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23KB ,
资源ID:26067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606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卷历史III卷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卷历史III卷解析.docx

1、全国卷历史III卷解析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 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 A 选项符合题意。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 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 D 选项排除。4.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

3、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 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 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是伦理道德, 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D 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 ABC选项排除。5.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

4、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 A【解析】【详解】 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 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 选项符合题意。 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 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 选项排除。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 C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 D 选项排除。6.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

5、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 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 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 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 B 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 D 选项排除。2. 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 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答案】 B【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 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 B 选项符合题意。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 A 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 D 选项排除。7.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 主张国家至上B. 批判

7、封建伦理C. 反对西方民主D. 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 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 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 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B 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 A 选项排除。 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 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 D 选项排除。3. 世纪 30 年代中期,新中华 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知识

8、界对中国社会性质 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认识相同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 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普遍关注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 D【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封建” 或“半封建社会” 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 选项符合题意。 A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 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 C 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下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9、 III)【解析】数他劳动强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 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 1953 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D 选项符合题意。文人画的特征是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 A 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状况, B 选项排除。双百方针是在 1956 年提出的, C选项排除。9. 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 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国

10、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 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 促进信仰自由B. 巩固君主立宪C. 强化专制统治D. 落实权利法案【答案】 C【解析】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4.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 哈姆雷特B. 等待戈多C. 人间喜剧D. 西风颂【答案】 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写实, C 选项符合题意。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 A 选项排除。等待戈多 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B 选项排除。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D

11、 选项排除。11.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B 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 A 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 C 选项排除。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 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

12、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 D 选项排除。1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下降到 1.3%,物价上涨了 1 倍。1981 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 加剧了经济恶化B. 实现了物价下降C. 推动了通货紧缩D. 放弃了经济自由【答案】 A【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二战结束后,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 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

13、BC选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D 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37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公元前 1 世纪建立,到公元 4 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 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 意大利以外的人 (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 。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 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 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 整个帝国人口约 540

14、0 万,意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 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 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 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900 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 “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

15、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 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 ,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 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 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 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 汉朝强调教育、 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 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

16、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解析】【详解】(1)同:根据材料 “罗马帝国地跨欧、 亚、非三大洲 整个帝国人口约 5 400 万,意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 900 多万人”可知体现的是疆域辽阔和人口众多; 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 、“全国百余郡, 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知体现的是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知体现的是都建立起行政管

17、理制度。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知体现的是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 罗马行省的权力较大; 根据材料 “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可知体现的是罗马为实现文字的统一, 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根据材料 “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 、“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 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可知体现的是罗马注重法律统治, 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 “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

18、郡某县”人”可知体现的是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需要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 III)【解析】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及相关内容的描述可提炼出论点

19、是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阐释需要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反抗清政府的革命斗争及 60 年代的阶级斗争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 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2.【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甲午战后,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 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 ,开议院为时过早。 1898 年,康有为在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中提出: 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 ,“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 ,甚至“酌定宪法” ;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

20、12 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 ,开议

21、院为时过早”、“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可分析出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有自身认识的改变、 赢得光绪的支持及减少阻力等方面。(2)特点: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 ”可知体现的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根据材料 “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 对皇帝负责” 可知体现的是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根据材料“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 12 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可知体现的是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13.【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 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 丘吉尔表示

22、, 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 ,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 ,拒绝了苏联的提议。 1942年上半年, 在国内外的压力下, 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 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 同年 8 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 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 ,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 1943 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 1944 年 6 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

23、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 集中力量保护英国 2019 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 (全国卷 III)【解析】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详解】(1)原因: 根据材料 “大举登陆必遭 “血腥还击” ,而小规模袭击 “只能导致惨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需要从自身军事力量、 维护本国安全、抢占传统势

24、力范围、国家利益及希望苏德两败俱伤的战略等方面进行思考。(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需要从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使德国两面作战及加速战争胜利等方面进行思考。14.【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郭子仪( 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 ,“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 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 回纥首领深受感动, 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

25、士心”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 ,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解析】【详解】(1)功绩:根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知体现的是平定安史之乱;根据材料“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 可知体现的是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 根据材料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知体现的是培养人才。(2)原因:根据材料“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可知体现的是身逢时势,勇于担当;根据材料“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可知体现的是忠于朝廷;根据材料“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 ”可知体现的是善于领兵,英勇善战;根据材料“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可知体现的是富有政治智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