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6.34KB ,
资源ID:27153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153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集群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集群案例.docx

1、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案例1案例1:台州塑料产业集群 台州是我国三大塑料制品生产基地之一。全国塑料制品的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树脂产量850万吨左右,其中台州塑料制品的产量占全国同行业的七分之一,生产规模继广州、宁波之后,居全国第三。由10000多个生产企业构成的台州塑料产业集群,其产品分布于日用塑料、工业塑料、特种建筑塑料、医用塑料、农用塑料等五大门类,不仅使台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塑料制品、精细化工、汽摩配件、制冷、模具等塑料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台州各类产业集群中集聚企业数量最多的集群之一。 一、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台州的塑料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快速发

2、展,而作为一种集群的出现则是在90年代以后。整个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70):塑料产业萌芽阶段 1959年,原台州地区黄岩县成立了全地区第一家塑料企业黄岩塑料厂,用手动圆盘压机生产尼龙牙刷、胶木衣扣;1964年起,黄岩塑料厂开始生产塑料水车版、水车骨、农用单丝和塑料凉鞋等产品。同年,温岭县棉纺厂设立塑料车间,专门生产农用单丝和扁丝。到1965年,这两家企业的主要产品和生产能力是:牙刷71.31万支,农用单丝、水车版、水车骨23吨,塑料凉鞋11.9万双,胶鞋底4.1万双。1966年,温岭县成立了温岭渔业塑料化工厂,专业生产渔用绳索和渔具;1969年,玉环县建立玉

3、环县塑料厂,以塑料单丝为原料加工船用绳索。一直到1970年,全台州的塑料生产企业就是上述4家社队企业,总产值为172万元。 第二阶段(1971,1979):塑料产业初具规模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器,台州的临海、温岭、黄岩等地,新建了一批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农具、渔具、日用塑料制品、文具、包装袋和胶木电器配件等塑料产品其中,1972年成立的临海县塑料厂,主要生产塑料文具、日用品、包装品和工业配件,产品多达150多种。到1979年,全台州已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22家,职工1153人,塑料制品产量达到1553吨,产值755.34万元,1 本案例根据“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编写。

4、占全台州工业总产值的3,。在此期间,黄岩等地开始出现了与塑料生产相关的模具企业。 第三阶段(1980,1990):塑料企业进入初步集聚阶段 1980年以后,台州塑料企业无论在生产工艺还是在企业数量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1980年椒江、三门等地成立的塑料薄膜厂,采用的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吹塑薄膜机,生产农用地膜、工业用和食品包装用袋。从数量上看,黄岩的塑料制品企业发展最快。到1986年,全台州已有各类塑料制品企业797家(其中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为267家),有职工28300人,年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椒江(生达12882吨,产值24841万元,占台州工业总产值的4.6产能力为922吨)

5、、黄岩(7004吨)和玉环(872吨)。1990年,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015家,职工人数超过37000人,产值75400万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365家,职工人数15814人,塑料制品产量37605吨,总产值33665万元,上缴税金1610万元,主要产品包括塑料工业配件、塑料薄膜、塑料丝绳、包装制品、塑料鞋和日用品等。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一些塑料企业开始向温岭大溪镇集聚。温岭大溪镇的塑料产业起步于1989年。到1990年,大溪镇有各类大小塑料制品生产企业119家,主要产品是凉鞋、拖鞋,以及塑料盆、塑料桶等80多种日常生活用品,年产值达2亿元,有1000余人从事塑料制品的生产,2

6、000余人常年在外地设摊经销,把产品销往全网28个省、市和自治区。20世纪90年代以后,温岭大溪成为台州日用塑料制品的个体企业(家庭企业)最密集的乡镇。 第四阶段(1991,2000年):塑料产业集群形成阶段 2000年,台州全市共有塑料加工企业及塑料模具制造企业10081家,主要分布在黄岩、椒江、温岭和临海等地,企业数占全省同行业的27.7,;从业人员14.06万,占全省的31.2,;销售收入121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7.0,,占全省塑料行业的25.3;原料消耗量100多万吨,生产的塑料制品及配件76万吨,占全国塑料制品的3.8万吨。生产行业的规模指标居浙江省第一。至此,塑料产业集群基

7、本成型,台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与生产能力和空间集聚相对应的是,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其中模具制造技术的突破,为这一阶段台州塑料制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八五”至“九五”期间,一部分模具生产企业开始从德国、中国台湾等地引进先进的模具生产制造设备,2000年,台州拥有200多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574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具加工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推动了台州模具加工业从以经验技术为主传统的手工加工模具时代进入到信息技术时代,推动了台州塑料制品业水平的提高。 二、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产品结构 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产品以塑料制品为主,也有相当规模的塑料模具。塑料

8、制品主要包括日用生活用塑料制品、汽车,摩托车塑料配件、工程塑料、塑料包装制品、塑料生产资料、塑料玩具和塑料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其中椒江洪家镇和温岭大溪镇以生产日用塑料品为主,黄岩和温岭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塑料配件,不仅满足台州市每年生产130万辆摩托车的需求,还有70,的塑料配件销往台州市以外的区域。 按产品种类分,台州塑料制品的主要种类及其构成为:(1)生活用塑料制品占28,。(2)汽车,摩托车配件占16.2,。由于台州是国内踏板摩托车的生产基地,国内踏板摩托车各整车厂的塑料配件70,由台州的塑料生产企业提供。(3)塑料玩具及塑料工艺品占24.7,。(4)生产用塑料包装用品和农用塑料制品占17

9、.6,。(5)工程用塑料型材、板材、管材和水道配件占13.5,。 塑料模具是台州塑料产业集聚中的另一主要产品,它是随着塑料制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整个产业集群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台州生产的模具,有95,左右是塑料模具,以注塑、吹塑模具为主。就塑模的用途而言,台州的塑料模具主要是汽摩配件塑模和日用制品塑模。2000年的主要产品为: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塑料模具1.07万吨,占全部模具总产量的34.9,;生产日用塑料制品的塑料模具1.2万吨,占全部模具总产量的39.1,。以上两类产品主要为本地塑料制品加工业提供配套,而用于生产家电的模具,其市场大部分在台州以外。另外,2000年,台州出口

10、塑料模具1305吨,占其塑料模具总产量的4.3,。据调查,71.4,的规模企业和57.2,的小型企业生产的塑料模具,主要销往省外市场,个体户生产的塑料模具则以本市场为主。 台州模具制造技术原来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模式。1990年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规模企业基本上采用了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即CAD/CAM一体化和CAE模拟技术,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台州塑料模具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也为整个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目前,台州的塑料模具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检测指标、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先进行列。 三、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内部运行机制 经过多

11、年的发展,台州塑料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专业化协作为纽带、生产与销售相结合的内部运行机制。 1. 相关行业与技术互为支撑 目前,台州塑料产业集群已形成了由塑料机械生产设备、塑料模具制造技术、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和塑料原料供给与塑料制品销售市场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塑料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支持了塑料产业集群的整体成长与发展。 技术支持:黄岩是全国知名的模具之乡,具有很强塑料模具产品开发能力,为整个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塑料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销售网络:路桥的“中国日用品商城”、塑料制品市场和温岭的塑料制品市场,是台州日用塑料制品的交易中心和价格行情信息中心,为

12、台州塑料制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提供了重要的销售渠道,也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外部市场网络。 原料供给:路桥的塑料化工市场业已成为台州塑料原料的主要供给地,塑料品种齐全,再生塑料价格低廉,为台州塑料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供给来源。 生产基地:黄岩城关、温岭大溪、路桥新桥、椒江洪家镇等地是台州塑料加工专业镇,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推进台州塑料产业全面发展,为台州塑料制品的低成本扩张、形成市场竞争力提供典范。 2. 齐全的生产装备和差异化的技术水平 台州塑料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上,也体现在产品的档次上。由于生产工艺上的差异,产业集群内的许多中小企业,既能互相模仿、互相吸收,

13、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避免了过度竞争,从而保证了产业集群整体的活力与优势。 就塑料制品加工业而言,整个产业集群内部拥有各类注塑机、吹塑机等主要设备3万多台,其中一次吹塑量在1000克以上的注塑设备1358台、500,1000克注塑量的设备有2583台。一些企业已经拥有6300克以上的注塑设备,洪家镇拥有目前全国最大、一次性注塑量为40000克的注塑机,黄岩拥有的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为12000克。设备上的差异为产品档次的拉开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产业集群内还拥有各类生产工艺和设备,主要包括: (1)塑料机械设备:有立(卧)式注射机、塑料吹模机、挤出机、注塑机、吹瓶机、真空吸塑机、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

14、纸杯机、热转印机、胶印机、复膜机、激光打标机、移印机、线印机、熨金机、电脑配码机、中空成型机、超声波塑料焊接机、塑钢门窗制造设备、试验检测设备、模具与模具配件等。 (2)塑料辅助设备及配件:有粉碎机、混色机、自动填料机、干燥器、冷水器、恒温机、机械手、电脑工控机、打包机、塑料薄膜封口机、巾体包装机、热收缩膜机等包装机械、印刷机械、液压及气动元件、马达、泵等。 (3)塑料橡胶原辅材料及制品:有工程塑料、塑料助剂、橡胶制剂、塑料橡胶制品等。 一些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在技术上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如钱江集团。吉利集团。星星集团、苏伯尔集团、华日集团、双鸽集团、三叶集团、永高塑业、玉峰集团、施展集团、浙江模

15、具厂等企业,相关设备的投资规模都在2000万元以上。 3. 专业市场网络 台州市塑料制品专业市场较有代表性的是大溪塑料制品市场和路桥化工塑料市场,两个市场的年成交额累计超过10亿元。路桥的塑料制品及相关制品市场,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运销系统快捷,并与国内的浙江义乌、山东临沂、湖北武汉等市场有直接有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市场网络,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是浙江省规模较大的塑料原料市场,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生产原料的主要提供地。 4. 模具技术支持 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成长与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台州模具

16、制造在技术积累上已开始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经验模式,逐渐向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CAD/CAM一体化和CAE模拟上来,这为台州塑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据专家分析,广州、台州、宁波三地的模具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就整体而言,台州模具的生产规模大于广州、宁波,模具质量低于广州,高于宁波。台州塑料制品加工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这与其先进的模具制造技术紧密相关。如台州模具制造的主要集聚地黄岩已成为全国汽摩塑料配件和电视及塑料外壳模具的生产基地,生产的电视机外壳塑料模具已覆盖全国50,的电视机厂家。 四、台州塑料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具备

17、了一定的基础,但从长远来看,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1.塑料产业集群内“低、小、散”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作坊式个体加工户的数量超过75,,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乡镇。塑料生产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的企业结构,影响了台州塑料企业集聚力的提高,也制约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导致企业在低技术和低价格水平上恶性竞争。在这种组织化水平低下的生产区域里,企业难以实现单个企业的规模效益。温岭大溪的塑料产业集群,一直以家庭作坊式生产单位为主,每户拥有3,5台注塑机,产品基本上是盆、碟、桶、筐、箩等小件制品。“低、小、散”的格局使台州塑料产品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18、受到制约。 2.模具设计开发能力差 模具技术是制约塑料新产品开发的主要环节,台州的模具工业主要以来样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进行自我设计开发的模具极少,进而制约了台州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创新。已有的塑料制品,大部分以仿制为主,企业开发能力较弱,产品变化赶不上市场变化,加上许多企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雷同重复,销售市场空间相对集中。据调查,台州82.9,的塑料加工企业和60,的模具制造企业认为,当前企业存在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3.制造工艺水平不高 台州塑模制造水平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在生产设备与制约工艺方面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精度差、寿命短、制作周期长、标准化程度

19、低。由于缺乏高、精、尖模具产品的开发能力,在开发新产品所需的大型精密加工设备和开发高档的大型复杂模具和新产品方面,主要还是依赖国外的技术和进口产品。 4.区域市场竞争加剧 台州塑料制品及配件主要销售地在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北方地区凭借税收优惠政策和原料运输成本低的优势,在南方塑料业发展的影响下,发展了当地的塑料产业,挤占了台州塑料产品的市场空间,加上同行间无序竞争及过高税费,导致台州塑料行业低价竞争严重,一些企业纷纷前往外地。调查发现,由于行业内低价竞销牺牲了质量,在台州出现了一次性注射器、喷雾器等塑料制品的区域性质量问题。全市31.4,的企业认为,行业无序竞争是制约台州塑料产业发展,的企业

20、认为是第二主要因素,17.3,的企业认为是第三主要的首要因素,23.1因素,52.0,的企业认为,台州塑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本地同行业的恶性竞争。 5.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 台州塑料制品的知名品牌不多,取得“浙江名牌”称号的塑料产品有“翠珠”牌纽扣、“双鸽”牌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公主”牌UPVC建筑用管材三个产品;与塑料配件有关的浙江名牌产品是“联珠”牌节能灯、“星星”冷柜、“钱江”牌摩托车三个产品;获“浙江著名商标”的塑料制品是“斯贝斯”鞋、“天牌”皮鞋、“三友”塑料经纬纱馆及纺织器材零配件三个。在台州政府确认的五批113种台州名牌产品中,塑料制品及相关产品为18个(含省级9个)。台州塑

21、料产业集群的大部分塑料产品缺乏竞争力,与名牌产品较少有关。据调查,全市塑料产业中有34.6,企业认为,品牌及竞争力是制约台州塑料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有22.1,的企业认为是主要因素。 案例评析 台州目前有目前30多个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大的有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制品、家用电器、服装机械、阀门泵类、工艺制品、食品饮料、鞋帽服装等九大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缝纫设备制造之都、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等称号。台州经济的高速发展被经济学界称为“台州现象”。 浙江的产业集群是典型的内生型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内生

22、型产业集群指依托国内或地方市场, 利用区域内要素发展起来的地方集群, 区区别于作为全球价值链片断化结果的所谓外生型产业集群。嵌入式外生型产业集群, 是产业转移或外国直接投资在特定地理区域上布局的经济现象。台州产业集群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使该区域原有的产业传统得到释放。同时, 逐步联通的运输体系使该区域原先间隔的区块得以连通,除了这两个因素以外,牢固的族群关系网络和重商传统是浙江产业集群产生、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具有重商传统的浙江人首先发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出现了基于家庭或家族的手工业作坊或家庭工厂。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类社会关系,特别是非正式的血缘和亲缘关系

23、, 以及相互邻近地缘关系, 这些手工业作坊或家庭工厂在本地得到了快速的复制, 于是便出现了基于牢固族群关系的制造业集群。 在集群发育的早期阶段, 浙江产业集群的网络特征类似于小世界网络。由于协作网络松散、不稳定等原因, 在完成空间集聚的企业之间, 企业个体在行为上竞争多于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 协作网络成为效率来源后, 逐步确立了中小企业间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制度,企业之间合作逐渐显现优势效率, 推动企业从纯粹空间集中转换为高效的地方产业集群。 随着集群的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会面对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困难,政府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成立科技孵化园、完善本区域人才/资金流动机制、

24、促进成立商会等手段,引导集群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并在集群内逐步形成完善的中介组织体系。促使产业集群由封闭性向开放式创新系统发展,形成集群的创新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创新系统。 案例讨论 1.内生型产业集群如何突破自身的封闭性,建立可持续的、良性的创新系统, 2.产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和质量的竞争过渡到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竞争,无论是内生型产业集群还是外生型产业集群都面临着危机感,产业集群如何能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2案例2: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一、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永康是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 金华市境之东南, 是一个以五金生产为特色的专业化产区

25、。永康的五金生产源于手工业。永康人多地少, 许多人靠做手艺谋生, 手工业历史悠久。永康工匠走南闯北, 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有古谚说“打铜打铁走四方, 府府县县不离康”, “康”是指永康。据调查, 1947年永康的手艺工匠从工门类就超过了百种, 被人誉为“百工之乡”, 其中生产五金制品的居多, 主要产品为菜刀、锉刀、刨刀、铁锅等。19491978年的30年间, 永康工业虽然发展缓慢, 但却为今后五金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五金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9791984年的起步阶段。永康的一些家庭企业开始兴起, 一把菜刀、一串钥匙或者一个顶针的需求都能够造成一个像样的企业。无数的能工

26、巧匠由此而成为厂长、经理。到1984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65.7% , 生产企业从1979年的239家增加到1400多家, 主要产品有拖拉机, 电动工具, 阀门, 农用运输车, 活塞, 菜刀等。 (2) 19851991年的崛起阶段。个私企业开始迅猛发展, 这个阶段的企业特点是: 靠旧设备生产、靠退休技术人员指导、靠朋友找市场、靠租用厂房作场地、靠胆量办企业做老板, 以小为稳, 认为船小好调头。这个阶段五金企业数量和产值产量成倍增加, 部分乡镇出现了乡级和村级工业区。到1991年, 国内生产总值比阶段初期的1985年增长4倍多, 主要产品有拖拉机、电动工具、阀门、铝活塞、菜刀、钢

27、桶等。 (3) 19921996的发展阶段。这是永康工业发展最快的阶段。表现为企业数增长迅速,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 企业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企业开始走向现代化, 自建标准厂房和购置新设备、聘用和培养科技人才。相当的企业走出住宅, 走向工业区。 (4) 1997后的二次创业阶段。永康经济出现独特的现象, 保温杯、电动工具、滑板车、防盗门、摩托车及配件、农用运输车、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都曾经各领风骚, 但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 一般一二年。其中保暖杯最为典型, 从1995 年4 2 本案例根据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编写。 月保暖杯刚进入市场, 第二

28、年的2 月就因保暖杯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产量急剧下滑(仅为高峰期的1 /8)。新产品一旦推出, 模仿的同类产品很快就会出现。但总体上,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了一批以大公司为龙头的生产企业, 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同时工业集聚程度提高, 逐步形成“一园(五金科技工业园)带动、十区并建”的经济发展平台。 永康已经形成以五金为特色的块状经济, 五金工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高达90%以上, 占GDP的60%左右, 占财政收入的80%左右, 从业人员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50%左右, 全市的工业除化工外, 其他产业都与五金产业紧密关联。 永康的五金行业无论是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还是实现产值而

29、言, 都位居第一(表1) 。永康的五金生产已处在从传统日用小五金向现代装备机械制造大五金的转变过程中。2001年底止, 永康五金业以金属制品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为主, 这两个行业的主要产品有手工工具、钢桶等金属包装物品、防盗门、不锈钢制品、剪刀等日用金属制品、柴油机及其配件、锻压设备、电动工具及其配件、阀门、链条、齿轮等。目前永康已经形成了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小家电及厨房用具、不锈钢制品, 防盗门、电动自行车(滑板车) 、汽摩配等八大支柱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 五金行业在企业数量和产值上都占了整个工业的90%左右, 其中八大五金行业的工业产值占整个五金行业的75%以上。八大五金行业中又以

30、有色金属、电动工具、电动车、汽摩配等行业的产值最高, 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永康市五金业在工业中的地位 五金行业生产单位数 五金行业就业人员 五金行业投五金行业营业收入资金占企入占全部工业企绝对值 占全部工绝对值人 占全部工业业 业全部投入业营业收入比重(个) 业单位数人员比重(%) 资金比重(% ) 比重(% ) (% ) 100208 81.58 83.7 8331 76.1 85.86 资料来源: 永康市统计局(2006) 。 表2 永康市八大五金行业的企业数和产值情况 2005年 2007年 项 目 企业个数 工业总值 产值比重 企业个数 工业总产产值比重 (个) (万元) (% )

31、 (个) 值(万元) (% ) 规模以上工698 3223997 100.00 850 4660489 100.00 业企业总计 五金行业合630 2887304 89.56 781 4216075 90.46 计 八大五金行445 2457384 76.22 527 3558104 76.34 业小计 1电动工具行88 355459 11.03 102 529609 11.36 业 2衡器行业 5 25448 0.79 6 48593 1.04 3有色金属行47 676594 20.99 59 755232 16.21 业 4小家电及厨54 135218 4.19 60 241174 5.1

32、7 房用具 5不锈钢制品59 203203 6.29 79 305359 6.55 行业 6防盗门行业 32 322949 10.02 42 623597 13.38 7电动车行业 77 334311 10.37 81 377653 8.11 8汽摩配行业 83 404202 12.54 98 676887 14.52 9其他五金行185 429920 13.34 254 657971 14.12 业 非五金行业68 336693 10.44 695 444414 9.54 合计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永康市统计局。注: 由于规模以下(即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 企业的统计数据较难获得,并且从2004年开始, 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已经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 /3,所以用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 二、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1.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 永康市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5 年全年的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1.2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1.1%。全市有自营出口实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