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说课稿复习课程说课(准教师值得收藏)-不要板书,写题目就行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 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
2、: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 、_、 _ 、_几部分的学习。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单元课题二本次说课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化学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会做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应用化学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化学的发展史,了解了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后,安排本节课,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亲自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2、能遵守实验规则,初步养成良
4、好的实验习惯;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目标:亲身操作、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操作的训练,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第二部分:教法分析通过学情分析,我们知道:1、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但存在着局限性。2、本节课的两个探究实验都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
5、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3、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求新知的欲望,再加上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大胆实践的优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根据这个情况,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给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理解事物的本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第三部分: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1、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例如,烧杯壁有水滴可以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2、以“探究性学
6、习”的方式,学习“蜡烛及其燃烧”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自主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抽象出本质,掌握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燃烧的化学变化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第四部分:教学程序下面进入本次说课的重点,说教学程序分六个环节。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大家听我讲一个故事: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题:“我给你一块硬币,去给我买东西,并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同学们,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好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学生讨论,但提出的方案都一一被否决,最后教师点题
7、:这位聪明的使者想了一下后,马上到集市买回了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并在皇宫点燃了蜡烛。小小的烛光充满了整个皇宫,解决了皇帝的刁钻难题。亲爱的同学们,烛光给皇宫带来了光明也给使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光明”探索蜡烛燃烧。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了新课,并使学生兴趣高涨,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2、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探究一: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溶解性、密度等;探究二: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火焰各层的颜色是否相同,各层温度高低如何进行实验验证?探究三: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如何验证?探究四:蜡烛熄灭前和熄灭后形成烟的颜色如何?熄灭后的烟能否被点燃呢?利
8、用投影,出示问题,并持续实验过程始终,保证实验圆满完成。问题提出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因为它的熟悉,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生活化。3、验证猜测,学生实验第一步:知识准备,教师提出本节课用到的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第二步:阅读教材,明确实验过程。在课前,学生有过预习,但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系统性,再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过程,使学生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第三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明确要求:提示学生观察时注意运用除味觉外的所有器官,尽可能从多角度对实验进行观察,注意观察的顺
9、序和角度,做好记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实验,重点完成探究一和二的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理念。4、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表格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并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此环节的设计,体现并促进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5、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验证猜测(填写学案、小结)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描述,教师指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6、习题巩固7、知识回顾,总结提高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10、,鼓励优点,指出不足。通过观察和学生总结,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化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要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等。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及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心,课堂看热闹,无收获的现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探究这一重要的学习手段。 8、布置作业第五部分: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体现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第一课时本课题共
11、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实物教学法。先请实验员介绍实验室有关危险药品的放置、实验室配置的灭火器、黄沙桶等安全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先在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仪器,以减少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 -略讲第二课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和规范地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技能。本次说课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是初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的启蒙,安排在课题
12、2的两个探究活动之后,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体验的基础上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也为后面的实验操作及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遵守实验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能进行药品的取用,了解操作要求。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
13、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如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第二部分:教法分析通过学情分析,我们知道:1、初三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虽然对实验很感兴趣,但由于对实验仪器陌生,对实验操作不了解,就有些害怕实验操作。2、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求新知的欲望,再加上八年级学生乐于探
14、索,大胆实践的优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根据这个情况,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展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给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印象;通过实验探究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理解事物的本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组,通过组内的自主合作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1、指导阅读法,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对于简单的操作,如固体药品的取用,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稍复杂的操作,如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则由教师
15、规范演示后再由学生练习操作)2、通过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关量筒的使用及读数是一个关键点,可通过学生分组活动,亲自实践,了解俯视、仰视读数造成的偏差,经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加以相应的习题巩固,从而突破难点)第四部分:教学程序下面进入本次说课的重点,说教学程序为了便于教学,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并事先在实验桌上摆放常用的仪器,让学生分组坐好。分六个环节。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兴趣首先在烧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接着用胶头滴管往里面滴加酚酞,这时学生会看到液体由无色变红,会觉得化学很神奇。此时我再用胶头滴管往里面滴加适量稀盐酸,学生将会看到液体又变回无色。在
16、他们兴趣高涨的时候,我会说:刚刚老师表演的魔术中用到了一些常用的化学仪器,你们认识它们吗?自然引入常用仪器的学习,让学生就着桌面上的仪器结合课本P151-152,自主学习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这样,通过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兴趣高涨,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2、投影一张常用仪器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仪器的名称,从中了解其掌握情况。 接着投影化学实验药品柜的图片,说明化学药品是分类摆放的。而化学药品大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的。接下来让学生结合P18图1-23来认识常用化学品标志,通过阅读资料卡片来学习药品的取用规则。 实验3-1:展示两瓶固体药品:一瓶块状的石灰石,一
17、瓶粉末状的碳酸钠。说明固体药品装在广口瓶中。接着提问:实验室如何取用固体药品呢?让学生阅读课本P18的相关内容后进行实验1-3的操作。此时我四处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错误的操作,及时纠正;对于操作良好的,给予表扬。最后小结出固体药品的取用。3、接下来我会问:日常生活中,怎样将橙汁倒入杯中而不洒出?适时引入液体药品的倾倒。 先规范演示一次,让学生结合P19的问题分析讨论之后,再各组派代表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出液体药品取用,采用倾倒法:瓶塞倒放口对口,缓缓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盖紧塞,放回原处签向外。 4、接下来提问:如果要量取一定量液体呢,又会用到什么仪器?学生会很自然说出量筒。展示不同规格的
18、量筒并讲解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比如凹液面的最低处、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 接下来进行学生活动,各小组内三人分别用仰视、俯视、平视读书,其他人记录三种读法所得的读数,比较并讨论仰视或俯视将会对结果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作出最后的总结,并在黑板上画图加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归纳为“仰小俯大”,亦即“羊小虎大”。接下来我提问:取少量液体时使用什么仪器?学生会回答说胶头滴管。介绍一下胶头滴管及滴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练习操作。 5、习题巩固,总共10题,前面3题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巩固知识;后面7题比较难,但与中考题型类似,希望有50%的同学可以做出。6、知识回顾,总结提高教师带领学
19、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会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整合。 7、布置作业第五部分: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体现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常用仪器介绍二、药品的取用1、取用规则2、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2)粉末状:3.液体药品的取用:(1)大量:倾倒法;(2)少量:胶头滴管;(3)一定体积:量筒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总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是初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的启蒙,安排在课题2的两个探究活动之后,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体验的基础上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也为后面的
20、实验操作及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遵守实验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
21、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操作的训练,观察能力的培养;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连接仪器装置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第二部分:教法分析通过学情分析,我们知道:1、初三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虽然对实验很感兴趣,但由于对实验仪器陌生,对实验操作不了解,就有些害怕实验操作。2、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求新知的欲望,再加上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大胆实
22、践的优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根据这个情况,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1、指导阅读法,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对于简单的操作,如固体药品的取用,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稍复杂的操作,如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则由教师规范演示后再由学生练习操作)2、通过指导归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组,通过组内的自主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加以相应的习题巩固,从而突破难点)第三部分: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1、指导阅读法,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2、通过分组讨论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3、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可通过学生分组活动,亲自实践,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加以相应的习题巩固,从而突破难点)本节课是走进化学实验室。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室以及一些常用的仪器和使用方法。第二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而学习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第三课时将学习仪器的洗涤以及做出本课题的总结。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第四部分:教学程序-同上下面进入本次说课的重点,说教学程序第五部分: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体现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一、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
24、(粉末状)、镊子(块状)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3、胶头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三、仪器的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化学第一次接触的具体物质,对其中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现象的描述、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的学习对后面学习物质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2、教学目标分析(
25、三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6、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第二部分:教法分析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1、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
27、现学生主体性原则;2、通过实验探究法,主要针对实验2-1,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理解事物的本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第三部分: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1、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例如,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可以推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2-1。自主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抽象出本质,掌握空气的成分,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第四部分: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下面进入本次说课的重点,说教学程序分六个环节。1
28、、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 (1)、用到了哪些仪器?(2)、集气瓶中有什么物质? (3)、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3、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教师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正确
29、的答案,最后归纳总结出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
30、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7、习题巩固8、知识回顾,总结提高 9、布置作业第五部分: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课题2 氧气第一部分: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氧气是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的教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