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708.23KB ,
资源ID:28588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8588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像摄影技术之焦距篇.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像摄影技术之焦距篇.docx

1、人像摄影技术之焦距篇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14mm16mm24mm35mm50mm70mm100mm135mm200mm300mm400mm使用EOS 5D Mark II(35mm全画幅相机),均使用F4拍摄脸部印象和背景随着焦距的不同而改变镜头焦距的差异会让照片的气氛为之一变。其中视角的差异如上图。照片中的被拍摄者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背景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焦距趋向远摄区域,视角变得狭窄,于是背景的范围也渐渐变窄。另外,镜头的焦距不同,被摄体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使用广角镜头时,由于它有着近大远小的特性,所以人脸的形状发生了扭曲。和焦距较长的镜头相比,使用广角镜头时的拍

2、摄距离较短,所以相对距离镜头较近的鼻子和脸颊部分就像是突出来一样,发生了膨胀。相反,在使用焦距较长的远摄镜头拍摄时,拍摄距离变长,脸的各部位的距离差随着拍摄距离的变长而相对缩小,和广角镜头相反的脸部成像效果逐渐呈现出来。如上所述,拍摄时使用的镜头焦距不同,拍出人物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究竟使用怎样的焦距拍摄出来的才是标准成像,这随拍摄者的主观喜好有很大不同。如这次的拍摄,使用的是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者本人相对喜欢50-70mm左右的带有轻微变形的照片。适当的变形强调出了立体感,突出了被拍摄者脸部的抑扬感,看起来更加精致漂亮。但是,也不能单纯地说焦距越长越好,因为在使用远摄区域拍摄时,脸部

3、整体会给人很平坦的感觉,有时还会让人看起来显胖。所以应该仔细观察被拍摄者脸部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镜头。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光圈越明亮,虚化效果越强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

4、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回顶部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实际测量具有代表性的5种构图时的拍摄距离脸部特写胸部以上特写上半身膝部以上全身拍摄距离焦距脸部特写胸部以上特写上半身膝部以上全身16mm(10mm)135厘米50厘米70厘米1米24mm(15mm)255厘米70厘米1米1.4米35mm(22mm)45厘米60厘米80厘米1.25米1.85米50mm(31mm)55厘米80厘米1.1米1.8

5、0米2.6米85mm(53mm)1米1.4米1.9米3.1米4.5米100mm(63mm)1.15米1.7米2.3米3.7米5.1米135mm(84mm)1.5米2.15米3米4.6米6.9米200mm(125mm)1.95米3米4.1米6.8米9.95米1:小于拍摄时使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不能拍摄。2: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括号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使用APS-C规格相机拍摄时需要的镜头焦距。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

6、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回顶部观察实拍图像把握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镜头焦距16mm、拍摄距离50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F2.

7、8F4F5.6F8F11F16F22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镜头焦距35mm、拍摄距离85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F2.8F4F5.6F8F11F16F22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

8、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1.2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F2.8F4F5.6F8F11F16F22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

9、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镜头焦距85mm、拍摄距离1.9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F2.8F4F5.6F8F11F16F22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镜头焦距135mm、拍摄距离2.8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

10、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F2.8F4F5.6F8F11F16F22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镜头焦距200mm、拍摄距离4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F2.8F4F5.6F8F11F16F22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

11、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

12、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

13、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专栏 使用35mm全画幅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1.5米)使用APS-C规格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2.15米)APS-C规格机型的成像就像是截取了35mm全画幅机型所拍图像的中央部分两张图例中,左边的照片是35mm全画幅相机搭配100mm镜头以最大光圈F2.8拍摄的。如果使用APS-C规格相机以相同的条件从相同位置拍摄,则只能拍出红框范围内的部分。不管是全画幅机型还是APS-C规格机型,因为虚化是由镜头制造,所以使用相同镜头虚化程度不会有变化。另外,如果想使用100mm镜头拍摄和35mm全画幅相机一样的图像范围,在拍摄设置相同的条件下,必须更远离

14、被摄体拍摄。这时拍摄距离变长,就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如右图)。而如果是拍摄距离不变,则需要使用焦距更短的镜头,结果还是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结合不同被摄体思考镜头的高度根据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来决定相机高度人像摄影中,相机的高度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相机从不同的高度拍摄,被拍摄者的脸会有很大不同。如果从脸部以下的位置拍摄,就会把鼻孔拍进照片,所以在拍摄女性人像时特别要注意相机的高度。拍摄者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高,结合自己与被拍摄者的身高差来决定相机高度。决定相机的高度时应该以被拍摄者的身高、而不应该以拍摄者的视平线高度(眼高)为基准。当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身高差距很大的时候,应该上下调节相机高度,

15、寻找出符合拍摄意图的角度。在这里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分别以200厘米、155厘米(被拍摄者眼部的高度)、100厘米(被拍摄者肚脐的高度)和50厘米(被拍摄者膝盖的高度),拍摄了被拍摄者的全身照片。一起来观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成像特征吧。回顶部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使用16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10mm)广角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16mm的镜头会产生强烈的透视感。改变相机高度会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从高角度拍摄时极端的变形会让头显得很大。而从低角度拍摄的优点是腿会显得很长,但是鼻孔也会被拍得很清楚,这点需要注意。另

16、外,广角镜头的特殊成像效果让画面四周看起来向外侧拉伸,于是被拍摄者的头或脚会比实际看起来要大,拍摄者应该在理解广角镜头成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拍摄。使用50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31mm)广角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没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透视感,成像很自然。所以改变相机位置并不会有16mm镜头那样强烈的印象差异。即使从最高的位置拍摄,被拍摄者的头部也并没有显得很大,看上去很自然。被拍摄者和相机之间拍摄距离也正合适,可以说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焦距。另一方面,透视感虽然轻微但依然存在,所以从被拍摄者脸部的高度拍摄的话,会让腿看上去显得有些短。使用85mm(APS-C规

17、格相机:相当于53mm)中远摄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可以说不管从什么高度来拍摄,被拍摄者的成像几乎都相同。背景的变化和16mm镜头相比也相对安定,不会发生骤然不同的现象。成像特性和50mm镜头相似,但是变形更小。拍摄时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正合适。这样的距离使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能够用语言交流,拍起来也更轻松。这种平衡也是85mm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代表的原因之一。使用200mm(APS-C规格相机:相当于125mm)远摄镜头拍摄200厘米155厘米100厘米50厘米使用200mm镜头时视角有所变窄,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离得更远。所以,相机高度差带来的拍摄角度差异也更小,背

18、景的移动也较小。被拍摄者的成像和相机的高度也几乎没有关系。总的来说,相机的高度差异带来的整体印象变化很小。如果想要拍摄全身清晰的照片,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较为方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远摄镜头在拍摄时和被拍摄者的交流会有所不便。人像摄影没有定规应该重视感觉自由拍摄照片中被拍摄者的印象会因使用的镜头和拍摄时相机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镜头焦距越短,这样的变化就会越明显。只是提高到200厘米左右的高度拍摄,照片的印象也会迥然不同。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一般强调的都是光圈和背景虚化方面的技巧。但是如果能够理解拍摄时相机高度和被拍摄者的关系,就更容易拍出想要的效果。在实际拍摄中也考虑这一要素,并结合之前解说的曝光和对焦等要素,就能拍出得意的作品。拍摄者首先要考虑展现被拍摄者的哪一面,再选择合适的镜头,然后决定拍摄的高度,确定照片的整体氛围。人像摄影并无定规,拍摄者的感觉非常重要。在掌握了典型拍摄方式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镜头特性,再对拍摄角度下一番工夫,就能拍摄出别具一格的人像照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