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90.70KB ,
资源ID:26594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6594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12种群数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12种群数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人教版.docx

1、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12种群数量的变化 同步练习人教版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1.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 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 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 015C. 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被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小D. 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2. 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到

2、b点种群数量增长快,c点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B. bc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C. 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D.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结构*3. 某田鼠种群数量在数年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 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 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则该种群的该年出生率为20%D.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a、b两点时对应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

3、长型和衰退型*4. 科研小组对山毛榉(甲)和槭树(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并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 Nt表示第 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 t+l 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B. 甲种群在 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5. 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是de段B. X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C.

4、 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D. 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6. 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乙表示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 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 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最好D. 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7.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K值就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

5、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C. 对于家鼠的控制,应采取硬化地面、投放鼠药等措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K值以下D. 该曲线与“J”形曲线相比,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等8.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食草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形增长B. 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 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9.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

6、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兴趣小组为确定放牧量,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为_,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 (单位是株/m2),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在某一时刻有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一所示的该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

7、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点时,该田鼠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行动,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有人尝试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开始捕鼠,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 (3)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该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10.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理想条件下,一个大肠杆菌每20 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繁殖n代后大肠

8、杆菌数 量的计算公式是Nn=_。“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t,其中的含义为_。(2)上图所示的S型曲线中有abcde共5个关键点。种内竞争最激烈是在_段;害虫治理最佳点是在_点之前;渔业捕捞后,最有利于该种群数量恢复的是在_点。(3)下图中甲曲线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死亡率;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a点以后甲曲线下降,可能是_导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度中等。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 5,田鼠种群数量呈“

9、J”形增长,A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 015=1. 015,B正确;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错误;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2. 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S”形增长,难度中等。a到b点种群数量增长快,c点时种群数量仍处于波动之中,A错误;bc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B正确;cd段围绕最大值上下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C正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结构,D正确

10、。3. 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以及种群的数量特征,难度较大。从图中可知,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该田鼠种群增长不是“S”形增长,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A错误;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R1,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B正确;若该种群在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20,由于不知道该年出生的个体数,因此无法计算该种群的该年出生率(出生数/总数),C错误;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a、b两点时R1,对应的年龄组成应该均为增长型,D错误。4. 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度较大。Nt+1/Nt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乙种群在t3时数量

11、最少,A错误;甲种群在0t3段,Nt+1/Nt比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B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正确;甲种群在t3后,Nt+1/Nt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错误。5. 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难度中等。de段田鼠的数量接近K值,此时需要大量食物,所以曲线中de段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A正确;J形曲线表示理想状态的种群数量增长,S形曲线表明自然状态种群数量的增长,差值表示环境阻力,即被淘汰的个体数

12、,所以两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表示环境阻力大小,B正确;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田鼠的K值下降,即使e点向下移动,C正确;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以下,避免种群大量增加,D错误。6. 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波动和下降,难度较大。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种群数量不呈指数形式增长,A错误;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因此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B错误;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K/2点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C错误;一般K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所以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

13、,D正确。7. C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S”形曲线以及应用,难度中等。K是环境容纳量,指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B正确;通过硬化地面、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投放鼠药等措施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使家鼠数量控制在K/2值以下,可控制鼠害,C错误;“S”形曲线形成的条件是受食物、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等;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足的理想条件下,生物可以“J”形曲线增长,D正确。8. 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难度中等。从第1年至第3年期间,的数值接近1,说明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错误;由于

14、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当1时,种群数量增长,在第4年初到第五年末,开始时大于1,后来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从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一直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长,C错误;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5年中期达到最大值,D错误。9.(1)样方法 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理想(或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1+m)n C 标志重捕法 捕鼠后田鼠的种群数量在K/2水平上,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 (3)B 草场退化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种群数量的变化,难度中等。(1)对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的种群密度所用的调查方法应为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

15、要做到随机取样。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单位是株/m2),则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为(N1+N2+N3+N4+N5)/5株/m2。(2)图甲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a(1+m),则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图中实线表示S形曲线,表示实际增长情况,其中C点表示K/2水平上,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较大。(3)由图二曲线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但不能超载放牧,即不能超过B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草场退化。10.(1)2n 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

16、量的倍数 (2)de a b (3)等于 被淘汰的个体数(或: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 营养物质缺乏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模型的构建以及增长曲线的分析,难度中等。(1)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呈指数增长,理想条件下,一个大肠杆菌每20 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繁殖n代后大肠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Nn= 2n。“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t,其中的含义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2)上图所示的S形曲线中有a、b、c、d、e共5个关键点。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内竞争最激烈,对应的是图中的de段;害虫治理的时间越早,越容易消灭,因此,害虫治理最佳点是在a点之前;渔业捕捞后,最有

17、利于该种群数量恢复的是在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3)图示是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J”形增长曲线和“S”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a点以后甲曲线下降,可能是营养物质缺乏导致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5分钟)1.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C. 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D. 为使结果更准确需

18、要在取样前轻轻震荡几次,并且多次计数取平均值2.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A. 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B.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C. 用滤纸吸去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3.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入计数室内B. 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底部时才能观察计数C. 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

19、数量与环境资源有关,与种群密度等无关D. 培养过程中定期调节pH至最适范围,则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4.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 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5.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

20、错误的是( )A. 将适量的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 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6. 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细胞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1mm1mm0. 1mm)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 培养初期由于种内斗争激烈,酵母菌数量增长缓慢C.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

21、多,难以数清,可寻找菌体数量适中的小方格计数D. 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右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 6106 个/ml7. 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某同学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吸取摇匀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一个计数室B. 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C. 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D. 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8. 某小组开展探究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22、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获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准确的种群数量B. 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相同C. 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无需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D.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还能增加酵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9. 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_;_;_。(2)血

23、球计数板都有_个计数室。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3)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 1mm3。现观察到图1中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_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4)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mL)实验组别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第一组25351504006

24、00800800第二组2545160420800820820第三组2525140380700780800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如图2曲线图形式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10.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 120B10-0. 15C-100. 120(1)该实验探究的是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用无菌

25、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_;_。(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lmm0. l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下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个。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D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实验,难度中等。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26、,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A错误;培养液应滴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错误;对于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错误;为使结果更准确需要在取样前轻轻震荡几次,并且多次计数取平均值,D正确。2. B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难度中等。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A正确;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前,应先将锥形瓶振荡摇匀,B错误;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正确;将计数板放在载

27、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D正确。3. B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难度中等。高倍镜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应先加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A错误;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B正确;种群数量与环境资源和种群密度都有关系,C错误;由于培养瓶的空间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错误。4. B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培养实验以及结果分析,难度较大。根据题意即题图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28、,A正确;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酵母菌繁殖,B组种群数量最多,说明B组温度可最适合,B错误;三种曲线的最大值不同,且B组曲线的最大值最大,说明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其中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C正确;三组种群数量从开始时就发生变化,其中C组开始时种群数量就开始下降,可能是初始供给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D正确。5. C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步骤,难度中等。葡萄糖可以为酵母菌提供能量,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保证酵母菌的大量繁殖,A正确;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后,将培养液滴

29、在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一侧,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C错误;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静置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观察、计数,D正确。6. D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薛小波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难度较大。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减少,所以种内斗争不激烈,但是对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酵母菌数量增长较慢,B错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将其进行稀释后再计数,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计数室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4个酵母菌,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2524(110. 110-3)=

30、 6106 个/ml,D正确。7. D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技术,难度中等。一块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平台上有多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又有多个中格和小格,A错误;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小方格,B错误;未进行染色处理就直接进行计数,会将死细胞和活细胞均计数在内,导致计数结果高于实际值,C错误;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D正确。8. D 解析:本题考查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以及结果分析,难度较大。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估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大约种群数量,此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于酵母菌数量多,这种方法不能精确计数全部菌液中酵母菌的数量,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也不相同,存在一定差异,B错误;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属于前后对照,无需进行对照实验,但需要同一时间不同实验者用同一菌液同时计数,进行重复实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C错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