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31.93KB ,
资源ID:27687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68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分析郑州市高考语文质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分析郑州市高考语文质量.docx

1、分析郑州市高考语文质量 郑州市2007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一、2007年全国卷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一)试卷总体评价:1稳定为主,稳中有变。稳:07年高考全国卷基本继承了去年的格局,保持了相对稳定。(1)结构、题数、分值都与去年一样;(2)命题知识点与去年大体相当(如基础知识部分今年与去年一样只考了错别字、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四个点知识,并没有考查字音、词语选用、标点符号等内容)。变:07年高考全国卷最大的变化就是考了看图作文。虽然其沿袭了06年“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给材料而不给话题,让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但去年所给的材料是文字,今年所给的材料是漫画。看图

2、作文曾经在83年(观察漫画挖井,先写说明文字,再写一篇议论文)、96年(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先写说明文字,再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各出过一次,它要求考生对画图要有准确的理解,审题上给考生设置了一定的难度。2关注社会,贴近生活。07年高考全国卷时代特色鲜明,贴近社会生活。如1小题字形题中的“融资”“冠名权”等新词语的考查,具有极强的时代特点;第二大题社科类小阅读选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这是0607年的热门话题;第五大题文学作品大阅读选文与西部大开发有关;第六大题对便条的修改贴近生活,内容实用;第七大题看图作文更是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构成的

3、教育环境、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态度密切相关。这种命题同时也提醒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紧跟时代。3题型朴实,重视能力。07年高考全国卷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平和朴实。如4小题与去年一样考查了句子衔接,18小题通过便条的形式考查语言是否得体(与95年给“金馆长”写“便条”考查完全一致,与05年“写请柬”的形式相近),19小题通过删减词语(主要是虚词)考查语言简明(与98年32小题、00年25小题的考查形式相同),20小题考查仿写句子(00、01、02、03、06年多次考查)等,都显得朴实而又传统,但细加体会可以发现命题者的苦心:经典的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值得关注的是,07年高

4、考全国卷不仅考查了辨析病句(3小题),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简明(19小题)、连贯(4小题)、得体(18小题),对语言运用的重视前所未有。4有易有难,难度适中。07年高考全国卷除作文外,难度不大。1小题字形辨析由去年的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变为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回归到了05年的难度;2小题成语辨析,由去年的选出“使用恰当的一项”变为选出“使用不恰当的一项”,难度有所下降;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最为明显,往年河南考生这道题的平均分一般在10分左右,去年是9.15分,而今年达到了13.48分。但今年的作文得分42.64分(04年45.39分,05年45.38分,06年45.97分),是近几年

5、来最低的。从整体上看,07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95.17分,得分率63.45,难度适中。04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100.04分(得分率66.69),05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97.09分(得分率64.73),06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91.08分(得分率60.72)(二)试卷整体结构附:2007年全国卷语文命题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能力要求知识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分值总计第一题基础知识字形12分熟语辨析病句句子衔接第二题社科类说明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9分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第三题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9分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

6、点,概括中心思想第四题古文翻译古诗赏析文学常识名句默写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3分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第五题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2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六题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得体15分语言表达简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七题作文60分各能力题数及赋分总计2题8分5题26分5题18分7题84分2题14分共21题150分(三)试题商榷之处:112小题诗歌鉴赏题(1)“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给的是“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

7、心情”,是否也有“超然”“旷达”的心情?根据:(1)从副标题“超然台作”;(2)从苏轼性格看;(3)从“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句看;(4)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词典。我们随机抽查了一百份试卷,其中答“低沉”一类的41份,答“旷达”一类的20份,答二者兼有的39份。213小题名篇名句默写题(1)中两句“车柔 以为轮”“ 车柔使之然也”都考查了“车柔”字,考查点显得重复,不少学生因一字写错扣了两分。另外,(2)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出自高中第三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版中离骚的选文中,而非现行高中第三册(必修)版中离骚的选文中。3第五大题16小题考查“表现手法”(“文章第

8、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但答案给的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虽然广义的表现手法可以包括“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我们一般认为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设问、反问、借代、对偶、排比、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而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就连命题人也是把二者分开来看的(见上答案),但设题时为何没有考虑到这一点?420小题由于限制过多(“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即限定了内容、句式,修辞

9、,甚至是大致的字数,学生发挥的空间太小,才华不能充分展现,以至于今年鲜有佳作。比较全卷情况发现,水平差和水平高的学生此题得分拉不开距离。(四)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05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97.09分,得分率64.73,难度适中。第一大题“基础知识”。该大题有4道小题,每题3分,共12分。答题情况平均得分5.4分(6.55分),得分率45(54.5),得分率在七个大题中排名倒数第一(第三)。1小题考查现代汉字的字形。该题平均得分0.99分(0.62分),得分率33(21),在全部21个小题中得分率倒数第三。该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因形近、音近而致误的汉字的辨别能力。命题设置的三处错误,都属

10、于音同形近异义,其中“娇”(柔嫩;娇气)与“矫”(强壮;勇武),“磬”(石制打击乐器)与“罄”(尽;空)都是考生因其音同而形近易出现误用的字;“拾人牙慧”是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其中的“牙慧”,指别人说过的精彩的话。A项“娇健”应为“矫健”;B项“拾人牙惠”应为“拾人牙慧”;D项“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所以答案是C。2小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该题平均得分1.5分(2.2分),得分率50(73)。“甘之若饴”、“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可改为“跃跃欲试”)、“沧海桑田”、“无足轻重”都是常见成语,难度不大。答案是B项3小题考查学生辩析病句的能力。该

11、题平均得分0.86分(1.95分),得分率28.67(65),在全部21个小题中得分率倒数第二。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结构性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赘余,“邂逅”意“偶然遇见;不期而遇”,和“相逢”意“彼此遇见(多指事先没约定的)”语意重复;B项搭配不当,一是“专利申请”后应加上“数目”“数量”等才能与“增长”搭配,二是“意识”只能“增强”,不能“提高”;C项语序不当,“每年”应放在“10%的速度”或“也在”之前。所以答案是D项,另外“湖面”“被填平”也搭配不当。4小题考查句子衔接。该题平均得分2.05分(1.78分),得分率68.33(59)。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贯通、连贯的能力。对

12、语境的把握关键是注意分清前面的伏笔、接引、铺垫、过渡和后面的照应、总结、归纳。横线上所填的句子可分为三组:句单独为一组,因句“时而到岸旁嬉戏”是与横线前的“时而在水上遨游”对举的,所以句应紧随其后; 为一组,因为“灯芯草”是生长在水边的,天鹅“沿着水边”游,就像“藏到灯芯草丛中”一样,所以应连排; 为一组,因为句中的“回到”紧承句中的“离开”,而句中的“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又紧承句中的“回到有人的地方”,且与下文相衔接,所以应连排。所以答案是A项。总起来看,第一大题命题知识点与去年相同,薄弱环节在于汉字字形和辩析病句。复习建议“基础知识”要抓落实。由于2005年起考试大纲取消了加号的内容,意

13、味着高考将对所有考点进行选择性考查,因此,考生复习的覆盖面扩大了。考前复习既要全面,要带领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复习到,又要突出重点,要针对07年高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一大题的薄弱环节在于汉字字形和辩析病句)进行强化训练,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一些应试对策。下表,是对2007年高考共18套语文试卷(其中全国卷2套,高中课改省份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卷3套)所考查“语文基础知识”考点的统计:知识点试卷字音字形词 语标点符号句 子修辞近义词熟语病句衔接连贯全国卷1 1111(主观题)全国卷1 111(主观题)1(主观题)北京卷11 11(文言断句)11(主观题)天津卷 11 0.50.51(主观题

14、)11(主观题)上海卷 重庆卷 11 1 11(主观题)1(主观题)辽宁卷 11 1 11(文言断句)11(主观题)1(主观题)江苏卷 1 11浙江卷 11 1 11(文言断句)111(主观题)安徽卷1 1111(主观题)福建卷 1(主观题)1(主观题)江西卷 11 1 11湖北卷 110.50.5111(主观题)湖南卷 11 111四川卷 11 111(主观题)山东卷 11 1 111(主观题)广东卷 1 1 11(文言断句)1宁夏海南卷 111(主观题)1(主观题)总 计12128146171011第二大题“科技文小阅读”。今年选的是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话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该大

15、题有3道小题,满分9分。答题情况平均得分5.58分(4.62分),得分率62(51.3),在七个大题中得分率排第二位(第五)。5小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平均得分2.02,得分率67.33。答案为C项(以偏概全。原文中“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一句的意思不是“使各个群体和团体对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而是“使各个群体和团体对自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文化多样性”)。6小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平均得分2.20分,得分率73.33。答案为B项(原文有“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

16、,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可见是包括而并非排斥“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7小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平均得分1.36分,得分率45.33。答案为B项(A项“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与原文中“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表达的内容观点不一致;C项“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在原文中并没有比较;D项“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与原文中的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不一致)。总

17、起来看,第二大题设题角度与去年相同,难度较小,得分率高于去年,这说明学生阅读社会科学类说明文的能力要高于阅读自然科学类说明文。(05年考查涉及“考古”的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平均得分5.86分,得分率65.11,06年考查涉及“气候成因”的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平均得分4.62分,得分率51.3)复习建议“科技文小阅读”的选材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07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大多选择社会科学类文章(全国卷“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卷“核心竞争力”,重庆卷“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湖北卷“彩陶”,浙江卷“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江西卷“书斋”,辽宁卷“人与现代技术”,安徽卷“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江

18、苏卷“汉学”,上海卷“包豪斯艺术设计学校的介绍”,山东卷“龙城还是卢城”,广东卷“创新与想象”,宁夏海南卷“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等13套),文本大都涉及“文化”这一话题,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关注人类历史,关注民族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有三套(全国卷“生物多样性”,湖南卷“嗜盐菌”,四川卷“瓦斯的开发和利用”);另有两套卷二者均选(天津卷“知识产权”、“人造肌肉”,福建卷“节能环保”、“光子结晶”)考查内容上,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文意理解和推断想象应作为训练的重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首先

19、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通读全文把握文本大意,获得整体印象;再读题干,在原文中找出题干所在的位置;最后“对题读文”,即从命题人常设的几个干扰角度(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扁盖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认定题干与原文说法是否有出入。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文段选自后汉书宋均传。该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答题情况平均得分5.28分(5.07分),得分率58.67(56.3),在七个大题中排第五(第二)。8小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平均得分1.92分,得分率64。答案为D项(“挠”通“桡”,“弯曲”意。引申为“屈服

20、”,成语有“不屈不挠”“百折不挠”等)。9小题着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平均得分2.61分,得分率87。答案为C项(是宋均到任之前的官府禁令,非宋均所为,应排除;是表现宋均受到皇帝的宠信,是表现宋均死后皇帝对他的追思怀念,均非“民众”所为,也应排除)。10小题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平均得分0.75分,得分率25,在全部21个小题中得分率倒数第一。答案为D项D项错在对“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一句的理解有误,把“一人两面”理解成了“两种人”。需要强调的是,这类题是暗示帮助考生理解文言文的钥匙。因为一般这道题往往只设置一个干扰项,聪明的考生可以

21、借助这道题读懂并深入理解原文。总起来看,今年文言文阅读与历年全国卷一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07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全国卷、全国卷(新五代史安重荣传)、重庆卷(明史李东阳传)、四川卷(元史贺仁杰传)、上海卷(后汉书仲长统传)、山东卷(晋书王戎列传)、宁夏海南卷(新唐书韦丹传与“郑州市2005年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预测”文言文阅读选文相同)等七套试卷选择的是“史传类”文章,其他11套卷有的选自诸子散文(如北京卷淮南子泰族训),有的选自宋代以后作家的散文(如福建卷明代高启的书博鸡者事),还有选自文言小说(如广东卷聊斋志异郭生)等,设题角度与去年相同,试题难度与去年接近,但10小题考查难度过

22、大。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赏析、名篇名句默写”。该大题有3个小题,满分23分。平均得分12.74分(11.49分),得分率55.39(50.3),得分率在七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二(倒数第二)。11小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语句取自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选段),这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该题10分,平均得分6.28分(5.45分),得分率62.80(55)。参考答案(1)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译出大意给2分;“咎”、“劳勤”、“忧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23、译出大意给2分;“执义”、“失正”、“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补充细则关键词语与全句大意的翻译不重复扣分。答题情况问题一:文言功底差。有些同学不懂句子大意,以致于胡乱翻译。如第一句译为:今天为民除害,目的不在于残酷的刑吏,而是在于勤劳的张捕,不是忧愁的原因。/今天为民除害,劳累了张捕头,实非本人之意啊!第二句译为:忠心为臣执行任务,没有二心。如果威信已无,可以处死,不会没有志气。问题二:关键词语翻译不准确。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第(1)题“咎”、“劳勤”、“忧恤”三处(关键词语),每译对一处给1分。有考生将“咎”误答为“原因在于

24、”“原因是”“主要是”“在于”“责备”“归其原因”“归根到底”等;将“劳勤”误答为“频繁”“劳作勤快”“徒劳”“勤快”“勤劳”等;将“忧恤” 误答为“忧患”“担心”“改善生活”“抚帖安稳”“担忧挑衅”等。第(2)题“执义”、“失正”、“虽”三处(关键词语),每译对一处给1分。有考生将“执义”误译为 “执行正义”“伸张正义”“讲义气”“正直敢言”“职责”“献计策”“掌握大权”等;将“失正”误译为“失去正义”“失去正直”等;将“虽”误译为“虽然”。问题三:错别字较多。如:残仁(忍),既(即)使。复习建议“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回归课本。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的,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

25、以文言文复习还要回归课本,把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活用等)、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其次要培养意识。翻译的句子一定要把它代回原文,联系上下文去准确贯通句子的意思。经常这样去训练,学生就有了语境意识,翻译不至于太离谱了。另外,文言文翻译要抓住得分点(即句子中的关键词),字字落实,尽量直译。12小题是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该小题8分,平均得分3.82分(3.27分),得分率47.75(41)。(1)小题侧重于对其中关键

26、词语的理解;(2)小题侧重于对本词的内容与形式的总体理解把握。古典诗词鉴赏03考诗眼,04考细节描写的创作风格,05年考修辞与表现手法,06年考分层,07年考词语运用和情景关系。参考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答出什么样心情,给2分;能作简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答出“春未老之景”、“无奈之情”、“思乡之情”各给1

27、分;答出“情景交融”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题情况问题一:不审题。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不少学生不知结合“咨嗟”(高中第五册蜀道难尾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书注:叹息。)“休对”“且将”这些词语,只是笼统地泛泛而谈。如第一问答成:词中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压抑、无奈的心情。/词人通过对春天各种美好事物的描写及酒醒之后的豪言,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旷达、超然于世的心情。问题二:对词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准确。有考生误答如“咨嗟”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郁闷;“休对”“且将”表现诗人豁达的胸怀,超脱、乐观的心情;表现了由悲而喜的积极乐观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欢快、愉悦、明快的心

28、情,以哀景抒乐情。问题三:对词中“情”和“景”的理解欠准确。不少考生只注意了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格,却没有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没有把握词中作者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如有的误答写出悲凉气氛下乐观积极的心态。表现自己的抱负,立志要有一番作为来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写出作者积极向上、达观的人生态度。想趁年轻为国奉献等等。例:这首词从景看:春天尚未老去,尚未过去,景色还是一派花红柳绿的景象。从情看:一切重新开始,把握青春的美好时光。范例:(1)寒食过后,别人都回家祭祀祖辈,而苏轼却在他乡,抒发了诗人思乡思人的心情。但又无奈,他只能重燃新(薪)火,借酒消愁,来寻找慰藉之感,同时也饱含了诗人珍惜光阴之情。(4分

29、)(2)诗人写“柳”“风”“春水”“春花”“火”“茶”“酒”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作者远离他乡,无限思乡与无奈之情。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看到眼前的暮春之色想到了自己的处境。(4分)复习建议“古代诗歌”复习要培养三种意识:一是培养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二是强化解题流程,即从读题目、联作者、看注释、抓关键语句(议论抒情句等)、析意象、品意境、了解诗歌的章法结构等方面来弄懂一首诗歌的内容;三是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点评性语句(点评特征、手法技巧、情感意境等)。13小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该小题5分,平均得分2.64分(2.77分),得分率52.80(55)。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