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55KB ,
资源ID:31743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31743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矿井火灾防治.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矿井火灾防治.docx

1、矿井火灾防治矿井火灾防治及事故案例分析第一节 矿井火灾基础知识 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每一场矿井火灾的发生都可能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甚至可能烧毁大量的矿井资源和矿井设备、设施,有时还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一场火灾往往造成数十万乃至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重大的恶性火灾事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 一、矿井火灾的概念 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性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 如:地面井口房、通风机房失火、井下皮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二、矿井火灾的构成因素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构成火灾

2、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热源、可燃物和空气三个方面。俗称火灾三要素。 (一)热源 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爆炸、放炮作业、机械摩擦、电流短路、吸烟及其他明火都可能成为引火热源。 (二)可燃物 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另外,坑木、各类机电设备、各种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 (三)空气 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但若缺乏足够氧气,燃烧就不能持续,所以空气是维持燃烧必不可少的条件。 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而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矿井火灾的防治与扑灭都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矿井火灾的分类 (

3、一)按引火的热源不同分类 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二)按发火地点的不同分类 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面火灾、采空区火灾等。 (三)按燃烧物的不同分类 煤炭自燃、机电设备火灾、油料火灾、火药燃烧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等。 四、矿井火灾的危害 (一)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CO、SO2、 CO2等。据统计,矿井火灾中的遇难者95%是死于烟雾中毒。 (二)在火源及附近产生高温。高温往往引燃可燃物,使灾害范围扩大。 (三)引起爆炸。矿井火灾不仅提供了瓦斯、煤尘爆炸的火源,而且产生氢气、沼气等爆炸性气体,同时使沉积的煤尘重新悬浮。因此,火灾往往造成瓦斯、煤尘爆炸。 (四)毁坏设备和资源。井下火灾一旦发生

4、,生产设备和煤炭资源就会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第二节 矿井火灾发生原因 了解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对预防火灾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外因火灾发火原因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来热源引起的。如出现明火、电火花、违章放炮、瓦斯煤尘爆炸、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等。 二、内因火灾发火原因 矿井内因火灾是指煤炭自燃形成的火灾 (一)煤炭自燃的条件 煤炭自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煤炭具有自燃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存在; 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 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 (二)煤炭氧化自燃过程 如下图所示,煤的氧化过程分三个阶段,即潜伏阶段、自热阶段、燃烧阶段。 潜伏阶段:有自燃

5、倾向性的煤炭与空气接触后,吸附氧而形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或称含氧的游离基,初期看不出其温度上升和周围环境温度上升的现象。此过程煤的氧化比较平缓,煤的总量略有增加,着火温度降低,化学活泼性增强。 自热阶段:潜伏期之后,煤氧化速度加快,不稳定的氧化物开始分解成水、CO2和CO。这时若产生的热量未散发和传导出来,则积聚起来的热量便会使煤体逐渐升温,达到某一临界值(一般认为是6080)时,此时开始出现了煤的干馏,生成芳香族的碳氧化合物、氢及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这个阶段煤的热反应比较明显,使用常规的检测仪表就能测量出来,甚至于被人的感官感觉到。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煤的自热期。该阶段是煤炭自燃检测的最重要阶段。

6、燃烧阶段:煤进入燃烧阶段就出现了一般的着火现象明火、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各种可燃气体,火源中心处的煤温可高达10002000。 在煤的自燃阶段中,如果在达到临界温度之前,供氧减少,散热加快,则煤体增温过程可以终止,煤体逐渐冷却,并继续氧化成惰性的风化状态。如下图虚线部分所示。自然发火三阶段曲线 (三)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炭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炭自燃的固有特性,是煤炭自燃的内在因素。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三类:类为容易自燃,类为自燃, 类为不易自燃。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都必须取煤样送国家授权单位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 煤的自燃倾向性主要取决于: 煤的化学成分。

7、各种牌号的煤都有自然发火的可能。一般认为煤的炭化程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低,灰分越大,其自燃倾向性越弱,反之则越强。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破碎程度对煤的自燃倾向性影响很大,因为煤炭越破碎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氧化自燃。因此,在矿井里最易发生自燃火灾的地方都是碎煤与煤粉集中堆积的地点,如:采空区的四周边缘、受压破裂的煤柱等煤巷局部高冒、棚梁上浮煤堆积。 煤岩成分。煤层中丝煤、暗煤、亮煤、镜煤四种成分。存有亮煤、镜煤及丝煤时,最容易自燃;暗煤量多时,煤层不易自燃。 另外煤的水份也是一项指标。 (四)影响煤炭自燃的因素 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不仅与煤的自燃倾向性有关,还与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开拓开

8、采、通风条件等有一定关系。 煤层地质赋存条件。一般来说,煤层越厚,倾角越大,回采推进速度越慢,易发生自燃火灾。此外,断层、破碎带、岩浆侵入区等地质构造带,也易发生火灾。煤层的围岩性质对煤炭自然发火也有很大影响。 开拓系统。经验证明,开采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层时,开拓系统布置十分重要。如在多煤层开采时,采用联合布置巷道,将集中巷道开掘在岩层中,同时减少布置采区反井及联络眼数目,取消采区集中上煤柱等,对防止自然发火能起到积极作用。 采煤方法。主要指采煤方法的速度快慢和回采率的高低对煤层自然发火的影响。如西南某矿区相邻的两个矿井,自然条件基本相似,但一个矿井采煤面推进速度快,在煤层发火期内采完封闭,无

9、自然发火。而另一矿井工作面推进速度慢,自然发火严重。 通风条件。主要指漏风问题。当漏风风流使煤炭有比较充分的供氧条件,而又不致于带走氧化产生的热量,可以形成热量的聚集时,煤炭才会发生自燃。 采空区管理。及时封闭采空区,保证密闭严密及有效的管理采空区,是减少采空区漏风和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煤炭从常温下发展到自然发火状态是有其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只要存在着有利于煤炭氧化进程发展的时间和热量积蓄的条件与环境,自燃现象就会发生。 (五)煤的自然发火期 煤的自然发火期是指在开采过程中暴露的煤炭,从接触空气到发生自燃的一段时间。 统计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期,对矿井开

10、拓开采以及生产管理都有重要意义。对于自然发火期较短的矿井一般不应采用煤巷开拓,采煤法要保证最大的回采速度和最高的回采率,采空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封闭。 第三节 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一、矿井火灾预测预报(一)人体感官早期发现矿井火灾 视力感觉。煤炭氧化自燃初期,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有平行水珠;浅部开采时,冬季在地面钻孔或塌陷处冒水蒸气。气味感觉。煤炭从自热到自燃,产生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气味 。温度感觉。从煤炭自燃处流出的水和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时高。疲劳感觉。煤炭氧化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人有疲劳、不舒服的感觉。 (二)分析矿井空气成分预报火灾 煤炭在氧化过程中,

11、能使附近地区空气中氧的浓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并伴有一氧化碳和其他碳氢化合物。这种空气成分的变化,是判断煤炭自燃的重要标志。 目前,主要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早期识别煤炭自燃发火的指标气体。 束管监测系统。能连续监测井下空气成分变化,利用抽气泵将井下测点气体经过束管抽到井上,经气体选取器依次将不同测点的气体送往色谱仪进行分析。其优点:采样及时,连续检测,数据准确,预报可靠。 ( 三)测温预测发火 直接测温法。在不破坏温度场的情况下,把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煤炭的易自燃区域,观测自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判断煤炭自燃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红外线探测火源。实践证明,红外探测技术在矿井防灭火中方便适用

12、、准确性较高。可以有效地对隐蔽火源进行探测。鉴于技术原因,此种探测技术还处于尝试阶段。 二、外因火灾预防 外因火灾的特点 发展迅猛 比内因火灾更迅速的预警、救灾 持续时间长 较纯爆炸、突出等更危险 长期、大范围风流紊乱 控风技术应用有效、难度大 技术推广的难点 外因火灾几率小,控风设施日常维修、购置费用大 (一)外因火灾预防的分析 外因火灾的预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二是尽量采用不燃材料支护,同时防止可燃物的大量存在。 煤矿井下失控的高温热源较多,如:电火花、爆破火焰、摩擦火花、违章吸烟、烧焊、瓦斯煤尘爆炸等都能形成外因火灾。 (二)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安全设施 生产和在建矿井

13、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木料场、矸石山与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群,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如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明火管理 井口房和通风机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下主要机电硐室、井底车场、井筒等,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回风巷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遵守有关规定;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各类油严禁在井下存放

14、。消防器材管理 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并遵守有关规定。井下爆破材料库、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配备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有明确规定。 三、煤炭自燃的预防 (一)防止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矿井开拓系统和采煤方法是影响煤炭自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矿井设计、建设以及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理的开拓系统和采煤方法,采取有效的开采技术措施,防止发生煤炭自燃。 从预防煤炭自燃的角度出发,对开拓开采的要求是:煤层切割量小、煤炭回采率高、工作面推进速度快、采空区容易封闭。合理进行开拓布置 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

15、,应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布置,以减少煤层切割量,降低发火可能性。 分层巷道垂直重叠布置。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各分层巷道应采用垂直重叠式,即各分层区段平巷沿铅垂线呈重叠式布置。优点:减小煤柱尺寸,消除区段平巷处煤体自燃的基本条件。另外,巷道受压较小,维护容易 分采分掘布置区段巷道。从防火角度讲,区段平巷应分采分掘,即准备每一区段时只掘出本区段的平巷,下区段的回风平巷等到 准备下一区段时再进行掘进。 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将阶段大巷和采区上(下)山设在煤层底板岩层中,采用跨越式开采,不留大巷煤柱和上(下)山煤柱;区段巷道采用沿空护(留)巷,取消区段煤柱、采区区间煤柱等措施。 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 长壁式采

16、煤法对于防止自然发火非常有效。该种采煤方法巷道布置简单、回采率高、有较高的防火安全性。而落剁式、仓储式、巷道长壁等采煤方法掘进巷道多,回采率低,极易酿成火灾。 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 合理的开采顺序是:煤层间采用下行式,即先采上煤层,后采下煤层;上山采区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下山采区与此相反;区段内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 (二)预防性灌浆 预防性灌浆的作用: 泥浆中的沉淀物将碎煤包裹,从而与空气隔绝; 沉淀物充填于浮煤和冒落的矸石缝隙之间,堵塞漏风通道; 泥浆对已经自热的煤炭有冷却散热作用 浆液材料的选择 我国大部分煤矿采用的灌浆材料是地表黄土,也有许多矿区开始采用其它材料,如开滦、平顶山、邢

17、台矿区采用电厂飞灰,四川芙蓉矿区采用飞仙关页岩,中梁山矿区采用风化页岩;山东兖州矿区采用煤矸石等。 浆液中的固体材料应满足: 不含可燃或助燃性材料; 材料粒度直径不能大于2 mm,细小粒子(粒度直径小于1 mm)要占75%; 收缩量尽可能小,含砂量2530%; 易脱水又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易于加水制成泥浆。 浆液预防性灌浆方法 采前预灌。在未回采前对开采区域进行灌浆。适用开采范围内老窑多的情况。 随采随灌。在工作面推进的同时,向采空区灌浆。分钻孔灌浆、埋管灌浆和洒浆三种。 采后灌浆。在工作面采完封闭后进行灌浆。优点是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会和采煤工作互相影响。 (三)阻化剂防火 阻化剂及其阻化原

18、理 阻化剂种类。阻化剂是具有阻止氧化和防止煤炭自燃作用的一些盐类物质。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水玻璃(xNa2OySiO2)、氯化铵(NH4Cl)以及某些工厂的废液、副产品(如酿造厂的废液、造纸厂的废液、炼镁槽渣、化 工厂硼酸废液等)。 阻化原理。阻化剂是吸水性很强的有机盐类,当其附着在煤粒的表面时,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从而阻止了 煤氧的接触,起到隔氧阻化作用。同时,这 些吸水性很强的盐类,使煤体长期处于含水潮湿状态,水在蒸发时的吸热降温作用使煤体在低温氧化过程中温度不能升高,也抑制了煤炭自燃的发展。另外,煤体外在水份有良好的阻化性能,

19、随着煤的外在水份的增加,阻化效果也随之增加;当煤中的外在水份蒸发,减少到某一限度之后,阻化作用将转变为催化作用,促进煤的氧化自燃,起不到隔氧、降温的作用。所以,唯有吸收大量水份的阻化剂在煤体上形成液膜才能起到阻化作用。 阻化剂的选择 经实验室选择实验和现场实践检验,阻化效果好、价格便宜、储运方便的阻化剂有氯化钙和氯化镁。 阻化剂使用数量应考虑遗煤的破碎程度、遗煤量和采煤方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在防火实践中进行调整,选择合理的用药数量。 阻化剂防火工艺 阻化剂防火工艺可分为三类:喷洒阻化剂、压注阻化剂、雾化阻化剂。 阻喷洒阻化剂。在采煤工作面向采空区浮煤喷洒阻化液,防止煤炭自燃; 阻压注阻化剂。

20、向可能或已经开始氧化发热的煤壁打钻压注阻化液,抑制煤自燃。 阻雾化阻化剂。将阻化剂溶液雾化,然后借助漏风风流将雾化阻化剂带到采空区。 (四)胶体防火技术 凝胶防火技术。凝胶防火技术是通过压注系统将基料(水玻璃)和促凝剂(铵盐)两种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后,注入到煤体中凝结固化,起到堵漏和防火目的。 该胶体具有固水性、吸热降温性、密封堵漏性、阻化性以及成胶时间可调等主要特性。 胶体泥浆防灭火技术 该技术利用基料、促凝剂的凝胶作用,以黄土(或粉煤灰)作增强剂,通过灌浆管路系统将基料和增强剂输送到井下,在井下利用专用设备,将促凝剂压入混合器,经混合器混合后,通过防灭火钻孔,注入火区。 (五)惰性气体灭火

21、 煤矿利用惰性气体进行防灭火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开始对氮气防灭火进行研究和试验。目前,已为很多矿井所采用,并取得可喜效果。 这里所说的惰性气体是指不能助燃也不能燃烧的气体,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湿式惰气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氮气。 惰性气体防灭火原理 将不能助燃也不能燃烧的惰性气体注入已封闭的或有自燃危险的区域,降低其氧气浓度,从而使氧含量不足而将火区火源熄灭,或使遗煤不能氧化自燃。 惰性气体防灭火的关键是控制火区的氧气含量。如灭明火时,应使氧气含量小于15%;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氧气含量应小于7-10%。 氮气防灭火 根据氮气的状态可将氮气防灭火分为气氮、液氮防

22、灭火。 气氮防灭火。即利用井下移动式制氮设备生产的氮气,或地面制氮厂制取的、通过管道送入井下的氮气进行防灭火工作。 液氮防灭火。即利用地面氮气厂制成的液态氮进行防灭火工作。 (六)均压防灭火技术 均压是通过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即消弱漏风的动力源来达到减少漏风的目的。常用的均压防火技术措施:调压气室辅以连通管、风门辅以主调压风机、改变风流路线等。 均压技术优缺点:实施速度快,防火效果好,防火成本低。但稳定性差,需要严格管理和调节,操作繁琐,不易控制,只能用于防火,而不能有效地降温灭火。 第四节 矿井火灾处理 建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1953年至1984年的32年中,全国重点煤矿共发生火灾一万

23、余次,绝大多数都及时扑灭。1984年,随着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发展,矿井火灾次数逐年减少,而且在灭火技术方面从直接灭火、隔绝灭火、综合灭火到启封与注销火区都已形成了规范的工作条例。有些灭火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煤矿安全规程有关防灭火规定: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储备一定数量的灭火材料和工具。在井下火药库、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皮带运输机巷和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配备灭火器材。 实践证明,只有抓住火灾初起的时机,才能有效地扑灭,防止火灾的扩大。 一、直接灭火法 (一)挖除可燃物 挖除可燃物就是将已经发热或燃烧的煤炭以及其他可燃物挖出、清除、运出井外。 适用条件:火灾处于初起

24、阶段,涉及范围不大;火区无瓦斯积聚,无煤尘爆炸危险;火区位于人员可直接到达的地点。 这种灭火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用水灭火 水是最有效、最经济、来源最广泛的灭火材料。水的灭火作用主要表现在: 热容量大,吸热能力强,冷却作用大。 水汽化时产生大量水蒸气,冲淡氧气浓度,隔离火源。 水枪射流具有强有力的压灭火焰作用 阻止燃烧范围的扩大。 用水灭火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有足够水量,不能搞“杯水车薪” 人员要占据上风头工作,水流要由火的边缘逐渐推向中心。 必须保持一个畅通的排烟通道。 不能用水扑灭带电的电器设备火灾,不宜扑灭油料火灾。 (三)灌浆灭火 灌浆材料:黄土、粉碎的风化页岩或矸石、电厂粉

25、煤灰或河砂、石灰等。 注意事项:对采空区的火源要实现自上而下的浇灌,俗称“劈头浇”。实现“劈头浇”的条件:一是摸清火源的确切位置,二是钻孔终点位置一定要落在火源的上方。 四)泡沫灭火 灭火泡沫有两大类:空气机械泡沫与化学泡沫。 空气机械泡沫灭火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将空气鼓入含有泡沫的水溶液而产生的泡沫。 效果:增大了用水灭火的有效性,隔绝 空气;吸热降温,稀释氧浓度,抑制燃烧、熄灭火源作用;阻断火源的扩展与蔓延。 优点:灭火速度快、效果好,恢复生产容易。 (五)胶体材料灭火 灭火原理: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大量热量,同时隔绝氧气。现场使用中,取得较好的灭火效果,现已成为煤矿治理自然发火的主要手段之一。

26、缺点:一些胶体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侵害矿工身体健康。 (六)隔绝灭火 基本原理:覆盖燃烧物隔绝空气的供给,或减少火区的氧浓度使火源缺氧窒熄。 主要方法:砂子和岩粉灭火 、干粉灭火器、惰性气体灭火。 二、封闭火区与联合灭火法 (一)封闭火区灭火法使用条件及工作原则 使用条件:在火势发展迅猛,火区范围较大,直接灭火无效时,采取该种方法最为有效。 工作原则:封闭火区要立足一个“早”字,同时要遵循三条原则:小、少、快。即:封闭范围要尽可能小,建立最少的防火墙,防火墙施工要快。 (二)封闭火区方法 根据火区内瓦斯积聚情况,可将封闭火区的方法分成三种类型: 断风封闭火区。从火区进回风两侧同

27、时构筑防火墙封闭火区,封闭时保持不通风 通风时封闭火区。在保持火区通风的条件下,同时构筑进、回风两侧的防火墙以封闭火区。但封闭区内瓦斯存在着爆炸的可能性。 注入惰性气体封闭火区。在封闭火区的同时,注入惰气,既可防止火区发生瓦斯爆炸,又能加速火灾窒熄。 (三)防火墙的类型 临时防火墙:临时阻断火区供风,控制火势发展。临时防火墙主要是木板涂黄泥 永久防火墙:长期封闭火区,阻断风流。主要用料有:料石、砖、混凝土等。 耐爆防火墙:防止火区内部瓦斯爆炸伤人而构筑的防火墙。国内一般是用沙袋。 (四)防火墙位置选择及火区封闭顺序 位置选择:必须遵循封闭范围尽可能的小,构筑防火墙的数量尽可能的少和施工快的原则

28、。 封闭顺序:在火区进风侧初步建成防火墙并留有通风孔,保证火源上风侧不致于发生瓦斯积聚,在对火势有所控制的局面下派救护队员佩带呼吸器进入烟区构筑回风侧防火墙,然后约定时间,进、回风墙同时封闭。 注意事项:封闭期间要及时掌握火区内可燃气体的变化动态,对于防爆炸伤害救护人员是十分重要的。 (五)联合灭火法 联合灭火法是指以封闭火区为基础,再加其他阻燃、阻爆、降温、均压灭火等措施的灭火方法,向火区内注入惰气、泥浆及均衡其漏风通道压差等均属联合灭火法。 第五节 火区管理与启封 一、火区管理 矿井火区被封闭以后,可以认为已被控制,但火源并未熄灭,对矿井仍是一个潜在威胁。因此,加强火区管理,促使火源早日熄

29、灭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煤矿安全规程第246条250条对井下火区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从火区的档案管理、永久性防火墙管理、火区熄灭条件、启封火区安全措施到火区周边开采都做出了都有具体而科学的规定。 二、火区启封 (一)火区熄灭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 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火区空气中的氧浓度降到5%; 火区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时间在1个月以上 (二)启封火区方法 通风启封火区 适用条

30、件:火区范围不大。 启封顺序:启封前预先检查火区有害气体排放路线,撤出人员。打开一个出风侧防火墙,过一定时间再打开入风侧防火墙,排放一段时间,无异常后相继打开其余防火墙。 锁风启封火区 适用条件:火区范围较大,难以确认火源是否完全熄灭。 启封顺序:先在原有火区进风防火墙外5-6米处构筑一道带门的防火墙,救护队员进入,风门关闭,打开原先防火墙,进入探查,确认无火源,选择适当地点重新建立临时防火墙,恢复通风,逐段靠近发火地点。 注意事项:只有当新防火墙建立后,才打开第一个防火墙的风门。启封期间获取始终处于封闭、隔绝状态。 第六节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枣矿集团山家林煤矿 “11.24”火灾事故分析

31、 1986年11月24日3时30分,枣矿集团山家林煤矿二水平-380大巷皮带道发生一起火灾,死亡24人,重伤2人,轻伤24人。 事故经过 1986年11月乃日3时30分,枣庄矿务局山家林煤矿二水平-380m大巷皮带机道发生外因火灾事故,死亡24人,重伤2人,轻伤24人。烧毁皮带运输机5部(单线长达1070米)和相应的其他电器设备。事故发生后,枣庄救护队县即刻出动了7个战斗小队投入抢救,省煤管局及时调动了临沂、新汶、充州、淄博矿务局的 14个救护小队前来援助。在省局、矿务局及山家林矿各级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全体参战指战员在长达4500多米的灾区巷道内顽强战斗68小时,营救出遇难职工45名,其中有21人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