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2.56KB ,
资源ID:26160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6160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1、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一六年六月目 录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 1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 1 -重点板块加速崛起 - 2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 3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 3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 4 -生态文明持续加强 - 4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 - 5 -亚沙盛会载入史册 - 5 -第二章 “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 6 -一、全面对接青岛借势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 7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攻坚期 - 8 -三、适应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的战略推进期 - 8 -第三章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发

2、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 9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 9 -二、“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 10 -三、指导原则 - 11 -第四章 推动创新发展,坚持质效双优,着力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 - 13 -一、培强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 13 -二、着力实施“海洋”战略,开辟经济发展新高地 - 16 -三、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制造业“升级版” - 17 -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 19 -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 25 -第五章 推动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构筑均衡发展新格局 - 27 -一、坚持产城一体化

3、发展理念,奋力推进“一体”同城融合发展 - 27 -二、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奋力打造三个特色小城镇产业集聚带 - 30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 31 -四、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智慧海阳”建设,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 - 33 -第六章 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环保,着力打造持续发展新形象 - 35 -一、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海域资源 - 35 -二、加强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 - 36 -三、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 - 37 -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 37 -五、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38 -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39 -第七章 推动开放发展,坚持

4、内外兼容,着力培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 40 -一、夯实开放支撑,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 41 -二、拓展开放领域,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引智工作 - 42 -三、提升开放质量,提高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 43 -第八章 推动共享发展,坚持普惠民生,着力开创幸福美好新局面 - 45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 45 -二、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46 -三、强化平安城市建设 - 47 -四、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 48 -第九章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增强活力,谱写持续健康发展新篇章 - 51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51 -二、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 53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5

5、3 -四、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 54 -五、深化行政效能及社会治理建设 - 54 -第十章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规划实施成效 - 56 -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以崭新面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海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按照中共海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的,主要阐明全市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明确改革发展方向,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社会共

6、识,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是我市综合实力跃升、发展质量提升尤为显著的时期。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多策并举、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到2015年末,生产总值达到27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38倍(经济普查后调整数字,下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6:37.4:40.0,服务业比重提升较快,5年累计增加7.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

7、1.8%;农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年均增长5%,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上15亿、20亿、25亿元三大台阶,达到26.9亿元,年均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8亿元,年均增长10.3%。连年获得“烟台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重点板块加速崛起。把板块建设作为孵化产业、增强后劲的重要依托,新老城区、临港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丁字湾亚沙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三大板块持续用力,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区域建设热潮,五年累计开复工重点项目240个,累计完成投资190.14亿元。亚沙新城行政、文化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国际会议中心等七大亚沙主体工程全部建成,骨干路网相继

8、通车,羊角畔生态水城水系整理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中学、小学、幼儿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区医院即将完工;建成了金融一条街,海德公园、茶文化城等大项目快速推进,海阳文化科技职业学院正式落户。核电临港产业区产业承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海阳核电站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多亿元,目前一期两台机组进入调试高峰,二期两台机组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500千伏输电走廊工程完工。建设了中核建烟台核设备制造、中核控制、烟台力士起重等大型核配套项目,引进了中船海装海上风电及陆上基地、龙源风电、中车海阳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临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海阳港一类开放口岸获得国务院批复,西港区一期工程已完成,东

9、港区两个5万吨级码头和航道工程获得省发改委批复,中心渔港完成码头围堰工程。建设了中集来福士二期、枫林环保科技等大项目。丁字湾亚沙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加速膨胀。以碧桂园十里金滩为代表的海上新城在丁字湾畔拔地而起;海益宝、黄海水产等海珍品产业化基地基本建成;麻姑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顺利完工。丁字湾亚沙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获烟台市政府正式批复,被评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产业园,成为烟台市四大海洋特色产业园之一。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来新增烟台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截至2015年,全市拥有烟台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高新

10、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8%。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市内毛衫企业在国外设立毛衫产品研发营销中心8处,累计新上电脑横机8000余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毛衫企业达到74家,过亿元企业6家。毛衫创新园已开工建设。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用改革的方法、开放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承担的国家级、省级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人社服务向基层下沉、全国重点镇、行政复议委员会、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等5个改革试点任务。加快推进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在烟台市率先完成了行政审批

11、“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累计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378项。深化各项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营改增”等政策。普惠金融稳步推进,实现农村存取网点全覆盖。教育、公车、户籍制度、农村产权、社会信用、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改革已正式启动并按计划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累计进出口贸易额48.1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97倍;累计批准合同外资金额1.7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7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393万美元,年均增长5%。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老城区工业企业整体改造和旧村拆迁改造已形成规模,建设安置楼145.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7500多户。新增城市供暖面积90万平方米,

12、新铺设燃气管道220公里,供水管网120公里。加快推进了老城区主要道路的拓宽、延伸、改造工程。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和改造加大投入,110kV南庄输变电工程等17个项目总投资达5.96亿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建筑面积达112.78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35亿元。城市行政区域扩展到三区四街道,城区面积由17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人口由15万人增至21万人。“十二五”期间新建设地方公路累计达1799.1公里,丁字湾跨海大桥、烟海高速和青烟威荣城际铁路三大重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现代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生态文明持续加强。“十二五”末,我市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2302.1吨,削减比例为

13、14.05%;氨氮减排124.4吨,削减比例为9.25%;二氧化硫减排388.11吨,削减比例为15.36%;氮氧化物削减68.31吨,削减比例为9.19%,空气质量逐年向好。先后淘汰落后立窑生产能力30多万吨,关停造纸草浆生产线1条,实施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4.79平方米。成功晋升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了国家级节水城市复核。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主体功能区理念进一步强化,土地、海洋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跑赢生产总值增速。“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

14、长1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7%。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共征缴各类保险金54.31亿元,各类保险金总支出额45.64亿元。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2.4%。新建保障性住房1093套、9.3万平方米。电视剧大秧歌、地雷战完成拍摄并播出,海阳大秧歌被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舞蹈类唯一一个数字化专项保护项目,地雷战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海阳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0.17下降到

15、0.02。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广电出版、双拥共建、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气象地震、食品安全、消防、人民防空等其他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的进步。亚沙盛会载入史册。2012年6月16日至22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开创了县级城市举办洲际赛事的先河。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全市之力,创出了“零投诉、零刑事发案、零上访、零故障、零失误”的新记录,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继亚沙会举办后,又成功举办了沙足亚洲杯、攀岩世界杯、全国海钓锦标赛等重大赛事。群众性体育活动也得到长足发展。第二章 “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16、展望“十三五”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出现一些新变化,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愈加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有了进一步转变,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从国际环境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正面临着以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有利于促进我国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现合作共赢。另外,发达国家加快制造业回归步伐,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国内产业发展造成“双重挤压”。从国内环境看,在“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

17、新驱动”的新常态下,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必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从区域发展看,一方面,有序推进已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4+3”战略大布局。省内打造“两区一圈一带”的区域经济板块,以及烟台市“一城两翼三带”布局,为我市今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我市看,机遇和挑

18、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市仍处于借势发展、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海阳核电、海阳港、青岛至海阳轨道交通和莱西至海阳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同时,也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带来的新变化,抢抓机遇,借力而为,努力推动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一、全面对接青岛借势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市滨海岸线资源得天独厚,独特的胶东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带来了多项国内最美、最佳称号,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随着青岛、烟台被确定为“一带一路”沿海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承接烟台、青岛、威海产业转移的

19、区位优势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随着丁字湾跨海大桥、青烟威荣城铁、威青高速和青岛至海阳轨道交通相继规划、建设,进一步拉近了我市与青岛的距离,在对接青岛上的突破点不断增多,在借势发展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以丁字湾亚沙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完善和提升“1小时生活圈”内涵,在文化体育、旅游度假等优势产业上与青岛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在“比学赶超”等活动中强化与青岛强县市的多领域交流,发展城市友好关系,采取务实措施密切商务往来,着力打造对接青岛、融入青岛的一体化示范发展带,实现同城化发展。二是通过汽车产业园建设,继续扩大承接青岛重大产业转移成果,加快引进一批

20、高效益、高成长性的项目,借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崛起,弥补我市工业短板。三是通过核电、港口、莱西至海阳高铁、青岛至海阳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我市重点板块承载重大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吸引青岛优势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向我市转移。四是强化与青岛的全方位良性互动。发挥我市与青岛地缘相近、文化和传统习俗相同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建立和拓宽学术、文化、人员、信息等方面的常态化交流渠道,为我市“十三五”期间快速发展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攻坚期“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最大红利。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必须不

21、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一条能够增强市场活力、破解发展瓶颈、促进公平效率、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海阳改革路径”。要正确把握改革大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减政放权,加快政府权力“瘦身”。要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用创新的思维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放管结合,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各个领域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关键区域改革都将进入破题阶段。三、适应新常态加快结构调整的战略推进期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动力正由要素驱动向改革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中的

22、困难和问题增多:一是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有待提升、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显现,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力转换仍需要一定过程。二是投资增量缩减。主要表现在有效投资驱动力不足,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后续影响。三是要素优势减弱。经济加快转调、社会加速转型,土地、资本、劳动力成本等深层次影响仍将继续显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全市上下必须抓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切实把调整经济结构、提质增效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以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链条为抓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提升质量效益为抓手,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提高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有后劲、可持续发展,既

23、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创造条件。第三章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未来五年,海阳作为烟台市“三带隆起”战略中南部经济崛起带的重要板块,肩负着“要为烟台走在全省前列多做贡献”的艰巨使命。今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二四四五”,即:实现“两大跨越”,培育“四大特色产业集群”,突破“四大工程”,实施“五大建设”,努力打造量质并举、量增质优的海阳经济“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两大跨越”,即经济综合实力跨入烟台“第一方阵”,跨入全省县级上游水平。“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即核

24、电临港、旅游度假、毛衫针织、汽车零部件产业。“四大工程”,即海阳核电站、海阳港、青岛至海阳轨道交通和莱西至海阳高铁工程。“五大建设”,即加快建设“富庶海阳”、“智慧海阳”、“魅力海阳”、“开放海阳”、“和谐海阳”。二、“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综合实力走在前列。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5亿元,年均增长8.5%;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到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7亿元,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1亿元,年均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9000万美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到20

25、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5.0:43.5:41.5,加快实施“互联网+”、“海洋+”等创新驱动战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十三五”期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0件,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中心各3个,烟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中心各5个。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含已领养老金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

2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下,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人以下。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莱西至海阳高铁和青岛至海阳轨道交通建成通车,实现海青之间动车“公交化”运行;海阳港建设完成,全面接受烟青威港口群辐射,形成更加立体的交通物流网络;核电二期项目基本建成,核电产业集群加快膨胀,成为海阳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拓展城市新区,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到2020年,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万元GDP耗能下降16%,耗水达到上级目标要求。环境污染大幅改善,主要污染物COD、氨氮、SO2、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总量5年削减比例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

27、工业固体废物实现零排放,危险废物得到安全有效处置。自然环境得到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3平方米,湿地重点保护面积不低于700公顷,实施留格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66公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到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本地城镇化贡献率达到60%,各类救助阳光公平,城乡保障标准差距逐步缩小,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体育等其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三、指导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各项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8、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培植发展重点产业集群,高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和增加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点坚持以下五大原则:坚持创新发展原则。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目标,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质效双优经济升级版。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科学指导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积极运用新型投融资模式,通过智慧旅游、园区、教育、医疗、社区、城管、交通等多模块数据

29、共享、互联互通建设。以打造有海阳特色的智慧城市综合体为依托,加快推进建成区升级改造,激发新老城区结合部发展活力;加快完善城市新区重大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全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切实提升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开放发展原则。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趋势,实施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中韩自贸协定机遇,坚定不移地“引进来、走出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完善

30、内外联动,倒逼我市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促进互利共赢。坚持共享发展原则。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精准扶贫工作,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探索一条能够增强市场活力、破解发展瓶颈、促进公平效率、有利于长治久安的和谐发展新路径,让市民更加富裕健康、更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第四章 推动创新发展,坚持质效双优,着力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以建设“富庶海阳”为目标,牢牢把握国家、省、烟台市经济工作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思路,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规模扩张和质效提升两大战略,引领产业向高端、高质、

31、高效升级。一、培强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膨胀产业集群规模,倾力推进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核电临港、旅游度假、毛衫针织、汽车零部件4个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一)核电临港产业集群。突破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支持核心装备和关键器件开发,抓好相关研发设计、技术服务,聚集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进一步拉长核电、海上风电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营服务产业链条,打造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核电产业基地。在鼓励核电设备制造、中集来福士、枫林新材料、丰汇重工等大项目增资扩股、膨胀规模的同时,加快中核控制、中核

32、建烟台核设备制造、烟台力士起重、上海住工核电生产安装基地等涉核大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达产。力促中船海装海上风电及陆上基地、国电投海阳核岛检修基地、国电投核电运营服务中心、中车海阳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2016年开工建设,力促龙源电力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持续推进精准招商,力争每年引进3-4个核电产业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核电产业项目15个以上,形成工业经济的骨干支撑,进一步壮大核电临港产业集群规模。加快东西港区综合服务区建设,不断拓展港口功能,提高项目承载力,加快引进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重型临港项目,形成集群发展优势。整合中集来福士优势资源,向世界上最先进水平看齐,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装备。“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建设3家以上投资过10亿元的大型临港企业,努力发展与港口关联度高的其他各产业,不断完善临港产业链条。(二)旅游度假产业集群。依托我市独有的资源禀赋,放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巩固国内客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