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12.81KB ,
资源ID:27076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07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孟子思想.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孟子思想.docx

1、孟子思想孟子思想和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一、简介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相传是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生卒不可详考,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 主要代表。孟子从小立志学儒习礼,十五岁便如学读书,史记记载孟子受业于子想(孔子之孙)之门人。大约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约有数百人。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

2、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一生讲最多的是道德、仁义、性善和仁政的问题,他为了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学说,于是从天道和人道即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和说明,并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支持他的学说

3、,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方面,因而要理解孟子的思想,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二、孟子的思想1.性本善思想 人性善是孟子思想的根本。“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并系统论证人性问题的思想家。他把人性和天命联系起来。既赋予人性以自然的和道德的属性,同时又赋予人性以认识的功能,而把“恶”完全排除在人性之外。所以孟子的人性论就成了他的天道观、认识论、伦理观、仁政论的结合点,构成了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人之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人具有一种先天的善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并进一

4、部说人之所以本善,是因为人生来就有“善端”,就好比人生来就有四肢一样。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皆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孟子“性善”论的“四端”说。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认为,正是由于尧舜充分体现了人的善性,才值得称赞,“尧舜性之也”。人之所以性本善,之所以能够“皆可为尧舜”,也正是因为“尧舜与人同

5、也”,每个人都可以像尧舜那样具有善性。2.仁政、名贵君轻思想 首先孟子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仁政理论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仁政来源于先王的不忍人的善心善性。孟子认为,人的善性是施行仁政的前提和基础。当政者若有“不忍人之心”,以这种善性推行“不忍人之政”也即仁政,则统一天下易如饭掌。由此可见认证说与性善论密不可分。 其次孟子的“仁政”思想突出强调了“民”的地位,他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的主人。正如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个国家中,政权比君主重要,而人民又比政权重要,这就是著名的“民贵君轻”说。“他还用尚书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天视自我民

6、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就把天与民等同起来,而重民也就与尊天具有了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这一朴素思想中强调人是最重要的,散发出“人权”的光辉。 再次推行仁政不光是重视人,还要有具体的行动,因此他又提出“制民之产”。只有保证人民有一定的耕地和住宅,才是施行仁政。他说:“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没有一定的耕地,农民生活不下去,这是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因此统治者必须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故民之从之轻也。”就是说要维持农民的正常生活需要,使农民安居乐业,就能做到“王天下”。3.平等民主思

7、想 孟子的平等民主思想也隐含在其孟子一书中,与性善论、“仁政”学说也密不可分,同一句话不仅能看出人性善的观点,同样也蕴含其他思想。孟子的平等民主思想是和性善论结合的更加紧密孟子认为圣人与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天生是同性质的。正如凤凰与飞鸟都属于同类一样,但是孟子把人从与动物相区别的高度来讲,显然是历史的进步。并且它又进一步进行阐述,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贤也是人,其言谈举止与常人并无不同。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平等的,由于后天的努力才造成圣贤与普通人的区别。因此孟子并不承认人有身份等级差别,仅承认有内在德行的差别。如果君主无德,人民可以离开他,甚至可以起来推翻他

8、,并不是要人民绝对的服从,强调对等性。“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为了自己的自由,可以对上面君主的无道提出抗议,可以离开这个君主,甚至这个国家。这是言辞多么激烈的民主思想,平等民主是何其强烈!从“独夫可诛”、“暴君放伐”可以看出人民对“无道”抗争,对自由、民主的渴望。虽然孟子的这一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仍然含有自由、平等思想的萌芽。这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三、孟子思想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必

9、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他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人,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治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

10、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1、儒家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儒 家思想的传承,除去糟粕外,仍有许多精华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应该给予肯定。我认为儒家思想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在儒 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人生价 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 环境发生联系。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

11、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这三组关系是: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 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 关于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 与自我的关系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人品。什么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崇高的人格?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心讨论的一个 中心问题,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

12、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他说:“至人神矣!大泽 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认为至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庄子还提倡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主张从万物平等无差别,即没有价值区别的理念出发,超越自我,以与天地同在。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 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这些论述对后世 深远影响。不难看出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侍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

13、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 生命价值。 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 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 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苟子论述人类合群的必要性时提出“群道”的概念,他认为,人所以能群,在于有 职分与道义;合群是人类能够战胜万物的保证。苟子重视合群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得当,这就为妥善对待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休的关系提供了社会学的依 据。儒家思想的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孔子解释说: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

14、己欲达而达人,”人我具立,人我具达,也即是人人和谐。孔子提倡爱人,但又承认等级差别。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 “视人之室若其室,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 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也即 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儒家以“和”为价值的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 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此

15、外“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的规范。“信”则是诚实、信用、守信。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 信用。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关于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 人们组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汇合而成的统一体。国家既指政权,也指该政权治理范围内的国土和人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 族独立和捍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中国古代还提倡“忠”,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到了汉代以后转义为对国 君尽忠,强调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以维护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废除了君主,尽管对儒家

16、思想的“忠”我们曾一度存在偏见,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应 大力提倡的“忠”,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应当怎样对待自然是入类社会必须首先和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历来中国哲学探讨的一个根本问 题。古代所论“天人之际”的“天”含义多样,一般是指自然界,“人”指人类,“天人之际”主要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孟子最早提出“知性则知天”的天人统 一思想,认为人性是天赋的,天与性相通,知性也就能知天。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说,宣传人体结构与天体结构相副的“天人相类”的观点。张载明确提

17、出“天 人合一”的命题,强调天道与人性的统一。至于“天人之分”说,主要有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说法,含有征服自然的思想。再就是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 说,认为天与人各有特殊的功能,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是不同的。应当指出,“天人合一”说,是侧重于宣扬天人的统一,但并不排斥天人的区 别,而承认区别正是强调统一的前提。此外,在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儒家思想还有“因任自然说”,即自然界是和谐美好的,应当排斥一切人为,以免破坏自然状 态。“控制自然说”,即主张治理自然,利用万物以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相互协调说”,即要重视自然变化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掌握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类的 主观能动作

18、用,调节自然的变化,协助万物获得完满的成就。这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最高理想。 综 观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是正确对待 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基础,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又是通过正确处理与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实现自身价值 与服务祖国人民是统一的。 2、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

19、度、文物宝 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 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 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 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 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

20、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 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 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 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 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

21、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 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 “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所谓“猛”,即最严刑酷法,不惜民残的。“宽猛相济”,亦 可谓德法互补、礼刑结合,这种传统的影响也很大,以后儒法结合即源于此。这种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

22、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到了秦始皇,依据法家学说,厉行法 制,富国强兵,削除六国,建立起中央专制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采取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颁布严厉的刑法,建立起绝对皇权。西 汉初年,鉴于秦法繁苛,以致很快灭亡的教训,曾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养生息”,但仍坚持了秦朝的法制原则。以后历代的儒法互补、儒法结合、外儒内法 等,实际上都是“宽猛相济”,“霸王道杂之”,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基本传统。正是由于这种专制的长久性和固有性,使得我们很容易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看到它 的影响,如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官僚主义、以权代法、权大于法、贪污腐败等种种现象也就顺理成章。 儒家思想长久

23、的文化专制氛围,对 当代社会思想的束缚不可低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专制的传统也是相当长久的。春秋战国虽然是百家竞说,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影响吸收,但是 仍然出现了异样的声音。如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和孟子的“辟杨墨”即是。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废封建改郡县制,是个进步。但是他接受李斯的建 议,实行“焚书坑儒”,成为文化专制主义的开端。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坑”与“尊”正相反,但君主统治的文化专制则是一 样的。从汉代起,历代王朝实行的多是儒法结合,或曰“外儒内法”、“霸王杂之”,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又有儒释道结合,但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儒 家被视为官学

24、,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八股教条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最为严重的还有文字狱,统治者可以从奏议文书乃至诗词、书信中寻 找某些词句任意歪曲,制造冤狱,杀头或流放。从秦始皇“焚书坑懦”开始,到以后的历朝历代文字狱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近代中国的落后 和所经历的屈辱无不是这种专制思想束缚的结果。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为摆脱外国列强压迫和国内专制统治,进行了长期英勇顽强的斗争,同时 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引进民主民权、自由平等、进化论、人权说,进行过变法,发动过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民国,宣布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具有伟大 历史意义。但是并未能改变专制统治,专制主义

25、和专制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五四新文化运动热情宣扬民主和科学,宣传人格独立、人权平等、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向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猛烈进攻,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发出“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的思想解放,发现自 我,追求真知,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出路。但是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这个启蒙运动未能彻底进行下去。毛泽东就曾说过,五四运动时期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 学,提倡民主和科学,立下了伟大的功绩,但是,那时还只是开始。要使全国人民完全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还须费很大的力气,还是今后革命改造路上的“一 个大工程”。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经验教训时曾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 人民民主权力的各种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他还谈到,在我们党政机关存在的特权、家长制、官僚主义、以权代法、贪污腐败等都带有封建主义色 彩。所以,他提出肃清封建主义传统影响,“解放思想”,“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 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逐步贯彻实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