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71.50KB ,
资源ID:27641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641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doc

1、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发布时间:2011-09-26浏览次数:以通识教育为素质培养载体以创新拔尖为人才质量目标一、打造复旦特色的通识教育,建构人才成长的坚实载体二、以创新拔尖为人才质量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三、拓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附录1: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附录2: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附录3:复旦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复旦大学2011年6月以通识教育为素质培养载体,以创新拔尖为人才质量目标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

2、10-2020年)相继出台,开启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新阶段。在这一年里,复旦大学各项教育改革措施也在不断落实和推进,对本科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复旦大学自国家教育纲要出台以来一直坚持实施的核心方向,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关系着学校的社会声誉,更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复旦大学招收了国内最好的本科生群体,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让他们既拥有博雅的素质,又具备顶尖的专业水平。在过去的一年里,复旦大学围绕教育纲要的落实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培养的机制体制,探索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通

3、识教育新模式;逐步调整本科生培养的规模与结构,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全面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从文化、精神的层面上营造重视本科教学的风气,引导教师集中精力于本科教育教学,真正把本科教育作为复旦大学的办学核心,培养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根据复旦大学过去一年来的实践,现就我校推动人才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做如下汇报:一、打造复旦特色的通识教育,建构人才成长的坚实载体(一)打造复旦特色的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教育纲要的核心命题。过去一年来,复旦大学继续持之以恒地推进通识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2010年修订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

4、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化和拓展,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各专业学生都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积极进取与开拓创新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急剧变化和竞争的能力、良好的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在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修订原则:力求体现文理基础教育为特色的复旦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专业创造条件。在实施通识教育课程和文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

5、各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原有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强调教学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延续性和开放性,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留出余地。(二)建构人才成长的坚实载体过去一年,复旦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实施办法和实施载体做了进一步完善。1控制本科招生规模,优化选拔方式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复旦大学形成了一套具有复旦特色的自主招生选拔模式,并越来越具有品牌效应。过去一年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扩大本科生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包括自主选拔录取、高考录取、博雅杯征文大赛、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港澳台生面试选拔等形式的选拔优秀中学生的多元渠道,

6、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的体系与制度,推进按大类招生。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分省的专业招生计划做了大规模的调整。2.筹建本科生院,改进本科培养的体制机制作为全面推进通识教育,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载体,复旦本科生院将全面负责本科生的培养事务,包括招生与就业、教学培养与管理、思想政治、党团组织、学生社团、住宿学院等各方面工作。也就是说,本科生院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新的管理体制将有效调动专业院系投入本科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院系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课程建设中的义务和责任,确立专家委员会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

7、用,并使之成为院系教师参与本科生院管理的重要渠道。这一新的管理体制将着力推进复旦特色的书院制度和书院文化,形成辅导员、导师、学生自治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使通识教育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内涵与外延有机结合。目前,学校正规划书院的建设标准,优化书院的环境、设施和功能,增强书院的文化意涵和教育功能,尽量由学生自主管理书院中的公共活动和公共利益,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同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书院的教育和管理活动,使书院成为师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3启动新一轮课程建设,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复旦大学以教学岗位设置为切入点,启动新一轮本科课程建设,增加学校的课程总量,培育优质教学资源。主要内容包括:(1)大力推进通

8、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成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核心课程的顶层设计,完善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和板块设计(how?),分大类实施通识教育,让不同专业大类的学生可以修读更多的符合本专业特点或者适合自己发展的核心课程。理顺并强化我校课程管理体系,整合课程管理职责,落实院系在核心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在保障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核心课程年开课能力达到300门次水平(按平均60人修读一门核心课程计算),满足学生的修读需求。(2)增加课程总量,2010-2011学年,复旦大学本科课程总量达5261门次生均享有课程0.41门次。学校将打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体系,促进本科生课程总量进一步增长,在全校

9、专任教师总数按规划实现较大增长的同时,本科生课程达到6000门次以上。学校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打造网络课堂、E-learning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培育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3)组建教学团队。根据本科教学的需要,针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尤其是实现跨院系课程资源的整合,满足学校按大类招生和培养的需求。通过团队统筹规划课程建设中的各项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教材建设、教学要求、考核形式等,并以此为基础平台,稳定教学队伍,增进教师的教学交流,培训青年教师,形成课程教学梯队,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

10、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4)积极推进小班化、研讨型教学。以教学岗位设置为契机,通过设定平均课时数以及修读课程标准人数、核定院系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等手段,调动院系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推动核心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等各类课程教学规模进一步小班化,倡导研讨型教学,使教学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占到复旦大学全校年开课总量的50%以上。最近两学年复旦大学课程教学班级规模情况如下表:表 课程教学班级规模情况表学年教学班规模1-6人7-15人16-30人31-60人61-120人121-180人181人以上2009-2010学年共4890门次(不含二专二学位课程)课程门次80151136

11、11569139326472比例2%3%28%32%28%5%1%2010-2011学年共4896门次(不含二专二学位课程)课程门次6512513421607141928751比例1%3%27%33%29%6%1%与此同时,针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等量大面广课程试点小班习题课助教方案(20-30人/班),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参与此类课程的习题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5)强化课程的过程管理,完善课程评估与考核体系。落实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关于“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比例不得高于70%”的要求,使课程成绩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与期末考试

12、表现的“形成性评价”。进一步优化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构建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等多主体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增进生师互动。二、以创新拔尖为人才质量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一)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1. 提升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2010年,学校继续推进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目前,在学校层面实施的有“莙政项目”、“望道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在院系层面组织实施的有“曦源项目”;这些资源整合成“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项目”平台(FDUROP 全称: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

13、unities Program)。2010年,FDUROP资助各类课题376项,各类项目共发表论文38篇。其中第一作者17篇。组织莙政望道中期报告23场,104人参加;组织曦源项目中期报告36场,179项课题组参加;共有77项莙政望道课题结题,146项曦源课题结题;编辑完成2010年莙政学者结题报告集、2010年望道学者结题报告集、2010曦源项目优秀结题报告集与心得集。学校为这些本科生组织每周一次的“下午茶”活动,或邀请名师探讨学术热点,或组织“学者”们研讨学术专题,或邀请留学海外的前“学者”讲述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差异,为校内各专业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内的学生们搭建交流平台。2.启动拔尖人才培养计

14、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2010年,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望道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我校各基础学科的优势,依托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构筑拔尖学生的培养平台,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努力使这些优秀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卓越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复旦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四个基础学科形成了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拔尖人才选拔及培养方案,并已开始在2009级本科生中落实遴选方案,开设出部分研讨性课程和增加难度的平行课程,后期还将提供学术研究平台、国际交流等机会。2011年学校利用985三期资源,在文、史、哲、基础医学等学科中实施拔尖人才的培养计

15、划。(二)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建构整合式的医学教学体系。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保证医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研素养的高级医学人才”的目标,加快医学教育理念转变,强化医学通识教育,深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过去一年来,学校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推出了适合自身条件、体现自身特色的全新课程模式和管理架构,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模块化的整合式医学课程体系。(空话)这一课程体系,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并重;在实施策略上,前期趋同,所有医学专业共

16、享医学核心课程平台,后期培养则因专业而异;在教学内容上,淡化学科,打破基础与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药学的界限;在教学方法上,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强化主动学习、研讨式学习;在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在教学评价上,建立与改革理念相匹配的学生评价模式,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考核知识的掌握,也评价能力和表现;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合作优势,为学生拓展视野、进行国际交流构筑平台;在管理形式上,实行课程负责人制。(三)推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与按大类招生相适应,复旦大

17、学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优化排课选课系统。针对跨院系大类招生工作,把新生选课指导时间前移至新生入学之前,并根据新生实际选课情况做好课程开设调整预案,同时明晰大类学生选专业程序与原则,加强选课指导,充分发挥选课对学生选专业的导向作用,为大类招生培养奠定基础。2010年春季学期,教务处对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和复旦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两个本科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并于2010年9月1日起实施。其中,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主要修改之处包括:延长修业期的最长时间由原来的4年改为2年;在“考核”一章中,明确所有课程成绩均应包含平时成绩(不低于30%);结业后修读课程的时限由原

18、来的3年改为2年;学生结业后返校修读课程并获得毕业证书者,如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同时颁授学位。复旦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主要修改之处为:全日制类型学生的学士学位授予的绩点标准,明确以学生毕业时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的有效成绩为准进行计算,并统一规定为不低于2.0。与之相适应,教务处对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实施办法和细则也作了相应修订,并将本科教学管理中的各项相关条规汇辑为复旦大学本科生管理规定与实施办法汇编,通过网络和书面方式及时向全校师生发布。根据学习困难学生(成绩平均绩点低于2.0者)群体有所扩大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坚持将学生在读期间所有课程成绩如实记载于其成绩单的同时,根据教育部

19、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制订对学习成绩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学生的退学标准,健全学生学业预警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和干预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信息库,结合招生、教务、学工、团委、就业指导等工作环节,在全校层面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对学生的全程跟踪,关怀学生成长。三、拓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在探索国际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复旦大学根据国家教育纲要的精神内涵,坚持把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与本地化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能立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挑战。(一)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学生交流

20、2010年C9联盟启动本科生交流互派,复旦共派出14位学生赴C9其他各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校际交流,同时也接收了30位来自C9各校的优秀学子来校交流学习。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的培养任务及校际合作协议,我校还接收了来自云南大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工作等九个专业委培生45人,西藏民族学院委培生20人,重庆医科大学委培生10人,上海音乐学院委培生17人、香港大学委培生59人。 除了境内交流之外,学校支持并引导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参与海外交流学习,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本科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并提供了一份165所大学的指导性名单。随着这一举措的落实,

21、从校际学生交流到院系际学生交流,再到个人访学制度,学校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学生海外访学体系,各个渠道都能出国出境学习并把学分按程序转回来,成为本科生学历学位教育的一部分。(二)逐步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学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布局出发,根据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全英语课程。面向国际学生的全英语课程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今中国风貌,引导国外年青一代了解真实的中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这类全英语课程主要着眼于中国历史、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内容,教学形式侧重介绍和研讨,也安排一定量的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而面向本土学生的全英语课程在借鉴国外先

22、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潜质。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全英语课程资源向全校学生开放,中外学生可以同堂学习讨论合作,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 2010年,我校共建设了98门全英语课程,形成了历史与文化(36.3%)政治与法律(21.2%)经济与管理(15.2%)科学与技术(27.3%)四个模块的全英语课程体系。同时,学校对各院系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全英语课程开课需求,引导院系进行提前规划和可持续建设,2011年全校将开设出165门全英语课程。 在拉动全英语课程数量的同时,教务处制定了全英语

23、课程质量管理办法和评估指标,组织督导开展实地听课检查师生访谈和调查问卷,淘汰不合格课程,并将全英语课程建设纳入到全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中,确保课程的内涵建设和梯队构筑。值得注意的是,院系也越来越认同推进国际化教学的必要性,加大了对全英语课程师资的引进。如哲学学院引进Eberhard Guhe开设了“印度佛教哲学”和“宗教哲学”,管理学院引进Lund Daniel开设了“组织行为学”,社政学院引进张力开设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信息学院引进Rudolf Fleischer开设了“计算机理论基础”“可计算性与复杂性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学校正在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英语沟通能力的

24、全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结束语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强调,“作为学术机构和其中的学者,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是头等重要的。”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的使命,但最首要的使命和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首先是个教育机构,是培养人的地方。复旦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方向,在重视学科建设、提升国际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基础工作。一个社会的拔尖创新人才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能显现出来,而往往是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崭露头角,大学期间打下的基础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认真思考和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继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注重文理交叉等跨学

25、科培养,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在后续的发展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卓越人才,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附录1: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目前FDUROP包含三个项目,分别是:11998年起,由李政道先生设立的“莙政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CURE)”,简称莙政项目。CURE旨在倡导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李先生认为让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

26、特别是在我们社会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的时候。 22003年起由我校组织开展“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的望道项目,此举大力推进了李政道先生的相关思想。32008年起,由我校组织开展“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的曦源项目,在院系层面进一步拓展该计划,扩大受益面。 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分别在复旦大学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我们将在上述三个项目中择优推荐。 FDUROP给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思想的机会。作为学者,需收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并参加每一个具有学术标准的研究活动,分析数据,设计并撰写提议,用口头及书面形式描述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

27、FDUROP为项目的可行性提供指导和帮助。 附录2: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2010年起,复旦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四个基础学科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试验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我校各基础学科学术研究前沿教授云集、国内外知名学者往来频繁的优势,依托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构筑“拔尖学生”培养平台,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创新培养模式,努力使这些优秀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1多次召开各层面研讨会,制定实施方案 2009年11-12月,学校分别在数学学院、生命学院、化学系、物理系召开“基础学科拔尖学

28、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研讨会。分别就优秀学生的选拔机制、特殊培养方案的制定、优秀学生学术研究平台建设、国内外优秀师资队伍聘任、国际视野培养等系列问题,请各院系党政领导、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后再经过与全校各职能部门数次交流研讨,四个学科各自撰写了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选拔及培养方案。学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2成立试验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及专家指导小组2010年初学校成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有数学学院的李大潜院士、主管本科教学的楼红卫教授;物理系的侯晓远教授、主管本科教学的马士红教授;化学系的范康年教授,主管本科教学的徐华龙

29、和高翔教授;生命学院的乔守怡教授和主管本科教学的杨继教授等。四个学科也分别成立“专家指导小组”,由35位专家教授组成。3确定动态进出机制为实施原则我校“试验计划”的实施原则是:采用一流的师资及一流的教材,开放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全校之力,为拔尖学生的培养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研究活动中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选择并重。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专业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4构筑六个“拔尖学生”培养平台(1)在培养方案内,拓展“拔尖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一个平台:增设理科基础课程平行班,加强课程的深度或广度,为“拔尖人才”后续参与研究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第二个

30、平台:有计划地推进探究式(研讨式)课程建设。第三个平台:邀请国内(包括港、澳、台)、国外知名教授开设专业基础课。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一流著名学者来复旦担任短期讲座教授,并直接与这些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研讨。这样可使学生在复旦校园内就可以领略国内外相关领域顶级教授的风采,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著名学者的教诲,同时也能促进学校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2)在培养方案外,鼓励“拔尖人才”接触专业领域前沿研究第四个平台:设立专题研究研讨班,该平台以院系各研究领域为划分基础,开设若干前沿领域专题研讨班,学生可以自主有选择参加其中一个或几个研讨班,以帮助其深入了解不同研究

31、领域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该平台是培养方案内外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方案外三个平台的基础,其重要性表现在:使学生可以接触各学科前沿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双向选择,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改革。第五个平台:学术研究资助平台,资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该平台与复旦已经成功开展了十二年的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进行衔接。)。第六个平台:国际交流平台,资助学生赴海外著名高校进行个交流学习,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情况,推荐学生到国内外同研究领域最先进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实习。使学生可以更近距离接触学术前沿课题,开阔学术视野。5“试验计划”于2010年春季学期正试启动首先,四个院系分别在09级本科生中进行了初步遴选。第二,各院系尝试在不改变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基础课程平行班,加强课程的深度或广度。如化学系的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在周六开设了开行班,在课程深度上加强的同时增加了研讨内容;而无机化学与分析实验和合成化学实验,额外增设了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