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95.97KB ,
资源ID:27493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49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1、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攀枝花市20172018学年度(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历史1、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2、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生产工具不断创新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D传统农业精耕细作3、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

2、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A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4、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5、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6、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

3、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7、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 B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中国成为外商的原料产地 D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8、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

4、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9、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C.D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群众性经济建设运动兴起C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0、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施行的生产队在全省占比854%。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调查报告说:“责任田是目前经济困难地区增产粮食的最好办法。”这说明A安徽最早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决策层尝试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C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并未改变 D责任田措施基本克服了平均主义11、下面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生活资

5、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开始恶化 B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C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 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12、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3、下面是近现代中国某时期择偶标准(部分要素)差异统计表(单位:%)下列选项表述正确是项目 年份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48

6、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改革开放后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B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更加自由C文革时期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D近代社会国人的素质普遍较低14、下图是20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A传统与现代交融B中式与西式对垒C文明与落后冲突D乡村与城市同步15、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

7、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16、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17、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

8、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18、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美国经济面临崩溃。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新政”诺言,借此结束经济大萧条,结果以压倒性优势当选。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现实依据是A. 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 B.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C. 苏联的计划经济经验 D.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9、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

9、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20、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A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B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D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21、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 B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C

10、实行余粮征集制 D为减耕的农民提供补贴22、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23、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与亚投行的宗旨类似的机构是24、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

11、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一带一路”这一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是因为A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B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D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25、(25分)工业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

12、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清时期,“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

13、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5点任意4点,共8分)(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9分)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

14、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设想的合理性。(6分)不同: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4分)合理性: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没有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重工业会后劲不足;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没有重工业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也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国防也会没有保障。(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今中国进行工业化建

15、设应注意的问题。(2分)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算起,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国际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的基本准则。工业革命以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再到分散化发展的变化趋势。 摘编自王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探索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国际贸易主要倡导国的三种变化趋势,任选一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示例一:工业革命后至一

16、战前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是英国。(4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8分) 示例二:二战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是美国。(4分)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两极格局下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通过对西欧、日本等地区经济的扶持和控制,扩大对外贸易。(8分) 示例三:两极格局瓦解前后,多

17、个国家积极倡导自由贸易。(4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推动国际贸易格局的变革 ;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8分)(以上三种答案任答其一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亦可同等得分)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 1945年英国陆续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国民救济法”。这些法案使英国基本上建成了一套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退

18、休、医疗、失业、工伤事故保险等。 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资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享受。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和各种地方税收。社会福利开支已经占各国财政收入的12到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摘自姜霁青当代西方“福利国家”政策析评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7分)内容:通过立法手段建立和保障社会福利制度(2分);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覆盖面广泛(2分);社会福利经

19、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和各种地方税收,占各国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3分)材料二 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据10月9日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超级懒虫” 提尔里日前竟不知羞耻地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2006年出版,下图),披露他的“懒虫秘诀”。此书刚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并在法国引发争议。(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福利只是养懒汉,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4分) (观点明确,并予以说明)材料二所讲的是提尔里24年不工作,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过着滋

20、润生活,但不能说中国不应建设成福利国家。高福利确实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劳动的热情,但不能否认福利制度在刺激消费、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还很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显得特别重要,当然中国也应时刻警惕高福利的消极作用。(观点必须明确1分,说明3分)(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全面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4分)评价一般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才能够客观、全面。福利制度有助于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

21、-5 BBCAB 610 DDCAB 1115 CBAAB 1620 ACCAA 2124 BDCB25、(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性分工明确;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5点任意4点,共8分)(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6分)(3)不同:苏联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

22、调发展。(4分)合理性: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没有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重工业会后劲不足;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没有重工业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也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国防也会没有保障。(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4)问题:注重传统手工技艺和精神的传承;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结构,关注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任意两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26、(12分)示例一:工业革命后至一战前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是英国。(4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雄厚的经济

23、实力;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8分) 示例二:二战后,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是美国。(4分)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两极格局下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通过对西欧、日本等地区经济的扶持和控制,扩大对外贸易。(8分)示例三:两极格局瓦解前后,多个国家积极倡导自由贸易。(4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推动国际贸易格局的变革 ;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8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