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218.66KB ,
资源ID:27919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7919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链设计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链设计研究.docx

1、产业链设计研究摘 要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管理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偏重于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业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忽略了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研究。产业链管理的实践表明,核心企业常常发生改变,核心企业的改变给产业链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是产业链管理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河南省产业链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链的

2、实证分析,对核心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最后研究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研究在国内外产业链有核心企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对河南成熟的产业链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为解释产业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

3、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

4、心企业型、网络直销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形成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关键词:产业链 核心企业 生成机理 概念界定 演化漂移1 绪 论1.1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学者也越来越关注产业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在传统的产业链研究中,往往将某一企业(如制造厂商)既定为核心企业,但却往往缺乏对其为什么能成为核心企业原因的解释。产业链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理论挑战,产业链核心企

5、业为什么会发生转移,是什么力量驱使核心企业角色的转换?在新型产业链演变中,核心企业怎样生成又怎样进行识别?这些问题亟待管理理论工作者进行解答。核心企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供应链实践,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链理论发展和实践运作的关键因素。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

6、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产业链的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

7、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年)。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汪寿阳对产业链核心企业防范产业链风险进行了研究。(汪寿阳,2006)。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评价问题,韩英等认为主要考虑六个主要因素:影响力、扩展力、可参与度、信任度、协调运作力、吸纳力。(韩英,2003)。曹文琴,胥兵对核心制造企业产业链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产业链实际运作过程,提出了系统的整合方案,建立了产业链整合模型。(曹文琴,2

8、005)。林英晖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协调的激励进行了研究。(林英晖,2004)。朱恒民对核心企业产业链伙伴优选决策研究中认为,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伙伴优选各因素的评价标准客观上影响着对合作伙伴的评价结果。(朱恒民,2004)。王学群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供应商评价进行了研究。(王学群,2007)。周斌基于动态联盟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系统进行了研究(周斌,2005)。刘云枫对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进行了研究(刘云枫,2005)。莫尔(Moore,1999)重视竞争论与合作论的有机结合,认为企业不应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所以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在成功的企业生态系

9、统中取得核心地位。 以普拉哈拉德(Prahalad,1998)和哈默(Hamel,1996)等为代表的企业“核心能力”论,强调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重视产业链中的个别关键优势的塑造。认为具有个别明显关键优势的企业,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 以Jayashankar(1989)和斯拉特(1992)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则要求关注“组织成员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以及员工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序”。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体能力优势,决定了其与组织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由此形成一定的组织程序和角色定位。上述学者的论著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属性,丰富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理

10、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运作有一定现实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核心企业定位问题,其研究视角是直接将产业链某一节点企业直接设定核心企业后来展开研究的,而忽视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和生成运动机理的探讨。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核心企业作用的发挥,核心企业的改变,会造成产业链的震荡,使整条产业链的运作和绩效都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形成机理,把握其演化规律,对核心企业生成及运动轨迹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就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1.2 课题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如下四种主要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大量事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对理论研究所

11、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为了充分地验证某些观点,本研究将采用典型性调查方法。(2)比较分析法。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择优。因为比较分析法所具有的严密逻辑论证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将较多地采用这种研究方法。(3)逻辑推理和图形表达相结合法。这种方式具有的可观性、数理论证的严密性和清晰性,能够显示出比文字表达更优越的优势,能够给人以非常清晰的感觉。(4)数理分析法。本研究借助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建立起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演变机理与飘移的相关理论模型。1.3 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线路本研究试图在国内外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运动机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项目

12、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对相关河南省典型产业链实证分析从而对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最后研究产业链核心企业自组织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指出本研究对产业链理论的贡献与研究的不足,展望产业链核心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1.4 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自2000年到2007年全国核心期刊中涉及核心企业的论文只有12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至今没有博士论文或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对核心企业进行系统研究。核心企业生成机理的研究检索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国核心期刊和优秀硕博论文中均无人涉及此类相关研究。本论文将针对前人在核心

13、企业研究中留下的空白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有新的发现,因此研究的选题是新颖的。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和创新:(1)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核心企业进行界定。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

14、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图1.1 研究基本思路结构图(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型、网络直销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

15、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形成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2. 平煤姚电产业链核心企业2.1 平煤姚电产业链运行状况一般煤电生产产业链主要包括煤炭资源、煤炭开采设备商、平煤等煤矿生产企业、水陆运输线、姚电等火电生产商、输配电公司、用电客户等节点企业,如图2.1所示,煤电产业链的主要节点为煤炭生产企业和火电发电企业。 平煤集团是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是一家以煤为主业跨行业经营的特大型煤炭基地,拥有井田面积3740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150亿吨,生产矿井19个,选煤厂3座,在2007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31位。姚电公司是我国第一座全部由亚临界参数机组装备起

16、来的百万级火力发电企业,是华中电网最大的火电厂之一,目前公司资产总额约89亿元人民币。图2.1 平煤姚电产业链平煤姚电产销产业链有其独有的行业特点:(1)链条物理距离长、节点多且各链节的归属权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各节点间管理协作的难度和复杂性。(2)煤炭价格由国家计划调节和市场供求关系双重决定,电能上网电价格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能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价上涨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煤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电产业链的运行。(3)煤炭生产与销售可以短暂库存,而电能生产与销售同步运行,无法存储。客观上产业链存在煤炭与电力生产销售节拍的矛盾。2003年

17、下半年出现全国电煤紧张问题,2006年呈现加剧蔓延趋势,电煤议价煤已超400元/吨,远高于271元/吨的国家计划内指导价格,发电企业在承受成本增加巨大压力的同时,甚至直接面临断煤停机的威胁。发电企业已处在电力供需矛盾持续紧张、煤炭供应总量减少、用电需求量大增的各种挤压的漩涡中心。据国资委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20亿吨,其中电煤消费量14亿吨,2005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是18亿吨。2006年全国煤炭总需求达到22亿吨,电煤消费量为16亿吨,而相对于煤炭企业18亿吨的正常生产能力,煤炭的供需缺口非常明显。表2.1 平煤姚电产业链相关业务往来表平煤原煤产量(万吨)平煤供姚

18、电煤炭量(万吨)姚电需煤量(万吨)姚电小煤矿采购量(万吨)200118004008204202002205040582041520032540700960260200430697601010250200541508101020210(资料来源:姚电公司采购中心)姚电公司和平煤集团是近邻,两家企业相距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平煤和姚电的关系可谓一往情深,五味俱全。姚电公司使用平煤集团煤炭最多时一年高达810万吨,占其煤炭用量的75,一直稳坐平煤集团几百家用户的第一把交椅。平煤和姚电的合作是市场经济中富有人情味和戏剧性的一幕,双方历经风雨,同舟共济,竞争合作,恩恩怨怨,携手前行。当煤炭市场疲软时,重点合

19、同要执行国家指导价,平煤对姚电执行的合同指导供货价格为271元/吨,高于地方小煤矿的250元/吨价格,姚电公司执行合同量往往只有80以下,并且压低质量、拖延货款严重,在运费和损耗扣杂方面也对平煤施加压力,在双方充满矛盾但还算融洽的合作中,姚电公司一直扮演着主角。2001年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张,煤炭市场呈恢复性增长、价格一路抬升超过350元,平煤集团对姚电公司的供煤价格始终如一保持在271元左右,姚电公司开始放下架子,对平煤热情倍加,先后借款8000万元供平煤集团无息使用,主动承担运煤专用线的2000万修缮费用。按时足额结算货款,在不影响平煤控制权的条件下,姚电集团做出牺牲对平煤投资2亿元,共

20、同建设新矿山。平煤遇到安全灾情,对方马上捐钱捐物,表示慰问。两家企业的业务合作详见表2.1,从表2.1可以看出姚电使用平煤的煤炭量逐年增加,平煤集团近三分之一的煤炭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也保证了姚电不会因为煤炭短缺而影响生产,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平煤为核心的中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2.2 平煤姚电产业链核心企业分析纵观平煤姚电产业链的运行轨迹,在计划经济时,双方均按国家计划进行产销衔接,双方之间地位不平等,存在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真正的主角是国家计委。进入市场经济后,双方一致为产业链的主导支配权的主角地位明争暗斗,从平煤姚电产业链相关业务往来表(表2.1)可以看出,在煤炭市场疲软的2001年,姚电

21、公司生产用煤中平煤公司供货量一直在50%以下,并且千方百计挤压平煤集团的利润空间,产业链的主导权牢牢的掌握在姚电公司手中,按照约束理论分析,此产业链的瓶颈资源是姚电公司发电用煤量,姚电公司成了该产业链的运行的“鼓点”,决定了包括平煤集团和各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和库存,也决定了产业链的运作节拍,此阶段姚电公司是产业链理所当然的核心企业。2001年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张,煤炭渐渐供不应求,姚电公司生产用煤中平煤公司供货量逐年上升,到了2005年,姚电用煤中平煤供货量占到75%以上,姚电公司并不断调整战略向平煤示好,以保证其供应源的畅通,正是“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链独占

22、性原始资源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逐渐减少,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采矿工艺难度的不断增加,原始资源煤炭的开采量成了该产业链瓶颈约束,由就是产业链运作的“鼓点”,产业链中姚电公司等节点企业产销率和库存取决于煤炭的供应量,平煤集团的运行状况也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节拍快慢,平煤集团理所当然的取代姚电公司成为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2.3本章小结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平煤姚电产业链竞争合作促使其核心企业位置的动荡转移,其本质原因不仅仅是煤炭的自由市场和国家计划体制的矛盾,更是因为产业链各节点企业自身资源的变化促使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转移。该产业链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和采矿难度的不断增加,产业链的“鼓点”,由姚电公司的用煤量转移为平

23、煤集团的供煤量,表3.1更能直观地看到,平煤集团成为该产业链瓶颈约束资源,开始决定产业链节拍和产销率。平煤集团开始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拉动“绳子”,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决定“缓冲器”的设置,使产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3 双汇猪肉产业链核心企业实证研究3.1 肉猪加工产业链状况我国猪肉加工产业链(如双汇)主要有原材料生产部门、养猪户、双汇等加工企业、销售部门、零售商和消费者等节点企业组成,图2.2展示了目前猪肉行业产业链的结构状况。猪肉加工行业产业链在农产品产业链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与制造业产业链相比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一面。目前我国猪肉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下特点:(1)地域性强。我国目前的

24、猪肉加工产业链主要围绕着处于主导地位的加工龙头企业来运作,一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就拥有一条这样的产业链。(2)产业链规模大小不等。大的产业链如河南双汇、江苏雨润等大型集团公司,河南双汇则有周边近十个县的一百五十个养猪专业村提供支持,江苏雨润在全国许多省份都有完全控股的屠宰厂,并在江苏、安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小的产业链则由农户、屠宰厂、市场、消费者组成。(3)一个地区可能存在多条产业链。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能有多条产业链重叠。(4)产业链不稳定,内部连接不够紧密,产业链的各个成员一般以市场合约关系维持联系,产业链组织关系比较松散。(5)进入猪肉加工产业链的生猪数量比较少,使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减弱,

25、行业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得不到保障。图2.2 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2.3.2 双汇猪肉产业链运作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3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100多万吨,协议种养殖基地200个,直销店400家,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产业链成员企业之间的联合或联盟对成功的产业链管理来说是非常

26、重要的。猪肉产业链从上下游的联结方式看,大部分屠宰企业与农户间的组织方式上,仍然以市场为联系纽带,这种联系方式需要的投入不多,但产业链管理风险和代价很大,加工配送企业得不到稳定的生猪供应与质量方面的保障,调查显示,由于越来越多的加工配送企业意识到食品安全与质量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与上游农户进行纵向整合形成战略联盟,已经成为猪肉加工产业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双汇集团面对猪肉产业链的矛盾,早在2003年就开始着力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对其产业链上游种植户、养殖企业采取注入资金、输出技术、供给良种、回收产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产业链的下游零售环节和最终客户,双汇集团采取了连锁店、直销店门到

27、门配送安全快捷服务的方式,来满足最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双汇集团未雨绸缪,2005年在新的生猪生产线投产的同时,加大了和舞阳等周边县的养殖基地的联盟关系,同时双汇冷鲜肉连锁店也增加一倍,超市和连锁经营成为主要的猪肉零售环节。双汇集团将产业链上下游节点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农户和肉类零售网点纳入统一的产业链系统中,延长农业产业链,压缩流通环节,提高物流效率,提高了分散农户和零售商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流通的能力,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终形成了猪肉产品产业链的一体化模式,详情见表2.2。在全国猪肉产业链备受打击的大环境下,2006年双汇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30亿元,再次成为食品行

28、业第一家、在中国大型企业500强中列138位,列食品行业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依托双汇集团的产业链上游30万种养殖户也安全度过了难关,双汇产业链各节点企业均达到了理想效益,双汇冷鲜肉连锁品牌更加深入人心。2.3.3双汇猪肉产业链核心企业分析近期国内出现猪肉价格猛涨,生猪供应紧张的现象,使大多数猪肉加工产业链出现运行障碍甚至产业链断链危机,表面原因是其产业链上游的成本提高造成的供需失衡,实质上是该产业链各节点企业资源突然变化,出现产业链约束瓶颈,造成产业链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失灵造成的,充分暴露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整合资源、管理瓶颈约束综合协调的力度不够。笔者奔赴河南省漯河市

29、畜牧局和双汇集团计划部进行调查,得到了双汇猪肉产业链有关业务资料(表2.2),发现近几年双汇集团紧紧抓住产业链的上下游容易出现瓶颈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控制。从2003年到2006年四年间,双汇连锁店销售量由100万头猪年净增到260万头,增加130%,双汇协议供猪量也由80万头净增到250万头,占其生猪采购总量的比例也由53%增加到83%,其主要上游节点企业舞阳养猪基地的供双汇的生猪量也由5万头净增为40万头,占其总出栏量的80%。表2.2 双汇猪肉产业链有关业务资料表双汇牲猪采购量(万头)双汇协议户供猪量(万头)双汇连锁店销量(万头)舞阳县生猪产量(万头)舞阳县供应双汇牲猪量(万头)

30、20031508010025520041809010025102005300180130502020063002502605040(资料来源:河南省漯河市畜牧局和双汇集团计划部)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双汇集团通过协议联盟基本控制了各个关键环节,使其免受产业链外部因素影响,牢牢地把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约束瓶颈不至于转移到产业链的生猪生产、猪肉零售等其他产业链节点企业,由自身的产销率来决定产业链的产销率库存,充当产业链的“鼓点”, 对产业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拉动“绳子”,使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力度,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决定“缓冲器”的设

31、置。在全行业市场低迷,同类产业链矛盾重重、纷纷断链的大气候下,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仍然一路凯歌,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保证了整体产业链和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战略利益。2.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2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2.1 产业链的瓶颈约束约束理论(TOC)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Eliyahu M. Goldratt博士于1984年在目标(TheGoal)一书中提出的,以此为基础,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管理优化方法即企业瓶颈管理法。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紧要的环节,投入到物流效率最低的瓶颈环节上去,强调决策沟通与团体协作,体现了“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的管理思想。

32、它把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者潜伏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或瓶颈,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企业的改进方向与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按照TOC的观点,在产业链系统中,值得特别重视的作业指标有三个:产销率、库存和运行费。在通常情况下,库存的降低可以导致运行费开支的减少,提高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还能缩短制造周期,缩短顾客的订货提前期,提高产业链对最终顾客订货的响应性以及争取较高的价格都有很大的作用,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未来的产销率。供应产业链的产销率决定着产业链的节拍和效率,产业链节点库存总量愈少,产销率愈高,产业链运行费用越低。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对企业库存大小和产销率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