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3.41MB ,
资源ID:27702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702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研究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研究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docx

1、高考研究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 高中历史选修1-2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0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

2、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3)据材料并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4、(3)依据材料从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思考回答。02(江苏省苏锡常镇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希腊有些城邦,贵族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民负责改革法律,以消除最明显的不公正现象。雅典的梭伦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族。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

5、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 梭伦:“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剥削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对于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答案】(1) 出身贵族,与商旅为伍,饱有学识,同情平

6、民,勇立战功。(2) 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成立陪审法庭: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财产等级制规定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公职;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3) 阶级性原则,一分为二原则。 (3)依据所学从阶级性原则,一分为二原则思考回答。0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育学改革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处理“国与民”的关系上,梭伦改革和商鞍变法各有选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校伦改革的各项原则较其细节更为重要。校伦通过用法律手段恢复最下层各阶级的人身自由权利以及加强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他把国家(注:指稚典城邦)笠于党派或氏族之上他

7、的法律经宗仪节而斌有神圣之意: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对城邦内每一个阶级他都适度地给予责任,他倡导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社会公正的理想。他诉之于理性、自由、温和与人道。雅典时常不能达到校伦的标准,但它承认这些标准是其永恒的遗产。摘编自哈蒙德希腊史材料二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于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极。商鞍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请回

8、答:(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中协调“国与民”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处理“国与民”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答案】(1)原则: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维护城邦利益;实行法治;责任适度,倡导公正;注重人道主义。(2)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3)价值取向:梭伦改革中城邦重视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视城邦与公民为一体;商鞍变法中国家控制民众,民众只是政府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解析】【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据材

9、料一中“梭伦通过用法律手段恢复最下层各阶级的人身自由权利以及加强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出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他把国家(雅典城邦)置于党派或氏族之上”得出维护城邦利益;他的法律“每一个公民都宣誓遵从”得出实行法治;“对城邦内每一个阶级他都适度地给予责任,他倡导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社会公正的理想”得出强调责任适度,倡导公正;“他诉之于理性、自由、温和与人道”得出注重人道主义。 (3)两次改革在处理“国与民”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综合两则材料看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重视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民众只是政府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 考点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0

10、1(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李悝(前455前395年)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后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经济上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的政策。第三是实行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第四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特点(2)根

1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影响【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特点:改革较全面、彻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注重法治,以法律形式推进(2)影响:打击了旧势力,加强了君主权力,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魏国实力,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传播了法家观念,增强了法家影响力;推动了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开启了战国变法的先河,推动了后来商鞅等人的变法。【解析】本题考查李悝变法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李悝变法的特点,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结合材料中的“奖励有功国家的人”“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和“实行

12、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等信息,从改革较全面彻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注重法治以法律形式推进等方面来回答。(2)李悝变法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采取尽地利之的政策”“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魏国的实力、社会转型以及其后的变法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来回答。02(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

13、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叶自成商

14、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 (3)因素:题目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

15、学知识”回答。由材料看,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根据其变法的内容和当时所处的时代形势可得出,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点睛:选修部分题目的答题依据基本上有两种:一是“根据材料”,另一个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而且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者越来越钟情于后者,这是因为这既可以考查到考生准确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调动所学相关史实和相关技巧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这一题的两个题目就都属于后者。03(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16、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

17、,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时期,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时期,土地兼并严重。(2)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考点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01(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学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仔细观察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A. B. C. D. 【答案】C 点睛:本题的解答首先是理解每一幅王朝迁都图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然后再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学习先进文化有关,据此确定答案。02(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高三

18、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来源】【全国百强校】【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北魏均田制,但不能说明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故B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故C错误

19、;材料“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说明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均田制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03(2018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

20、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

21、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2、,巩固统治和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回答。启示:可从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分析。考点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01(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

23、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 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摘编自傅乐成 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

24、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答案】(1)特点:不增加人民负担;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综合施策,涉及面广;先试行再推广,审慎推进;夺豪强富商之利,注重保护平民。意义:有利于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性的逐步松弛;推动宋代货币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2)原因:损害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变法执行不善,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神宗去世;反对势力固守成规,形成强大的阻力;用人不当等。 (2)本题根据材料“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

25、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守旧派的阻碍反对、群众利益受损、用人和执行问题等方面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02(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热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中唐开始,藩镇和一些势力较大的州郡常常以种种借口和手段,截留应该上缴中央政府的赋税,久而久之,形成了财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到了五代时,藩镇节度使甚至直接派自己的亲信武将管理场(征收赋税的场所)务,赋税大权落入节度使手中。赵匡胤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除留下必要的经费外

26、,其余贡赋中属于货币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得无故截留。同时,赵匡胤还以中央支付给大藩“公使钱”为条件,废除了“留使”“留州”制度,收回了藩镇所控制的部分财权。此后,赵匡胤还在中央设立了分管财政的三司,设三司使和三司副使,总管各地贡赋和中央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洛税史寻幽:北宋立国行新制,中央“集财”国库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财政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背景:唐末五代时期,地方截留中央财赋,威

27、胁中央政府;北宋建立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地方除留下必要经费外,其余财赋中的货币部分全部上交;通过中央支付大藩“公使钱”收回地方财权;中央设立专门机构总管全国财赋。(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地方自主权。 (2)由材料“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这些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稳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归纳出答案。0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

28、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29、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的观点。【答案】(1)目的:调节粮价,抑制豪强;保障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和增加政府收入。(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实施造成官员趁机邀功勒息,穷人逃亡,富人变穷。这部分是守旧派的攻击和贬损;客观上也反映了青苗法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执行不善造成百姓不堪重负,存在设计与执行缺陷。 考点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欧洲的宗改革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德意志)“所在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的职权”;“应该规定,凡

30、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加尔文认为基督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材料三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依然从属于君王、主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变成诸侯手中驯服的工具的时候,加尔文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31、,分析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答案】(1)路德:建立民族会;司法实行政分离。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合一。(2)原因: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得到其广泛支持;更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扫除改革障碍。 (2)根据材料“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是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得到其广泛支持;更加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扫除改革障碍。02(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亨利八世(14911547)确实对自己的正统观念颇为得意。当英国有些无名之辈于1520年左右开始私下谈论路德观点时,亨利自己就撰写了保卫七项圣礼,加以严词驳斥,一位感恩戴德的皇为此授予他“宗信仰的保卫者”的称号。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材料二如果不是亨利八世由于其婚姻上面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