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2.88KB ,
资源ID:31556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155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异同点.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用修辞手法及异同点.docx

1、常用修辞手法及异同点常用重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修辞手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下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一、比喻 比喻:也叫譬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一)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二)比喻的作用主要

2、是:1.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便于人们深入理解。(三)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比喻的种类 比喻的种类:1、明喻 2、暗喻 3、借喻 4、博喻1.明喻A.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如、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共产党像太阳。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B.如果前后句子较长,且意义明白,

3、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2.暗喻,也叫隐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的社会制度)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4、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比拟 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辞格。被比拟的事物本体 用来比拟的事物喻体(一)比拟的特点 :使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二)比拟的作用: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三)比拟的种类 :1、拟人 2、拟物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色彩鲜明,描绘形象

5、,表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水生吗? 我到了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小涛。(四).比喻和比拟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两事物相比。2.不同点: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三:夸张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因而使

6、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但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一)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二)夸张的类型 :1、扩大夸张 2、缩小夸张 3、超前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处说。(多、快、高、长、强等)例如: 泰山小啊天山低,顶天立地的向秀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少、慢、短、弱、矮等)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老子当兵一当十几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到。3、超前夸张在两事件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

7、现的或同时出现的。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辞格。(一)排比的作用 排比的作用:几种内容,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使论点更严密、更透彻,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二)排比的类型:1、句子排比 2、句子成分排比1、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2、句子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

8、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五: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的辞格。(一)对偶的特点 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二)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吟诵,有音乐美;高度概括,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三)对偶的分类1依内容分为:正对/平对 反对 串对/连对/流水对 2依形式分为:工对 宽

9、对。3依结构分为:成分对偶 句子对偶。4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和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较来突出事物的本质。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连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四)排比和对偶的区别:1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对称并列。2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3排比常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六:反复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

10、或句子的辞格。(一)反复的作用:反复具有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分清层次、增强旋律、加强节奏感的作用。(二)反复的类型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您在哪里呵,您在哪里?2.间隔反复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例如: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雪降落下来了。(三)反复和排比的区别:1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2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语势。3项数不完全相同,反复可以是两项或两项以上,排比必须三项以

11、上。七:对比对比:也叫对照。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辞格。(一) 对比的作用对比的作用: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揭示对立意义,使事理和语言色彩鲜明,更好的表现文章主题。(二) 对比的类型1.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两体对比的作用: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歌颂了名族英雄岳飞,鞭挞了奸臣秦桧,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2.一体两面对比:

12、把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理说得更透彻、更全面。 一体两面对比的作用: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例如: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鲜明透彻的说明了时间对四种人不同人的不同意义和效应)(三)对比和对偶的不同: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的“对称”。2.对比是意义上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3.对偶里的“反对”从意义上说是对比,从形式上说是对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八、映衬 映衬:也叫映照

13、、衬托。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的修辞。(一)映衬的作用:制造气氛、创造意境、突出主要事物、深化文旨。(或者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者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二)分类1.正衬:正面的映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2.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 1.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 2.注意: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 正衬通常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

14、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映衬可以是相互的,而烘托一般指单方面的。九: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或者用事物的局部来代替整体。(一)借代的作用: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语言简洁、具体生动,唤起读者的联想。(16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二)借代的种类1.部分代整体 2.特征代本体 3.具体代抽象 4.工具代本体 5.专名代泛称 6.结果代原因 7.形象代本体(三)1.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来代替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帆代替

15、船)2.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代替本事物的名称。例如: 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3.具体代抽象:用具体、形象的人或事物代替抽象的人或事物。例如: 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指代战争,把战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4.工具代本体:用具体的工具代替事物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也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有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

16、李公朴站起来!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6.结果代原因:用事物的结果来代替原因。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用“捧腹”的结果代指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用人或事物的形象来代替人或事物的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十设问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一)设问的作用: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 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二)常见用法1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

17、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三)设问的种类:1.一问一答式 2.几问一答式 3.连续问答式1.一问一答式: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3.

18、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例如: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十一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一)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二) 例如: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19、。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三)设问和反问的相同点:都是无疑而问。(四)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2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3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十二:几种常用修辞手法作用的简单归结1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使描写对象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使说理透彻,便于人们理解。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3

20、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给人启示,引起读者强烈共鸣,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4排比:内容集中,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加重表达感情,提高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吟诵,有音乐美,高度概括;表意凝炼,抒情酣畅6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鲜明、突出,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强旋律、加强节奏感。8设问:引人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波澜起伏。9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0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鲜明。 11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12衬托(侧面烘托):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13、讽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14、欲扬先抑:先贬损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15、前后照应(首尾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