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0.12KB ,
资源ID:31667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1667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docx

1、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 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 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 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4、 绝对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对立。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5、共同决定论: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发展。其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

2、倡导者斯腾,该理论的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相辅相成所造就的。6、相互作用论: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其基本观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二者的作用是动态的。7、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 乳儿期:1个月1岁 3. 婴儿期:1岁3岁 4. 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 5. 童年中期:6岁11、12岁 6. 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 青年早期:14、15岁 17、18岁8、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无论是遗传论者、环境论者,还是成熟论者,都将儿童视为被动发展的个体,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3、。9、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个体发展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10、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个体行为将受到个性特征和情境变化的影响。不同情境中的表现不一定一致。11、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心理发展有无关键期尚有争论。对于“最佳学习期”问题关注但不宜过分关注。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13、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三个时期: 1. 20世纪早期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霍尔,提出复演说、发明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

4、材料;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2.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 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偏爱实验室研究。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 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理论; 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 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14、20世纪20年代,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版)一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15、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等。16、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有:一、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

5、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其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不足是,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二、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地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其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这些特点正是儿童心理研究所要求的。不足是研究的时间较长,不易同时进行大量的研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因而由于被试的生活条件变化,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比较;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等等。 三、跨文化研

6、究:又称交叉文化研究,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第二章: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内的一小段DNA分子。2、DNA:遗传的基础物质。存在于染色体,由不分支的长链核苷酸分子所组成。DNA链上核苷酸可能的排列顺序是无限多。 3、AT;GC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其中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这被称为碱基互补原理。4、 遗传密码:是由化学梯级两边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决定了个体差异存在。5、基因是出现在染色体中的DNA片段。每个基因控制生物体的一个或多个

7、遗传特征。6、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7、减数分裂的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的意义: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造成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人体细胞为23对46条染色体, 精子和卵子各含23条;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造成了精子和卵子的极其多样性;3、通过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与交换,将造成染色体的新的重组。4、通过精子和卵子的随机结合,则一对夫妇可产生70多万个亿的,具有不同染色体组成的子女。5

8、、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6、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成两份,使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都有与母细胞相同数目的染色体,整个分裂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种族的繁衍、个体的发育、机体的修复等都离不开细胞增殖。7、蛋白质合成:是生物按照从脱氧核糖核酸 (DNA)转录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于mRNA上的遗传信息是以密码形式存在的,只有合成为蛋白质才能表达出生物性状,因此将蛋白质生物合成比拟为转译或

9、翻译。8、 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通常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显性基因常能形成一种有功能的物质(如酶),而它的隐性等位基因则由于相应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而不能产生这种物质,所以在杂合体中只有显性基因能表现出正常的功能(显性)9、隐性基因: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隐性基因表现为aa。(显性基因为AA或Aa) 10、遗传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

10、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11、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也称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卵细胞受精后至八、九天。胚胎期:也称细胞和组织分化期。孕后第二周至第八周。这一时期胚胎分化出三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胎儿期:也称器官和功能分化期。孕后三个月至出生。1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孕妇的营养孕妇的疾病药物辐射孕妇的情绪14、儿童生长四个显著时期:0-2岁发展十分迅速; 2岁-青春发育期发展较为平缓; 青春发育期(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 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15、儿童各器官的生长:1.身高和体重: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2.身体各系统的

11、发展:遵循两条原则,即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16、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脑重量增加:脑是优先发育的,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量已达到成年人脑重的25。 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0-25岁。 3.儿童脑电图特征:4-20岁有两个脑发展加速期,一是在5、6岁左右,二是在13、14岁左右。 4.脑的基本活动是反射活动:吮吸反射、防卫反射、朝向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强直的颈反射。 17、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头 躯干 脚; 沿着“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行走”方向成熟。 2.由近及远:由身体中

12、部开始发展,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发展越早。 3.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先大肌肉群发展,后小肌肉群发展。即先粗动作发展,后精细动作发展。18、头部、躯干部、手臂和手、腿和脚。19、儿童动作发展的训练 心理学家格赛尔从双生子爬梯试验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并提出“成熟学习”原则,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 我国学者李惠桐认为:开始学习或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 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协调的动作。这方面研究比较有影响

13、的人,国外有心理学家格赛尔和雪利,我国有李惠桐等人。20、男女儿童动作发展存在差异。21、心理学家格赛尔从其所进行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梯试验中得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他提出了“成熟学习”原则,成熟是学习或训练的基础,只有在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或训练,才能有效而成功。否则是无效的、浪费的。成熟早期是开始学习训练的最佳时期或关键期,效果最好;成熟中期开始学习或训练效果虽然不如早期,但比晚期开始学习训练为好;成熟晚期开始训练学习虽不如早中期效果好,但总比不学习不训练要好一些。总之开始学习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第三章: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

14、认识过程,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经达到成人水平。感觉是发生最早的心理过程。2、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1.反射行为:只要给予适宜刺激,就能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行为,即反射行为。 2. 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3、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4、儿童的视力障碍有:远视、近视、弱视等。早期矫正有效果。5、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从幼儿期开始。6、视觉的发展眼睛是婴幼儿接触、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器官,因此,儿童心理学对婴幼儿视觉的研究要比其他领域更为丰富。1.视觉集中(含视觉追踪):所谓视觉集中现象,是指婴儿通过眼肌的协调运

15、动,改变自己视觉的焦点,使两眼视线集中到视刺激对象上的现象。4-5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可能视觉,而真正的视觉要到新生儿时期。婴儿到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加以视点调节,而且追随水平刺激比追随垂直刺激容易。2.光的察觉:新生儿出生后便能察觉眼前的光亮,而且能察觉移动的灯光。3.视敏度(含对光的觉察)视敏度是指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它可分为空间视敏度和时间视敏度。 按照斯尼伦(Snelln)标记,一个月以下的新生儿的视力在20/150-20/290之间,但婴儿视力的改善迅速,大约6个月到1岁便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之内。目前研究视敏度的方法有: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

16、法。 4.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一般认为,儿童约从第3、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已经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波长较长的暖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好,红色的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奋。测定婴儿能否辨别颜色的方法主要有: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等。5、颜色视觉的障碍有:色盲、色弱6、(一)听觉的发生1.胎儿的听觉反应:目前尚有争论2.新生儿听觉的发生:出生即有3.听觉发生的指标:引起各种反应,并能区分音高、音响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听觉刺激的分化能力可以用定向反射习惯法来测定。听觉的辨别能力 :语音感知 、音乐感知 、视听协调能力7、嗅觉

17、、味觉和肤觉的发展 1. 嗅觉 嗅觉是新生儿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从生命开始后半个小时,他们就能对强烈的气味产生颜面动作反应。嗅觉的改善一直延续到成年,然后才衰退。 2.味觉 味觉具有保护生命的价值,因此,有人认为,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通过用代表基本味觉的物质研究新生儿发现,他们对不同浓度的溶液有不同的反应,但其味觉并不十分敏感,而且与成人的反应模式存在差异。 3. 肤觉 新生儿肤觉,特别是触觉的分化极其迅速; 新生儿的温觉比较微弱,痛觉在早期就有表现。8、婴幼儿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看见整体,但不确定(6岁);接

18、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见整体(7、8岁);最后,实现部分与整体的统一(8、9岁)。9、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鲍厄对5060天的婴儿进行训练,结果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范兹的实验,说明婴儿已能区别两种水同形状。文格尔等的研究说明,4个月以内的婴儿具有形状知觉的恒常性。实验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 10、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苏联的研究认为,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鲍厄(1966)研究说明在有一定背景的条件下,婴儿已有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杨期正等的实验(1979)说明,幼儿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比知觉的概括发展晚。11、幼儿对物体属性感知标准的掌握 3岁

19、以后,儿童对物体属性的知觉发展到了系统化阶段。 幼儿在前几年所积累的感知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学会按社会通用的感知标准去反映物体的属性。12、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13、方位知觉的发展 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 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向定位。皮亚杰等人的许多研究材料都说明,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然后能够辨别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14、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 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

20、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15、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发射。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16、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发展意味着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进入一个较完善的阶段。17、观察具有: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18、幼儿期,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19、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20、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在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21、观察方法的形成,是幼儿期知觉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1、如何理解感知

21、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2、婴幼儿触觉发展有哪些特点?3、幼儿方位知觉、形状知觉、时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4、幼儿观察的发展有哪些表现?第四章:1认知1.认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狭义的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2.研究认知的目的:描述儿童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3.两种关于认知的主要理论:皮亚杰理论;信息加工理论。2、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3、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知论”。4、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不

22、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 心理发展的因素: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儿童喜欢敲击东西)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

23、,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用锤子敲完了用勺子敲)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用鸡蛋敲)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是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心理发展的阶段: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各阶段是连续的,但

24、具有阶段性,即各阶段有自己独特的结构 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先后次序固定 阶段之间在可以有交叉 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结构的基础,但之间有本质差异 同一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水平相当5、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1.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3.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4.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5.

25、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6.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6、皮亚杰的认知发 展 的 阶 段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阶段年龄认知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婴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根本的自身中心化;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前运演阶段27幼儿认知开始出现象

26、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念;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和守恒性;阶段年龄认知特点具体运演阶段712小学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上初中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他东西,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7、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 、8 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1感觉运动阶段:图式功

27、能特征: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图式功能特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 3具体运算阶段:图式功能特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4形式运算阶段:图式功能特征;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8、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

28、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

29、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并协调期。第五分阶段(11.5岁)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

30、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尝试错误期”。第六分阶段(1.52岁)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9、前运算阶段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两个小阶段: 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 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 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 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如语言10、具体运算阶段 获得了守恒性 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守恒性: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13岁) 可逆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