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51.57KB ,
资源ID:26106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6106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运动生理学复习题急答案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运动生理学复习题急答案1.docx

1、运动生理学复习题急答案1 呼吸系统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13、Hb对氧的结合与

2、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二、选择题: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 A)的原动力。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A ),而呼气过程是( )A、主动

3、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3、呼气时肺内压( ),而吸气时肺内压(B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C )状态。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5、潮气量是指(B)吸入或呼出的气量。A、运动时 B、平静时 C、最大呼吸时6、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C)。A、最大通气量 B、最大肺容量 C、肺活量7、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 C)的影响。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8、肺泡通气量正常情况下( B)肺通气量。A、大于 B、小于 C、等于9、解剖无效腔是由于一般呼吸道

4、( B)而得名。A、血流较少 B、无气体交换 C、无神经支配10、若要增加肺泡通气量必须增加( B)。A、肺通气量 B、呼吸深度 C、呼吸频率11、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动力来源于(C )。A、肺通气量 B、大气压差 C、分压差12、正常情况下肺泡内保持着(B )氧分压和( )二氧化碳分压。A、较低,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13、( B)大小可直接影响到肺泡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A、呼吸频率 B、呼吸深度 C、肺通气量14、在组织换气过程中组织的耗氧程度与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量呈( A)。A、正比 B、反比 C、不变15、气体运输过程中,气体首先以( C)方式进入血液。A、化学结合

5、B、氧化反应 C、溶解16、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或以物理溶解形式主要取决于(A )。A、化学结合 B、溶解 C、氧化反应17、碳酸酐酶的浓度下降将使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C )。A、波动 B、增强 C、下降18、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量取决于( B)。A、Hb浓度 B、氧分压 C、Hb分子量19、随着氧分压下降,血红蛋白解离氧呈( C)A、线性的 B、非线性的 C、“S”形曲线的20、肌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C )A、促进肌肉代谢 B、贮存血液 C、贮存氧气21、根据氧利用率概念动静脉氧差越大则氧利用率(B )。 A、越低 B、越高 C、不变22、氧利用率的是( A)利用氧的能力。A、组织 B、

6、呼吸道 C、心肌23、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比值越大,表示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 A)A、越强 B、越弱 C、不变24、氧脉搏是评定( A)的一个重要指标。A、摄氧能力 B、射血能力 C、组织耗氧能力25、心率越快,氧脉搏值便随之( B)。A、加大 B、减少 C、不变26、每分摄氧量与心率之比为( C)。A、摄氧量 B、耗氧量 C、氧脉搏27、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是(B )。A、与Hb结合 B、形成HCO-3 C、物理溶解28、二氧化碳运输过程中,化学结合反应的程度取决于( C)。A、Hb的数量 B、组织摄氧的量 C、分压差29、呼吸运动是由( C)支配而实现的。A、交感神经 B、

7、付交感神经 C、运动神经30、呼吸的主要中枢位于(B )。A、大脑皮质 B、脑桥与延髓 C、脊髓31、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是使( A)32、A、呼吸加深加快 B、呼吸基本不变 C、呼吸减慢减弱32、缺氧时呼吸加快加深是通过( C)而实现的。A、牵张感受器 B、压力感受器 C、化学感受器33、大脑皮质的调节使呼吸运动成为一种( C)活动。A、反射性的 B、无意识的 C、有意识的34、人体运动时的总需氧量是指( C)所需要的氧量。A、肌肉活动期 B、恢复期 C、运动期和恢复期35、氧离曲线中氧分压从100下降至80mmHg时曲线仍保持平坦说明Hb对氧的亲合力( C)。A、较低 B、不变 C、较

8、高36、氧分压从40下降至10mmHg时曲线仍保持平坦说明Hb对氧的亲合力(B )。A、增强 B、降低 C、氧分压下降37、血红蛋白对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发生在(B )。A、解离氧之前 B、解离氧之后 C、结合氧时38、肺牵张反射的机能有主要是在呼吸中枢的调节下(A )。A、终止吸气转为呼气 B、终止呼气转为吸气 C、增强吸气39、减少吸入气中的CO2可(B )A、增加呼气 B、抑制呼吸 C、加强呼吸40、无氧阈是反映(B )能力的重要指标。A、无氧 B、有氧 C、无氧和有氧41、最大吸氧量利用率是( C)时实际耗氧和最大摄氧量的百分率。A、乳酸最高点 B、乳酸已开始增加 C、乳酸刚开始增加42

9、、最大吸氧量利用率和无氧阈在评定有氧耐力能力时具有( B)意义。A、不相同的 B、相同的 C、不能代替的43、最大吸氧利用率值越高,无氧阈值便随之( C)A、波动 B、下降 C、增加44、用力呼气时( B)也将参与工作。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 C、隔肌45、用力呼气时( C)也将参与工作。A、大气压 B、呼吸运动 C、肺弹性回缩力46、表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通气量,同时(C )肺泡通气量。A、增大了 B、影响了 C、减少了47、功能余气量的增加意味着肺功能( C)。A、下降 B、增强 C、不受影响48、第一秒钟呼出气大于83%的人说明他的时间肺活量值(B )。 A、有波动 B、增大 C、减少

10、49、气体的扩散容量值一般是用来评定(C )。A、肺通气量 B、呼吸能力 C、肺泡功能50、氧饱和度水平越高意味着(A )能力越强。A、物理溶解 B、化学结合 C、血液运输四、简答题:1、1、呼吸包括哪几个过程?呼吸包括外呼吸(肺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三个过程2、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有何区别?腹式呼吸是隔肌运动使胸腔上下径扩大,胸式呼吸是通过肋间肌运动使胸腔上、下、左、右径变化3、胸内压与肺内压有何区别?肺内压在呼气时大于大气压使气体由肺排出。吸气时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胸内压在正常呼吸时不管呼气还是吸气都小于大气压使肺永远处于扩张状态。4、功能余气量的大小有何意义?功能

11、余气量是反映肺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功能余气量增加,滞留在肺泡内的陈旧气体排出较少,吸人新鲜空气会被陈旧的气体混合而使气体的交换减少。5、影响换气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换气的因素有:肺泡通气 肺血流量、肺泡扩散容量,局部血流量6、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有哪些不同生理特征?1)肌红蛋白存在肌肉中其功能是贮存氧气,而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主要机能是运输气体。(2)肌红蛋白的氧离曲线呈几乎直角形,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呈“S”形。PCO2高7、简述CO2的运输过程。(1)CO2+H2O = H2CO3 = H+HCO-3 在组织中PCO2高,反应PCO2低 由左向右进行,到肺部PCO2较低,反应由右向左进行,C

12、O2呼出体外。(2)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8、简述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吸气时肺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入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吸气中枢抑制,使吸气终止,并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牵张感受器刺激减少,传入冲动使吸气中枢抑制过程解除,吸气中枢重又兴奋,吸气开始五、问答题:1、试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答: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各气体的分压差(1)在肺部,肺泡内氧分压高于血液氧分压,于是氧便依压力差由肺扩散至血液。CO2分压肺泡浓度低于血液,血液CO2便由血液弥散至肺并排向体外2、“S”形氧离曲线有什么意义?(2)组织中氧因消耗而使PO2降低血液中氧便扩散入组织供组织利用,同时组织因代谢产生大量CO2所以PC

13、O2较高CO2便以依压力差由组织向血液扩散,将CO2运出组织。2、(1)当氧分压从60mmHg至100mmHg时,坡度不大而平坦说明在此范围内氧分压变化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0%这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2)曲线下段(60mmHg以下)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随氧分压下降,氧的解离迅速增加,特别是4010mmHg氧分压时,正好在组中有这样的氧分压差,氧迅速解离保证了组织氧的供给。3、血液化学成分变化是如何调节呼吸运动的?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其中CO2的增加主要通过刺激位于延髓部的中枢CO2敏感区使呼吸加深加快,其次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

14、感受器调节呼吸。而H+浓度的增加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4、试述最大摄量与无氧阈之间的关系。5、谈谈氧债的产生和氧债的消除。6、呼吸系统是如何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实际就是维持血液PH值的衡定,呼吸系统调节酸碱平衡是通过排出CO2而排H+该过程为H+HCO-3H2CO3H2O+CO2 CO2便随呼吸排出体外,同时H+可刺激呼吸使其加深加快,也就加速了H+排出,若体内碱性物质增多便会大量消耗H2CO3使CO2形成减少,导致呼吸抑制,从而使呼吸排出的CO2减少,CO2的保留有利于CO2+H2OH2CO3使H2CO3浓度逐渐增高从而使血液PH值维持平衡7、需

15、氧量和摄氧量在强度确定中有何意义?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一、是非判断题:1、只有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2、葡萄糖是一种复杂的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管吸收。(- )3、化学性消化主要是依靠食物中各种酶的作用完成的。( -)4、消化酶的作用是催化食物中复杂分子分解为简单分子。(+ )5、消化酶是机体内环境制造的一种有活性的特殊蛋白质。( -)6、咀嚼美味食物时分泌唾液是一种条件反射过程。( -)7、胃蛋白酶是在酸性环境下由胃蛋白酶原活化而来的。( +)8、胃液中的盐酸不能腐蚀胃壁粘膜,是因为胃腺所分泌的碱性物质可中和盐酸。(- )9、促胃液素是一种由胃腺分泌出来的消化酶。(

16、-)10、胃液的化学性分泌需依赖半消化食物的作用才能发生。(+ )11、刺激交感神经对胃液的化学性分泌有促进作用。( -)12、离幽门越远的小肠分泌的小肠液愈多。( -)13、胰腺的消化酶分别由胰岛细胞分泌,然后经胰管进入十二脂肠,参与消化。(- )14、胰腺分泌不足,会显著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 )15、胰液是一种能中和酸性食糜的碱性消化液。( +)16、胆汁没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乳化,并能激活胰脂肪酶。( +)17、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18、胃对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23小时。( -)19、如肠腔内容物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水就会从肠腔进入血浆而被吸

17、收。(- )20、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属于消化腺。( +)21、脂肪能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可使胃液的分泌和胃壁的运动受到抑制。(+ )二、选择填空题:1、酶是体内制造的(B )A、高能化合 B、高效能催化剂 C、化学递质2、唾液淀粉酶主要在(A )起作用。A、口腔内消化 B、胃内消化 C、小肠内消化3、食物被消化到小分子物质时才能( B)。 A、被消化酶作用 B、透过消化管粘膜 C、与载体相结合4、消化酶存在于(A )A、消化液中 B、体液中 C、血液中5、在化学性消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 A)A、消化酶 B、酸性物质 C、碱性物质6、胃液是由(A)分泌的。A、胃腺 B、胃粘膜

18、7、胃液主要由( ABC)组成。A、胃蛋白酶质 B、盐酸 C、粘液 D、浆液8、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内经酶的催化作用后,可分解为(A )和(B )。 )A、蛋白月示 B、蛋白胨 C、氨基酸 D、肽9、胆汁是由( D)分泌的。A、胆 B、胰腺 C、肠腺 D、肝细胞10、各消化液中,唾液呈(C ),胃液呈( A),小肠液呈(B ),胰液呈( B),大肠液呈( C)。 A、酸性 B、碱性 C、近中性11、唾液有( A),胃液有(BABD ),胰液有( c)。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12、肝脏功能低下时,对(C )食物消化能力明显下降。A、糖 B、蛋白质 C、脂肪13、增强胃运动的神经是(A

19、),抑制胃运动的神经是(C )。A、付交感神经 B、躯体神 C、交感神经14、胃的运动有(A ),小肠的运动有(AB ),大肠的运动有(AB )。A、蠕动 B、分节运动 C、集团运动15、吸收过程的主要部位是在( B)。A、胃 B、小肠 C、大肠16、胃吸收(A ),小肠吸收(ABCDE ),大肠吸收(AD )。A、水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 E、盐类 F、维生素17、糖被小肠吸收后,主要在(C )合成为糖元。A、血液 B、肌肉 C、脾 D、肝18、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葡萄糖以( A)为主,氨基酸以( A)吸收为主,甘油和脂肪酸以( B)吸收为主。A、血液 B、淋巴液 C、组

20、织液19、肝脏属于( AC)腺。A、外分泌腺 B、内分泌腺 C、消化三、概念:1、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物理化消化 4、吸收 5、蠕动 6、分节运动7、集团运动8、被动吸收9、主动吸收10、消化液11、酶四、简答题:1、唾液有何作用?2、胃液中的盐酸有何作用?3、胰液中有哪些主要的消化酶,各有何作用?4、胆汁有何生理功能?5、吸收的原理(或吸收的过程)6、肝脏的生理功能五、问答题:1、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小肠长56米,有环状皱壁,有指状绒毛,吸收面积大。 小肠绒毛内有平滑肌纤维、神经丛,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内具有将食物分解可吸收物质的各种酶。分解的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

21、较长。2、饭后马上从事剧烈运动对消化有何影响?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器官的血管收缩,供给消化系统的血液减少;同时,付交感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胃肠平滑肌兴奋性降低,消化能力下降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一、是非判断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糖元的含量( -)2、肝糖元和肌糖元是以葡萄糖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 -)3、肌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这个分解过程是不可逆的(+ )4、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而血糖不可以合成肝糖元(- )5、进入肌肉中的葡萄糖又合成肌糖元( +)6、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 +)7、ATP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能释放高能量( -)8、ATPCP系统是在无氧情况下提

22、供人体直接能源的系统( -)9、人体运动时,每分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持续时间呈正比(- )10、人体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由糖提供的( +)11、肌糖元只能由血糖生成,而不能分解成血糖( +)12、脑组织所需能量的来源全靠糖的有氧氧化分解供能( +)13、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肌肉活动所消耗( -)14、血浆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枢纽( +)15、食物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食物的热价( -)16、基础代谢率随年增长逐渐降低,20岁以后保持恒定,老年阶段又降低( +)17、ATP是直接能源而糖、脂肪,蛋白质等则是间接能源(+ )二、名词解释题:1、新陈代谢

23、 2、基础代谢 3、呼吸商 4、食物的热价 5、氧热价 6、血糖7、有氧代谢 8、无氧代谢 9、ATPCP系统 10、乳酸能系统 11、有氧供能系统三、选择填空题:1、新陈代谢包括( AB)。 A、能量代谢 B、物质代谢 C、气体代谢2、肌糖元的生理功能是肌肉活动的( C)A、修补材料 B、直接能源 C、能量来源3、肝糖元和肌糖元都属于(A )A、多糖 B、双糖 C、单糖4、补充糖的时间应在赛前(A )或(B )为宜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15分钟5、对蛋白质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A )A、甲状腺 B、胰岛腺 C、肾上腺皮质 D、肾上腺髓质E、垂体前叶 F、垂体后叶6、

24、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 CE)A、甲状腺 B、胰岛腺 C、肾上腺皮质 D、肾上腺髓质C, E、重体前叶 F、垂体后叶7、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 A)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B )A、高 B、低 C、恒定8、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 B)合成( C)A、丙酮酸 B、乳酸 C、ATP D、糖元9、与血液相比较,汗液的特点是(ABCD )A、NaCl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 B、葡萄糖的浓度几乎为0C、乳酸浓度高于血浆 D、蛋白质浓度为0E、脂类浓度相等10、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 B)A、0.93、0.73和0.81 B、1、0.7和0.8 C、1、0.76和0.8511、

25、机体代谢率反映( C)的全部过程A、合成代谢 B、分解代谢 C、A和B12、一切生物机体与它们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B )与( C)交换A、O2 B、物质 C、能量 D、水13、在肌肉细胞中,ATP最大浓度约为(B )mmol,这足以维持骨骼肌进行最大收缩达(C )A、0.05 B、5 C、1014、( BCE)与体表面积有着比例关系,而这些因素与机体的能量代谢也有密切关系A、呼吸频率 B、肺活量 C、心输出量 D、血流速度 E、吸氧量15、氧热价以( A)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 B)最高A、糖 B、脂肪 C、蛋白质16、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 A)呈正比关系A、持续时间 B、强度 C、

26、时间与强度17、人体摄入(C )食物后,在体内额外增加30%的热量,从而起特殊动力作用 A、脂肪 B、糖 C、蛋白质18、短跑和中跑运动后血糖( A);长跑和马拉松跑后血糖(B )A、升高 B、降低19、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BC )A、通气量 B、Vo2max C、无氧阀 D、最大心输出量20、衡量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AD)A、血乳酸 B、Vo2max C、无氧阀 D、ATPCP含量21、肌糖元贮备高量的人表明他们( A)能力较强A、有氧供能 B、无氧酵解 C、ATPCP供能22、代谢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 A)引起的A、增多 B、降低 C、兴奋 D、抑

27、制23、通常将( B)称为呼吸商A、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 B、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四、简答题:1、简述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生理意义:2、测定基础代谢率可观察人体内耗氧状况。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为1520%,若高于此值则说明体内耗氧速度高于正常,反之则低于正常2、简述ATP分解供能的主要机制:ATP即三磷酸腺苷,为人体活动时直接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其腺苷分子以三个高能磷酸键与三分子磷酸相连,后两个高能键断裂时释放出能量。ATP可分别在有氧及无氧的情况下由CP,肌糖原及葡萄糖合成3、简述乳酸的去向:运动中无氧酵解供能产生的乳酸在供氧充足时大部分经血液回肝合成肝糖原,必要

28、时分解为血糖,在肌肉内进一步合成肌糖原,小部分在供氧充足时氧化为丙酮酸,参加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及H2O,并释放能量4、简要说明评定有氧供能能力及无氧供能能力的指标有氧供能能力的评定指标为个体的最大摄氧量值即运动中每分钟能够被人体摄入并利用的最大氧量。无氧供能能力的评定指标为个体负氧债的能力5、简述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人体主要能源物质,氧化释能较多 参加构成细胞成分对器官可起到保护作用 有助于保持体温6、何谓能量节省化经系统训练后,完成同样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此即“能量节省化”。7、简要说明音求产热量的原理,测定能力代谢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为:求单位

29、时间内CO2排出量及耗O2量求呼吸商查食物氧热价表计算所消耗的总能量。五、问答题:、1、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恒定的?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血糖含量的恒定取决于葡萄糖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平衡,其来源及去路如下:来源:加强糖的利用;加强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加强肝脏内糖元异生作用;减少糖的消耗;去路:加强糖的氧化,分解供能;加强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并贮存;加强糖变脂肪;血糖超过肾阈值时,加强糖的排泄。2、糖在体内有何主要作用?主要供能物质参加构成组织细胞 转变为脂肪及蛋白质并贮存3、试分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答:肌肉活动的强度、时间、性质环境温度的变化 性别、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差异训练程度水

30、平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神经的紧张程度及情绪变化4、试述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人体运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的分解,ATP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应 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系统)ATP=ADP+Pi+E(能)CP+ADPATP+C(肌酸)+E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元氧 肌糖原HL(乳酸)+E(合成ATP)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O2糖元脂肪CO2+H2O+E(合成ATP)Pi5、试述人体代谢的与供能系统。人体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可在两种供能形式下进行,即无氧代谢及有氧代谢,分别在这两种供能形式下工作的有三个供能系统。 无氧代谢即指人体在供氧不足的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靠物质的无氧分解提供,主要由ATPCP系统及糖酵解系统供能。人体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运动时,能量供应由能源物质的彻底氧化供给,此时工作的供能系统为有氧氧化系统6、试述人体各供能系统的特点。ATPCP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速度快但所生能量较少,且CP来源有限糖酵解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启动较慢,生成ATP有限,且代谢产物乳酸如堆积至一定量时,可反馈性抑制该系统工作。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条件下分解供能、能源物质充足,糖、脂肪彻底氧化可产生大量能量7、试述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关系。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