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259.03KB ,
资源ID:2940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940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docx

1、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授课教案第11章 楼盖11.1 概述11.1.1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定义(1)板单向板与双向板 取梁板结构中某一区格的板,四边(由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板。四边支承板一般在两个方向受力,荷载通过板在两个方向的受弯、受剪向四边传递。 现在研究荷载q在长短跨方向的传递情况。取出跨度中点两个相互垂直的单位宽度的板带进行分析。教材P1 图121、分别为沿短向及长向传递的荷载。随着边长比(跨度比)n=l2/l1的增大,短跨l1方向弯矩M1增大,长跨l2方向弯矩M2减小。当n超过一定数值时,可近似认为全部荷载通过短跨方向受弯传至长边支座,计算上可忽略长跨方向的弯矩,这种板在受力体系上称为

2、单向板(跨度l1的梁式板)。计算上必须考虑两个方向受弯作用的板,称为双向板。设计上通常按下列条件划分这两种板: 当n=l2/l13时,按单向板(跨度l1)设计;考虑荷载只沿短跨方向传递。单向板的计算方法与板相同,称为梁式板,包括:悬臂板、对边支承的板及沿一个方向传递荷载的四边支承的板。当n=l2/l12时,按双向板设计;考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当2n=l2/l13,可以按单向板设计,但应适当增加长跨方向的分布钢筋,以承担长跨方向的弯矩。抗弯刚度:产生单位曲率的弯矩值,称为梁的抗弯刚度(EI)产生单位挠度的所需施加的竖向均布荷载,称为板带的竖向抗弯刚度(),竖向均布荷载是按照板的两个方向的竖向刚度

3、大小分配的。11 .1.2楼盖的结构类型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结构形式分:(1)肋梁楼盖(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肋形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所组成,楼面荷载传递路线: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肋形楼盖的特点是结构布置灵活,可以适应不规则的柱网布置及复杂的工艺及建筑平面要求。其优点是用钢量较低,缺点是支模比较复杂。 (2)井式楼盖 当柱网接近于方形,两个方向的梁可采用相同的截面,形成交叉梁系。这种楼盖的结构高度比主次梁肋形楼盖要小,且具有较好的建筑效果。因此,常用于公共建筑的厅、堂。(3)密肋楼盖 将井式楼盖中两个方向梁的间距减小(两个方向梁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米),板的厚度也减小,即形成双向密

4、肋楼盖。近来年采用预制塑料模壳克服了双向密肋楼盖支模复杂的缺点,使这种楼盖的应用逐渐增多。这种楼盖的优点是省混凝土、自重轻,有良好的建筑效果。两个预制塑料模壳之间放什么呢?(4)无梁楼盖 当柱网接近方形,可不设置梁,将板直接支承于柱上,做成无梁楼盖。无梁楼盖的特点是结构高度小,净空大,支模简单,但自重大、用钢量大。常用于仓库、商店等建筑,当柱网较大(68m),且荷载较大时,需设置柱帽,以提高板的抗冲切能力。 按预加应力情况,楼盖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和预应力混凝土楼盖,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可有效减小板厚,降低层高。什么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按施工方法,楼盖分为现浇楼盖、装配楼盖、装配整体式楼

5、盖。装配楼盖(预制空心板)主要用在多层住宅中,在抗震设防区,有限制使用装配式楼盖的趋势。装配整体式楼盖是在装配楼盖板面上做配筋现浇层,提高整体性。(总体讲,现浇楼盖比装配楼盖造价高,但受力性能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装配楼盖用的却来缺少了)11.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1.2.1 结构平面布置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由板次梁主梁柱(或墙)组成,荷载传递路线: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因此次梁的间距决定板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次梁的跨度;柱或墙的间距决定主梁的跨度。教材中给出了板、次梁、主梁的常用经济跨度,不是绝对的,可以超出此范围,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要注意。 肋形楼盖梁、板截面尺寸构件种类截面高

6、度h与跨度l比值附 注简支单向板两端连续单向板h/l1/35h/l1/40单向板h不小于下列数值:屋顶板 60mm民用建筑楼板 70mm工业建筑楼板 80mm四边简支双向板四边连续双向板h/l11/45h/l11/50双向板h80mml1为双向板的短向跨度多跨连续次梁多跨连续主梁单跨简支梁h/l=1/181/12 h/l=1/151/10h/l=1/141/8梁的高宽比h/b 一般取1.53.0并以50mm为模数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有3种方案: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 结构的横向尺寸小于纵向,横向抗侧力构件比纵向少,因此横向抗侧刚度比纵向差。在框架结构中,如主梁沿房屋的横向布置,主梁与柱形成横

7、向框架,可增大横向抗侧刚度,提高结构整体性。(在混合结构中,梁的支座应设置在窗间墙或壁柱处,避开门窗洞口) ;另外外纵墙仅设次梁,对采光有利。主梁沿房屋纵向布置如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的多,主梁沿纵向布置可以减小主梁截面尺寸,增加室内净高。(96(横纵),如果主梁横布:主梁h/l=1/12;为750,次梁h/l=1/15;400;如果主梁纵布:主梁h/l=1/12;为500,次梁h/l=1/15;600,主梁梁高需大于次梁高度,这种情况下,可取主梁高度为650。)在多层工业厂房中,重量较大的设备应直接由梁来支承。当厂房的纵向设有集中通风管道或机械装置时,主梁也可沿房屋的纵向布置(这样做可避免增加

8、房屋的层高,满足了净空的要求)只布置次梁,不布置主梁适用于中间有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楼盖结构布置应注意的问题:主梁跨间最好不要只布置1根次梁(减小跨间弯矩分布不均);不封闭的阳台、厨房、卫生间楼板标高低于其他部位(防止积水倒灌)。11.2.2 计算简图板、次梁、主梁组成了楼盖结构体系,设计这一体系时,必须首先确定计算简图。计算简图包括计算模型及计算荷载两部分,缺一不可(在毕业答辩时,相当的同学都不能够完整画出结构计算简图!)(1) 计算模型计算模型包括结构形式、支座情况和跨度。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都是连续板(梁),各自的支座?为计算简化,采用如下假定:1)忽略板、次梁、主梁在支座处的

9、位移。板的支座是次梁、次梁的支座是主梁、主梁的支座是柱或墙上述假定实际上忽略了次梁挠度对板的内力影响、主梁挠度对次梁的内力影响、以及柱竖向变形对主梁内力的影响。柱的竖向位移主要由轴向变形引起,而轴向变形相对较小,因而引起的误差较小。主梁挠度将使次梁产生附加内力,相当于支座沉降对连续梁内力的影响。忽略这种影响将导致次梁跨中弯矩偏小,次梁支座弯矩和主梁跨中弯矩偏大。主梁线刚度越大 (与次梁线刚度相比),主梁的挠度就越小,近似的误差也就越小。如果主梁刚度趋向于无限大,就完全符合主、次梁计算模型。【如要考虑这种影响,需将主梁和次梁作为交叉梁系,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内力分析。可见,主、次梁分别取为连续梁

10、模型是交叉梁系模型的一种近似。】次梁挠度对板内力的影响类似。2)可以自由转动这实际上忽略了次梁、主梁、柱 (墙)在支承处分别对板、次梁、主梁弯曲转动的约束能力。在现浇楼盖中,梁板柱整体浇注,次梁对板的弯曲转动有约束作用、主梁对次梁的弯曲转动有约束作用、柱对主梁的弯曲转动有约束作用。对转动的约束作用减小了支座的转动转角。在实际计算中,必须减小支座的弯曲转动的转角才能弥补计算模型中忽略转动约束造成的误差。对板和次梁,对于某一跨来讲增大恒荷载、相应减小活荷载(荷载总和不变)可以减小转动转角,弥补了计算模型的误差。(对于连续梁的【某一跨】来说,均布恒载下支座转角比较小而在可变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下比较大。

11、)柱子是由其弯曲刚度约束主梁的弯曲转动的。柱子对主梁弯曲转动的约束能力取决于主梁线刚度与柱子线刚度之比,当比值较大时,约束能力较弱。一般认为,当主梁的线刚度与柱子线刚度之比大于5时,可忽略这种影响,按连续梁模型计算主梁,否则应按梁、柱刚接的框架模型计算。可见,主梁的连续梁模型是框架模型的一种近似。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连续板在荷载作用下,跨中截面承受正弯矩顶面受压,支座截面承受负弯矩底面受压,因此板中形成拱形的压力线(见下图a)。(也就是说: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在弯矩作用下,周边变形受到约束,板内将存在轴向压力,称为薄膜力。)当板的四周有梁(与板整体浇筑)围住时,拱的推力将由梁中的

12、拉力所平衡(见下图b)。板在极限状态下的这种拱的作用使承载力得到提高,薄膜效应对板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板内的轴向压力将提高板的受弯承载力;二是板周边支承构件提供的水平推力将减少板在竖向荷载下的截面弯矩。为了利用这一有利作用,根据不同的支座约束情况,对板的计算弯矩可进行折减。4)计算板次梁以及次梁主梁的荷载时,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当梁均匀布置、各区格板荷载相同时,所造成的误差比较小。由于板承受均布荷载按简支构件计算的支座反力作为次梁承受的荷载,相当于相邻板跨各一半范围内的荷载传给次梁,这一范围称为负荷范围或重属面积。同理可确定主梁的负荷范围和柱的负荷范围。负荷范围的概念对方案设计阶段的结

13、构估算非常重要。5)跨数小于5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跨数超过5跨,中间各跨的内力和配筋按第3跨确定。各跨荷载相同单跨度不超过10%时,可按等跨连续梁板计算。等跨连续梁的内力有现成的图表可应用。(2)计算单元和从属面积结构计算中,为减小计算工作量,常常不是对整个结构进行分析,而是从实际结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某一部分作为计算对象,称为计算单元。板:取1m板带,主次梁截面为T形截面:截面的负荷范围为相邻梁中心距的一半(需带图讲授,教材P6 图11-6)(3)计算跨度某一跨的计算跨度应取该跨两端支座处转动点(支反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中间支座转动点为支座的中点边支座:对于板()min; 对于梁()min

14、分别为净跨、板厚、梁边支座的支承宽度。(4)荷载取值及折算荷载荷载取值楼盖上的荷载有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包括自重、固定设备重,按几何尺寸和材料重力密度计算,活载包括人群、堆料和临时荷载,对不同类别的民用建筑楼板及工业建筑楼板,荷载规范中规定了具体均布活载标准值。荷载组合:荷载规范3.2.3荷载分项系数的确定方法:荷载规范3.2.5折算荷载连续板: 连续梁: 折算荷载:由于楼盖整体浇注,支座的弯曲转动受约束才考虑的。如果板或梁搁置在砌体上或钢结构上时,荷载不考虑折算问题。11.2.3 连续梁板弹性设计法弹性设计法实质为内力计算为弹性方法,结构力学中学过内力计算方法:力法/位移法/弯矩分配法等,

15、这些都是弹性设计方法。(1)活载的不利布置连续梁(板)承受的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两部分。恒载的作用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而活载在各跨的分布可有可无,是随机的。因此,为了确定连续梁各控制截面可能产生的最不利内力,就有一个活载如何布置,即活载的最不利组合问题。画图说明不同活载位置时的内力分布规律,如上图所示,最不利活载位置的原则如下: 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除应在该跨布置活载外,两边应每隔一跨布置活载;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除应在该支座两侧两跨布置活载外,然后向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载;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时,活载布置同上求某跨跨中最小弯矩(最大负弯矩)时,其活载位置与求该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的布置完全相

16、反。(2)内力计算重点讲解公式中字母意义。(教材中11-3 有误,要纠正)均布载: 集中荷载: 在不同荷载布置作用下的内力已制成表格可供查用。(3)内力包络图在结构力学中已经讲过这个概念。在恒载内力图上叠加以按各种最不利活载位置得出的内力图的外包线,即为内力包络图。内力包络图反映了各截面可能出现的内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内力包络图可反映连续梁板各个截面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的变化情况。弯矩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纵筋的依据、弯起钢筋的依据,剪力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箍筋的依据。5跨连续梁板,中间各跨有4个弯矩图;边跨有3个弯矩图。(4)支座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 剪力均布荷载: 11.2.4 连续梁板弹

17、性设计法(1)应力重分布和内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适筋梁在初始受力阶段,截面上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分布近似为直线,截面上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变化速度一致,到了裂缝阶段和破坏阶段,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表现非线形,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分布就不再是直线了。这种由于钢筋混凝土的非弹性性质,使截面上应力的分布不再服从线弹性分布规律的现象,称为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是指截面上应力之间的非弹性关系,它是静定的和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支座反力和内力可以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的结构是静定结构。静定结构中,各截面内力,如弯矩、剪力、轴向力等是与荷载成正比的,各截面内力之间的关系是不会改变的。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

18、布由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确定。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末裂阶段各截面内力之间的关系是由各构件弹性刚度(EI)确定的;到了裂缝阶段,裂缝截面的刚度小于未开裂截面的,也即各截面刚度比值发生改变了,引起内力分布改变(这是第一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当内力最大的截面进入破坏阶段出现塑性铰后,结构的计算简图也改变了,致使各截面内力间的关系改变得更大。这种由于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弹性性质而引起的各截面内力之间的关系不再遵循线弹性关系的玛象,称为内力重分布或塑性内力重分布。可见,塑性内力重分布不是指截面上应力的重分布,而是指超静定结构截面内力间的关系不再服从线弹性分布规律而言的,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存

19、在塑性内力重分布。(2)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曲线,在第二阶段末,受拉钢筋己屈服,塑性应变增大而钢筋应力维持不变。曲线大致是一条水平线。这样,在弯矩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截面曲率激增,形成了一个能转动的“铰”,这种铰称为塑性铰。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相比较,有三个主要区别:理想铰不能承受任何弯矩,而塑性铰承受基本不变的弯矩值;理想铰集中于一点,塑性铰则有一定的长度;理想铰在两个方向转动,而塑性铰有限转动。塑性铰有钢筋铰和混凝土铰两种。各自的形成过程(以适筋梁和超筋梁为例讲授)(3)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三个阶段1 内力弹性分布2 由于截面刚度比值发生变化产生内力充分布3 塑性铰

20、出现后,计算简图发生变化产生的内力重分布。由上述分析可知,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可概括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发生在受拉混凝土开裂到一个塑性铰形成之前,主要是由于结构各部分弯曲刚度比值的改变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第二过程发生于第一个塑性铰形成以后直到形成机构、结构破坏,由于结构计算简图的改变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显然,第二过程的内力重分布比第一过程显著得多。严格地说,第一过程称为弹塑性内力重分布,第二过程才是塑性内力重分布。(4)影响内力重分布的因素出现塑性铰是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重分布的前提。充分的内力重分布包含以下两层意思:形成足够数目的塑性铰(n次超静定便需要出现n-1个塑性铰后,超静定

21、结构才变成静定结构)塑性铰按照预期顺序出现,也即塑性铰出齐之前,局部不形成机构。达到上述要求,各塑性铰都需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由上述可见,内力重分布需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之一: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材的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截面的极限曲率,配筋率越低,受压区高度就越小,故极限曲率大,塑性铰转动能力越大;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越大,塑性铰转动能力也越大。(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随强度等级提高而减小) 普通热轧钢筋具有明显的屈服台阶,有助于提高塑性铰转动能力。之二:斜截面承载能力。要想实现预期的内力重分布,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在破坏机构形成前,不能发生因斜截面承

22、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否则将阻碍内力重分布继续进行。 因此,为了保证连续梁内力重分布能充分发展,结构构件必须要有足够的受剪承载能力。之三:正常使用条件。如果塑性铰转动幅度过大,塑性铰附近截面的裂缝就可能开展过宽,结构的挠度过大,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因此,在考虑内力重分布时,应对塑性铰的允许转动量予以控制,也就是要控制内力重分布的幅度。一般要求在正常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5)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在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结构的内力分析与构件截面设计是不相协调的,结构的内力分析仍采用传统的弹性理论,而构件的截面设计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能。实际上,超静定混凝土结构在承载过程中,由于

23、混凝土的非弹性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塑性铰的形成和转动等因素的影响,结构构件的刚度在各受力阶段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内力与变形明显地不同于按刚度不变的弹性理论算得的结果。所以在设计混凝土连续梁、板时,恰当地考虑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不仅可以使结构的内力分析与截面设计相协调,而且具有以下优点:(1)内力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能更正确地估计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阶段的变形、裂缝;(2)调整控制截面的内力,从而调整钢筋布置,这样可以克服支座钢筋拥挤现象,方便混凝土浇捣。(3)根据结构内力重分布规律,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可以人为控制结构中的弯矩分布,给设计人员更多自由。(4)可以使结构在破坏时有较多

24、的截面达到其承载力,从而充分发挥结构的潜力,有效地节约材料考虑内力重分布是以形成塑性铰为前提的,因此下列情况不宜采用: (1)在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严格限制的结构,如水池池壁、自防水屋面,以及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 (2)直接承受动力和重复荷载的结构; (3)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叠合结构; (4)要求有较高安全储备的结构。11.2.5 连续梁板塑性设计法首先看简例两跨连续梁,按照力法(弹性方法)计算得到的M图如图,支座截面内力比跨中截面内力大。如支座截面B和跨中截面配筋相同,支座截面首先达到极限弯矩,此时外力为F。(也就是说,外载为F时,支座截面破坏)。按照弹性方法设计,承

25、载力即为F。现减小B截面配筋。外载为F1时,支座截面B出现塑性铰。显然,F1F。支座截面达到屈服时,两跨连续梁还没有成为机动体系,可以继续承担外荷载。继续增加外荷载F2后,随着跨中截面也出现塑性铰,致使结构破坏。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承载力变成F1+F2,可以达到F的水平,而配筋量却比原来少。1 .调幅法的概念和原则弯矩调幅法是一种实用设计方法,它把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算得的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的调整,通常是对那些弯矩绝对值较大的截面弯矩进行调整,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我国颁布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梁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也推荐用弯矩调幅法来计算钢筋混凝土连

26、续梁、板和框架的内力。弯矩调幅法为多数国家的设计规范所采用。分别为按弹性理论算得的弯矩值以及调幅后的弯矩值。2 .调幅法计算内力教材P15、简例2 .调幅法的计算规定(1)按考虑塑性状态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2)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级、HRB400级热轧钢筋。因为热轧钢筋有明显的流幅,有利于塑性铰的转动(3)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OC45范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太高,否则延性差,不利于塑性铰的转动(4)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亏应满足0.10.35。为了保证在调幅截面能够形成塑性铰,且具有足够的塑性转动能力,必须限制配筋率或含

27、钢特征。试验表明,如果O.35时,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不足,如果O.1时,截面的转动太大,会造成正常使用阶段裂缝过宽。(5)为了避免截面过早地屈服,裂缝有过大的开展,以致超过允许的宽度,调幅值不应过大。试验表明,一般情况下连续梁板支座截面弯矩的调整幅度不应大于20。(6)支座截面弯矩计算: (7)跨中弯矩取下列计算较大者 弹性分析的最不利弯矩 M0: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值为调幅之后的左、右支座弯矩值3 .用调幅法的计算等跨连续梁板(1)等跨连续梁均布载: 集中载: 集中载下:代表集中荷载弯矩修正系数; :跨内集中荷载的个数。注意P17,表11-1下“注:”(2)等跨连续板计算跨度按表11-4取

28、值。注意:内力计算系数中考虑了:荷载折算、最不利荷载布置、弯矩调幅4用调幅法的计算不等跨连续梁板(1)不等跨连续梁计算步骤:1)按荷载的最不利布置,用弹性理论分别求出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2)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对支座截面弯矩进行调幅,调幅系数不宜超过0.2,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连续梁各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当连续梁搁置在墙上时: 用当连续梁与梁柱整体浇注时: 3)连续梁各跨中截面的弯矩不宜调整,其弯矩设计值取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并按弹性理论求得的最不利弯矩值和按算得的弯矩之间的大值;4)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

29、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理论算得的剪力值。(2)不等跨连续板步骤:较大跨的跨中弯矩(11-20)(11-21)较大跨的支座弯矩(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邻跨的跨中(11-20)(11-21)邻跨的支座(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11.2.6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1单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设计要点为了保证刚度,单向板的厚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以及1/12(悬臂板)。因为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50%以上,因此在满足构造规定的前提下,板厚应尽可能薄些。板的配筋率一般为0.3%0.8%。 连续单向板支座处因承受负弯矩,板面开裂;跨内则

30、承受正弯距,板底开裂,这使板内各正截面的实际中和轴连线为拱形,拱是有水乎推力的,周边有梁约束的板,梁能对板提供这种水平推力,从而减少了弯矩值。为了考虑四边与梁整体连接的中间区格单向板拱作用的有利因素,对中间区格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弯矩及支座截面弯矩可各折减20%,但边跨的跨中截面弯矩及第一支座截面弯矩则不折减。 现浇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2Omm。 由于板的跨高比远比梁小,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楼盖,仅混凝土就足以承担剪力,可不必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2)配筋构造1)板中受力筋:由计算确定的受力钢筋有承受负弯矩的板面负筋和承受正弯矩的正筋两种。(绘图说明)2)板中构造筋

31、 分布钢筋在平行于单向板的长跨,与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设置分布筋,分布筋放在受力筋的内侧。分布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受力钢筋的15%,且不宜小 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Omm,直径不小于 6mm。板面负筋也应配置分布钢筋。当板中温度应力较大时,宜按计算的温度应力力确定温度钢筋的数量。当不计算温度时,在可能产生温度拉应力方向按构造温度钢筋,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2%,间距不宜大于2OOmm。温度钢筋宜以钢筋网的在板的上、下表面配置。跨度大于4m的连续板且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亦宜按上述原在板的上、下表面配置双向构造钢筋网。分布筋具有以下主要作用: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承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力;承受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可承受在计算中未计及但实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