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7.44KB ,
资源ID:272726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27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大学管理提升班培训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大学管理提升班培训心得体会.docx

1、北京大学管理提升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9月3日至10日,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人力资源部的组织安排下,基投公司与建投一水、建投钢构共同组织学员到北京大学参加管理提升研修班学习。期间收获颇多,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是重温少年求学的美好岁月,二是感受北大校园的学术氛围,三是补充管理工作的知识储备,四是寻回干事创业的动力激情。一、重温少年求学的美好岁月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自学习生涯初始,北大清华一直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苦读一十二年,历经学海无涯,终于也没有能够考取这两所中国教育殿堂里的最高学府。于是,逐渐将幼时北大清华的梦想埋入心底,转而放开胸怀去迎接那些我们能够企及的大学的繁花似

2、锦。毕业多年,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差旅赴京,期间忙于评级、发债,奔波于金融寡头林立的西城区,却也无暇造访这片海淀区的学术净土。参加这次研修班学习,让我终于“圆梦”。在北大学习期间,行走在林荫道,忽然就回到了当初在高中三年和在西南财大求学的岁月,这么多年仿佛毫无目的,只是执着地去读书上课,去获取知识的那份单纯的执着的涌上心头,突然觉得如今的工作和辛苦都显得如此地纷繁复杂和毫无头绪。离开学校的这些年,我们失去了当初的那份单纯的执着。二、感受北大校园的学术氛围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

3、京大学这所古朴的校园中始终孕育着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前沿的改革理念,蔡元培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文化传承至今。漫步校园,也确实被北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前沿的思想所浸染。它既是当下遍布全国最火热的“小黄车”的发源地,又仍保存了燕京大学博雅塔、未名湖的古朴典雅。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北大尊重历史又开拓创新的双重性格。在北大校园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校园中随处可见已年过古稀、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的老师,还有就是器宇轩昂的学子们。北大学子和老师们身上都有一股学术气,沉谧安静,仿佛都胸有丘壑,眉宇间透露着专注,让人不忍打扰。本次研修班中有幸专门请到萧琛和李建华两位教授为我们讲授科学发展和中国梦、

4、“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两位老教授对课堂纪律都要求极其严格,按说我们这些工作多年的同事们都会难以适应,但教授的课题内容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一堂课的内容,就让我们把当前国家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前因后果讲述清楚,学员们全过程都沉浸在老师精彩的授课内容里,不知不觉便是半天,直到老师离堂都还意犹未尽。这就是北大教授的学术水平和授课魅力,这就是北京大学的学术氛围,让我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不亦乐乎。三、补充管理工作的知识储备“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一直以为这句话说得是考试临时抱佛脚。工作以来,关于理论学习最大的体会是,大学给予我们的,不止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态度和解决利用知

5、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譬如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就是教会我们用新的知识构成的方法论去指导实践,用经济学思维去解决问题。我一直将自己能够理解这层道理而欣然自喜,却对学习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不置可否。工作七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践也在不断提升,却才真正理解“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之前一直从事企业投融资管理相关工作,自认专业能力不差,但金融行业的专业细分、政策变化和创新思路让我随时感觉到知识短缺、力不从心。后面根据公司安排我又负责董事会办公室,更加发现自己当初积累的那点工商管理和发展改革的知识储备难以应付,颇有黔驴技穷的羞愧感和紧迫感。通过参加本次北京大学的研修班学习,萧琛教授战略大格局

6、:“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解读、李建华教授科学发展和中国梦、郑栩建教授大型国企竞争战略与管理新思维三门课程让我狠狠地补了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的一课,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好像突然贯通了“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这“任督二脉”,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把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同时,董明、张元鹏、黄俊立三位教授也分别从企业领导力提升、财务管理和内控、风险投资和资本运营三个专业方向为我们进行高水平、高层次的授课,进一步补充了我在相应专业的短板。当然,通过上课,我也更加认识到,原来真正的高水平、高层次的教授都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是绝对的实践派和实干家,远非我们之前印象中的空有一身

7、理论知识的“空想家”。同时,我也明白,单单通过几天的学习远不足以真正弥补知识短板,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学习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必将上下而求索,方能有所得有所为。四、寻回干事创业的动力激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北京五环的海淀区,除了了高等学府的汇集地,更是中国科技人才的汇集地,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就坐落于此。培训的这几天,除了漫步校园,我最爱的就是沿着中关村的高楼大厦到处走走看看,回到最初的梦想,好像也曾期盼着能有朝一日能到北京上海的高科技大企业工作。然而,毕业后,屈服于现实和长辈的压力,竟来了昆明。现实总是磨平年轻人的菱角,却不能破灭梦想,这其中的不甘和扼腕叹息这么多年都

8、还没有完全平复。学会融入成为了我这么多年工作之余的主题,包括安家,包括娶妻,更不断地去调节,去适应。其实,也并不难。正如“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昆明,更像是一座你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现在的我,已经把昆明当成了故乡,算是适应了,却也沾染了这座城市的随遇而安和“不消慌张”的“恶习”。云南人都是“家乡宝”,这是环境的必然。昆明的节奏,真的太慢了,闲散的政府部门一支烟就是半天,僵化的国有企业一趟外出就是一天。刚毕业的我走路带风,现在的自己,稍有空闲,步调中就不自主地带着散漫。然而,北京的中关村,却从来通宵不眠。“当聪明的人比你更勤奋努力,你还拿什么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思考那个曾经困扰我多年却又已经完全遗忘的问题。我的那些大学同窗,那些学长学弟们,大多拼搏在北上广的一线城市,用尽心血在努力地成长,多年以后,他们有的已经成为行业精英,有的早已经赚足了第一桶金,但是,他们从来不曾停下脚步。反思自己,读书时期从来品学兼优和班长光环早已褪去,我甚至毕业多年都不敢跟曾经最亲密的同学深聊,深怕暴露了自己的落后,想想也是满满的辛酸和苦泪。好了,就说到这里,努力,不管身在哪里,唯有努力,才能成长,唯有不懈的努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6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