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61.69KB ,
资源ID:28981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8981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docx

1、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第一章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通常情况下,火灾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发展到熄灭的过程,其发生、发展直至熄灭的过程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本节主要介绍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烟气蔓延及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量传递有3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上述三 种方式来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的。热传播的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2、(一)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从微观角度讲,之所以发生导热现象,是由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碰撞、转动和振动等热运动而引起能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温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常用材料的热导率见表1-2-1。 对于起火的场所,热导率大的物体,由于能受到高温作用迅速加热,又

3、会很快地把热能传导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引起起没有直接受到火焰作用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利于火势传播和蔓延。 (二)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一般来说,通风孔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期火灾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

4、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辐射换热是物体间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与导热和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所以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即使空间是高度稀薄的太空,热辐射也能照常进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物质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也越强。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质着火,要看热源的温度、距离和角度。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00C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

5、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一)烟气的扩散路线 建筑火灾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其密度比冷空气小,由于浮力作用向上升起,遇到水平楼板或顶棚时,改为水平方向继续流动,这就形成了烟气的水平扩散。这时,如果高温烟气的温度不降低,那么上层将是高温烟气,而下层是常温空气,形成明显的分离的两个层流流动。实际上,烟气在流动扩散过程中,一方面总有冷空气掺混,另一方面受到楼板、顶棚等建筑围护结构的冷却,温度逐渐下降。沿水平方向流动扩散的烟气碰到四周围护结构时,进一步被冷却并向下流动。逐渐冷却的烟气和冷空气流向燃烧区,形成了室内的自然对流,火越烧 越旺,如图1-2-1所示。 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

6、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 3m/s,在火灾中期为 s。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15m/s。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更大,可达6 8m/s, 甚至更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 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1.烟囱效应 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

7、动。如果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则室内空气将发生向上运动,建筑物越高,这种流动越强。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着,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 火风压 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

8、,它能影响全楼。多数情况下,建筑物内的温度大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气流总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即正烟囱效应。起火层的位置越低,影响的层数越多。在正烟囱效应下,若火灾发生在中性面(室内压力等于室外压力的一个理论分界面)以下的楼层,火灾产生的烟气进入竖井后会沿竖井上升,一旦升到中性面以上,烟气不单可由竖井上部的开口流出来,也可进入建筑物上部与竖井相连的楼层;若中性面以上的楼层起火,当火势较弱时,由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可限制烟气流进竖井,如果着火层的燃烧强烈,热烟气的浮力足以克服竖井内的烟囱效应,仍可进入竖井而继续向上蔓延。因此,对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电梯井、管渲井、天井、电缆井、排气道、中庭等坚向孔道

9、,如果防火处理不当,就形同一座高耸的烟囱,强大的抽拔力将使火沿着竖向孔道迅速蔓延。 3. 外界风的作用 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而这种压力分布能够影响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建筑物外部的压力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风的速度和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和几何形状等。风的影响往往可以超过其他驱动烟气运动的力(自然和人工)。一般来说,风朝着建筑物吹过来会在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滞止压力,这可增强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方向的流动。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 火灾时,建筑内烟气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蔓延的途径主要有:内墙门、洞口,外墙门、窗口,房间隔墙,空心结构,闷顶,楼梯间,各种坚井管道,楼板上的

10、孔洞及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隙等。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蔓延的主要原因有:未设有效的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火灾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防火隔墙和房间隔墙未砌至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1.孔洞开口蔓延 在建筑内部,火灾可以通过一些开口来实现水平蔓延,如可燃的木质户门、无水幕保护的普通卷帘、未用不燃材料封堵的管道穿孔处等。此外,发生火灾时,一些防火设施未能正常启动,如防火卷帘因卷帘箱开口、导轨等受热变形,或因卷帘下方堆放物品,或因无人操作于动启动装置等导致无法正常放下,同样造成火灾

11、蔓延。 2. 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 室内发生火灾时,室内上半部处于较高压力状态下,该部位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很容易把火焰、高温烟气传播出去,造成蔓延。此外,穿过房间的金属管线在火灾高温作用下,往往会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热量传到相邻房间或区域一侧,使与管线接触的可燃物起火。 3. 闷顶内蔓延 由于烟火是向上升腾的,因此顶棚上的入孔、通风口等都是烟火进入的通道。闷顶内往往没有防火分隔墙,空间大,很容易造成火灾水平蔓延,并通过内部孔洞再向四周的房间蔓延。 4. 外墙面蔓延 在外墙面,高温热烟气流会促使火焰窜出窗口向上层蔓延。一方面,由于火焰与外墙面之间的空气受热逃逸形成负压,周围冷空气的压力致使烟火

12、贴墙面而上,使火蔓延到上一层;另一方面,由于火焰贴附外墙面向上蔓延,致使热量透过墙体引燃起火层上面一层房间内的可燃物。建筑物外墙窗口的形状、大小对火势蔓延有很大影响。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图1-2-2为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一)初期增长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由于可燃

13、物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见图1-2-2中虚线),燃烧发展不稳定。火灾初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 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可燃物出现全面燃

14、烧,可燃物热释放速率很大,室温急剧上升,并出现持续高温,温度可达8001000。之后,火焰和高温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会从房间的门窗、孔洞等处大量涌出,沿走廊、吊顶迅速向水平方向蔓延扩散。同时,由于烟囱效应的作用,火势会通过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等向上蔓延。轰然的发生标志了房间火势的失控。同时,产生的高温会对建筑物的衬里材料及结构造成严重影响。但不是每个火场都会出现轰燃,大空间建筑、比较潮湿的场所就不易发生。 (三)衰减阶段 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退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一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随后房间内温度下降显着,直到室内外温度达到平衡为止,火灾完全熄灭。 上述后两个阶段是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实际上,一旦室内发生火灾,常常伴有人为的灭火行动或者自动灭火设施的启动,因此会改变火灾的发展过程。不少火灾尚未发展就被扑灭,这样室内就不会出现破坏性的高温。如果灭火过程中,可燃材料中的挥发分并未完全析出,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仍然较高,易造成可燃挥发分再度析出,一旦条件合适,可能会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这种问题不容忽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