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561.24KB ,
资源ID:28330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8330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1押题专题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1押题专题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1、21押题专题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一、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2、实例物质循环 再生原理 物质循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 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农”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保持很高的系统

3、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二、生态工程实例问题原理 对策 案例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较多地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因地制宜的原理 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模式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土地荒漠化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湿地生态 恢复工程 湿地缩小和破坏 控制污染、退田还湖江西鄱阳

4、湖的生态恢复工程 矿区废弃 地的生态 恢复工程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修复土地、恢复植被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生态 工程 环境污染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合理布局等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 (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

5、比较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圈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多种途径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本质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6、因素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应用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分

7、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蟑螂、蚯蚓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反馈机制: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正反馈可使系统更加偏离动态平衡点,因此它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生物的生长、种群数量的增加等均属正反馈。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机制。这种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种群数量调节中,密度制约作用是负反馈机制的体现。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身的功能减缓系统内

8、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四、分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三大功能比较2.特别强调(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例(2)信息传递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下图(3)能量的利用和能量流动的

9、区别“能量的利用”是特指ATP等直接能源物质分解所释放的能量被各类生命活动(例如,肌肉收缩等)所利用,而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叫“能量的转移”。可见,新陈代谢中的“能量的利用”中的“能量”是有特定含义的,利用的是“直接能源中的能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能量流动”过程中,从第二个营养级开始的某个营养级的生物,能直接对上个营养级的生物身体有机物中能量的摄取和利用。或者说,能量流动时所涉及的能量利用是指能被机体所同化的能量。五、有关生态环境的保护1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自然过程或自然灾害,如地震

10、、火山喷发、海洋异常等造成的环境破坏。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其可分两类: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环境受到破坏,称为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另一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的植物,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并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物种。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准定义入侵物种:(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3)给当地的生态

11、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3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例1(2017年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

12、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变式探究】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分解者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D阳光、热能属于非生物的物质【答案】B【解析】硝化细菌是生产者,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消费者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金字塔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阳光和热能属于非生物的能量。【变式探究】如图是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A此图中有2条食物链B组分1、2、3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食物网中组分3中生物可以处于不同营养级D碳元素在三个组分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答案】C【举一反三】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Aa和b的数量保持“J”型增长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Cc、d和e的数量大量减少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其后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短期内增加,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A错误;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体水

14、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正确;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错误。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答案】C【变式探究】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

15、物()A900 gB500 gC200 g D600 g【解析】A【解析】当能量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举一反三】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

16、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1)如图所示:(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例3(2017年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

17、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身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18、。(3)次级消费者是青蛙。消费者是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调节种间关系;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式探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B可通过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高D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答案】C【变式探究】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

19、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目前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C错误。1(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

20、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2(2017年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

21、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3(2017年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

22、;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4(2017年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

23、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2017年江苏卷,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

24、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 【答案】(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1.(2016海南卷.20)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

25、最合理的是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答案】C【解析】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动物应在森林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不能使其适应森林生活。【考点定位】生物与环境2.(2016海南卷.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点定位】生产者3.(2016天

26、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功能4.(2016课标1卷.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

27、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2016新课标卷.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8、【答案】C【解析】鹰迁入该树林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蝉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利用的化学能(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且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所以细菌不论作为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其能量产生均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所以也就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项错误。【考点定位

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2016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符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16.(2016新课标卷.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