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4.65KB ,
资源ID:27182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18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史隋宋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史隋宋复习.docx

1、中国史隋宋复习大索貌阅:鉴于南北朝以来,百姓为逃避赋役,或诈老诈小,或依托豪强,或潜逃流亡,脱离户籍的情况,开皇五年(585),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年龄和体貌特征,检查户籍,发现隐瞒不实者,地方官就要判罪。输籍定样:颁布“输籍之法”,国家按财产的多少,划分户等,作为定样,颁布全国,然后再规定各等民户所应负担的赋役数量,并从轻定额。目的在于同豪强地主争夺剥削对象和劳动人手。杨坚: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580年,北周宣帝死,静帝年幼。在汉族官僚地主郑译、刘颎等的支持下,杨坚以太后父身份辅政,诛杀周室诸王,于581代周称帝,国号隋。杨坚从矫诏入宫辅政到篡周建立隋朝,前后不到10个月时间,后

2、人称其为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科举制:A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由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1905年废止。(辞海)B为隋代通过考试选拔人材的制度。魏晋以来,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材,由是导致门阀世族垄断朝政。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故在开皇末年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3、。隋代的考试制度,除有秀才、明经科外,炀帝时又加了进士科;进士只试策,明经除试策外还试经。这两种科目都适应了一般士绅的要求,通过考试,即可入仕。由是就算是一般庶族寒门,只要有才就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中。后来唐代进一步完善科举制,起到奖拔寒庶、抑制门阀的重要作用。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鼎盛期是在北周和隋朝,至唐已走下坡路,到武则天时期,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相继被贬杀害,标志着控制了中央政权一个多世纪的关陇集团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贞观之治:太宗即位后,总结了隋朝短命而亡的教训,真切认识到

4、君民好比舟和水。他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注意节俭,为政谨慎。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之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这样就使得贞观期间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开元年间,由于玄宗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经济逐渐繁荣,国力极为强盛,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阶级矛盾都有所缓和,政权稳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唐朝由此进入了富强繁荣的历史时期。永徽之治: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李治继位,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628-683)。总体上看,永徽之治是贞观之治的继续。高宗多病,朝政把持在皇后武则天的手中。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这在制

5、定政策、任免官吏和处理阶级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文化得到振兴。安史之乱:自742年(天宝元年)到820年(元和十五年)的79年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变时期。这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形成了藩镇割据;宦官势力滋长,宦官专政成为唐皇朝的重要问题。此后,藩镇林立与宦官专政的问题继续发展,朋党之争与南衙北司的斗争渐趋激烈,终于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王朝最终走向了没落。藩镇割据:唐初藩镇仅统辖所属各州的甲兵。后逐渐掌握了地方的财政军大权。安史之乱后,中央力量大为削弱,唐王朝被迫以魏博、成德、幽州三镇分授安史旧将为节度使。他们在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形成河朔三镇割据势

6、力。节度使职位往往父死子继,或为部将承袭。其后,淄青、淮西等亦纷纷效仿,到9世纪初,藩镇发展到四十几个,藩镇割据局面形成。藩镇间或互相攻占,或联合反唐。唐王朝虽屡图削弱藩镇势力,但收效甚微。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人民遭受兵祸,社会生产亦受到严重破坏。至北宋初,解除藩镇兵权,藩镇割据局面始告结束。宦官专权:自穆宗到昭宗八位皇帝,有七位是宦官所立,唯有敬宗一人是正常登基,却又死于宦官之手。也就是说,朝中制定国策、赏罚朝臣,任免将相,甚至皇帝的生杀废立都取决于宦官。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南衙北司:唐代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称为南衙,由宦官掌握的各种机构称为北司。朝官和宦官的斗争称为南

7、衙北司之争。南、北本是由于这些机构在宫城和皇城中的位置而得名。宰相议政的政事堂及中书、门下二省在宫城内南部,尚书省及六部、九卿、三监则在宫城之南的皇城内。宦官的机构内侍省本在宫城的西南角,但宦官出入宫掖,常在宫城北部。但后来宦官的权力逐渐增强,于是朝廷设立了许多由宦官掌握的使职,通称为司,故有北司之称。永贞革新:唐统治阶级内部反对宦官集团的斗争。贞元21年正月,唐顺宗即位,他重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重用韦执谊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采取了一系列打击 宦官势力的措施。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俱文珍等人发动

8、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即唐宪宗。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改革历时100余日,以失败而告终。 甘露之变: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宰相李训等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集团。他们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前往观看,谋加诛杀。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仇士良等劫文宗回宫,捕杀李训、郑注等人,株连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周世宗改革:周世宗柴荣,后周二代皇帝。世宗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抑制寺院经

9、济 ;军事上,整肃军纪组成了精锐的中央禁军。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改革顺应当时形势,对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为后来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长庆会盟碑: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衰败,边防空虚,吐蕃乘机骚扰,甚至一度攻陷长安。9世纪初,吐蕃因频繁的战争和内部的变乱而逐渐由盛转衰。为了摆脱困境,吐蕃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遣使向唐求和,缔结友好盟约。并于823年在逻些(拉萨)建立了长庆会盟碑(也叫唐蕃会盟碑)。用藏、汉两种文字铭刻盟文,强调汉藏两族要“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表达了汉、藏两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两族历史上一件珍贵的文物。 羁縻州府:唐、宋、明各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

10、地方行政单位。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官,世袭。这些羁縻府州的首领管辖原来部落的领地,保持原有的称号与权力,并自行处理本部族内部的矛盾,同时,羁縻府州不必承担赋役。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鉴真:(698-770)唐朝著名的律宗大师。他应学问僧荣睿、普照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经历了5次失败后,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影响。鉴真侨居日本十年,并留下鉴真上人秘方一卷,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杰出的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贞观元年西行,

11、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到达天竺 。带回了天竺佛经600多部,回国后,译出佛经75部,共1335卷。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138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 。是今天研究中亚、南亚历史的珍贵资料。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由宰相杨炎建议推行的新税法。即将过去租庸调法的以人丁为本、以均田制为基础原则改为以资产为主量贫富差距征收的原则,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实质上就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不再区分土户、客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

12、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对五经的思想及内容做出标准统一的解释。它严格遵守“疏不破注,注不违经”的传统,在原有注文的基础上,加以诠释。完成了五经内容和思想上的统一。此后,科举考试要根据它来答卷,不准自由发挥。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惠能:唐高僧,佛教禅宗(南宗)之开创者,又为禅宗第六祖。本姓卢。世居范阳(郡治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据说原为樵夫,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始发愿学佛,投入禅宗第五祖弘忍门

13、下。曾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偈,表示对佛理的体会,弘忍大为赞赏,授其禅法,付与法衣,此即“继承衣钵”之出典。后于韶州(州治今广东韶关市)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后人称其学派为禅宗南宗,为禅宗正系。死后,弟子法海等汇编其言论为六祖坛经。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两次遭贬。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原道、进学解、师说、张中丞传后序

14、、祭十二郎文以及诗歌山石、石鼓歌、调张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名篇。有昌黎先生集。李翱: 唐哲学家、文学家。字习之。谥文。哲学上受佛教影响颇深。所著复性书,糅合儒、佛两家思想,认为人性天生为善,提出以“正思”的方法,消灭邪恶之“情”,以达到“复性”而成为“圣人”。曾从韩愈学古文,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所作来南录,为传世很早的日记体文章,文风平易。著作有李文公集等。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进士。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多

15、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有散文捕蛇者说、封建论、三戒、永州八论以及诗歌江雪、渔翁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说、天对等。所著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治河北定县)。贞元间联登进士、宏辞二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迁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又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插田歌、竹枝词及柳枝词等组诗,富有

16、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在哲学上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反对“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所著有刘梦得文集。刘知几:刘知几,唐代史学家。永隆年间以弱冠举进士。开元九年,六十岁时被唐玄宗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不久去世。有史通传世,对中国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评,是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他指出史家必须具有史才、史实、史学。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进士。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建议十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其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这些措施大部分被宋

17、仁宗采纳。史称“庆历新政”。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就失败了。他被贬出京城,后病死。谥文正。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进士。仁宗时即上书变法,未被采纳。神宗即位后,熙宁二年(1069)拜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推行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等新法。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变法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八字军:南宋初河北河东地区人民组织的抗金义军。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王彦率抗金部队入太行山因面部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或作誓竭心力不负赵王)八字而得名。其后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十九寨义军相继加入人数发展至十馀万多次击败金兵。其

18、中一万多人后由王彦率领南下受宗泽等人节制抗击金兵屡建战功。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所订合约。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促真宗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宋军坚守辽军背后城镇,又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射死辽大将。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真宗主和,先通过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又遣人赴辽营谈判,终于在1005年与辽订立合约,由宋每年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海上之盟:宋金出兵以长城为界,金攻中京大定府,宋攻燕京析津府;灭辽后燕云诸州归宋,宋朝把原给辽朝的银绢如数转给金朝。双方均不能与辽讲和。 绍兴和议:向金称臣,金则册封高宗为“大宋

19、皇帝”,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向金纳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宋金东以淮河中流,西到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半给金。隆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改为与金约为叔侄之国;疆界与绍兴时同,宋军放弃收复的地区;改南宋给金朝的岁贡为“岁币”,减为年支绢二十万匹,银二十万两。各减了5万两、匹。嘉定和议:南宋与金由叔侄之国改称伯侄之国; 边界与绍兴时同,金军放弃新占的大散关以南地区;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宋另外给金“犒军银”30万两。猛安谋克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其首领称为猛安谋克。猛安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变成平时出猎,战时作战

20、的组织。阿骨打即位第二年,规定以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以后,凡诸部来投降,都用猛安谋克名号授给其首领,以统率部人。金熙宗以后成为集军事、生产、地方行政于一体的封建化组织。金宣宗南迁后,此制度瓦解。 勃极烈制度:勃极烈,金初官号。长官皆称勃极烈,女真语意为管理众人,最高者为都勃极烈,次为谙班勃极烈,其次为国论勃极烈,有时左、右并置,即所谓国相。阿骨打称帝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同辅政。这种制度下,皇位一般是兄死弟及。金熙宗即位后勃极烈制度被废止,皇位改为父死子继。清改称勃极烈为贝勒,是爵名。岳飞: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靖康元年投军抗金。1129,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率

21、部袭扰金军,多次获胜,并收复建康。1133,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等郡。次年岳飞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十年,宗弼毁约南进。岳飞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秦桧却向金乞和,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 思考题1. 评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太宗即位后,总结了隋朝短命而亡的教训,真切认识到君民好比舟和水。他体谅老百姓的疾苦,注意节俭,为政谨慎。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之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这样就使得贞观期间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2. 简述武则天。太宗纳其为五品才人。(驯马)651年高宗招其入宫,次

22、年拜为二品昭仪。655年成为皇后据旧唐书高宗纪载:“上每上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690年登上皇位,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 武则天为什么能够登上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呢?唐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儒教束缚的相对松弛;胡族遗风的影响;武则天自身的能力;(1) 修氏族志(2)颁布禁卖婚诏 (3)完善科举制度4. 评述唐玄宗与开元盛世。710年,李隆基便与姑母太平公主联合,策动羽林军攻入玄武门,杀死韦后、安乐公主、上官昭容及其党羽,复立睿宗李旦为皇帝。睿宗即位后,李隆基为皇太子。712年(延和元年)7月,睿宗退位,李隆基

23、即皇帝位,史称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玄宗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经济逐渐繁荣,国力极为强盛,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阶级矛盾都有所缓和,政权稳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唐朝由此进入了富强繁荣的历史时期。 5. 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均田制破坏;玄宗后期的腐朽统治;府兵制的破坏以及节度使势力的增长;唐中央和地方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影响:“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影响极为深远:使广大人民,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北方经济遭到了大破坏,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百姓穷困不堪;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千里萧条”。从此,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王朝从此在民族斗争中由

24、进攻转为退守。它使唐朝边防空虚。为了平叛,边防军不得不调往内地,吐蕃等少数民族乘机而入;安西四镇及陇右、河西走廊之地尽失。从此,唐朝不仅在西域的力量大为削弱,就连关中也不能确保无虑。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它打破了唐朝的统一。此后,不仅河北、山东、列镇相望,即腹心之地亦分裂于方镇。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势力不断扩大,战乱频起,生灵涂炭。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王朝逐渐衰微了。6. 简述唐代开放风气形成之原因。唐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儒教束缚的相对松弛;胡族遗风的影响;7. 简述唐代南衙北司的斗争。中国唐代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称为南衙,由宦官掌握的各种机构称

25、为北司。朝官和宦官的斗争称为南衙北司之争。南、北本是由于这些机构在宫城和皇城中的位置而得名。唐朝后期,由于宦官专权,稍有作为的皇帝,往往想利用朝官压制宦官,宦官因之伺机反扑,南衙北司的对立由此形成。在唐代后期曾发生过多次南衙北司之争,如顺宗时的永贞革新、文宗时的甘露之变永贞革新:唐统治阶级内部反对宦官集团的斗争。贞元21年正月,唐顺宗即位,他重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重用韦执谊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采取了一系列打击 宦官势力的措施。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即唐

26、宪宗。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改革历时100余日,以失败而告终。 甘露之变:唐文宗大和九年( 835 )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事变。文宗即位后,起用李训、郑注为相,企图惩治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于紫宸殿时,金吾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欲诱使专权宦官仇士良等前往观看。李训等本想以观看甘露为名,将宦官诱至金吾仗院,一举而歼灭之。但因所伏兵士暴露,失败。李训、郑注等人被杀并遭族诛。文宗因此郁郁而死。史称“甘露之变”。此后朝中君臣再没有组织起

27、类似的对宦官的抗争。8. 评述唐代的朋党之争 唐中后期,朝官结党,斗争激烈。其中最典型的是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唐后期朝官内部历时最久、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次朋党之争。这次党争源于唐代科举和门荫取仕的两种不同途径。其中牛党首领李宗闵和牛僧孺是科举派的代表,李党的首领李德裕和郑覃则是门荫派的代表。两党斗争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制举考试发端,直到唐宣宗大中初年结束,历时近40年。双方围绕选官制度、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等关系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各持己见,互争高下,各有曲直。但从李党首领李德裕辅佐武宗时裁抑宦官、打击藩镇和禁断佛教等为政举措来看,他不失为一个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只是由于朋党积习太深,使他的政

28、治才能受到了限制。9. 简述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是封建国家对土地占有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始实施,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弛,前后约三百年。 隋朝均田制的特点:其一,百姓成丁和入老的年龄其二,妇女、奴婢及耕牛的授田其三,官吏依品级授田唐均田制的特点:明确取消了奴婢、妇人及耕牛受田,内容更为详备,土地买卖限制放宽。从北魏至隋唐,历代所颁行的田令中,都有关于土地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买卖的规定,不过唐以前规定比较严格,只允许卖永业田。而唐代均田令明确规定了官吏和庶民在一定条件下,各类田地都可以买卖。这

29、是北魏以来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在法令上的反映,它反过来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均田制的作用: (1)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10. 简述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及其作用。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唐代科举中最常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经。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解元)、会试(会元)和殿试(状元)。作用:扩大了选取人才的范围 ;选举权悉归朝廷;打破了士族门阀的限制 。(一)隋朝,形成时期(1)隋文帝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

30、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二)唐朝,发展完善时期(3)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4)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试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5)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三)宋朝,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6)北宋时期,严格了科举考试的程序,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增加。 (7)北宋中期,废除死记硬背的科目,进士科不考诗赋,考经义和实务科。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 (四)明朝,鼎盛时期(8)明朝设“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思想。(

31、五)清朝,灭亡时期 (9)清代灭亡。 1905清政府废科举 作用:科举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把考试读书做官三者联系起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打破了士族门阀控制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文化发展。但是科举制度也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进步。11. 简述唐代的庄田其一,田庄生产者的不同。东汉田庄内的主要劳动者是对豪强地主依附性很强的宗族、宾客、徒附和奴隶。南北朝田庄的生产者主要是世袭性农奴(部曲、佃客),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奴隶。唐代田庄里的庄客和雇农,都属于契约性,他们身份上已非世袭,有较多自由,除寺院庄田外,没有奴隶劳动。其二,土地占有制大地主

32、占有土地的世袭性和牢固性,比前代大大削弱。唐代放宽了土地买卖的限制,一方面有利于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但也对地主占有土地发生了影响。唐前期土地的转移已经较前代加快,安史之乱以后,田产权的变易更加频繁。其三,地租形态不同。地租中国封建社会中租佃契约关系,据现有文献考察,最早出现于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租形态(实物、货币)唐代都已出现,这与东汉、南北朝时期以实物地租为主是不同的。其四,田庄发展与农民起义。土地越来越集中于田庄主手中,对佃客和雇主进行残酷剥削,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田庄这种土地占有形态,中唐以后成为主要占有形态,土地过分集中,因而唐末农民大起义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唐代地主经济的一个重要经营方式是设庄经营。田庄在唐代社会生活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