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9.85KB ,
资源ID:29937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29937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docx

1、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5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1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概述1、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2、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3、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3

2、)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3.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三到高一年级为显著上升时期。(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二年级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第2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2)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

3、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象记忆要优于词语。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4.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1.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智力基本达到成熟3.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言语发展较晚,到20岁以后达到高峰;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

4、核心,于18岁之后达到顶峰。)知识拓展: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液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一般人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认知发展的机制: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

5、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划分: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上,它会疼得哭”。自我中心:认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自我中心言语:重复、独白、集体独白。本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推的不可逆性,即思维具有刻板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还存在集中化的特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获得了

6、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特征:(1)认识命题之间关系;(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维果斯基,苏联心理学家。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

7、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第3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1.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情绪的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激

8、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3.情绪理论:(1)詹姆士-兰格理论:情绪是源于身体的反馈,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2)坎农-巴德学说: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3)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4.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忧郁、恐惧、孤独、愤怒5.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级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

9、)心境化和持久性6.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1)敏锐觉察情绪(2)平和接纳情绪(3)正确调整情绪:宣泄、转移、调节认知功能、积极的自我暗示(4)有效表达情绪(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第4节 中学生的意志发展1.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2)果断性: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3)坚持性: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

10、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4)自制性: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3.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2)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3)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4)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步增长,坚持性品质逐步形成(5)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第5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定义: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2.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社会性3.人

11、格的结构:(1)气质与性格。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粘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抑郁质: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有明显的内倾性。性格:性格是

12、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2)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分类:(一)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二)冲动型和

13、沉思型: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三)同时型和继时型:继时型认知风格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3)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5.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4、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6.人格发展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

15、月左右;(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5)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