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26.79KB ,
资源ID:27713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713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四川省眉山市高中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眉山市高中2017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时期,郑、陈、宋等诸侯国经常参与会盟。据左传记载,楚国就先后两次以土地和重赂求得郑国与之会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大国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 B. 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C. 周王室努力缓和诸侯争霸 D. 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25.春秋中所记载的职业等级是士(知识分子)、

2、商、农、工,史记里则是农、工、商、陶,成书于汉武帝后200余年的前汉书定下的职业等级则是士(儒士)、农、工、商。这一变化()A.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结果 B. 反映出儒学地位的提升C. 源自叙史者的学术思想差异 D. 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26.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续资治通鉴长编),可见()A. 宋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 B. 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 C. 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 D. 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27.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

3、、“南朝”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 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 B. “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C. 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 D. 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28.1904年,留美学生张继业在参观了圣路易斯博览会之后写道:“他国入赛之品,皆实业学问房屋之设,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场、商业场、大学校、议院、政务院等类。以视上列我国赛品质丑,奚啻天壤”这反映出近代的世界博览会()A. 带动了崇洋媚外风气 B. 是列强扩大侵略的工具 C. 具有

4、经济外交的功能 D.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9.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A. 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 B. 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C. 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30.抗战时期,根据地所有政权均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恢复了乡里商议的古风,还创作了一批颂扬正直、勤劳、廉洁等传统美德的文艺作品。这些举措()A. 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 B. 缓和了根据地的阶级矛盾

5、 C. 是对民主的成功探索 D.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在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意义时,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对于促进时代主题转换起了巨大作用。这一“转换”理应是()A. 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 B. 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对峙C. 从资本主义统治到社会主义洪流 D.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32.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公民按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B. 公民需共同承担城邦事务C. 运动会按财产分配比赛项目 D. 运动会旨在维护贵族统治33.英国安妮女王(1702

6、-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A. 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C. 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D. 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34.列宁在1899年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A. 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 B.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C. 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 D. 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3

7、5.表: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据2埃里克森U979-1990年的苏联)据表可知()A. 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 B. 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C. 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 D. 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第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包含选考题),共160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必考部分】(135分)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工业革命开始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采取圈地运动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而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气1

8、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农庄总数由1860年的二百万个増加到1900年的五百七十三万七千个。为了改变落后面目,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草农具的热潮。南北战争后,义开展科学种田、改良土壤、引进良种、使用化肥、防治病虫害,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开初,一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仅够糊口,1860年提高到能满足4.5人的需要,到1900年就能满足7.67人的需要,人均粮食产量约二千斤左右。 -据戴志先十九世纪的美国工业革命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著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农户与市场间缺乏有效的联結机

9、制,经常出现农产品“买难卖难“,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潍坊市正式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约60%,带动农户数量占全部农户数量的40%以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地域已从沿海扩展到了中西部地区,由养殖业扩展到了种植业、林果业

10、、水产业等。 -据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一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 世纪美国农业取得大发展的原因。 (2) 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3) 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光启(1562-1633)著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书。他重视荒政,在农政全书中用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了备荒救灾的问题。如在除蝗疏中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水旱二灾此殆由天之所设。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必藉国家之功令,必须

11、百郡邑之协心,必赖千万人之同力。一身一家,无戮力自免之理。”徐光启还全文抄录明周定王朱辅的救荒本草和王磐的野菜谱以解决普通百姓饥荒时期的食物问题。-整编自李志坚试论徐光启的荒政思想等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选考部分】(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

12、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 -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1) 据材料

13、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 (2)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

14、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 -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1)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 -神宗实录材料二:其学术集九

15、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 材料一选自宋廷南渡以后官方重修的神宗实录,两则材料均为对王安石的评价。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对王安石评价出现差异的原因。解析版2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进行争霸战争。材料中郑、陈、宋、楚等诸侯国为了在争霸战争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经常参与会盟,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的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不涉及周王室的活动,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各个诸侯国

16、参与会盟,不能说明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分析。本题考查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及其目的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春秋时期到史记记载到前汉书记载的等级关系变化,可以看出儒家学者的地位得到提升,这反映了儒学地位的上升,故B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不能体现出儒家学者地位上升,排除A; 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 故选: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17、。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阶级关系变化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2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苏轼刚任杭州知府不久,杭州就发生“湿疫”疫情,他组织富豪捐款修建医院抗击疫情,说明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1089年这一年的疫情和自然灾害,不能说明宋朝各种疫情灾害频发,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宋皇室对疫情态度,故B项错误。 D项中的开始在材料缺乏依据,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苏轼的阶级立场和活动分析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对宋代抗击疫情措施特点的把握

18、,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是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到乾隆时期中国一词完全指清朝,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故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认同”的不断发展,与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无关,故AC两项错误。 D项中的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认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理解从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到顺治时期再到乾隆时期中国一词的演变体现了“中国认同”不

19、断发展深化。本题考查对清朝中国认同的发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28.【答案】C【解析】“他国入赛之品,皆实业学问房屋之设,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场、商业场、大学校、议院、政务院等类。以视上列我国赛品质丑,奚啻天壤”表明近代的世界博览会具有经济外交的功能,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他国入赛之品,皆实业学问房屋之设,皆是全球著名之大制造场、商业场、大学校、议院、政务院等类。以视上列我国赛品质丑,奚啻天壤”。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

20、D【解析】A完全一致表述是错误的。 B中国和越南没有形成统一战线。 C材料看不出三民主义是越南的革命指导思想。 D从材料可以看出越南近代的民主革命受到了中国辛亥革命和大革命的影响,能够看出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30.【答案】A【解析】“根据地所有政权均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恢复了乡里商议的古风,还创作了一批颂扬正直、勤劳、廉洁等传统美德的文艺作品”表明这些举措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21、A。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地所有政权均以自然村为基础,部分恢复了乡里商议的古风,还创作了一批颂扬正直、勤劳、廉洁等传统美德的文艺作品”。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1.【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信息“促进时代主题转换”,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世界出现相对安全的和平环境,为中国的发展建设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空间,即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故A项正确。 抗美援朝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而且材料强调的是“促进时代主题转换”,因此BC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A。本题考

22、查中国的抗美援朝。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促进时代主题转换”,结合抗美援朝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对抗美援朝及其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32.【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雅典公民对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的踊跃参与,这主要和公民在城邦中的主体地位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是在梭伦改革后,材料未涉及,排除; C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本题关键信息是“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结合古希腊文明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体现的是公民的城邦

23、意识较高。33.【答案】D【解析】材料“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体现的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过程,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选项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 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结合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责任内阁制主要是剥夺国王的行政权。34.【答案】C【解析】“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

24、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表明这一观点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解题的关键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5.【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

25、解题的关键是“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1.【答案】(1)依据信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气1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可知推动“西进运动”,实行适应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宅地法和南北战争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和农业布局;依据信息“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可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提高农业生产力;依据信息“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草农具的热潮”可知政府从资金、政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

26、2)依据信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可知趋势是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显现;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创新探索;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可知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有从战略高度看待农业现代化;重在创新;实事求是,发展本国特色。 故答案为: (1)推动“西进运动”,实行适应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宅地法和南北战争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和农业布局;结合两次工业革命,提高农业生产力;政府从资金、

27、政策、教育、科技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2)趋势: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 成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显现;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地方政府、民间实体的创新探索;中央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 (3)从战略高度看待农业现代化;重在创新;实事求是,发展本国特色。【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的关系影响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气1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草农具的热潮”; (2)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

28、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 (3)本题考查现代化,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明朝,由于政治腐败,农业衰微,加上是传统农业,天灾频繁,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徐光启既喜欢科研又十分关心世事。他著有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也尽力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科技服务于现实,使之成为救世的工具,在农政全书中体现了徐

29、光启的备荒救灾思想。他重视荒政,主张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预防、备荒、救灾相结合,借鉴历史经验。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徐光启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科学家。 论述:明朝,由于政治腐败,农业衰微,加上是传统农业,天灾频繁,备荒救灾思想历史悠久。徐光启既喜欢科研又十分关心世事。他著有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也尽力把自己所掌握了解的科技服务于现实,使之成为救世的工具,在农政全书中体现了徐光启的备荒救灾思想。他重视荒政,主张国家主导、全民参与,预防、备荒、救灾相结合,借鉴历史经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需结合徐光启的生活背景、思想来解答。本题为难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准

30、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5.【答案】(1)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奉公守法,接受监督;公平施政,灵活务实。(2)影响: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西魏改革。(1)主要考查西魏改革的内容,本小问依据材料“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置臣得贤则治”、“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

31、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等信息分析概括;(2)主要考查西魏改革的影响,本小问依据材料“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结合“六条诏书”的内容和所学分析,主要从积极方面分析概括。本题考查对西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把握,认识古代改革的现实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6.【答案】(1)英美对日本形式的误判和战略短视;英美企图祸水东引;日本以反苏反共分化国际力量。(2)姑息纵容。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引发了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规模达到世界规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绥靖政策,第1小问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即可,第2小问结合材料和绥靖政策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绥靖政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