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505.40KB ,
资源ID:27887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88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全国新高考生物核心考点细胞呼吸.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全国新高考生物核心考点细胞呼吸.docx

1、届全国新高考生物核心考点 细胞呼吸2020届全国新高考生物核心考点考点05 细胞呼吸2020届全国高考生物复习建议一、立足课本,巩固双基 纵观高考各种题型,不管是选择题或简答题,实验题还是综合题,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创新题,虽然试题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试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载体。高考命题“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本。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 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

2、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二、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将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的教学工作落实到课堂复习中。知识结构就是将包含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罗列起来并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知识结构的内容可以是一节一章,也可以几节几章。知识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框框、大括号形、表格或图解,也可以把每一章的知识点运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形式,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主干知识形成网络,使动态的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鲜活起来。 三、突出主干,贴近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试题大量使用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能够从这些文字信息、图象、表格和数据中提取有关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是综合能力

3、测试的重要内容。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变化的研究,往往可以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曲线、图表为载体的新课程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理解、判断和表达等能力,以及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回归教材的同时,进行难题、经典题的演练,再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不同模块的知识组合,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把传统的好题与新题结合,把兄弟学校的信息题改造或摘录,精选适合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解题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落点。教师要适时传授各种题型的规范答题方法,寻找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重视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让学

4、生模仿教师的思维过程,学习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模式,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五、加强实验复习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

5、验结 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六、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更加适用化,更加注重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近几年理综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 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

6、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及最近N1H1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七、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知道,高考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 素质对高考备考复习及高考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可小视。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考试时沉着,冷静,思考问题细心,严 谨,实现了超水平发挥,结果成绩优良,如愿以偿地跨进了满意的大学。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这是不无道理的。高考频度

7、: 难易程度:考向一 细胞呼吸的原理一、细胞呼吸与糖的氧化1细胞呼吸(1)概念(2)方式(3)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需氧呼吸(1)条件:有氧参与。(2)场所: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主要是线粒体。(3)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4)反应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a场所:细胞溶胶。b过程: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个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即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a场所:线粒体基质或嵴。b过程:2个丙酮酸被分解,形成6个CO2,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a场所:线粒体内膜。b过程:特殊的分子所

8、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产生大量的ATP。反应过程(5)特点:在常温下发生,所产生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能量利用率很高。(6)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3需氧呼吸中各元素的来源及去路(1)CO2是在第二阶段由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进行。(2)O2在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反应)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需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O2。(3)水在柠檬酸循环阶段参与反应,电子传递链反应会产生水。二、厌氧呼吸1厌氧呼吸的条件、场所、过程及类型(1)条件:无氧。(2)场所:细胞溶胶。(3)过程第一阶段

9、: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一样,进行糖酵解。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乳酸或乙醇和CO2。(4)类型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a反应式:C6H12O62ADP2Pi2CH3CHOHCOOH2ATP。b生物类型:动物细胞、某些植物细胞、乳酸细菌等。c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乳酸细菌的厌氧呼吸被称为乳酸发酵。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a反应式: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b生物类型:某些植物细胞、酵母菌等。c酵母菌在环境氧气浓度高时可进行需氧呼吸,在环境氧气浓度低时可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的厌氧呼吸被称为乙醇发酵。2乙醇发酵实验(1)取10%

10、葡萄糖溶液30 mL注入下图右边的广口瓶中,并置于35 水浴中预热。(2)取干酵母3 g,用15 mL 30 的温水化开后,立即倒入预热过的广口瓶中,充分振荡,使葡萄糖与酵母混匀,混合液应占广口瓶容积的1/3左右。(3)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广口瓶,让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左边大试管的液面以下,并将广口瓶置于30 左右的水浴中。(4)实验分析广口瓶冒出气泡,大试管内冒出气泡,并且变浑浊。拔掉广口瓶的塞子后会闻到酒味儿,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10%的葡萄糖溶液为酵母菌提供营养,置于35 水浴中预热是因为酵母菌在此温度下发酵迅速。在广口瓶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

11、液体石蜡,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试管,制造无氧环境。使酵母悬液与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酵母菌吸收葡萄糖,并将广口瓶置于30 水浴中,充分发挥酶的活性,加快发酵所需时间。1下列有关需氧呼吸中柠檬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消耗氧气B该过程过程释放大量能量C该过程产生的NADH比糖酵解阶段产生的多D该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元素全部来源于丙酮酸【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需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

12、量;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需氧呼吸中柠檬酸循环过程不消耗氧气,A错误;该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B错误;该过程产生的NADH比糖酵解阶段产生的多得多,C正确;该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元素来自于丙酮酸和水,D错误。【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比较(加试)项目需氧呼吸厌氧呼吸不同点条件需氧,需酶及适宜的温度不需氧,需酶及适宜的温度场所第一阶段(糖酵解):细胞溶胶;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线粒体基质、嵴;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第一、二阶段:细胞溶胶分解程度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不彻底产物CO2和H2O乳酸或乙醇和CO2能量变化稳定的化学

13、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稳定化学能ATP中活跃化学能热能不彻底氧化产物中的化学能相同点本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完全相同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联系厌氧呼吸进化为需氧呼吸;有氧气存在时厌氧呼吸受抑制2下列有关需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分解为CO2和H2OB在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少量ATP生成C电子传递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和基质中【答案】A【解析】在线粒体中丙酮酸被分解为CO2和H2O,A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关的酶分布在

14、线粒体的嵴上和基质中,有少量ATP生成,电子传递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C、D正确。3下列关于人体内某组织细胞的细胞呼吸过程和ATP-ADP循环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呼吸各阶段释放的能量都可用来合成ATP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供能C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伴随反应的发生D能量2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答案】D【解析】厌氧呼吸种只有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中少部分可用来合成ATP,A错误;蛋白质合成所需能量来源于能量ATP水解,B错误;反应ATP水解中,一般是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C错误;能量来源于ATP水解,可用于除暗反应外的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考向二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

15、应用1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2)曲线分析在最适温度时,呼吸速率最大。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速率下降。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3)应用低温下贮存蔬菜和水果。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提高产量。2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1)原理:O2是需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厌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2)曲线分析(如下图)O2浓度0时,只进行厌氧呼吸。0O2浓度a,氧气浓度增大,无氧呼吸会减弱,故a点厌氧呼吸较强。(3)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乳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

16、克服缺氧的应急措施。(4)由图2可知,呼吸作用受氧气浓度的影响,由图3可知,生物细胞呼吸还受温度的影响。考向三 细胞呼吸类型的探究1细胞呼吸类型的测定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实验现象结论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乙醇的厌氧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需氧呼吸或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2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17、。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3)误差的校正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7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

18、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答案】C【解析】甲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导致保温瓶内温度升高,瓶内温度的变化可用温度计进行检测,所以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A项正确;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萌发的种子在进行细胞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即只进行需氧呼吸,B项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且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产物都有CO2,所以丙装置无法检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项错误;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排除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并设置对照实验,D项正确。【归纳总结】1根据细胞呼吸中物质变化的数量关

19、系来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1)依据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判断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厌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需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厌氧呼吸。(2)依据乙醇和CO2生成量判断乙醇量CO2量只进行厌氧呼吸;乙醇量CO2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需氧呼吸。2判断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3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的有关计算(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CO2摩尔数厌氧呼吸需氧呼吸13。(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CO2摩尔数需氧呼吸需要的氧气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之和34。(3)产生等量的CO2时

20、消耗的葡萄糖摩尔数厌氧呼吸需氧呼吸31。8某同学为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设置了如图装置两组。甲组中A处放置一定质量的马铃薯块茎(厌氧呼吸产物为乳酸),B中装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乙组中A处放置等量的马铃薯块茎,B中装有等量的蒸馏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不考虑气体水溶性、温度等因素对液滴移动的影响,设底物为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需氧呼吸的产物有H2O、CO2和酒精B甲组液滴的移动情况可反映马铃薯块茎呼吸产生的CO2量C甲、乙两组液滴均可以左移或不移动D若甲组液滴左移,乙组液滴不移动,不能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及实

21、验装置图:甲组中B处放一定量NaOH溶液,种子进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液滴移动是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结果,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乙组实验B处放等量蒸馏水,其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是产生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马铃薯块茎需氧呼吸的产物是H2O、CO2,A错误;由于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液滴移动的量可代表马铃薯块茎呼吸消耗O2的量,B错误;甲组液滴可以左移或不移动,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乙组液滴可以不移动,但不会左移,C错误;若甲组液滴左移,说马铃薯块茎进行了有氧呼吸,乙组液滴不移动,据此只能确定马铃薯进行了有氧呼

22、吸,但不能确定其是否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不能确定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D正确。1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B柠檬酸循环中O2与NADH结合生成水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2真核细胞需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丙酮酸CO2,其中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中产生H较多的是B和产生的H都用于生成H2OC和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D和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3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

23、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O2含量温度0.1%1.0%3.0%10.0%20.0%40.0%3 6.23.61.24.45.45.310 31.253.75.921.533.332.920 46.435.26.438.965.565.230 59.841.48.856.6100.0101.6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 、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C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D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厌氧呼吸逐渐减弱4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AAC段需氧呼吸的速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CD段需氧呼吸不再进行,血液中乳酸急剧上升CAD段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消耗量D乳酸在肝脏中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5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能产生丙酮酸B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C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D都能产生CO2和H2O6真该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