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4.60KB ,
资源ID:27911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91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入编考试主观题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入编考试主观题复习资料.docx

1、入编考试主观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教育法规基础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五、论述题 教育法关于受教育者权利的规定及其意义:1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对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规定如下:(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受教育者权利受侵害

2、的情况展开论述。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四、简答题1教师法教师的权利:(一)教育教学权;(二)科研研究与学术活动权;(三)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四)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五)参与民主管理权;(六)参加进修和培训权。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

3、展的义务;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五、论述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对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规定如下:(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展开论述。2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六项法定权利,分别为:(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4、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教师权益受损的法律救济途径,即“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

5、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作出处理。”考生再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对教师权利受侵害的情况展开论述。六、材料分析题 学校侵害教师的(1)(4)(5),主要是(4)的权利:参考答案:(1)根据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明确教师享有的六项法定权利;(2)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判断学校的做法侵害了教师的哪些法定权利;(3)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明确教师的法律救济途径。考生可根据以上答题思路,适当展开论述。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四、问答题1教师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职责:(1)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进行预防犯罪教育;(2)对中小

6、学学生开展课堂教育以外的其他形式的预防犯罪教育;(3)对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4)对中小学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5)不得歧视犯罪的未成年人。2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五、论述题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对未成年人被收容教养期间的受教育权规定如下: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

7、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考生展开论述。) 六、材料分析题 第二部分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感知四、问答题3参考答案:在观察活动中,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高中生学习内容复杂,思维水平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观察力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初中生往往是根据成人的要求进行观察,带有被动性。高中生自觉性增强,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的持久的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8、(2)持久性明显发展。高中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有人以有意注意稳定时间作指标,对中学生的观察力进行研究。在一次飞机模型故障的观察中,初中学生平均坚持1小时35分钟;而高一学生平均能坚持3小时。善于思考也是持久观察的条优。 (3)精确性提高。在观察活动中,高中生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细节。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表明,高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达到成人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成人。有人研究图形辨别能力,设计了9幅大照片和50幅小照片,小照片是大照片的一部分,要求中学

9、生准确而迅速地指出小照片是大照片上的哪一部分,限10分钟辨认完。结果是:初中生正确辨认率为30%,高中生正确率为50以上。 (4)概括性更强。由于高中毕业生抽象逻辑思维日趋优势,言语表达力发展,观察的概括住、深刻性明显提高,能概括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这是思维和感知协同发展的结果。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论述题3训练和培养高中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重视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同发展。第二节 记忆四、问答题3高中生记忆特点:记忆是过去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和做过的动作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人靠记忆积

10、累丰富的经验,为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记忆是智慧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高中阶段是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我国有关研究证明,在同样长的时间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记住的学习材料的数量,比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多四倍,比初中生多一倍多,达到了记忆的“高峰”。高中生处于记忆的全盛时期。高中生的记忆具有以下特点: (1)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理解识记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理解识记是借助思维的力量,运用多种方法,在理解事物的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理解识记是人类记忆的基础,是人的记忆与动物记忆的根本区别。(3)抽象记忆占优势。 五、论述题4训练和培养高中生的记忆力:(1)提出明确具

11、体的长、短期识记任务,加强识记自觉性的培养。(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统筹安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 (4)积极利用游戏手段提高识记能力。(5)丰富学生的表象记忆。第三节 想象四、 问答题1进行创造想象的条件是:社会时间的要求及个人强烈的愿望;要有丰富的表象和渊博的知识;必须有创造思维参加;原型的启发;灵感的出现。4高中生想象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1)高中生有意想象迅速发展。(2)高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占优势。随着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通过课外活动的锻炼,高中生成功地进行发明创造的人数明显地增多,不少人在文艺创造方面显露才华,有些高中生开始树立远大

12、的理想。 (3)想象的现实性增强。高中生的想象很丰富,并且,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想象逐步摆脱具体性、虚构性,日益变得抽象、概括、现实。但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还时有发生,个别学生胡思乱想,意志薄弱,在错误思想干扰下,甚至走上歧途。五、论述题3高中生想象力的培养:(1)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 (2)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 (3)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以外,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应当遵循科学思维的一般规律,采取灵活恰当的方式,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4高中生理想的引导和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合格公民,所以高中生的共同理想就应该是做一个

13、合格的学生,合格学生是指品行端正积极进取;学习认真尽力而为;做人讲原则,做事有责任心。确立这样的共同理想与个人的崇高理想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先做好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做学问。对高中生理想的引导和教育,具体的做法有:(1)“转变”教育。开学初都要进行入学教育,学习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更要注意转化学生的思想和身份。(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精华感染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永不满足,只争第一,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光华精神,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体验这种拼搏的快乐。(3)做好“推荐”工程。每周给学生推荐一篇励志好文章,每周六给学生推荐一部励志电影,每次月假给学

14、生推荐几本励志图书。让学生在感受别人励志创业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路该怎么走。(4)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让学生写周记,班主任进行点评,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QQ、邮箱等电子平台和诚信承诺书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不见面的无声交流比面对面的有声交流更有作用,更能掏出学生的心里话,更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5)多关注“问题学生”,及时引导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比如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多疏导;父母离异有家庭问题的学生,得从中进行一些调和;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得多给予方法上的指导。(6)有针对性的召开班科分析会,让各科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教育和高考目标,让学生在心目中有一个高考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

15、(7)多与家长沟通,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多为学校教育出谋划策。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理想教育中来,通过谈他们自己的创业经历或者带学生到他们的公司参观,感受理想的实现是要靠拼搏和智慧的。(8)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可以请一些成功人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与快乐。总之,高中生理想的引导和教育不是空洞的,不是用口号或者是说教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情动人,以心动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的树立共同理想,最终实现个人的崇高理想。第四节 思维四、 问答题4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1)运用理论假设

16、进行思维。假设是对因果关系的一种猜想、推测。有了假设,思维才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一切科学的思维都离不开假设。高中生能撇开具体事物,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科学性理论性更强,思维步骤更完整。他们能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思维的课题。 (2)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高中生生活经验丰富,科学知识增多,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得更深刻。他们能对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提出猜想即假设,并设计方案去检验假设。他们不是只看眼前,而是着眼未来,主动适应环境,立于不败之地。 (3)思维形式化高中生的形式运算思维已占优势地位 (4)对思

17、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高中生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思维的创造性提高。高中生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6)辩证思维迅速发展。(7)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五、论述题1思维与想象的异同:想象和思维都是高级的、复杂的认识心理过程。二者都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二者

18、的区别在于:思维主要以概念形式的语言信息或符号信息为中介,而想象则主要凭借事物具体形象或图形信息为中介。想象和思维因所处的问题情境不同,解决问题的程序也不同。当问题情境比较明确,解决问题的条件比较成熟时,人们常通过思维的逻辑进程去解决问题;而想象常发生于问题情境不明,或个体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因此,想象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同时具有对现实超前反映的特点。4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1)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的敏捷性;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发展。迁移能力增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想法的数量多、种类多。独创性是创造性思

19、维最本质的特征。高中生的独创性有了明显的发展。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很大发展。高中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前人的创造成果,为将来的创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加之独创该的难度极大,因此,多数高中生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不很明显,不很成熟,水平也不很高。他们的思维较片面,好走极端,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高中生鉴别力还不很强,缺乏主见,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在困难时,易动摇。5中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它反映了思维的概括化、内化和简化的程度。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常见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利用青少年学生

20、“年轻好胜”的心理,加强速度比赛的训练。第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高速度的要领和方法。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思维方向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思维过程灵活,能自觉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等;思维内容灵活,能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思维有直接关系,因而应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入手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就是善于概括归纳、逻辑抽象性强、能抓住事物本质、开展系统的理性活动。因此教师就应注重在概念与原理的教学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式进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适当运用变式;教

21、师要适时做出语言概括;让学生自觉应用概念与原理。第六节 注意四、 问答题2课堂教学中注意的运用: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的积极作用,防止消极作用,为此,教师讲课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分心。同时还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并使两种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化,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3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指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能注意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某一事物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上能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一个对象上来的能力。良好的注意品质应当是注意

22、广度较大,注意稳定,分配能力强,又善于转移。五、论述题1影响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客观原因有刺激的强度、对比和运动,主观原因有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和心理状态。影响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间接兴趣,意志努力。2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行为结构,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教学要突出知识的内在结构,将知识活化,教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其结构的学习方法与程序的结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需要、信心和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3、,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培养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敏感性很强,喜欢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运用新颖的组织教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使之产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就能集中。运用心理学知识,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强度大小、颜色、音高的变化可以刺激学生的注意。如教师在课堂上声音的高低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教科书的字体、颜色的变化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手段来集中与保持学生注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心理学规律,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一种

24、教学方法,形成一种单调的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会从兴奋状态转向抑制状态。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第二个兴奋点,在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以进一步刺激和继续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引用现代教育新技术,引导学生的注意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扩大和改变视觉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现代心理学实践证明,视觉效果比听觉效果高约30%。第七节 认知差异性四、 问答题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当掌握知识和技能后就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二、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前提。能力往往制约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快慢、深

25、浅、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等。五、论述题1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

26、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区分与辨别,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叉联系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能够融会贯通、有机配合的网络化、一体化的知识结构。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

27、容,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充实或完善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第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

28、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第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主动发现问题,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3能力结构个别差异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29、: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各人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和不同的能力类型,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表现早晚的年龄上。(1)能力的类型差异与教育知觉类型差异。分析型,其特点是善于分析,对细节感知清晰,但整体性不够;综合型,其特点是善于概括和把握整体,但分析性较差;分析综合型,上述两种类型的特点兼而有之。记忆类型差异。以感觉器官的主导作用为根据,记忆类型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四种。以识记材料的性质为根据,又可分为直观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前者属于识记形象的内容,后者善于识记概念、符号等,揭示抽象的内容。言语和思维也存在类型差异:生动的思维言语型,这类人的思维和

30、言语中有丰富的形象和情绪因素;逻辑联系的思维言语型,这类人的思维和言语以概括的、逻辑的联系为主;中间型。根据能力类型差异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能力的类型差异,并不标志能力的高低,而只表明能力的倾向。任何类型的学生,能力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不能重视这一类型而歧视另一类型。每个学生并不一定按照同一模式去发展各种能力,而是按照自己特有倾向去发展各种能力。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能力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扬其所长,补其所短。(2)能力的水平差异与教育这里讲的主要是一般能力即智力的差异。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配,即两头小,中间大。普通智力或智力中常的人占的百分比最大,智力水平很高

31、或很低的占百分比很小。调查结果表明,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在全部儿童中所占的比例大约都在千分之三左右。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把儿童分成三个等级: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智力超常的学生,不仅智力水平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而且具有求知欲强烈、兴趣广泛、意志坚强、富有自信心等个性特点。智力低常的儿童不仅智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同年龄儿童,而且在个性上表现出沮丧、缺乏自信、压抑等特点。对于智力发展不同的学生,学校、教师应区别对待。超常的学生,应给予特殊教育,允许跳级或提前进入高一级学校,进行加速教育;加深、充实课堂内容,加强阅读和课外辅导;开设特别班等等。当然,也要

32、注意加强基础教育,防止畸形发展。对于智力低常的学生,必须给予特殊照顾。这类学生中,不少人是脑发育不健全,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应该多关心他们,加强智力训练,决不训斥和歧视他们,要耐心培养他们逐步学会独立生活和劳动。对于常态范围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重点辅导,个别帮助,注意预防产生自卑心理,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对于常态范围内的优等生,应注意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出更高要求,踏踏实实,戒骄戒躁。另外,那些学习成绩差而又“调皮捣乱”的学生,智力不一定差。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对症下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3)能力的年龄差异与教育有些人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某一方面的优势,这叫能力的早期表现或“人才早熟”。我国唐初王勃,10岁能赋;有些人的能力到很晚才表现出来,称为“大器晚成”。齐百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针对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能力表现的早晚,并不说明能力的高低,对能力发展较早和较快的学生,应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对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