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29.66KB ,
资源ID:30932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0932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5.人生观基本形成 6.社会化心理的成熟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1.锁闭性所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 4.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6.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1智力正常 2良好的情绪 3和谐的人际关系 4统一的人格 5积极的意志品质 6能够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新生适应问题 (1)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适应。(2)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 2.学习心理

2、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 恋爱和性问题 5.人格缺陷 6.就业问题 7.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的影响 (1)家庭结构和组成人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2)家庭教养方式和观念的影响。(3)家庭人际关系和氛围、父母人格特征的影响。(4)家庭期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2.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1)生活环境改变带来心理的不适。(2)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产生交往障碍。(3)学习生活的紧张化产生焦虑心理。(4)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制约。3.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4. 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制约 (1)个体生理因素的制约。(2)个性心理因

3、素的影响。人格的缺陷。价值观念动荡模糊。不正确的认知方式。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程度不同心理问题的约为30%左右,其中较为严重心理障碍者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心理障碍的形式主要以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及人际关系 敏感和强迫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多为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恋爱问题和就业问题。其中,不同年级所反映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一年级是适应问题, 二年级是人际关系问题,三年级是恋爱问题,四年级是求职择业问题。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知识性教育目标内容 1. 宣传和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与心理健

4、康知识 2. 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 3学会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二)适应性教育目标内容1.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教育与培养2.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适应能力教育与培养3.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三)发展性教育目标内容1认知发展教育2情绪稳定教育3意志力优化教育。4个性健全教育。5人际和谐教育。(四)防治性教育目标内容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2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3.开展多种多样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4.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定和评估工作5. 建立和完善学校、院系和班级校园三级心理保健网络6.利用校园传媒,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7. 指导

5、学生社团组织心理协会的活动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成才成人的迫切需求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人生存和社会竞争的需要4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5.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第二讲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2课时)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一) 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二) 自我意识的成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6、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一)自我认识1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意义2自我评价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二)自我体验1自尊感与自信感2成功感与失败感3自豪感与羞耻感4内疚(三)自我控制四、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动作,也就是发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第二个指标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第三个指标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第四个指标是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二)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埃里克逊把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

7、疑感与羞耻感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五、自我意识的作用(一)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二)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三)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一)自我认识向广度与深度发展(二)自我意志指向上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1在自我确立行为的目标与规划上,从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2在自我执行行动的意识指向上,由盲目性向自主性发展。(三)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起伏性自我体验包括自尊、自信以及

8、义务感、任务感和友谊感等。二、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 个体生理、心理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四)同龄群体因素1群体的归属感。2群体的促进作用。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内部矛盾性(一) 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二)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性(一)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与所确定的理想自我距离太大,经努力也难以达到。(二)对现实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并用它来代替现实的我。三、“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对创造性的束缚主要表现为:(一) 自我习惯思维模式(二) 个体认知结构(三) 先入为主定式第四节

9、 充分发挥潜能 不断完善自我一、在观察学习中确立肯定的自我认识(一) 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认识自己(二)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三)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自己(四)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督来认识自己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一) 在实践活动中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归属感1实践活动为个体与集体的融合创造了有利环境。2实践活动可使个体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3实践活动是个体获得自尊心、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三)在实践活动中找到自我与社会的契合点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处理好“自我设计”与社会需要的关系。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

10、系。第三讲 大学生人格发展辅导(2课时)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概念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第二,人格不是生而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二、人格的特征(一)独特性。(二)稳定性。(三)统合性。(四)功能性。三、人格结构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二)特质流派(三)行为主义流派(四)社会学习理论(五)人本主义流派(六)认知学派四、人格的结构(一)气质。气质是指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11、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二)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与周围世界的态度,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五、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第一个阶段为萌芽期。2.第二阶段为重建期。3.第三阶段为成熟期。六、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遗传生理的影响。2家庭的影响。(1)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2)家庭教育。(3)父母自身素质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会文化因素5自我调控因素第二节 大学生人格特点一、人格系统处在构造过程中,但需要进一步完善。二、人格理想逐步明确,但需要提升层次并

12、加以巩固。三、人格品质的积淀速度加快,但需要不断地净化。四、人格修养逐步由自发趋向于自觉,但需要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一、健康人格的定义二、健康人格的标准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2.人际关系和谐。3.独立自尊。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缺陷1.自卑 2.害羞 3.怯懦 4.懒惰 5.狭隘 6.拖拉 7.抑郁 8.焦虑 9.虚荣 10.自我中心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1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基础2.大力加强高校人文素养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点3.注重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第四讲

13、大学生学习心理卫生辅导(2课时)第一节 学习与心理卫生一、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开发智能,培养个性,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二、大学生学习(一)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主体的变化。2.学习的自主性。第一,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第二,大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第三,学习途径的选择。3.学习的专业性。4.学习的探索性。三、学习与大学生

14、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的影响(二)学习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不良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一、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一)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表现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注意力分散。4.有厌倦、冷漠情绪。5.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二)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1.学习动机不明确。2.对所学专业缺少兴趣。3.错误归因。(三)学习动力缺乏的调适1.强化学习动机。2.培养学习兴趣。3.端正学习态度。二、大学生学习的浮躁心理(一)大学生浮躁心理表现1.盲目性。2.急功近利。3.见异思迁。4.不求甚解。(二)浮

15、躁心理产生的原因1.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2.意志品质薄弱。3.情绪易于波动。(三)浮躁心理的自我调适1.要有长远的学习目标。2.重视培养“思而后行”的习惯。3. 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4. 有针对性地“磨练”。5.培养有始有终的做事习惯。三、大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一)大学生学习畏难的表现1.逃避学习。2.沉迷于幻想。3.找借口。4.封闭学习。(二)大学生学习畏难的原因1.客观原因。2.主观原因。(三)畏难心理的调适1.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2.勇于实践。3.优化个体自身的人格品质。四、大学生学习焦虑问题(一)学习焦虑的表现(二)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1.学习上的不适应。2. 对自我及成就的重新认识

16、。3. 专业学习与兴趣的冲突。4. 考试焦虑。5.性格内向,不擅长交往,自我封闭。(三)学习焦虑的调适1.进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2.正确认识和评价个人能力,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3.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适当转移注意力。4. 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5.摸索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五、大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一)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1.容易走神。2.易受干扰。3.无关动作增多。4.效率低下。(二)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三)注意力不集中的调适1.学会注意力转移。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3.选择理想的

17、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4.适当强化学习动机,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一、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一)制定学习目标的原则1.学习目标要符合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2.学习目标要难易适度。3.学习目标要集中。4.学习目标要长短结合5.学习目标的确立应符合社会需要,具有长远性。(二)学习计划的制定1.要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生活习惯来制定。2.学习计划要定时定量。3.学习计划的实施要落到实处。二、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一)阅读理解方法1.明确阅读的任务和要求。2.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和背景。3.区分阅读内容的主次,而不纠缠细节。4.理解阅读内容

18、的内涵。5.监控阅读理解。(二)阅读策略介绍三、拥有一个好心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拥有好心情1.调整不合理认识。2.积极的自我暗示。3.合理宣泄。4.转移注意力。(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自学的习惯。2.总结归纳的习惯。3.反思的习惯。4.切磋琢磨的习惯。5.勤于观察的习惯。四、具体学习环节的改善(一)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把握提纲,提出问题。(二)上课认真听讲,学会记笔记(三)课后复习,巩固知识。1.及时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3.复习方式多样化。五、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学习策略的含义及重要性(二)如何培养学习策略1.掌握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2.适应不同特点教师

19、的课堂教学方法。3.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4.大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与科学用脑一、大脑与学习认识大学生的学习“指挥系统”(一)神奇的大脑(二)勤用脑,学习好(三)使用不当,大脑“罢工”二、发挥大脑的最大潜力学会科学用脑(一)保证脑细胞的“物质供应”1.饮食营养健康。2.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二)保证大脑的休息1.睡眠休息法2.交替活动休息法。(1)学习和运动相结合。(2)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三)保证学习生活有规律第五讲 大学生的爱情心理辅导(2课时)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一、爱情的本质1.爱情的涵义爱情是指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

20、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两颗心灵互相吸引,达至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精神生活享受。2.爱情的心理实质爱情心理是生理性、情感性和社会性的内在统一,其社会性反映了爱情的内在本质属性。3.爱情的心理结构性爱。它体现的是爱情的生物性。性爱的主要特点包括:排他性、冲动性、隐藏性。情爱。情爱体现的是爱情的社会性。忠贞专一是纯真爱情的重要标志,是爱情的美德。二、爱情的发展1.恋爱意识的萌动时期(1)朦胧期。(2)探索期。2.恋爱意识的完善期(1)定向阶段。(2)理想选择阶段。3.恋爱意识的成熟期(1)恋爱的实践阶段。(2)

21、恋爱意识修正阶段。三、爱情的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1.第一要素:亲密。2.第二要素:激情。3.第三要素:承诺。四、大学生恋爱的动因1.生理发育成熟。2.情感需要。3.从众心理。4.价值观念的变化。第二节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一、大学生恋爱的特点1普遍性2公开性3浪漫性4盲目性5冲动性6开放性7功利性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差异问题1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萌芽期(一般为一年级)发展时期(一般为大学二、三年级)稳定期(一般为大学四年级)2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差异审美观的差异追求爱情形式的差异承受爱情挫折能力的差异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1本地恋爱2异地恋爱

22、3网络恋爱四、大学生恋爱常见的心理问题1单相思2失恋失恋的原因性格不合见异思迁一厢情愿社会舆论压力恋爱动机不纯失恋可能导致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情绪低落盲目弥补报复行为自杀3自卑4嫉妒5猜疑6三角恋爱7婚前同居第三节 正确对待爱情一、大学生应正确认识恋爱1.大学生恋爱应具备的条件(1)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是大学生恋爱的必备条件(2)人生观相对稳定是大学生恋爱时机成熟的标志之一(3)相对牢固的学识基础是大学生恋爱的前提条件(4)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是大学生恋爱的社会基础(5)经济条件是大学生恋爱的物质基础2.爱的能力的培养(1)迎接爱的能力(2)拒绝爱的能力(3)发展爱的能力二、健康的恋爱观的养成1树立正确的

23、恋爱观一个人的恋爱观是否健康、正确,首先看他对择偶标准的认知。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恋爱行为要大方得体。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三、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1.对单相思的调试向好友倾诉。向对方表白保持理智和自信。2对失恋的调试不能失去理智,要冷静反思,找出原因,完善自我。失恋不能失志,学会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化痛苦为力量3对嫉妒、自卑、猜疑的调试4如何巧妙的拒绝男友的性要求要理解男友的性要求是正常的。要学会彼此尊重说“不”的时候要果断、坚决。男性对视觉刺激比较敏感,避免穿着过于暴

24、露。第六讲 大学生人际交往辅导(2课时)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述一、人际交往的概念及意义(一)人际交往的概念人际交往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1.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社会活动。2.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3.人际交往是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4.人际交往是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的范围扩大。2.交往频率提高。3.交往手段多元化。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一)环境因素(二)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感因素3人格因素三、能力因素四、其他因素(一)时空接近性因素(二)相似性因素(三)互补性因素(四)外表因素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调适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一)缺少知心朋友(二)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三)与他人交往平淡(四)感到交往有困难(五)社交恐惧症(六)不想交往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一)工具取向(二)自负心理(三)自我封闭(四)忌妒心理(五)怀有偏见(六)过分期待(七)多疑心理(八)自卑心理(九)干涉行为和窥探心理(十)羞怯心理(十一)敌视心理(十二)欺骗心理和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