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27.09KB ,
资源ID:2763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6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组织文化评价量表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组织文化评价量表文档格式.docx

1、E.Quinn为代表的定量研究学派。Rousseau(1990)归纳前人研究,认为主要是收集数据的方法影响着研究结果1。Delisi(1990)认为有两类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第一类近似于定性方法,第二类近似于定量方法。Sackmann(1991)对研究文化的方法进行了权威综述,认为研究方法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局外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类是以局内人的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Evered & Louis,1981;Fetterman,1989)。Langan- Fox(1997)认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测量OC的两种主要方法,定性研究往往要嵌入到情境中,需要精心的

2、解释;而定量研究与具体情境无关,使用的是预先确定的标准2。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间存在许多争议,支持定性方法的学者认为定性方法可以提供深入且整体的观点,定量方法则难以做到,并且很容易受到理论基础、样本选择、分析工具的影响;支持定量方法的学者认为定量方法更科学,减弱了主观因素和情景因素的影响,定性方法则常受其干扰,并且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定量研究是在OC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测量、诊断和评估OC的模型,研发出一系列量表,对OC进行可操作性、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在理论基础上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设计量表,使用量表收集数据,最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定量研究的关键是量表和统计分析(韩巍、张含宇,200

3、3),量表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只有解决好量表问题,才能更科学地研究OC2。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尝试开发测量OC的量表,渴望为OC研究提供科学的工具。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起步晚,1991年英国的JAI出版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才真正地引起人们对OC量表的关注。但在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已开始尝试开发量表,并且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进步。Cooke和 Lafferty(1983)认为可以通过测量与组织成员共享的信仰和价值观相关的行为标准和期望来评价OC,设计了组织文化清单。Wallach(1983)指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规范和信仰可以通过官僚文化、创新文化和支持文化来描述,设计了测量量表3。G

4、laser、Zamanou和Hacker (1987)开发了组织文化测量量表,该量表是较规范的测量量表4。Hofstede (1990)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避免不确定性和男性特征四个维度,设计了文化测量量表5。Kotter和Heskitt(1992)设计了测量组织文化力量指数的量表,用于研究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OC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Post和Coning(1997)开发OC测量工具,其目的是洞察组织成员的规范和态度。DuBois和AssociatesInc.(1997)出版了一套包括七个方面的OC测量和优化量表。Goffee和Jones(1998)构建了双S

5、立方体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四种评估OC的工具。Denison7、8开发了Denison组织文化测量量表,通过测量相容性、连续性、适应性和使命感四个文化特性来评估OC。这一时期开发出了许多OC量表,OCAI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由于OCAI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经过了大量的实证检验,逐步发展成为该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量表之一。二、OCAI的理论基础OCAI的理论基础是竞争价值模型(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简称CVF),该模型由Quinn等人(Quinn,1988;Quinn and Rohrbaugh,1981,1983)9构建。早期,CVF被介绍成一个理解组织有

6、效性的框架(Quinn and Rohrbaugh,1981)10,这四类OC受到普遍关注,但在名称上有一些差异。 如在1991年出版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中,除Cameron和Freeman的文化一致性、强度和类型:与效率的关系的名称与之相同外,其余四篇文章均使用了团队文化(group)、层级文化(hierarchical)、发展文化(developmental)和理性文化(rational)。Cameron和Quinn(1998)11声明,文化的名称并非随便选择,而是源于诸多学术文献,他们发现这四种文化与过去研究提出的一些文化非常匹配,因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化命名。CVF是OCAI

7、的理论基础,使用两个维度将OC分为四类,每一类文化强调的内容不同,所具备的特征也不同,这些OC直接决定了组织在多个领域的表现和特性。三、OCAI的设计在竞争价值模型的基础上,Quinn等人设计了OCAI。设计测量OC的量表必须解决三个问题:1、用什么检测指标来测量?2、如何设计检测条目来反映这些检测指标?3、如何计分来反映结果?此部分将依次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OCAI。根据CVF,量表应该可以识别OC倾向于各类文化的程度。在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能反映OC的一些特性作为检测指标。早期,Cameron和Quinn 等人(Cameron and Freeman,1991;Quinn and

8、 Spreitzer,1991)采用四个检测指标:显著特征、领导风格、组织凝聚和战略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来Cameron和Quinn(1998)建议采用六个检测指标,即在原先四个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员工管理和成功标准。运用这些检测指标,必须将其转变为可以回答的检测条目。OCAI将每一个检测指标作为一个题项,即每个题项针对一个检测指标。每个题项包含四条检测条目,四条检测条目分别是对四类文化的描述。OCAI有两种不同的计分方法,一种采用Likert量表法,另一种采用强迫选择法。Likert量表法给出分数范围,要求根据相似程度对每条检测条目评分。Likert量表法每次评分不需要考虑其它答案,但

9、强迫选择法必须同时考虑几个答案。强迫选择法要求将100分分配到每个题项的四条检测条目中,每条检测条目根据相似程度评分,但四条检测条目的总分必须等于100分。虽然略微增加了回答的难度,但Cameron和Freeman(1991)、Zammuto和Krakower(1991)等学者更趋向于采用强迫选择法。Quinn和Spreitzer(1991)专门对这两种评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心理测量分析证明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Likert量表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分析,强迫选择法适于强调四类文化间差异的研究。OCAI以CVF为理论基础,选取反映OC的一些特性作为检测指标,并设计相应检测条目来测试这

10、些检测指标,通过计分结果进行分析。对OCAI的研究和使用发展了该量表,因而早期和近期的量表存在一些差异,但作为一份好的量表,这种完善的过程还将不断延续。四、OCAI的应用一份好的量表必须经过大量实证检验,没有实证数据为基础的量表难以得到认可。OCAI是OC研究领域应用最普遍的量表之一,绝大多数应用研究表明,OCAI具有可接受的效度和信度。由于接受了大量实证检验,OCAI得到一致认可,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大量研究之中。有相当一批与OC相关的实证研究应用OCAI,使用此量表的主要目的是测量OC概貌、探知OC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在特定环境中的最佳OC。应用OCAI进行问卷调查,Yeung等人(19

11、91)12发现文化强度与组织绩效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随文化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OC有显著影响;但是Cameron和Freeman(1991)13调查发现文化的强度、一致性与组织效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然而文化类型却与组织效率有重要联系;Quinn和Spreitzer(1991)9证明Likert量表法和强迫选择法都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发现不同文化对组织和个人均有影响,团队文化和发展文化对生活质量很重要;Lau和Ngo(1996)14发现不同国家的公司倾向于不同的OC,并且证明OC、员工满意和组织承诺有着强相关性;McDermott和Stock(1999)发现文化特征与先进制造技术的

12、运用结果显著相关;Dosoglu-Guner(2001)15发现适应性强的文化增加公司出口意图,而内部导向文化降低出口意图;Stock和McDermott(2001)证明文化与运营战略与先进制造技术运用显著相关,内部导向文化与运用技术的效果负相关,外部导向文化则是正相关;Stepen、Ahmad和Rodwell(2003)16发现拥有不同文化的组织所感知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不同,市场文化显示的有效性最高,并且三分之一的组织显示拥有市场文化;Lau和Ngo(2004)18证明OC在人力资源系统和产品创新间有调和作用;黎群和李海燕(2007)归纳出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具备的OC特征还有很多

13、的研究采用了OCAI,并以CVF为理论基础,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OCAI已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对OC研究做出相当贡献。然而,一份好的量表需要不断检验和完善,OCAI也不例外,未来还有许多工作仍要继续。在使用一份量表时,我们不仅要了解该量表的理论基础、设计原理、使用方法和验证情况,更重要的是,应基于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用量表、修改量表,甚至开发量表。五、在中国使用OCAI的几点建议OCAI引入中国,主要是通过双向翻译途径,量表基本是中文表述的西方量表,几乎没有进行本土化的修订。直接使用西方量表必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等客观环境不同,OCAI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国家;第二,由于

14、受文化、历史等影响造成主观意识不同,不同国家的人对OCAI的理解可能不同。虽然OCAI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量表,但为了提高用OCAI在中国测量组织文化的有效性,对之进行本土化修订非常必要。作者认为修订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检测指标。Quinn等人选用显著特征、领导风格、组织凝聚、战略重点、员工管理和成功标准作为检测指标,从这六个方面可以描述出组织文化的概貌。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释为中心,融合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国人重视关系、公平、道德、和谐这些因素是中国的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加以考虑必然忽视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第二,修改检测条目。首先

15、,直接翻译过来的量表虽然能“忠实”地反映原意,使用的也是比较流行的管理类词汇,但是对于广泛的被调查者来说,一些检测条目难以把握,甚至一些词语因符合中国文化需要而带有导向性。因此,建议根据中国人的理解习惯修改检测条目,更换导向性过强的词语。第三,谨慎选用评分方法。目前主要使用Likert量表法和强迫选择法,Quinn等人更趋向于使用后者(Cameron and Quinn,1998)。作者在中国使用强迫选择法时发现两个问题:首先,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四个选项中分配的分数差距不大,导致测量出的文化趋势不明显。特别是在填写对文化的期望时,不少人把分数平均分配在四个选项中,认为“中庸”便是最佳状态

16、。其次,中国人喜欢“臆断”而不喜“细究”,很少有人去思考五分和十分的差别,甚至相差二三十分也没有充分的理由。由于每个人评分时不仔细推敲分数间的差异,这种模糊性不能很好地支持总分来描述整个组织的文化。因此,不提倡在我国使用OCAI时采用强迫选择法评分。参考文献:1 Shivraj Kanungo, Sanjeev Sadavarti, Yadlapati Srinivas. Relating IT 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 empirical study of public sector units in India J. Journal o

17、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 10: 29-57.2 韩巍、张含宇组织文化研究的方法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3,25(5):50-543 Wallach, E. J. 1983.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al match J.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1983, 2.4 Glaser, S. R., Zamanou, S., and Hacker, K. Measuring and interpret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

18、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87, 1(2): 173-198.5 Hofstede, G., Bram Neuijen, Denise Daval Ohayv and Geert Sanders.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across twenty case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 35: 286-316.6 Mustafa Tepeci, A. L. Bart

19、Bartlett.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culture profile: a measure of individual valu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s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J.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2, 21: 151-170.7 Denison, Daniel R. and Mishra, Aneil K. Toward a theory o

20、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effectivenes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5, 6(2): 204-223.8 Denison, Daniel R.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it be a key Lever for driv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Wiley Chapte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0: 1-6, 7-11, 12-16, 17-21, 22-26.9 Raymond F. Zamm

21、uto and Jack Y. Krakower.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ie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 Editors: Richard W. Woodman and William A. Pasmor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London: Jai Press Inc., 1991, 5: 83-114.10 Daniel R. Denison and Gretchen M. Spreitzer. Organizational cu

22、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 competing values approach J.Editors: Richard W. Woodman and William A. Pasmor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London: 1-21.11 Kim S. Cameron and Robert E. Quinn. Diagnosing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23、 framework M. Addison Wesley, 1998.12 Arthur K. O. Yeung, J. Wayne Brockbank, and David O. Ulrich.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J. Editors: Jai Press Inc., 1991, 5.13 Kim S. Cameron and Sarah J. Freeman. Cultural congruence, strength, and type: relatio

24、nship to effectiveness J. Editors:14 Chung-Ming Lau and Hang-Yue Ngo. One country many cultur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of firms of different country origins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96, 5(5):469-486.15 Berrin Dosoglu-Guner. Ca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xplain the export intention of fir

25、m?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ownership type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1, 10: 71-89.16 Stepen T.T.Teo, Titien Ahmad and John J.Rodwell. HR role effectiveness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03, 41(30):

26、298-315.17 Sean Dwyer, Orlando C. Richard and Ken Chadwick. Gender diversity in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 56:1009-1019.18 Chung-Ming Lau and Hang-Yue Ngo. The HR system,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4, 13: 685-70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