样的晶片称为全波片,其最小厚度为 0dminn no e。从该波片透射的光为线偏振光。(三)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光强的变化强度为I 的线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的光强 I 为02I I0 cos (3)式中, 为线偏振光偏振面和检偏器主

6、截面的夹角, (3)式为马吕斯( Malus)定律,它表示改变角可以改变透过检偏器的光强。当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取向使得通过的光量极大时,称它们为平行(此时 = 00)。当二者的取向使系统射出的光量极小时,称它们为正交(此时 = 900)。(四)布儒斯特角光线斜射向非金属介质的表面, 当入射角是某一数值时, 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该入射角叫起偏角,又称布儒斯特角。tgn2 / n1以自然光入射两种介质的界面,其反射光和折射光通常都是部分偏振光。五、实验目的:(一)理解光的各种偏振特性;(二)学会鉴别圆偏振光、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三)验证马吕斯定律;(四)通过测布儒斯特角求材料的相对

7、折射率。六、实验内容:(一)观察起偏和消光现象;(二)鉴别圆偏振光、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三)验证马吕斯定律;(四)了解 1/4 波片和 1/2 波片的作用;(五)通过测布儒斯特角求材料的相对折射率。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半导体激光器 1 个,具有测量垂直旋转角度功能的偏振片 2 个、1/4 波片 1 个和 1/2 波片 1 个,带底座玻片 1 个,布儒斯特角专用旋转工作台和转动支架 1 个,普通光具座若干,光学导轨(两组合用) 1 条,光强传感器和相对光强测量仪 1 套。八、实验步骤:进行以下操作时,应保证激光束与光学导轨平行,且激光束垂直穿过所有镜片的圆心,到达传感

8、器的中心。(一)观察起偏和消光现象。1起偏:将激光投射到屏上,在激光束中插入一偏振片,使偏振片在垂直于光束的平面内转动,观察透过光强的变化,并据此判断激光束(光源)的偏振情况。2消光:在第一片偏振片和屏之间加入第二块偏振片,将第一块固定,转动第二块偏振片,观察现象,能否找到一个消光位置,此时两偏振片的位置关系怎样?(二)验证马吕斯定律数据记录表见表 1- 1。首先在光源后放上 P1,使激光束垂直通过 P1 中心,旋转 P1 使光强最强(光电流的读数应在 200- 1500 之间),记下 P1 的角度坐标,再在 P1 之后加入 P2,使光线垂直通过 P2 中心,旋转 P2到透过之光最强, 记下

9、P2 的度数,此时 P1 和 P2 的夹角为 =0或 180,保持 P1 不动,旋转 P2,每隔 10记录一次对应的光强值 I ,直到旋转 180。注意光强测试仪的读数与光强成线性关系,但没有定标, I 不代表绝对光强,可以不写单位。(三) 1/4 波片和 1/2 波片的作用11/4 波片的作用:数据记录及分析表见表 1- 2。保持 P1 不动,记下 P1的度数,旋转 P2 到看到消光现象,记下 P2 的度数,然后在 P1、P2 之间插入 1/4 波片 C1,并使 C1 转动到再次出现消光现象,记下此时 C1 的度数,然后使 C1由消光位置分别再转过 15、30、45、60、75、90时,每次

10、都将 P2逐步旋转 360,观察其间光强的变化情况,试问能看到几次光强极大和极小的现象?各次之间有无变化?为什么?并说明各次由 C1 透出光的偏振性质。21/2 波片的作用数据记录表见表 1- 3。保持 P1 不动,记下 P1 的度数,旋转 P2 到看到消光现象。(1)在 P1 和 P2 之间插入一个 1/2 波片,将此波片旋转 360,能看到几次消光?(2)将 1/2 波片任意转过一个角度,破坏消光现象,再将 P2 旋转 360 ,能看到几次消光?(3)改变 1/2 波片的光轴与激光通过 P1 后偏振方向之间夹角 的数值,使其分别为 15、30、45、60、75、90,把 P2 旋转 360

11、寻找消光位置,记录相应的角度 p2,解释上面实验结果,并由此总结出 1/2 波片的作用。(四)通过测布儒斯特角求材料的相对折P2接收屏射率要测量玻璃的相对折射率,首先要测出空气中平面玻璃的布儒斯特角。为此,必须在光具座上安装旋转工作台和转动支架。参考图光源i01- 1,具体步骤如下:1在光具座上装一个移动座,其后再放入i0专用移动座,并把旋转支架装到专用移动座上,再把旋转工作台装入到专用移动座上,把接收图 1- 1. 测量布鲁斯特角屏装入旋转支架的末端,把偏振片装在工作台与接收屏之间。2在移动座上装上光源。并调整反射光、偏振片光轴、接收器光轴在同一平面内。3将平面玻璃样品置于旋转工作台中心,并

12、使反射面通过旋转中心,并用压片把样品砖固定。使反射面垂直于入射光,读下此时工作台度数 io。转动载物台以改变入射角, 致使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即旋转接收屏前的偏振片时会出现消光现象,读下此时旋转工作台的度数 i1,记录到表 1- 4。重复 3 次,取 i1 平均值。4i il i0 ,i 为所测得布儒斯特角。由此公式求出相对折射率:tg i =n2/n1n2=n1tgi式中 n2 为要求的相对折射率, n1 为空气的折射率,值为 1。(n1 是多少位有效数字?)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一)观察起偏和消光现象0(1)起偏:在激光束中插入一偏振片, 360化,根据光源判断已起偏得到偏振光。旋转偏

13、振片,观察透过光强几乎看不出明暗变(2)消光:在第一片偏振片和屏之间加入第二块偏振片, 360 0 转动第二块偏振片,观察透过光强有 2 次消光, 2 次最强的现象,在消光位置,此时两偏振片的位置相互垂直。(二)验证马吕斯定律 P1=_3020_, P2=_3450_P1 和 P2 之间的夹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光电流 I 797 780 743 693 630 534 413 240 83 8P1和 P2 之间的夹角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光电流 I 30 130 310 470 574 667 731 7

14、68 7852计算 cos值P1 和 P2 之间的夹角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光电流 I 797 780 743 693 630 534 413 240 83 8cos 1.00 0.985 0.940 0.866 0.766 0.643 0.500 0.340 0.174 0.00 2 1.00 0.970 0.883 0.750 0.587 0.413 0.250 0.117 0.030 0.00cos2绘制出 I 和 I cos曲线图,并分析曲线的含义。I/ 度光电流 I 和 P1 和 P2 之间的夹角 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电流 I 随着 有小变大其

15、值由最大变为零又变为最大,变化形式为I余弦函数关系。2cos2光电流 I 与 cos关系图由2cos I 可知道2cos 与 I 成线性关系。(三) 1/4 波片的作用oP1 0oP2 92.5oC 904波片 1C 由消光位置分别再转过 0o 15o 30o 45o 60 o 75o 90o1I_P 旋转2o360 光强几次极大 ,各 2 次 各 2 次 各 2 次 0 次 各 2 次 各 2 次 各 2 次几次极小各次之间光强变化明显程度 很明显 较明显 不明显 无变化 不明显 较明显 很明显C 透出光的偏振性质1线偏振 椭圆 椭圆 圆偏振 椭圆 椭圆 线偏振总结 1/4 波片的作用:答:

16、1/4 波片可将线偏振光变成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反之,它也可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成线偏振光(四) 1/2 波片的作用01在 P1 和 P2 之间插入一个 1/2 波片, 将此波片旋转 360,能看到几次消光?请加以解释。答:能看到四次消光。 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交角为 ,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 2 角。0,又能看到几次消 2将 1/2 波片任意转过一个角度,破坏消光现象,再将 P2 旋转 360光?为什么?答:能看到两次消光。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交角为 ,则通过半 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

17、光的振动面转过 2 角。0、 3改变 1/2 波片的快(或慢)轴与激光振动方向之间夹角 的数值,使其分别为 150、450、600、750、900,旋转 P30 2 到消光位置,记录相应的角度 p2。0 0 0表 1- 3 1/2 波片数据记录表 P1=_36 _,P2=_126 _,1/2 波片 C2=_95 _ 0 15 30 45 60 75 90(位置 1)0126015601840215024502740303P2 所在的消光位置 P2 :(位置 2)03020332050350640930125解释上面实验结果,并由此总结出 1/2 波片的作用。答: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

18、光轴的交角为 ,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不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性质,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 2 角。(五)通过测布儒斯特角求材料的相对折射率测量次数 1 2 3io 2.0 1.5 1.0i1 58.0 59.1 57.0i= i 1- io 56.0 57.6 56.0由公式 i=i 1- i o 和 tgi=n 2/n1,求材料的相对折射率和相对误差。i0i1 i i 56.0 57.6 56.0 56.52 3玻璃材料折射律:n2 n1 tgi tgi tg 56.5 1.51n - n1.51 - 1.45845 测 标相对误差: E 100% 100% 3.5%n2n

19、 1.45845标十、实验结论:1、本实验通过偏振片观察到了起偏和消光现象。2掌握了 1/4 波片的作用: 线偏振光通过 1/4 波片后,投射光一般是椭圆偏振光; 当 = /4时则为圆偏振光; =0 或 /2 当时,椭圆偏振光退化为线偏振光。由此可知, 1/4 波片可将线偏振光变成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 反之,它也可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成线偏振光。3掌握了 1/2 波片的作用: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波片光轴的交角为 ,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转过 2 。4验证马吕斯定律:结果分析 :由2cos I 可知道2cos 与 I 成线性关系,满

20、足马吕斯定律2I I0 cos 。5通过测定布儒斯特角求材料的相对折射律 :所测玻璃材料相对折射率为 1.51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实验改进:本实验的设计简明易懂, 能使大家能很好地理解其实验的原理, 对光偏振的特性既有理性的认识, 又有感性的认知,理论结合实践, 也提高了对学习的热情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而光的偏振现象却直接有力地证明了光波是横波。 本实验通过对偏振光的观察和分析,帮助我们加深对光的偏振基本规律的理解。本次实验我通过对偏振光的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光的偏振基本规律的理解。实验中,我观察了光的偏振现象, 掌握产生偏振光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了解了 1/4 和 1/2 波片的的作用及不同偏振性质光产生和检验的方法; 完成了验证马吕斯定律; 通过测定布儒斯特角求材料的相对折射率等内容。通过本次试验,使我进一步的了解到了偏振光的有关知识。对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本实验若能提高仪器在采集光源时的灵敏度,那么在光源对准仪器时就不会难调节了,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与角度对应关系需要再进一步的调整。报告评分:指导教师签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