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04KB ,
资源ID:27879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879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生物地史学总结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生物地史学总结1.docx

1、古生物地史学总结11.古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生发展与相关地质记录的学科强调三个方面。生物界 ;发生发展; 地质记录。2.古生态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学科。趋异:分类位置相近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的形态分化,也称为辐射。 趋同:趋同分类位置较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同或相似的环境,而使得形态变得相似。特化:生物对某种条件特殊适应,使其形态、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化,但生物整体进化水平没有提高。退化:生物体形态及生理的简单化,但进化水平没有退步。3.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古生物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系统、生态环境、时空分布及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等4

2、.化石: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强调以下三点: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纹饰、成分。要注意区分假化石)地质历史(1万年以前,与文物相区别)岩层(非现代沉积层)5.化石形成的条件与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地质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生物遗体或遗迹能否成为化石,化石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生物条件(硬体、矿物成分)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时间条件(时间长)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化石的形成过程:生物群:生活在共同的环境,彼此关系密切的生物群死亡群:各种原因死亡的尸体堆积,有可能非同一生物群埋藏群:堆积埋藏在一起的动物遗体,有混杂或损失化石群:埋藏群经过成岩作用6.化石的石化作

3、用:生物遗体埋藏后要经历物理、化学的作用才能形成化石。石化作用定义: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随成岩作用而经历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改造后仍然保留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结构的作用。石化作用:1过矿化作用:或称矿质充填作用,指矿物质填充于疏松多孔的硬体组织中,其原有的组织结构未变,只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坚实,增加了重量。2置换作用:又称交替作用,指生物硬体的原有成份逐渐被地下水溶解,同时又被其它矿物质填充置换。置换的物质一般有氧化硅、碳酸钙、黄铁矿等,分别称为硅化、钙化、黄铁矿化。3碳化作用:又称升馏作用, 具有几丁质外壳的动物(如笔石)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植物叶片,含有氮、氢、 氧等易挥发的不稳定成份。当

4、这些成份挥发掉以后,就留下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如植物和笔石化石。7.化石的保存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生物、不同的保存环境及不同的石化作用,形成不同化石类型;化石的类型有: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1. 实 体 化 石:(1) 未变化石:生物遗体未经任何变化(包括成分、形态)(2) 已变化石:即生物遗体经过了一定的石化作用,包括: 充填作用 交替作用 升溜作用2 模 铸 化 石:印痕化石:生物软体留下的痕迹印模化石:生物遗体坚硬部分的表面留在围岩上的印痕,分为外模和内模模核化石:生物遗体内外模形成后,化石本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分为内核和外核铸型化石:外模和内核形成后,化石本

5、身溶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3 遗 迹 化 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可反映生活方式、生态,有些也是标准化石4 化 学 化 石: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机质,氨基酸等。8.分类原则与分类系统:分类系统:可将形形色色的物体整理成为某一自然序列,并有明确的定义。生物分类系统:能够将所有的生物列入某一规律,它能充分的反映物种间的发展历史,反映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自然分类系统人为分类系统命名法则主要包括二名法、优先律、拉丁语或拉丁语化等二名法定义:任何一个物种的正式学名由其

6、归属的属名加自身的种名构成。例 Homo sapiens如是亚属,则在属名和种名之间加亚属名,并用括号括起,如Hipparion(Neohippus) platyodus Sefve, 1927优先律:定义:何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其中有2种情况:同物异名:同一种物种给予了不同的名称,第二个命名作废。异物同名:不同的物种给予了相同的名称,后命名的无效,重新命名。属及属以上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及种以下的第一个字母小写 如:Fusulina cylindica科及科以上名称用宋体;属及属以下名称用斜体,如手写则属及属以下名称下 划一条线。 如:Fusulinidae Fusu

7、lina 或 Fusulina9.进化: 泛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形式转变生物进化: 指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或整体生物种群遗传组成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特化: 生物对某种条件特殊适应,使其形态、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化,但生物整体进化水平没有提高退化: 生物体形态及生理的简单化,但进化水平没有退步10.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原理:生物演化的进步性、阶段性古生物面貌最能够反映地层系统的新老顺序,根据生物的进化总貌和地层层序率,在世纪就基本完成地层系统,得到了相对年代的概念根据生物组合,地质年表分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早古生代:以海洋无脊椎动物、高等藻类为

8、主,脊椎动物的无颌类及裸蕨植物出现晚古生代: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向陆地侵进,植物占领陆地中生代:爬行动物盛极一时,裸子植物到达极盛,鸟、哺乳动物及被子植物出现新生代:哺乳动物大发展,被子植物成为植物界主宰,人类出现11.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标准化石法、种系演化法、统计法、生态地层法等标准化石法: 生存时限短、分布广、保存好、易发现的化石为标准化石种系演化法: 根据生物的个体发育及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演化阶段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生物组合法:根据不同生物出现的时间、延续长短构成的组合12.海洋中影响生物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水深 深度对海洋生物分布控制可通过与深度有关的温度、压力、透

9、光度、盐度的因素影响。2.温度 影响海洋生物界的组成。生物在水域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及其移动都受温度的控制。3盐度 盐度是与海洋生物发育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4压力 当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5气体 海水中有时会溶解有害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硫化氢和甲烷等,对底栖生物生长极为不利。6. 底质 指底栖生物所依附的环境物质,可分硬底质和软底质。不同的底质有不同的生物群。7.海拔 同一纬度由于海拔的高低也会造成生物(特别是植物)的分布和分带现象。8生物因素 表现在各类生物在取食的相互关系上。包括共生(互利)、共栖(一方有利)和共生(一方有害),并以食物链最为重要。13

10、.古生物分类单位依次有哪些?14.何谓不可逆律?举例说明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丧失的某些器官,即使后代恢复了祖先的生活环境,也不会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不可逆律。15.标准化石并举例说明。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该层以上和以下的地层中基本上没有这种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它应具备时限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显著等条件。16.如何利用古生物资料推断沉积层的古地理环境。17.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18.古生物钟:利用化石上反映生物生长周期特征计算地质时间和地球自转的变化,如珊瑚的生长线和生长带一、原生动物门 (Protozoa)单细胞

11、,最低等动物,与多细胞后生动物相对应无器官,但有“类器官”个体小,分布广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分为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和肉足虫纲4个纲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细胞有了明确的分工,是多细胞后生动物具内外二胚层。体中央有一腔肠,司消化和吸收。口周围有触手。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绝大多数为海生。原口动物,有世代交替(水母型和水螅型)现象。三、腕足动物门海生底栖,单体群居真体腔,不分节,两侧对称体外披有两瓣大小不等的壳壳质为钙质或几丁磷灰质滤食性动物(纤毛腕)四、软体动物门:三胚层,具体腔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除腹足类外,其余两侧对称生态多样,具有鳃或肺有保护

12、软体外壳,贝壳有1、2或多个数量多。约占整个动物界的12%五、三叶虫:中央隆起部分为头鞍两侧平坦部分为颊部颊部中央常具眼和眼叶在眼和眼叶之间有面线。六、笔石动物笔石是一类已绝灭的动物,分类位置一直未定。有人在笔石动物体上观察到一索状物,认为是脊索,故有将其归入脊索动物门半索亚门的趋势。笔石动物群体,海生,以O和S为主。生态有两种类型:底栖固着和漂浮。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史学(Historical Geology)?也称“历史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具体包括:岩石圈、水圈、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以及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之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

13、、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到了46亿年左右。地史学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历史性很强的学科。2、地史学的研究内容?1、地层学(Stratigraphy) 主要是对出露地表的岩石的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划分、对比,确定其地质时代,进而建立其地层系统。2、沉积古地理学(Sedimentary Paleogeography) 分析和确定地层形成时所处的古地理环境和时空分布特征,恢复地史中的海陆分布,海平面的升降和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变。3、历史大地构造学(Historical Geotectonics)研究地层中“沉积岩岩浆岩”岩石组合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动、植物群生物区系性质以及古地磁研

14、究指示的古纬度位置;再造古大陆、古海洋分布格局;探讨古板块漂移分合历史;研究岩石圈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地史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可归纳为三史:生物演化史(生物圈)、沉积发展史(气圈、水圈) 、构造运动史(岩石圈) 。3、地层叠覆律(Law of Superposition):丹麦医生斯坦诺(N. Steno, 16381686)提出: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必定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4、化石层序律(Law of Faunal Succession):英国工程师史密斯(W. Smith)发现: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15、5、研究地史学的意义?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演化历史:提供人类所需的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矿产等)和资源(水、生物等)。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史: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难题。地史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研究者拥有地质学各学科广泛的知识。它是地质填图、构造地质学等地质学科赖以建立的一门基础科学。地球目前遭受着最为严重的环境灾难,其中的诸多方面问题已经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变,甚至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第二章沉积环境和沉积相1、相/相变/相分析的原则/相对比定律。1)沉积相(相;facies):“相”是形成于特定古沉积环境中的一套有规律的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组合。2)相变:地层的岩石特

16、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3)岩相分析:根据地层中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等来恢复地史时期的古沉积环境。4)相对比定律(瓦尔特定律) :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 Walther, 1894)提出。内容: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对比定律(瓦尔特定律)的实质:成因上相近且相邻的相才能在横向上或纵向上依次出现,而截然不同的两个相或者不是相邻的两个相绝对不可能毗邻。2、浊流沉积/鲍马序列/复理石/磨拉石。 1)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浊流是一种富含悬浮固体

17、颗粒的高密度水流,其密度大于周围海水,在重力驱动下顺坡向下流动。浊流多发生于大陆边缘地区,常受地震、滑坡、暴风浪等因素所触发,是将陆源物质由浅海输送到深海的重要机制,可在大陆边缘或洋盆区形成浊流沉积。2)浊积岩的每一个单元(即一次阵发性泥沙密度流形成的沉积),往往下部物质较粗,有时含有砾石,如含砾砂岩等,向上物质变细,顶部常为泥岩、泥灰岩;下部常形成递变层理,向上逐渐变为微细水平层理,最上变为不甚清晰层理。A.H.鲍马曾归纳出浊积岩的沉积序列,称鲍马序列3)复理石:把厚度巨大的由深海浊积岩和其它沉积岩类型组成的综合体称为复理石(flysch)沉积。4)磨拉石:源于法语,1919年瑞士地质学家海

18、姆首次提出。地槽急剧隆起,形成于山前坳陷的巨厚的以粗碎屑为主的一套岩系。又称磨拉层。3、概括沉积环境判别的主要标志。 物理标志:1、 沉积颜色。浅色岩石含有机质低,多形成于浅水、动荡和氧化条件,而在深水或静水和还原条件下多形成暗色岩石。在岩石中具有铁离子的矿物时,紫红色反映强氧化条件,暗绿色反映相对还原条件。2、 沉积物结构。粒度粗,圆度好,分选好,颗粒支撑的岩石反映高能量的沉积环境。3、 原生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和层理构造。层面构造主要包括反映介质流动状态的波痕、冲刷痕、压刻痕及各种暴露标志。层理构造是垂直岩层层面方向上由沉积物成分、颜色、粒度即排序方式的不同显示出来的纹状构造。平行层理反映高

19、流态条件,水平层理反映静水条件,板状加错层理反映流水作用,楔状交错层理反映冲洗作用,羽状交错层理反映进退潮流作用,正递变层理反映牵引流作用,反递变层理反映重力流作用。岩矿标志。海绿石、凝灰石主要形成浅海沉积环境,石膏、石盐形成于盐度饱和的干旱气候条件,黄铁矿反映缺氧还原条件。4、如何区分滨海相与滨湖相? 滨海相:滨海带是指浪基面以上的海岸地带,也称滨岸沉积环境。受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最为强烈,滨海区的宽度随海岸地形而定。1、 有障壁的海岸:可形成平行海岸的砂坝和泻湖沉积。砂坝:多由分选好的纯净石英砂组成,交错层理发。 2、无障壁的海岸:滨海带较宽广,且平坦,形成潮坪环境(有沉积作用),无沉积作用的

20、称为潮浦。以潮汐作用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三个带。滨湖相:水体封闭,从湖滨到湖心,随着湖水深度的增加,水动力逐步减弱,沉积物也由粗至细作机械分异。有河流注入时: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可在河口形成小型三角洲。湖岸陡峭:沉积物多为粗碎屑沉积,其中的砂岩孔隙度高,是重要的储油层。可见搬运的软体动物(螺、蚌)壳体及其碎片。湖岸平缓:沉积物多为粉砂岩,可见泥裂、雨痕、生物扰动构造及植物叶碎片。5、大陆环境、过渡环境、海洋环境各包括哪些沉积相类型?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大陆环境的沉积相类型 1、潮湿气候平原沉积相类型:气候潮湿、地形起伏微弱、平原广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都有发育。多雨、生物繁

21、盛、河网密集,湖泊发育,沉积类型多样。主要沉积相代表:河流沉积、湖泊沉积。 2、干旱气候平原沉积相类型 地理气候特征:气侯干旱,少雨、风大、河流不发育,湖水浅且多为咸水湖,沙漠广布。 常见沉积类型:风力作用沉积、河流(季节性)沉积、咸水湖泊沉积。 3、山麓及山间盆地沉积类型:形成于山间和山前地带。地势起伏悬殊,高差和坡度大,以快速堆积为主。 (二)、过渡环境的沉积相类型:以三角洲环境为典型代表 是河流与海(湖)盆汇合处形成的巨大锥形沉积体。其沉积特征和生物群面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沉积体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组成。1、三角洲平原(顶积层):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包括分支河道砂质沉积和泛滥平原上的粉砂、粘

22、土和泥炭沉积,陆生生物化石丰富。2、三角洲前缘(前积层):水平面以下,三角洲向海推进的前坡。3、前三角洲(底积层):位于三角洲前缘向海(湖)的方向上。由于三角洲沉积体不断向海(湖)方向推近,这时则以侧向加积为主,形成前积层底部明显的下超形态。因而,在剖面上,沉积物自下而上呈现出由细到粗反旋回序列。(三)、海洋环境的沉积相类型:根据海底地形和海水深度,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海(潮汐带)、浅海(陆棚或陆架)、次深海(大陆斜坡)及深海(大洋盆地)。 1、碎屑型滨海沉积相类型:滨海带是指浪基面以上的海岸地带,也称滨岸沉积环境。受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最为强烈,滨海区的宽度随海岸地形而定。 2、碎屑型浅海沉积相类型

23、:位于浪基面以下向外海延伸的海域(陆棚或陆架),水深通常50-200m。这一地带海域广阔,可达数百公里。沉积控制因素主要为潮汐流、风暴、洋流。 沉积特点:常以泥岩、页岩、粉砂岩沉积为主,夹有薄层粉砂、砂、贝壳层或生物碎屑灰岩;富含狭盐底栖生物,如珊瑚、腕足、棘皮、苔藓虫、钙质有孔虫等,也常见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动藻迹等),化石保存比较完整,分异度高。 3、碳酸岩型滨浅海沉积相类型:以碳酸盐沉积的滨浅海,一般具有由碳酸盐缓坡向台地演变的浅水碳酸岩沉积特点。 4、深海和次深海沉积相类型:位置:浅海陆棚坡折外侧的大陆斜坡、陆隆(次深海)及深海平原。陆隆:如果大陆斜坡及深海平原相接处存在深海沟则无陆隆,

24、如果发育海底扇,即存在陆隆。常见沉积类型有两种:海底扇和大洋盆地沉积。第三章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1、海侵超覆:海进时,海水向大陆方向不断侵进,海相沉积物在横向上分布范围不断扩大,致使层位较高(年轻)的岩层的展布范围大于层位较低(年老)的地层的展布范围,这种现象称为超覆。超过的那一部分称为超覆区2、海退退覆:海退时,海相沉积物在横向上分布范围不断缩小,致使层位较高(年轻)的岩层的展布范围小于层位较低(年老)的地层的展布范围,这种现象称为退覆。较新的地层没有覆盖的地区称为退覆区。3、进积:海退时岩相带向海的方向发生海退式迁移的现象称为进积(指陆地上的岩屑被送到沉积区)。退积:海进时在滨岸地带岩相带

25、向陆地方向发生海侵式迁移的现象称退积(指岩屑又被送回物源区)。4、沉积旋回:岩性按照一定的生成(组合)顺序在剖面中自下而上作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的现象称为沉积旋回(沉积韵律)。 具体表现:岩石颗粒的“粗细”现象交替出现,反复变化;反映的现象:海水的“海进海退”现象交替出现,反复进行。5、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出现的单层组合,也是岩石地层单位的最基础组构细胞。例如:浊积岩中的鲍马序列就是一种典型的基本层序。6、穿时:一个岩石特征一致或岩石组合特征接近一致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其分布范围内的不同地点,其地质年龄不同时的现象,或者说一个岩石地层单位,一经侧向追索,其界线往往不与时间

26、面吻合,也不与时间面平行,而与时间面相交的现象,称为穿时。7、GSSP(“金钉子”):是指特定地区内、特定岩层序列中的一个专有的标志点。以此标志点构成两个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界线的定义和识别标准。8、组合带:某套地层中所含的所有化石或其中某一类化石,从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中的生物组合。延限带:某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延续范围之内代表的地层体(以代表性生物门类的延续时限为标准划分的)。9、垂向加积:指沉积物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例如:大洋或湖泊中心。侧向加积:各岩相带的岩性界面随时间的前进横向移动而穿过时间界面,使地层具有穿时性(dia

27、chronism),即岩石地层单位(界面)穿越年代地层单位的现象。10、常见地层接触关系类型的实质及其构造意义? 1、整合接触:如果是连续沉积(地层之间没有间断)的上下两套地层,它们的岩性特征通常不会出现截然的变化。它们之间不会出现沉积相在垂向上的不连续变化。整合接触的地层符合相对比定律(瓦尔特定律)。因此,整合接触的两套地层,它们的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地层缺失现象。2、不整合接触:包括下列两种类型 A、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称假整合(disconformity)或拟整合。 主要受地壳升降运动的影响,原来的沉积区上升为陆地,遭受风化剥蚀,沉积作用转化为

28、侵蚀作用。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地形逐步夷平,再度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样,上、下两套沉积物之间不但缺失了地层,而且隔着一个大陆侵蚀面,但产状平行一致,故称平行不整合。 B、角度不整合 受地壳水平挤压作用的影响,原来的沉积区上升为剥蚀区并使原来的沉积物遭受褶皱变形。经过风化、剥蚀和夷平后,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这样,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但离着一个大陆剥蚀面,而且上下岩层产状还呈截交关系,称角度不整合。 3、其它接触关系类型 A、侵入接触:指沉积岩形成之后,岩浆侵入于其中的现象。B、沉积接触:指岩浆岩冷却凝固之后,由于风化剥蚀作用而露出地表,夷平重新下降接受新的沉积,把沉积岩直接覆于岩浆岩之上的现象

29、称沉积接触。11、地层划分的概念及主要划分方法?1、地层划分的概念: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例如:岩性、化石、接触关系类型等)把地层剖面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称为地层的划分。2、地层划分的方法(主要有3种) A、构造学方法:根据不整合(角度和平行不整合);B、岩石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岩性特征(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等)或岩石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C、古生物学方法:根据上下地层中所含化石的不同来划分地层。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是相同的”。 12、地层对比的概念及主要对比方法? 1、地层对比的概念:将划分好的地层单位与邻近的或远距离内的各个剖面做比较,论证它

30、们在地层特征和地层位置上是否相当。2、地层对比的方法(主要有6种): A、野外直接追溯对比:在野外根据露头从一个剖面追索到另一个剖面。 B 、岩石相似性对比:根据岩性特征,如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建立对比关系。 C、古生物对比:论证地层中所含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的相当。 D、地质事件对比 :天体事件:陨石撞击;天体事件:小行星撞击等;地内事件:冰川活动;地内事件:火山爆发。 E、古地磁极性对比:地磁场的极性每隔几万年或几十万年就会发生一次倒转。这些地磁场极性变化可以记录在地层中,可用来对比地层。 F、同位素年龄对比: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来测定一套地层中的岩石或矿物的年龄,

31、从而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地层对比。同位素测年对前寒武纪地层和岩浆岩的年代确定提供了有效手段。用于地层年龄测量的同位素主要有U-Pb法、Th-Pb法、Rb-Sr法、K-Ar法、Sm-Nd法等。13、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或称年代地层单位)分别包括哪些分类单元?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岩石地层单位。又称岩性地层单位。主要依据岩性岩相特征划分。主要岩石地层单位按级别大小为群、组、段和层。它只适用于一个小范围,为地方性地层单位。它与年代地层界、系、统和阶没有相互对应关系,与生物地层单位也不一一相互对应。年代地层单位。又称时间地层单位(是大范围的)。依据地质时代进行的划分。年代地层单位的宇、界、系、统、阶、时带分别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相对应。区别:由于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不同物质属性确定的,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穿时性。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及地层结构等特征确定的,而这些特征是随着沉积环境的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演变而变化的。因此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