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005.50KB ,
资源ID:27600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60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doc

1、武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武汉工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武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班级:01班姓名: 许博文学号:10030401202012年 8 月 1日一, 调查背景 武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全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我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56处,其中国家级4处(八七会议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南洋大楼,武昌起义军政府-红楼,盘龙城遗址),省级51处,市级104处,区级87处,分属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物、石窟石刻五个类别。这些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构成我市历史资源的主体

2、内容,是我市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支柱。1986年12月武汉市正式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史城之后,我市在制订的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历史特色街区、风景名胜区都纳入保护之列,使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加了许多新内容。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其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魅力武汉武汉的历史文化二, 调查类容武汉作为辛亥革命首义第一枪的事发地点,自然留下了很多经典抑或珍贵的历史遗迹还有历史文献,因此我这次次调查的主要地点就是有名的起义门旧制,阅马场红楼,孙中山纪念

3、铜像和辛亥革命博物馆等近代历史遗迹,当然还少不了武汉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而主要的调查类容就是武汉作为辛亥革命首义第一枪的事发地,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和事件发生的起因后果三, 走在武汉第一站湖北博物馆湖北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前身可追溯到湖北省人民科学馆,几经变更之后,形成如今的湖北省博物馆。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其中

4、以出土文物为主,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并且,一部分器物即使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里我也找到了许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器物,向人们详细的展示了那个动乱时期的武汉和那段历史的具体时间。第二站武汉博物馆 参观完武汉博物馆,我又来到武汉本土特色的武汉博物馆,相比省博物馆来说,武汉博物馆更加详细的讲述了武汉3000多年来的历史,也更详细的叙述了首义第一枪。武汉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文物包括了青铜器、玉器、台、印章、鼻珐琅、陶瓷、书画等诸多门类的珍贵文物。现有藏品 5 万余件,展出各类精美文物 2000 余件。其

5、中:既有清宫的御制秘器、也有历代名家高手的杰作;有考古研究价值极高的出土文物,也有工艺精湛的传世珍品。在这里我找到了更多更珍贵也更加详细的辛亥史,因此这里是了解武汉历史,了解辛亥史的不二地点。第三站辛亥革命博物馆如果说省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地域的发展史的话,那么辛亥革命博物馆讲的就是辛亥革命历史和在武汉的种种事件。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而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馆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广场北端,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

6、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

7、,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经过建设和发展,这里已然并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心及其史迹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中心、陈列展览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并已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点。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湖北省文化部门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写馆名。近20余年来,辛亥革命博物馆对其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征集收藏辛

8、亥革命文物200余件,收藏专业图书资料和历史图片资料分别数以千、万计。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1995年,辛亥革命博物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

9、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该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布置于本馆院内西配楼。展览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展览内容上分七个部分,形式上又分九个展区(包括序厅)。内容上环环相连,有历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式上又各自相对独立,以别具的特色营造整体的美感。第一部分: 清朝末年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

10、;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以收藏辛亥革命时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关的文物见长的专题性博物馆。20多年来,本馆同人筚路蓝缕,四出奔波,广事搜集,已收藏文物数千件。部分已在本馆展览中展出。本馆保护收藏文物可分两类:一是不可移动文物,一是可移动文物。本馆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它是中国第一个共和政权的诞生地。1961年,旧址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中,以民元前后文物居多,其中尤以“辛亥名人字画”、“共和纪念瓷器”和“近代名人家谱”各成序列,颇具特色。第四站起义门旧制 起义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

11、辛亥革命的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起义门, 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位于武昌城内区首义路起义街,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参加起义的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义部队的战斗。城门高7.1米,宽5米。城门上有重檐歇山顶城楼,朱柱青瓦,斗拱飞檐。1981年略依旧制重修城楼,城楼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顶式两层建筑,朱楹华确,颇为壮丽。檐下环以朱红廊柱30根。半圆形城门高5米,城门上方新嵌长方形石额,刻“起义门”三字,为叶剑英元帅亲笔手书。登上

12、城楼,远眺洪山,丛林蓊蔚,禅院清幽;近览紫阳湖公园,亭台错落,柳丝飘拂,别有一番韵味。在这里,我亲手摸了下这面有点厚重又有点压抑的城墙,虽然说是后人修缮的城墙,但入手的触感依旧那么的有历史感,令人似乎飞跃100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民族伟大奋起反抗的时代,心潮澎湃。第五站阅马场红楼及孙中山纪念铜像 很遗憾,由于场馆限时限人没有进去,实在汗颜。但是在门口瞻国父的铜像亦豪情万丈,对那时的中国先辈敬仰万分,来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我充分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战斗历程,并对他为中华民族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孙中山先生一心救中国的爱国情怀和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13、,时时在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我国伟大历史人物的熏陶,更是体会到了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通过参观更加激发了我们奋发向上,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四 结束语武汉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先民以其勤劳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璀璨的精神宝库,虽然看到的只是武汉历史的冰山一角,但都是精髓,足以能表现出武汉古代以及近现代灿烂的文化。在我看来,文物不在于有多少,在乎的是他们能让我们记住先民聪明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这些就足以让我们自豪。只有这样,我们的名族永远不会衰落,相反我们会更加自信地改造世界,从而让我们的名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青年朋友们,希望在于奋斗,未来在于行动。祖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祖国的昌盛系于我们一身。我爱它美好的未来,因为那将是我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青年朋友们,我们这一代注定是伟大的一代,伟大之所在,就在于我们身上有一根祖先留下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参考文献辛亥革命博物馆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孟华平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冯天瑜首义精神耀千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