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61.31KB ,
资源ID:2836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836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江苏省徐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江苏省徐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江苏省徐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126一、选择题1.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A. 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 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 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 封邦建国利于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家国一体的特点,说明家国亲情本是一体,故B正确。尊祖敬宗是人本性,没有

2、突出家国的关系,故A排除。君主百姓原本一家,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封邦建国利于统治,过于强调分封制,不符合材料,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一体2.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 与都省相互制衡D. 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正确。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故B

3、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与都省相互制衡,故C排除。行省不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3.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是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

4、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故B正确。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心学思想,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故C排除。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4.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 制瓷业开始兴起B. 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 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 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答案】B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可知当时已经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东汉早已有制瓷业;C 项从材料无法体现;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居于主导,但不是占领了整个市场,D项表述错误。5.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A. 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 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 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 具有宗教迷信色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

6、项,据材料“(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言辞的崇高与平等的许诺,反映了太平天国带有近代化的倾向,故A正确,排除。行为的凶暴与特权的森严,说明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故B正确,排除。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说明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故C正确,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迷信色彩,故D错误,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特点6.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

7、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A. 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B. 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C. 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D. 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最上之改革着手,说明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故A排除。孙中山没有首创民主共和思想,故B排除。维新派主张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背景7. 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

8、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 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B. 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 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D.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可知五四运动不单单是是一场“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变为了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故选C。A应该是在维新变法期间

9、,B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BD。8.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B. 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D. 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1年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台枣铁路、码头等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

10、的发展,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B.正确。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在一战期间,故A.排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也在一战期间,故C.排除。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属于外因,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政策的支持、鼓励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萎缩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

11、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9. 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召开国民参政会,吸收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参加政府的抗战工作,并还公开拒绝和驳斥日本“共同防共”的谬论。这表明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B. 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C. 国民党放弃了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D. 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由“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期”可知是抗日战争的初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下国共携手

12、再次合作,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民主举动,因此A符合题意,而B、C、D的表述与题干主旨无关,且不合史实,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0.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A. 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B. 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 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答案】C11. 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行业项目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1953年

13、农轻重比重(%)5282961761957年农轻重比重(%)435292273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中重工业发展速度和比重增长最高,轻工业比重基本没变,农业比重下降,这体现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改革的信息,无法推断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项错误。1960年国家实行国民经济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 下列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两段讲话,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 美国对华由敌

14、视到寻求合作B. 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变C.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 中国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归纳材料中尼克松两段文字材料内容可以明显看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充斥敌对意味;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向温和,由此可以得出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而非实现了正常化。故选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3.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表述符合雅典“最高民主阶段”的是A. 成立四百人会议B. 公民参政有一

15、定的物质保证C. 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故符合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故B正确。成立四百人会议,属于梭伦改革时期,故A排除。当时各级官职不可能向全体公民开放,故C排除。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14. 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

16、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可知,该航海家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航海家为哥伦布,故C项正确。迪亚士与达伽马都是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向东航行,排除AB。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是向西航行,但之前哥伦布已经向西航行到达了美洲,不能说“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等,结合哥伦布航海的史实分析材料

17、即可。15. 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A. 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B. 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C. 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D. 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就UCLA“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结合所学

18、知识可知,这说明启蒙运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故C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局限性16.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 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B.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 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可知,此时的普鲁士一定程

19、度上实行了分权,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的确立,不选B项。军国主义色彩不能体现,不选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不是“统而不治”,不选D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17.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A. 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 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 遵

20、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25年,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可知布哈林主张货币和建筑原料二者都要保证,并没有说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故B项错误;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D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18. 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

21、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在美国社会遭到抵制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A. B. C. D. 【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是挽救经济危机,不会加剧美国的经济危机,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而又均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未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新政随不能根除经济危机但不也不会加剧经济危机

22、。19.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中国参与的世贸组织(WTO)环境产品谈判进程已于2014年1月24日启动,以 APEC清单为基础,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品自由化的各种机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世贸组织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B. 中国开始主导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C. 世贸组织促成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D.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答案】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20. “我们在画中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了空气感。他们的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

23、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下列作品与材料反映的创作风格相符的是A. 自由引导人民B. 拾穗者C. 日出印象D. 格尔尼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们在画中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印象派的特点,日出印象属于印象派,故C正确。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故A排除。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故B排除。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故D排除。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印象派第卷(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

24、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

25、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三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答案】(1)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政策:保护和扶

26、持商业发展。(2)政策:重农抑商。原因: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4)关系:相互影响。【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状况: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可以得出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政策:由上述状况和“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27、可知当时政府是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的。(2)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回答。政策:由材料二中的“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可知其政策是重农抑商。原因:由材料二中的“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等信息可以概括为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观点:由材料三中的“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等信息可以概括为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由材料三可知当时处于宋代,结合宋代有关

28、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再结合材料三中的“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可以得出作者认为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4)关系: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一中的政府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到材料二中的重农抑商,再到材料三中的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再结合所学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可以看出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正确的经济政策能够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商业的发展也会促使政府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29、海禁”政策古代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22.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30、。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请回答:(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

31、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答案】(1)认识: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2)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