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42KB ,
资源ID:2609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609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诗歌赏析总复习教案之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总复习教案之专题.docx

1、中考语文诗歌赏析总复习教案之专题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之专题_古诗词赏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考试范围。2、明确中考考点。3、熟悉常考题型。4、掌握答题技巧。5、提升赏析能力。教学步骤:一、告知【考查内容】1次北固山下(王湾)2赤壁(杜牧)3使至塞上(王维)4归园田居(陶渊明)5春望(杜甫)6过零丁洋(文天祥)7己亥杂诗(龚自珍)8望岳(杜甫)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0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1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12渡荆门送别(李白)二、考点梳理(设题角度):1、感知主要内容2、揣摩重点词句3、体会作者感情4、把握写作特色三、【指点迷津】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

2、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3、,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4、。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

5、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二、解题指导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作

6、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

7、歌所抒写的情怀。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四、【链接中考】例一、 (2006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

8、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例二 、(2006年扬州中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

9、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次北固山下赤壁使至塞上的赏析。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

10、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

11、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

12、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 。诗人杜牧和_ 合称“小李杜”。(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

13、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

14、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15、答案: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二、交流学习成果。三、总结答题技巧。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归园田居春望过零丁洋的赏析。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1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

17、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 答案:、C;2、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4、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春 望 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_”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_”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

18、大到小,由_到_。(2分)(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_ 的感情。(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 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 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19、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最后一联,体会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案: 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 不够准

20、确酌情扣分 )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4、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2分,意近即可。)二、交流学习成果。三、总结答题技巧。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己亥杂诗望岳天净沙秋思的赏析。2、提高诗词

21、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 答案:1、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

22、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略(言之有理即可)3、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

23、”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案: 1(2分,每处1分)望 高大雄伟2、(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3、(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24、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答案:1、“秋思

25、之祖 ” 思乡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2、 C二、交流学习成果。三、总结答题技巧。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完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坡羊潼关怀古渡荆门送别的赏析。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1、读下面的诗,完成16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

26、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

27、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答案:1、C 2、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4、(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

28、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2、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 的情感。 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二、交流学习成果。三、总结答题技巧。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